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摇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31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摇篮床。



背景技术:

研究人员发现,轻轻地、舒缓地摇一摇,能促进婴儿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健康发育。但小孩子随着时间逐渐长大,体重增加。时间一长,相信谁都没力气一直抱着摇晃帮助孩子睡眠。多少年来,做母亲的都利用摇篮使孩子尽快入睡。

现有的摇篮大致分为单独的摇篮和具有摇篮功能的婴儿床两种,单独的摇篮一般功能单一,如果是采用支架放置,稳定性较差,当摇篮置于婴儿床内悬挂时,晃动不灵活,施力不便,力度不易均匀,具有摇篮功能的婴儿床,体积大,成本高,摇晃起来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摇篮床,该摇篮床兼具摇篮、床、座椅多种功能,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承重大且不易变形,安全性和稳固性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摇篮床体和连接支撑摇篮床体的支架,所述摇篮床体包括一对端护栏、一对侧护栏和一个或多个底板,一对端护栏相对设置,每个侧护栏的两个下端部均分别铰接在两个端护栏靠近侧边的下部,每个侧护栏的两上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端护栏靠近侧边的上部,两个端护栏之间在底部还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撑杆,底板平放于撑杆之上,底板的长度小于两个侧护栏的下部之间的距离;所述 支架呈倒“T”形,支架由立柱和横架构成,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横架的中部,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柱之间固定设有横梁,立柱位于端护栏的外侧,立柱的上端部通过转轴连接在端护栏的上方中部,端护栏的下方中部通过螺栓与立柱固连。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摇篮床,主要通过结构简单牢固的倒“T”形支柱承重,两个支柱对称设置,并且在两支柱之间连接有横梁,使其承重稳定性更高,并且摇篮床体在中部的上方和下方均与立柱相连,比较牢靠,拆卸位于下方的螺栓,摇篮床体则可以围绕转轴转动,实现摇篮功能,且摇篮床体高度合适,转动灵活省力,相比较而言,完全固定的摇篮床体则就是作为婴儿床使用;又由于每个侧护栏的两个下端部均分别铰接在两个端护栏靠近侧边的下部,每个侧护栏的两上端部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端护栏靠近侧边的上部,因此,松掉上端部的螺栓,侧护栏可以围绕下端部的铰接点打开,这样摇篮床体又可以变换成带靠背或者不带靠背的座椅,还可以将侧护栏翻转后与成人床合并,以方便照顾宝宝;两个端护栏之间在底部还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撑杆,底板平放于撑杆之上,撑杆和底板在横向竖向共同形成了对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强化,做到了承重大且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板,2、4、竖向栅栏,3、上横杆,4、下横杆,5、下横杆,6、横架,7、立柱,8、横梁,9、螺栓,10、底板,11、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一种多功能摇篮床,包括摇篮床体和连接支撑摇篮床体的支架,所述摇篮床体包括一对端护栏、一对侧护栏和一个或多个底板10,一对端护栏相对设置,每个侧护栏的两个下端部均分别铰接在两个端护栏靠近侧边的下部,每个侧护栏的两上端部通过螺栓9固定在两个端护栏靠近侧边的上部,两个端护栏之间在底部还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撑杆11,底板10平放于撑杆11之上,底板10的长度小于两个侧护栏的下部之间的距离,底板10与两个侧护栏的距离用于实现侧护栏的翻转,此距离可设为1-1.5cm,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设;所述支架呈倒“T”形,支架由立柱7和横架6构成,立柱7的下端固定在横架6的中部,横架6的形状可以是图1中的以其两个端部与地面形成两个处接触的形状,也可以是下表面全部与地面接触的形状,亦或者其他常规的形状设计,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柱7之间固定设有横梁8,立柱7位于端护栏的外侧,立柱7的上端部通过转轴连接在端护栏的上方中部,端护栏的下方中部通过螺栓9与立柱7固连。拆下端护栏的下方中部与立柱7之间的螺栓9,摇篮床体即可绕着端护栏的上方中部与立柱7连接的 转轴转动,形成摇篮,而松开侧护栏的两上端部与端护栏靠近侧边的上部固连的螺栓9,便可以打开侧护栏,打开一个侧护栏或者同时打开两个侧护栏均可实现座椅功能,打开后的侧护栏翻转,可以与成人床合并,方便家长照顾宝宝。

连接于两个端护栏之间下部的撑杆11数量和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可实现结构方案,可以将所述撑杆11设为截面长方形的长方体杆件,即撑杆11的杆身具有一对较宽的面和一对较窄的面,同时撑杆11的两个端部通过螺栓9连接在两个端护栏上的,当需要增加承重力时,可以松动螺栓9,旋转撑杆11,将其较宽的面朝上,可以增加受力面。

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9的地方,在变化功能时,有些螺栓9要根据需要进行拆卸或松动,因此,作为一种比较好的设计,所述的螺栓9采用旋钮螺栓,这样方便拆卸以及施力,还能保护连接螺栓9多次拆装后不受损。

本实施例中的端护栏和侧护栏的具体形状结构均没有限定,可以是板状的,或者是带栅栏式的,等等,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所述端护栏可以是由一个围板1和若干个竖向栅栏2构成,竖向栅栏2均布设置在围板1内,端护栏通过围板1与侧护栏以及撑杆11连接。所述的侧护栏包括上横杆3和下横杆5,上横杆3和下横杆5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均布的竖向栅栏4,侧护栏通过上横杆3和下横杆5的两端部与端护栏相连。这样的结构设计,既满足结构强度需要,还能节省材料,并且能让宝宝视野开阔,又便于父母观察到宝宝的情况。为了进一步美观需要,如图1所示,还可以将围板1以及上横杆3的上方活动端设计成一定的形状,同样的道理,还可以将立柱7的上端设计成一定美观的结构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设计,所述的竖向栅栏2,4采用圆柱形栅栏,两个竖向栅栏2,4之间的距离不超过6厘米。圆柱形设计和间距限制都是用来防止宝宝把头或者手臂从中间伸出来,造成卡住,花纹比较复杂、雕饰比较多的栅栏,凸起的雕饰容易勾住孩子的衣物,或者卡住孩子的手臂等处,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出任何简单修改和同等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