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多功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83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节能型多功能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炊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多功能锅。



背景技术:

蒸锅是常见的厨房炊具,通常包括锅体、锅盖、以及蒸片。其锅体内侧壁上通常设有环状的凸起,以支撑蒸片。此种蒸锅即可以用蒸食物,也可单独用于煮饭,具有多种用途。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蒸锅,在蒸食物时,其内的蒸汽单纯由下至上流动,大量的蒸汽会随锅盖上的排气孔直接排出,导致蒸汽中的热量无法充分利用;且蒸汽的流通速度也较慢,导致其加热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较高的节能型多功能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多功能锅,包括外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盖合在外锅体上,所述节能型多功能锅还包括位于外锅体中的内锅体,所述内锅体包括沿内外方向延伸的内锅底和位于内锅底外缘处、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内锅底上设有蒸汽进气孔,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蒸汽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锅体上端设有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部,所述内锅体上端设有沿内外方向延伸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搭接在第一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锅体邻近上端处安装有拎攀,所述拎攀用于提起内锅体。

进一步地,所述拎攀的两端均设有挂钩部,所述挂钩部穿设在蒸汽出气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拎攀中部设有凸起的把手部。

进一步地,所述拎攀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拎攀由圆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内锅底中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内凸起部。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上通过螺钉安装有手柄,所述锅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螺钉穿过安装孔并与手柄螺纹连接,所述螺钉与安装孔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圈由硅胶制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节能型多功能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节能型多功能锅,包括外锅体和内锅体,其中内锅体的内锅底上设有蒸汽进气孔,内锅体的第一侧壁上设有蒸汽出气孔,在使用时,外锅体中的蒸汽从蒸汽进气孔进入内锅体中,随着蒸汽在内锅体上升、会逐渐降温,此时温度较低的蒸汽便会随蒸汽出气孔流回外锅体、经再次加热后再进入内锅体中,从而也形成了蒸汽循环流通的方式,充分利用了蒸汽中的热量,节约了能耗;且加快了蒸汽的流动性、并保证内锅体中的蒸汽的温度较高,从而提高了加热食物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节能型多功能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拎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外锅体

11 第一支撑部

12 外锅底

121 外凸起部

13 下间隙

14 第二侧壁

15 侧间隙

16 侧耳

17 限位部

18 第一卷边

2 锅盖

21 螺钉

22 手柄

221 胶木球

222 胶木球片

23 安装孔

24 密封垫圈

25 弹性垫片

26 片状密封垫圈

27 通气孔

28 内衬

29 第三卷边

3 内锅体

31 内锅底

311 蒸汽进气孔

312 内凸起部

32 第一侧壁

321 蒸汽出气孔

33 搭接部

331 第二卷边

34 拎攀

341 挂钩部

342 把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外锅体1的中心至外缘方向定义为内外方向;如图1所示,将外锅体1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型多功能锅,包括外锅体1和锅盖2,锅盖2盖合在外锅体1上,节能型多功能锅还包括位于外锅体1中的内锅体3,内锅体3包括沿内外方向延伸的内锅底31和位于内锅底31外缘处、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32;内锅底31上设有蒸汽进气孔311,第一侧壁32上设有蒸汽出气孔321。在使用时,外锅体1中的蒸汽从蒸汽进气孔311进入内锅体3中,随着蒸汽在内锅体3上升、会逐渐降温,此时温度较低的蒸汽便会随蒸汽出气孔321流回外锅体1、经再次加热后再进入内锅体3中,从而也形成了蒸汽循环流通的方式,充分利用了蒸汽中的热量,节约了能耗;且加快了蒸汽的流动性、并保证内锅体3中的蒸汽的温度较高,从而提高了加热食物的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外锅体1上端设有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部11,内锅体3上端设有沿内外方向延伸的搭接部33,搭接部33搭接在第一支撑部11上。本实用新型利用此种结构,便于在需要时,将内锅体3置于外锅体1中。同时,如图1所示,内锅体3的内锅底31与外锅体1的外锅底12之间具有下间隙13;内锅体3的第一侧壁32与外锅体1的第二侧壁14之间具有侧间隙15。另外,第一支撑部11的外缘处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部17,锅盖2盖合在内锅体3的搭接部33上。限位部17的上端设有第一卷边18;搭接部33的外缘设有第二卷边331;锅盖2的外缘设有第三卷边29。

为便于在不使用时内锅体3时将其从外锅体1中取出,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内锅体3邻近上端处安装有两个拎攀34。手动提起该拎攀34即可将内锅体3从外锅体1中取出。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拎攀34整体呈弧形,并由圆钢制成。另外,拎攀34的两端均设有挂钩部341,挂钩部341穿设在蒸汽出气孔321中,从而实现拎攀34与内锅体3的连接、且也便于拎攀34的安装和拆卸。拎攀34中部设有凸起的把手部342,该把手部342方便人手持本拎攀34。

如图1和图2所示,内锅底31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内凸起部312,此种结构能有效增强内锅底31的整体强度。同时,如图1所示,外锅体1的外锅底12上设有两圈向上突出的环状的外凸起部121,此种结构同样可有效增强外锅底12的整体强度。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锅盖2上通过螺钉21安装有手柄22,锅盖2上设有安装孔23,螺钉21穿过安装孔23并与手柄22螺纹连接,螺钉21与安装孔23之间设有密封垫圈24。同时,本实施例中密封垫圈24由硅胶制成,以保证密封垫圈24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密封性。如图1和图5所示,螺钉21与锅盖2的下端面之间还设有弹性垫片25,且弹性垫片25的上端设有由硅胶制成的片状密封垫圈26。手柄22包括位于上方的胶木球221和位于胶木球221下方的胶木球片222。其中胶木球221呈燕尾形、且胶木球221与螺钉21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锅盖2由玻璃制成。同时,如图1、图5和图6所示,锅盖2上设有圆形的通气孔27、且通气孔27的内壁上设有内衬28。

另外,如图1所示,外锅体1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侧耳16;上述蒸汽出气孔321呈圆形、并在第一侧壁32上沿上下方向分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