一种预防近视书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1443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桌,特别涉及一种预防近视书桌,属于学生学习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而视远不清。处在休息状态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形成不清楚的像。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按动态屈光分:假性近视、真性近视、混合性近视。按病变性质分:单纯性近视、病理性近视、进行性近视。

目前青少年人群的近视率越来越高,其根本原因是用眼不科学、学习姿势不正确,很多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头埋得很低,有时甚至会不自觉的趴在桌子上,长此以往,学生的视力会日趋下降,于是人们设计了多种不同结构的保护装置,如视力保护防趴器、视力防护架等,但是存在不实用、成本高、效果差的缺点。学生造成近视主要有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平时看书写字坐姿不端整正,眼睛离课本书桌太近导致,另一个是平时看书的光线不好,不爱开关灯,现有的防近视书桌,学生可以将头搭在限位支架上,导致限位支架经常出现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防近视书桌,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坐姿不端正导致近视、弱光下看书导致近视和限位杆出现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预防近视书桌,包括桌台和桌腿,所述桌腿与所述桌台固定连接,所述桌台下方设置有脚踏板,所述桌台一侧设置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中间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桌台上相对所述限位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台灯座和报警装置,所述台灯座上设置有光感应开关和定时器,所述台灯座顶端设置有台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台灯固定连接在所述桌台上,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桌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和配套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桌台上的所述报警装置信号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感应开关与所述定时器均与所述台灯控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支架通过螺栓和配套螺母固定设置在所述桌台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预防近视书桌,学生坐姿不端正和弱光下看书导致近视的问题,限位支架可以预防学生看书时,眼睛离课桌太近,导致近视的问题,同时,支撑座上的重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同时工作,防止学生将头放在限位支架上,导致限位支架容易出现损坏,最后的台灯上的光感应开关可以在光线弱时自动打开台灯,给学生看书写字提供良好的光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防近视书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台;2、桌腿;3、限位支架;4、支撑座;5、重力传感器;6、脚踏板;7、报警装置;8、台灯座;9、光感应开关;10、定时器;11、台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防近视书桌,包括桌台1和桌腿2,桌腿2与桌台1固定连接,桌台1下方设置有脚踏板6,桌台1一侧设置有限位支架3,限位支架3中间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上设置有重力传感器5,桌台1上相对限位支架3的另一侧设置有台灯座8和报警装置7,台灯座8上设置有光感应开关9和定时器10,台灯座8顶端设置有台灯11。

进一步,台灯11固定连接在桌台1上,脚踏板6固定连接在支架12上,支架12用于固定连接桌腿2。支撑座4通过螺栓和配套螺母固定连接在限位支架3上。重力传感器5与桌台1上的报警装置7信号连接。光感应开关9与定时器10均与台灯11控制连接。限位支架3通过螺栓和配套螺母固定设置在桌台1上。

使用该种书桌看书或者写字时时,可以把双脚放在脚踏板6上,限位支架3控制头与桌台1之间的距离,可将头搭在支撑座4上,但不能超重太多,否则重力感应器5将信号传送到报警装置7,报警装置7会响起发出警告,同时天黑时,光感应开关控制台灯打开,再通过定时器10对台灯开启的时间加以控制。

该种预防近视书桌,学生坐姿不端正和弱光下看书导致近视的问题,限位支架可以预防学生看书时,眼睛离课桌太近,导致近视的问题,同时,支撑座上的重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同时工作,防止学生将头放在限位支架上,导致限位支架容易出现损坏,最后的台灯上的光感应开关可以在光线弱时自动打开台灯,给学生看书写字提供良好的光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