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防风保温节能型快速烧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85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户外防风保温节能型快速烧水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烧水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户外防风保温节能型快速烧水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于户外运动、野外旅行等休闲方式来缓解压力。在户外,人们需要热水来驱寒、饮用、烹煮食物,对热水需求量较大,传统的户外烧水壶加热时间较长,很难满足人们对热水的需求。

目前,常见的户外烧水壶工作时底部被火焰加热,由于接触面积有限,而火焰面积较大,且没有防风保温措施,往往造成火焰外侧部分被排挤出去,导致火焰没有被充分利用,不仅浪费了烧水时间,还浪费了宝贵的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烧水壶缺乏防风措施而导致火焰不能被充分利用,火焰与水壶接触面积有限,保温效果差,浪费烧水时间,浪费能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外防风保温节能型快速烧水壶,包括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壶体外部的保温罩,所述壶体的底部设有壶底通孔,在所述壶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壶底通孔一一对应的壶上部通孔;所述壶底通孔至少包括第一壶底通孔和第二壶底通孔,所述壶上部通孔至少包括第一壶上部通孔和第二壶上部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壶底通孔与所述第二壶上部通孔之间连接有第一弯曲火管,所述第二壶底通孔与所述第一壶上部通孔之间连接有第二弯曲火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壶底通孔和第二壶底通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一壶上部通孔和第二壶上部通孔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壶底通孔和第二壶底通孔均匀环设在壶体中心轴的四周,所述的第一壶上部通孔和第二壶上部通孔均匀环设在壶体中心轴的四周。

具体地,所述保温罩的底部环设有若干通风孔。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弯曲火管和第二弯曲火管分别为圆弧过度的中空弯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壶体中设置有贯穿壶体,且交错连接壶体底部与壶体上部的若干弯曲火管,增加了烟气在壶内的流程,增大了受热面积,通过在壶体外部设置保温罩,不仅起到了保护火焰免于外溢的作用,而且起到了保温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保护火焰,节约烧水时间,实现能源节约,大大缩短了烧水所用的时间,减少了能量损耗,且保温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将过多的底部火焰通过贯穿壶体的弯曲火管加热壶中的水,减少火焰的浪费;另一方面与竖直管道相比,弯曲火管所具有的弯曲管道增大了烟气的流程,进而增加烟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弯曲管道增加的阻力较小,不会造成传热恶化。

本实用新型在保温罩的底部设置了通气孔,使得在保温罩内燃烧时,火焰得以充分加热水壶,从而节省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户外防风保温节能型快速烧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户外防风保温节能型快速烧水壶的图1的仰视图。

图中:1:第一弯曲火管;2:第二弯曲火管;3:第三弯曲火管;4:第四弯曲火管;5:壶体;6:壶盖;7:壶体底部;8:壶体上部;9:第一壶上部通孔;10:第二壶上部通孔;11:第三壶上部通孔;12:第四壶上部通孔;13:第一壶底通孔;14:第二壶底通孔;15:第三壶底通孔;16:第四壶底通孔;17:壶体中心轴;18:保温罩;19:通风孔;20:保温罩与壶体的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户外防风保温节能型快速烧水壶,包括壶体1、设置在所述壶体1外部的保温罩18、以及设置在所述壶体1中的至少两个弯曲火管,所述弯曲火管可以优选设置4~6个,这样既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弯曲火管的换热面积,又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其中所述壶体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弯曲火管数量相等的壶底通孔,在所述壶体1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弯曲火管数量相等的壶上部通孔,且各所述壶上部通孔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各所述壶底通孔的正上方,所述弯曲火管交错连接所述壶底通孔与所述壶上部通孔。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壶体1中设置贯穿壶体且交错连接壶体底部7与壶体上部8的弯曲火管,增加烟气在壶体内的流程,增大受热面积,通过在壶体外部设置保温罩,不仅达到了保护火焰免于外溢的目的,而且保温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壶体1中优选设置四个弯曲火管,分别为四个壶底通孔,分别为第一弯曲火管1、第二弯曲火管2、第三弯曲火管3和第四弯曲火管4。则相应地,在所述壶体底部7设有第一壶底通孔13、第二壶底通孔14、第三壶底通孔15和第四壶底通孔16。在所述壶体上部8设有第一壶上部通孔9、第二壶上部通孔10、第三壶上部通孔11和第四壶上部通孔12。其中第一壶上部通孔9、第二壶上部通孔10、第三壶上部通孔11、第四壶上部通孔12对应设置在第一壶底通孔13、第二壶底通孔14、第三壶底通孔15、第四壶底通孔16的正上方。在所述第一壶底通孔13与所述第二壶上部通孔10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弯曲火管1,所述第二壶底通孔14与所述第三壶上部通孔11之间连接所述第二弯曲火管2,所述第三壶底通孔15与所述第四壶上部12通孔之间连接所述第三弯曲火管3,所述第四壶底通孔16与所述第一壶上部通孔9之间连接所述第三弯曲火管4。

具体来说,所述的第一壶底通孔13、第二壶底通孔14、第三壶底通孔15和第四壶底通孔16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一壶上部通孔9、第二壶上部通孔10、第三壶上部通孔11和第四壶上部通孔12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第一壶底通孔13、第二壶底通孔14、第三壶底通孔15和第四壶底通孔16均匀环设在壶体中心轴17的四周。所述的第一壶上部通孔9、第二壶上部通孔10、第三壶上部通孔11和第四壶上部通孔12均匀环设在所述壶体中心轴17的四周。

此外,所述保温罩18包覆在所述壶体1的外侧,所述保温罩18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壶体1相连,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在所述保温罩18的底部还环设有若干通风孔19,优选设置8~10个通风孔,这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使火焰在防风罩内燃烧时,空气通过通风孔进入壶底,使火焰能够充分加热水壶,从而节省能量,而且还能够通过通风孔支撑壶体架设在炉子支架上,使用方便。

此外,所述的第一弯曲火管1、第二弯曲火管2、第三弯曲火管3和第四弯曲火管4分别为圆弧过度的中空弯管,也即在弯管上无水平部分,弯管弯曲位置为自然圆弧且无死角,从而保证烟气流通畅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壶体中设置贯穿壶体,且连接壶体底部与壶体上部的弯曲火管,在壶体外部设置保温罩,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保护火焰,而且能够有效保温,进而节约烧水时间,实现能源节约,大大缩短了烧水所用的时间,减少了能量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