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洁功能的鞋底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754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洁功能的鞋底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靴鞋的清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鞋底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更加重视,并且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社会上出现了室内装潢热,豪华的装饰在给人们带来温馨、宁静、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地面的污染,据统计,流入室内的灰尘中约有80%是来源于进出人员的鞋底,为了保持地面的清洁,人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方式,即:

①增加地面清洁的频率,但也增加了劳动强度;

②进入室内时换拖鞋或穿鞋套,这对于个人而言除多费一些时间外影响不大,但对于客人来访却存在问题:比如暴露隐私,传播疾病;而使用鞋套既不雅观,又易打滑,并且由于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会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③在房间的出入口出设置铺设地毯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铺设较长的地毯,对于空间狭窄的地方并不适用,且地毯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其内部累积的灰尘很难清理,容易造成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

因此,要改善室内空气及污染现象,保持清新的室内空气及环境,必须在出入口出设置根源性阻断流入室内灰尘的措施和手段。

在此思路的指导下,鞋底清洁机应运而生,且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鞋底清洁机是一种可将各种凹凸不平鞋底清洁干净,节能环保的清洁用品。现有的鞋底清洁器种类较多,但基本结构是由箱体、数组清洁轮等构成,使用时只要脚踩在清洁轮的轮面上滑动,清洁轮在盛水箱体中带足水分擦洗鞋底,之后再吸干鞋底的水份即完成清洗工作。

目前的鞋底清洁机存在以下不足:

靠刷辊或刷条转动时带起的水花清洁,效果不彻底,凹纹的脏物会因为受到少量水花的稀释而快速释放,再次在地面留下污痕。

刷辊或刷条上的刷毛、刷面由于长时间的同一方向受力,就会出现一边倒,必须强制更换, 成本高;一些线状、条状的垃圾容易被卡住,很难清理。

箱体内清洁水的更换不便,清洁水容易脏,需要定期或者视情况进行更换,否则脏水重复使用无法把鞋底洗干净;同时,沉淀到箱体内的大颗粒杂质易附着在箱体的角落,自洁功能欠缺,只能依靠人工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家庭用鞋底清洁机存在清洁效果不佳、不易清洗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鞋底清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鞋底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轮1、箱体2,所述3个以上的清洁轮1通过转轴和轴承相互平行套装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上;所述清洁轮1下侧设置有带水挤压轮3,通过转轴和轴承相互平行套装在支架上;所述带水挤压轮3的长度短于清洁轮1,数量与清洁轮1相对应,以达到每2个清洁轮1的间隔正下方设置1个带水挤压轮3为宜。

所述支架为组合式结构,包括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二者的旋转轴相重合,共同设置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上;所述清洁轮支架4设置在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外围,将其两侧包围,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均包括分布在两端的两根主支撑杆,与主支撑杆相连且数量与对应的清洁轮1和带水挤压轮3相同的副支撑杆。

所述若干根副支撑杆的同一端固定在对应主支撑杆的端部,然后间隔相同角度呈扇形分布,副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容纳相应清洁轮1、带水挤压轮3的框架连接,框架的侧边平行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轴承;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靠近箱体2后端的一边设置有对称的清洁轮支架4限位块;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靠近箱体2前端的一边设置有对称的带水挤压轮支架5限位块。

所述箱体2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面部分低于前面部分,二者之间设置与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旋转轴相连、且与之同步转动的闸门6;前面部分用于容纳清洁轮1以及带水挤压轮3,其下部盛有水及清洁剂;其后面部分为泥水分离槽,通过一块开有若干个泥沙孔7的隔板8将其分为上下两格,上格储水,下格集泥,下格连有排泥管9,定期排放。

