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厨房食材套料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4891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厨房食材套料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厨房食材套料组合装置,属于厨房智能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厨房智能化、自动化发展领域,对于工业化加工和封装配菜而言,先将各种食材物料分别加工并分别包装,再组合成菜品套料是较合理和效率较高的一种模式。目前,公开的自动烹饪机使用的自动投料装置中有很多是采用料盒翻扣方式进行自动投料。这种投料方法是将事先配好食材的料盒由人工分类放置到固定在炒锅一侧平移装置的料盒架上,组成菜品套料,使用时由自动控制的平移装置和翻扣机构配合依序分时将食材投入锅具中。这种方式不是智能厨房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灵活组合,适合工业化加工封装配菜和周转的,且易于智能机器人抓取,配合翻扣机构投料使用的食材套料组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厨房食材套料组合装置,包括食材料盒和料盒组架,多个所述食材料盒对应放置在料盒组架上,且能彼此独立的从料盒组架上取下和原位放回。

多个所述食材料盒具有相同的外部高度A,相同的外部长度B,相同的或不同的外部宽度C。

每个所述食材料盒的底部均设置有相同外形的抓手和相同外形、相同数量的脚钉,所述抓手和脚钉高度一致,所述食材料盒单独放置在台面上时盒口能保持水平,每个所述食材料盒底部设置的抓手方便翻扣投料机构夹持抓取。

每个所述食材料盒在宽度方向两侧壁上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壁,前部盒壁倾斜度为10度,后部盒壁倾斜度为5度。

每个所述食材料盒在长度方向左、右两侧壁、上均具有相同倾斜度的壁,倾斜度为5~8度,且相同倾斜度的壁由上、下两段壁、和、构成,上段两侧壁和下部构成的宽度尺寸C1大于下段两侧壁和上部构成的宽度尺寸C2,衔接部由R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两侧壁R圆弧过渡段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料盒组架的两两框架间距离尺寸相配合,使得每个所述食材料盒均能自由进出并被搁置在料盒组架的框架上。

所述料盒组架独立于食材料盒设置,所述料盒组架包括背板架、边框架、中间框架和背抓手,所述背板架后侧面沿长度方向开有上下两行不同间隔的多个透孔或长槽孔,用于安装边框架和中间框架,所述背板架后侧面中间用螺钉固定着背抓手,方便工业机器人夹持抓取。

所述边框架用直径3~6毫米圆棒弯制而成,且前端制有圆弧状支脚,所述边框架的尾部也穿过背板架上的透孔,用螺母固定在背板架上,所述边框架前端的圆弧状支脚高于背板架下端面,使得料盒组架放于平台面上呈前高后低状态,其倾斜度为5~7度,使得搁置在框架上的食材料盒重心偏向背板架,在重力作用下食材料盒压靠在背板架内面,从而使得转运过程中食材料盒在料盒组架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述中间框架用直径3~6毫米圆棒弯制而成,所述中间框架尾部穿过背板架上的透孔,用螺母固定在背板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厨房食材料盒及其料盒组架结构简单,组合灵活,使用独立的食材料盒盛放不同的食材,适应了工业化制备和标准化配菜的需要,通过最简单的排列放置组合,就可提供智能厨房自动化的机械手抓取,完成转运投送工作,为智能厨房相关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提供了方便,同时附加的覆薄膜将食材料盒口密封,有效地防止了食材外落和被外物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亦即本实用新型料盒组架的前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盒组架的后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食材料盒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食材料盒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料盒组架的立体图。

图中:1为食材料盒、101为前部盒壁、102为后部盒壁、103为左侧壁、1031为左上段侧壁、1032为右上段侧壁、104为右侧壁、1041为左下段侧壁、1042为右下段侧壁、11为抓手、12为脚钉、2为料盒组架、21为背板架、210为透孔、211为螺母、22为边框架、221为支脚、23为中间框架、24为背抓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厨房食材套料组合装置,包括食材料盒1和料盒组架2,多个所述食材料盒1对应放置在料盒组架2上,且能彼此独立的从料盒组架2上取下和原位放回。

多个所述食材料盒1具有相同的外部高度A,相同的外部长度B,相同的或不同的外部宽度C。

每个所述食材料盒1的底部均设置有相同外形的抓手11和相同外形、相同数量的脚钉12,所述抓手11和脚钉12高度一致,所述食材料盒1单独放置在台面上时盒口能保持水平,每个所述食材料盒1底部设置的抓手11方便翻扣投料机构夹持抓取。

每个所述食材料盒1在宽度方向两侧壁上具有不同倾斜度的壁,前部盒壁101倾斜度为10度,后部盒壁102倾斜度为5度。

每个所述食材料盒1在长度方向左、右两侧壁103、104上均具有相同倾斜度的壁,倾斜度为5~8度,且相同倾斜度的壁由上、下两段壁1031、1032和1041、1042构成,上段两侧壁1031和1041下部构成的宽度尺寸C1大于下段两侧壁1032和1042上部构成的宽度尺寸C2,衔接部由R圆弧过渡连接,所述两侧壁R圆弧过渡段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料盒组架2的两两框架间距离尺寸相配合,使得每个所述食材料盒1均能自由进出并被搁置在料盒组架2的框架上。

所述料盒组架2独立于食材料盒1设置,所述料盒组架2包括背板架21、边框架22、中间框架23和背抓手24,所述背板架21后侧面沿长度方向开有上下两行不同间隔的多个透孔210或长槽孔,用于安装边框架22和中间框架23,所述背板架21后侧面中间用螺钉固定着背抓手24,方便工业机器人夹持抓取。

所述边框架22用直径3~6毫米圆棒弯制而成,且前端制有圆弧状支脚221,所述边框架22的尾部也穿过背板架21上的透孔210,用螺母211固定在背板架21上,所述边框架22前端的圆弧状支脚221高于背板架21下端面,使得料盒组架2放于平台面上呈前高后低状态,其倾斜度为5~7度,使得搁置在框架上的食材料盒1重心偏向背板架21,在重力作用下食材料盒1压靠在背板架21内面,从而使得转运过程中食材料盒1在料盒组架2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述中间框架23用直径3~6毫米圆棒弯制而成,所述中间框架23尾部穿过背板架21上的透孔210,用螺母211固定在背板架21上。

所述食材料盒1及其料盒组架2组合后可统一在料盒口覆薄膜3,用以封闭食材料盒1,防止食材料盒1内食材在储运过程中滑落或外物进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