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升降式火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84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升降式火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饮用具,具体讲是一种独立升降式火锅。



背景技术:

火锅因其自身的特点,无可不刷,无味不有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都是普通的盆式和鸳鸯火锅,人们在吃火锅时常受到以下问题的困扰:在吃火锅时,人们很难把食料捞净,常常是先下的食料还没吃完就又下新的食料,等新下的食料熟了以后,先下的食料就已煮老或者煮烂,大大失去了火锅鲜爽嫩滑的口感。为了解决食料难捞的问题,目前已经研发了一种升降式火锅,其内设置有一可升降的筛板。当食料煮熟后,将筛板升起,位于筛板上的食料也一并升起从汤料中分离出来,如此食客即可以方便的捞食料。但是现有技术的升降式火锅,其筛板为一体式结构,只能够实现整体上升或者整体下降,当然,每个刷区内的食料也只能够整体升降。如此,当前一锅食料吃完后,只能够等下一锅食料煮熟后才能接着吃,中间等待时间十分漫长,而不能连续吃,严重影响食客的心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能方便捞食料,又能避免新旧食料一起混煮,同时还不影响边煮边吃的独立升降式火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独立升降式火锅,包括锅体,锅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锅体内部分隔成若干刷区,每个刷区内均设置有一可升降的筛板,每个筛板分别配备一独立的升降机构实现独立升降,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件。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中心凸管,中心凸管的管腔贯穿锅体的底部,锅体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盘,所述升降机构穿过中心凸管的管腔设置于安装底盘上,升降机构与相应的筛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向管和升降杆,导向管设置于中心凸管的管腔内且下端固定于安装底盘上,导向管的管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升降杆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导向管的管腔内且下端与复位弹簧的上端相抵,升降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杆下降的驱动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底盘上的气缸,升降杆下端的侧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凸耳,导向管的管壁上与两个凸耳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供两个凸耳上下活动的活动槽,两个凸耳分别通过两根拉绳与气缸的活塞连杆相连,升降杆通过连接条与筛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升降杆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导向杆穿设于导向管的管腔内,复位弹簧套在导向杆上,升降杆可上下活动的套在导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的下端与筛板相连,上端设置有扣帽,扣帽倒扣在升降杆的顶端并配合以销可拆卸式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凸管的管腔内设置有吸烟管,吸烟管的下端连接有抽烟机,上端伸出中心凸管外并开设有与刷区等数量的吸烟孔,每个吸烟孔分别朝向相应的刷区。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的内侧底部外圈设置有环形凹槽,加热件为蒸汽加热管,蒸汽加热管位于锅体底部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侧壁的内侧设置有内侧锅壁,内侧锅壁与锅体的侧壁之间具有夹层,夹层与环形凹槽连通,内侧锅壁的底边向内翻折形成一用于封盖环形凹槽的环形底边,环形底边与锅体的底部贴合,内侧锅壁和环形底边上均开设有网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锅壁的顶边向外翻折90度形成一环形搁置边,内侧锅壁通过环形搁置边搁置在锅体侧壁的顶边上可拆卸式地设置于锅体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每个刷区内的筛板能够实现独立升降,如此即能方便捞食料,又能避免新旧食料一起混煮,同时还不影响边煮边吃。

二、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在锅体的中心处设置有吸烟管,如此在煮火锅时冒出的烟气便能被吸烟孔吸入再经过吸烟管带走,避免了烟气对食客的进食以及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设计人性化。

三、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筛板、内侧锅壁与锅体均为可拆式连接,如此便于清洗,同时,当筛板和内侧锅壁损坏时也便于更换,可降低使用成本。

四、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位于锅体底部中部的蒸汽加热管加热时,汤料不断向外翻滚,同时携带着部分煮烂了沉淀在锅底的黏糊状食料向外翻滚,直至将该部分黏糊状食料带入至环形凹槽中沉淀积累,如此便清除了锅底的黏糊状食料,不易粘锅,可有效提高煮食料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锅体 2、隔板 3、刷区 4、筛板 5、升降机构 51、导向管 52、升降杆 53、复位弹簧 54、气缸 55、凸耳 56、活动槽 57、拉绳 58、连接条 59、扣帽 510、销 511、导向杆 6、加热件 7、中心凸管 8、安装底盘 9、吸烟管 10、抽烟机 11、吸烟孔 12、环形凹槽 13、内侧锅壁 14、夹层 15、环形底边 16、抽烟净化器 17、网孔 18、环形搁置边 19、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独立升降式火锅,包括锅体1,锅体1内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锅体1内部分隔成若干刷区3,每个刷区3内均设置有一可升降的筛板4。以上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点在于:每个筛板4均配备一独立的升降机构5,通过该升降机构5筛板4可实现独立升降,锅体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件6,具体加热件6为蒸汽加热管,通过蒸汽加热作为热源给锅体1加热,不易糊锅

