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及带有它的架子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31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及带有它的架子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及带有它的架子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到画板,一般市场上所销售的都是一块画板,使用时要挂在墙上或者放在桌子上,使用很不方便,而有一部分画板也有支架,但大多数支架上的画板竖直设置,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习惯,且支架的架构固定,不便搬运,还会占用很大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搬运、且能够满足人们使用习惯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支架,包括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且顶端连接处设有使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停止转动的抵触结构,所述抵触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架体顶端的第一转动部和设于第二架体顶端且与所述第一转动部抵触配合的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枢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枢接,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能够同轴转动,当支架不使用时,能够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折叠起来放置,节省了空间,便于搬运;当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通过转轴转动至抵触位置使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展开呈一定角度倾斜立于地面上,使得画板可以倾斜置于支架上,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习惯。

进一步优化为,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部设有平面支脚,所述支撑杆与平面支脚之间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架立于地面上时,采用平面支脚,能增大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架的稳定性能;所述支撑杆与平面支脚之间转动连接,使得支架随使用情况调整平面支脚,使得平面支脚与地面完全接触,提高支架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平面支脚下部设有橡胶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减少了平面支脚与地面的摩擦损坏程度,从而提高了平面支脚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相对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设有相互连接转动的二连杆,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展开到极限角度放置时,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被拉紧,减少了所述抵触结构因受力过大而损坏的概率,也减少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发生偏移的概率,提高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转动部与第一架体顶端之间插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第二架体的顶端之间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转动部或第二转动部损坏时,只需更换第一转动部或第二转动部即可,提高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使用寿命;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不仅可以使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转动连接,也可以使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成固定角度放置,提高了抵触结构的实用性。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侧边均设有捆绑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侧边均设有捆绑带,将支架折叠起来后,用捆绑带将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同侧捆绑在一起,不易展开,便于携带。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侧边均设有提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架展开立于地面上时,通过提手便于移动支架使其处于合适位置,支架折叠后,提手的设置,便于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至少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架子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架子板,包括画板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支架,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上各设有一块所述画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上各设有一块所述画板,使得画板与支架在展开或折叠时同步转动,当支架展开时,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倾斜立于地面上时,所述画板也倾斜放置,相比于垂直放置画板,画板倾斜放置更加适用于大多数人们的工作习惯,且架子板能够同时供两个人使用,节省了空间,人们在使用时无需自带画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便利。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画板外缘设有夹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板的设置,便于人们将纸张固定于画板上,在绘画过程中纸张不易发生滑动或掉落等,便于人们绘画。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画板底部设有置物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在使用时,将一些工具放入置物槽中,方便人们拿取工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在支架上可设置两块画板供两人同时使用,节省了空间,支架可折叠,携带方便,支架展开时画板倾斜放置,适用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支架上设置置物槽便于人们放置使用工具,拿取方便,所述支撑杆下部设有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的平面支脚,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支架侧边设有提手,方便人们移动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 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架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 中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架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第一架体;111、第一连杆;112、第一转动部;12、第二架体;121、第二连杆;122、第二转动部;2、支撑杆;21、平面支脚;211、橡胶垫;3、置物槽;4、捆绑带;5、提手;6、画板;61、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架子板,包括画板6和支架1,参见图1,支架1包括顶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且顶端连接处设有使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之间停止转动的抵触结构。

参见图2,抵触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架体11顶端的第一转动部112和设于第二架体12顶端的与所述第一转动部112抵触配合的第二转动部122,第一转动部112与第二转动部122之间枢接。

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分别设有两个支撑杆2,支撑杆2下部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平面支脚21,参见图4,平面支脚21下部设有橡胶垫211。

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相对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杆111和第二连杆121,第一连杆111和第二连杆121分别与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11和第二连杆121之间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部112与第一架体11顶端之间插接,第二转动部122与第二架体12的顶端之间插接。

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的侧边设有捆绑带4和提手5。

参见图3,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上各设有一块画板6,画板6外缘设有夹板61。

当使用架子板时,将架子板的支架1展开立于地面上,画板6相对于地面倾斜放置,便于人们使用,通过提手5来移动架子板,使架子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当不使用架子板时,将架子板折叠起来,用捆绑带4将同侧的支撑杆2捆绑为一体,搬运时不易展开。

实施例二:一种架子板,参见图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于画板6底部设置了置物槽3。

当人们在使用架子板时,能够将使用工具放置于置物槽3内,方便人们拿取,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