在所述箱体2底部设置有固定毛刷,其位置设在带水挤压轮3带水清洗状态时的正下方,固定毛刷的数量与带水挤压轮3一致。

在所述箱体2上设置有扶手10,便于使用。

在所述箱体2侧面设置与其联通的补水槽11,以保证连续使用。

所述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两根主支撑杆与箱体2前端侧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使其在带水挤压轮支架5向箱体2后端侧壁运动时具有复位的拉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只需将脚放在清洁轮1,从前往后擦动1-2次,然后反方向擦动1-2次,鞋底即清洁完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简洁大方,占地面积小,非常适合居家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简洁的机械传动装置来支持整个鞋底清洁装置的运转,传动简单可靠,消除了现有鞋底清洁机设备复杂,任何一个部件出问题都将导致整台设备不能使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存在水电混用的隐患,诸如由线路老化、短路等引起的机器损坏。本实用新型设计灵活,尺寸可根据情况调整。本实用新型依靠带水挤压轮传递水和清洁剂,通过清洁轮刷洗鞋底,之后通过带水挤压轮和清洁轮的反方向转动挤压脱水,将鞋底沾有的水渍吸收,清洁效果彻底,即使是粘附在鞋底凹纹的脏物也能够在水的稀释作用下快速释放,而后被二次吸收。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底部的合适位置设置有固定毛刷,能够将附着在清洁轮并转移到带水挤压轮上不易清理的垃圾刷走,实现自我清洁。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底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底清洁装置动作部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洁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水挤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所述鞋底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清洁轮1、箱体2、带水挤压轮3、清洁轮支架4、带水挤压轮支架5、闸门6、泥沙孔7、隔板8、排泥管9、扶手10、补水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说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鞋底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轮1、箱体2,所述4个清洁轮1通过转轴和轴承相互平行套装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上;所述清洁轮1下侧设置有带水挤压轮3,通过转轴和轴承相互平行套装在支架上;所述带水挤压轮3的长度短于清洁轮1,数量为3个,每2个清洁轮1的间隔正下方设置1个带水挤压轮3。

所述支架为组合式结构,包括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二者的旋转轴相重合,共同设置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上;所述清洁轮支架4设置在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外围,将其两侧包围,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均包括分布在两端的两根主支撑杆,与主支撑杆相连且数量与对应的清洁轮1和带水挤压轮3相同的副支撑杆;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两根主支撑杆与箱体2前端侧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使其在带水挤压轮支架5向箱体2后端侧壁运动时具有复位的拉力。

所述若干根副支撑杆的同一端固定在对应主支撑杆的端部,然后间隔相同角度呈扇形分布,副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容纳相应清洁轮1、带水挤压轮3的框架连接,框架的侧边平行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轴承;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靠近箱体2后端的一边设置有对称的清洁轮支架4限位块;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靠近箱体2前端的一边设置有对称的带水挤压轮支架5限位块。

实施例2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鞋底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轮1、箱体2,所述4个清洁轮1通过转轴和轴承相互平行套装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上;所述清洁轮1下侧设置有带水挤压轮3,通过转轴和轴承相互平行套装在支架上;所述带水挤压轮3的长度短于清洁轮1,数量为3个,每2个清洁轮1的间隔正下方设置1个带水挤压轮3。

所述支架为组合式结构,包括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二者的旋转轴相重合,共同设置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上;所述清洁轮支架4设置在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外围,将其两侧包围,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均包括分布在两端的两根主支撑杆,与主支撑杆相连且数量与对应的清洁轮1和带水挤压轮3相同的副支撑杆;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两根主支撑杆与箱体2前端侧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使其在带水挤压轮支架5向箱体2后端侧壁运动时具有复位的拉力。

所述若干根副支撑杆的同一端固定在对应主支撑杆的端部,然后间隔相同角度呈扇形分布,副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容纳相应清洁轮1、带水挤压轮3的框架连接,框架的侧边平行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套装轴承;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靠近箱体2后端的一边设置有对称的清洁轮支架4限位块;在所述箱体2上沿的两侧壁靠近箱体2前端的一边设置有对称的带水挤压轮支架5限位块。

所述箱体2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面部分低于前面部分,二者之间设置与清洁轮支架4和带水挤压轮支架5的旋转轴相连、且与之同步转动的闸门6;前面部分用于容纳清洁轮1以及带水挤压轮3,其下部盛有水及清洁剂;其后面部分为泥水分离槽,通过一块开有若干个泥沙孔7的隔板8将其分为上下两格,上格储水,下格集泥,下格连有排泥管9,定期排放。

在所述箱体2底部设置有固定毛刷,其位置设在带水挤压轮3带水清洗状态时的正下方,固定毛刷的数量与带水挤压轮3一致,在所述箱体2上设置有扶手10,便于使用,在所述箱体2侧面设置与其联通的补水槽11,以保证连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