锅体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中心凸管7,中心凸管7的管腔贯穿锅体1的底部。锅体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盘8,升降机构5穿过中心凸管7的管腔设置于安装底盘8上。升降机构5与相应的筛板4相连,以驱动筛板4上升或下降。升降机构5包括导向管51和升降杆52,导向管51设置于中心凸管7的管腔内且下端固定于安装底盘8上。导向管51的管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53,升降杆52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导向管51的管腔内且下端与复位弹簧53的上端相抵,升降机构5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杆52下降的驱动构件。驱动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底盘8上的气缸54,升降杆52下端的侧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凸耳55,导向管51的管壁上与两个凸耳55相对应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供两个凸耳55上下活动的活动槽56,两个凸耳55分别通过两根拉绳57与气缸54的活塞连杆相连,升降杆52通过连接条58与筛板4相连。本实施例中,气缸54横向设置于相应刷区3的下方,且气缸54的活塞连杆朝外设置,在导向管51的底部设置有圆环19,拉绳57的一端与相应的凸耳55相连,另一端穿过圆环19后与相应气缸54的活塞连杆相连,拉绳57通过圆环19实现变向。当筛板4需要下降时,控制气缸54的活塞连杆伸长,活塞连杆伸长带动拉绳57往下拉,拉绳57下拉即能够通过凸耳55拉着升降杆52下降,当升降杆52下降时,凸耳55沿着活动槽56向下滑动,与此同时复位弹簧53被压缩,升降杆52下降即能够通过连接条58带动筛板4下降;当筛板4需要上升时,控制气缸54的活塞连杆缩进,活塞连杆缩进后即能够释放拉绳57对升降杆52的拉力,而升降杆52则会在复位弹簧53的作用下复位上升,升降杆52上升即能够带动筛板4一同上升。采用该结构设计的升降机构5,结构简单,升降稳定性高,而且中心凸管7的设计,对内部的升降机构5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又将升降机构5与锅内的食料和汤料完全独立开来,升降机构5的工作不会对锅内的食料或汤料有任何影响。

为了提高升降机构5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5还包括导向杆511,升降杆52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导向杆511穿设于导向管51的管腔内,复位弹簧53套在导向杆511上,升降杆52可上下活动的套在导向杆511上。导向杆511的存在能够对升降杆52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避免升降杆52在升降的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发生倾斜而折断,确保升降杆52竖直升降,同时也能提高对筛板4升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每个刷区3内的筛板4能够实现独立升降,如此即能方便捞食料,又能避免新旧食料一起混煮,同时还不影响边煮边吃。使用时,当其中一刷区3内的食料煮熟时,将该刷区3内的筛板4升起供食客吃,而此时别的刷区3内的食料仍然在煮中,当该筛板4上的食料吃完时,别的刷区3内的食料已煮熟,如此即可以连续吃,而不需要等待。

为了去除火锅工作时产生的烟气,本实用新型中,增设了吸烟气装置,具体为:中心凸管7的管腔内设置有吸烟管9,吸烟管9的下端连接有抽烟机10,上端伸出中心凸管7外并开设有与刷区3等数量的吸烟孔11,每个吸烟孔11分别朝向相应的刷区3。采用该结构设计,在煮火锅时冒出的烟气能够被吸烟孔11吸入再经过吸烟管9带走,避免了烟气对食客以及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设计人性化。为了整体更加美观,将吸烟管9设置于中心凸管7的中心处,若干导向管51均布于吸烟管9的外周。此外,在抽烟机10上还连接有抽烟净化器16,以对吸入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

为了去除煮烂了沉淀在锅底的黏糊状食料,本实用新型中,对锅体1作了进一步改进,具体为:在锅体1的内侧底部外圈设置有环形凹槽12,蒸汽加热管位于锅体1底部的中部。锅体1侧壁的内侧设置有内侧锅壁13,内侧锅壁13与锅体1的侧壁之间具有夹层14,夹层14与环形凹槽12连通。内侧锅壁13的底边向内翻折形成一用于封盖环形凹槽12的环形底边15,环形底边15与锅体1的底部贴合。内侧锅壁13和环形底边15上均开设有网孔17。采用该结构设计,位于锅体1底部中部的蒸汽加热管加热时,汤料不断向外翻滚,同时携带着部分煮烂了沉淀在锅底的黏糊状食料向外翻滚,直至将该部分黏糊状食料通过内侧锅壁13和环形底边15上网孔17带入至环形凹槽12中沉淀积累,如此便清除了锅底的黏糊状食料,不易粘锅,可有效提高煮食料的效率。内侧锅壁13的存在可阻挡食料也一并进入环形凹槽12中,避免环形凹槽12被完好的食料填满而失去沉淀积累黏糊状食料的功能。但是汤料却能够从内侧锅壁13和环形底边15上的网孔17中进入到环形凹槽12内。

为了整个火锅便于清洗,本实用新型中,对各部件的连接方式作了相应的改进,具体为:连接条58的下端与筛板4相连,上端设置有扣帽59,扣帽59倒扣在升降杆52的顶端并配合以销510可拆卸式固定。内侧锅壁13的顶边向外翻折90度形成一环形搁置边18,内侧锅壁13通过环形搁置边18搁置在锅体1侧壁的顶边上可拆卸式地设置于锅体1内。采用该结构设计,当需要彻底清洗该火锅时,先拔出扣帽59中的销510,将扣帽59从升降杆52的顶端取下,扣帽59取下即能够将整个筛板4取下,照此将若干筛板4一一取下,最后将内侧锅壁13向上抬起,即可以将内侧锅壁13与锅体1分离,至此即可以方便的对整个火锅进行清洗。同时,当筛板4和内侧锅壁13损坏时也便于更换,可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独立升降式火锅安装时,由安装底盘8、气缸54、抽烟机10、抽烟净化器16等组成的总成安装于桌面下方,不占用位于桌面上的锅的体积,结构紧凑,体积小,美观实用。

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