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341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门窗型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门窗型材。



背景技术:

型材是铁或钢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如塑料、铝、玻璃纤维等)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目前,型材在建筑行业应用极广,尤其是在门窗上,采用型材制作更加方便,并且,其质量比较好。

公开号为CN270050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窗户型材,它包括基座,在基座上接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左侧板与中间板之间和中间板与右侧板之间均带有可安装玻璃的玻璃槽,并且,基座与左侧板、中间板、右侧板一体设置,这种窗户型材虽然能够有效的安装玻璃,并且能够作为滑槽使用,但是其基座与墙体安装的一侧是光滑的,因此,在安装的时候需要辅助件进行固定,而且其固定是点固定,固定的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型材,其在于解决型材安装在墙体上固定强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窗型材,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一侧设有均用于安装玻璃窗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上设有用于固定玻璃窗的固定结构,所述基体内设有用于加强基体结构强度的加强结构,所述基体背离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基体安装固定的安装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设置可以用来安装玻璃窗,另外,固定结构的设置可以将第一安装槽内的玻璃窗进行固定,进而第二安装槽内的玻璃窗能够滑动,使得玻璃窗能够水平推开,而加强结构的设置能够将基体的整个结构强度增加,进而防止基体变形,增加了窗子的结构强度,安装翼的设置使基体与墙体的连接由表面的接触和点固定变成表面连接和面固定,由点的固定转变为面的固定,其固定的位置明显增多,从而使得基体与腔体的固定更加坚固、强度更高,另外,安装翼的设置能够防止户外水进入户内,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安装翼上设有呈长腰型结构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很多时候,在基体安装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先固定,因此,通孔的开设可以通过螺栓将其先固定在墙体上,同时,长腰型的通孔能使螺栓在安装是有一定的选择性,保证紧固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均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的压条槽以及凸条,所述压条槽与凸条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开口位置的两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窗在固定时,设有一截面呈V型的玻璃压条,通过压条槽,一端能够置于压条槽内,并且折弯处(即V型的折弯处)同样置于槽内,这样放置之后使得另一端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能够将玻璃窗进行压紧固定,另外,凸条的设置配合玻璃压条能够将第一安装槽内的玻璃窗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压条槽的开口处远离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限制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玻璃压条的折弯处一般设置凹槽,用以防止玻璃压条滑出,而限制条的设置可以与玻璃压条进行配合,从而加强压条槽对玻璃压条的限制力,能够将玻璃压条固定住,以保证对第一安装槽内玻璃窗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一安装槽内设有抬起腔,所述压条槽以及凸条均设置在抬起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槽内的玻璃窗可以进行滑动,因此,在第二安装槽内一般具有滑动的结构,为了保证第一安装槽内的玻璃窗与第二安装槽内的玻璃窗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因此,在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抬起强,将第一安装槽内的玻璃窗向上抬,达到与第二安装槽内玻璃窗平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抬起腔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设置在靠近基体且远离第二安装槽位置,第二腔设置在靠近基体同时靠近第二安装槽位置,所述第三腔置于第二腔背离基体一侧且靠近第二安装槽位置,所述压条槽设置在第一腔上,所述凸条设置在第三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腔和第二腔分隔,使得其支撑玻璃窗的结构加强,能够保证抬起腔的结构强度,另外,第三强的设置能保证第二安装槽与第一安装槽内的玻璃窗具有一定的间隙能够滑动,并且能够安装锁具进行锁定窗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加强结构包括加强夹板和加强板,所述加强夹板以及加强板间隔设置在基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基体一般都是由空心杆构成,其结构强度不高,而通过在其内部设置加强板和加强夹板能够对基体内部进行加强,通过加强板的支撑,能防止基体沿加强板方向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加强夹板呈H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H型的加强夹板能够有效的对基体进行支撑,防止基体受到挤压而变形,能通过H型加强夹板内部的短板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基体在加强板垂直方向上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用于固定滚轮轨道的限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条,将滚轮轨道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一方面防止滚轮轨道脱出,另一方面,由于限位条的固定,可以防止滚轮轨道在使用的时候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第二安装槽内设用于安装毛条的毛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毛条槽安装毛条,方便毛条的安装,从而有利于对窗子的密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门窗型材能够有效的对第一安装槽内的玻璃窗进行固定,而通过第二安装槽内的玻璃窗进行滑动,是窗户能够平推进行打开和关闭窗户,另外,加强结构能够将基体的整体强度增加,而通过设置安装翼能够解决普通型材在安装到墙体上的固定强度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玻璃窗的安装结构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基体;12、内腔;2、第一安装槽;3、第二安装槽;31、限位条;32、毛条槽;4、安装翼;41、通孔;5、固定结构;51、加强夹板;52、加强板;6、抬起腔;61、第一腔;62、第二腔;63、第三腔;7、压条槽;71、限制条;8、凸条;9、玻璃压条;9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门窗型材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基体1,并且在基体1上设置第一安装槽2和第二安装槽3,用于安装玻璃窗,而在其另外一侧设置安装翼4,使得基体1与墙体的连接由表面的接触和点固定变成表面连接和面固定,由点的固定转变为面的固定,其固定的位置明显增多,从而使得基体1与腔体的固定更加坚固、强度更高。为了使基体1安装固定方便,在安装翼4上开设通孔41,采用螺纹将其进行预固定;而且为了基体1的安放平稳,一般安装翼4设置在偏离基体1中心位置设置。这样,在安装的时候其中一侧的重力要大于另外一侧,使基体1在安放的时候比较平稳,同时,长腰型的通孔41能使螺栓在安装是有一定的选择性,保证紧固强度。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玻璃窗在固定时,通过固定结构5进行,而固定结构5包括均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内的压条槽7以及凸条8,压条槽7与凸条8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开口位置的两侧壁上。通过在压条槽7内安放一截面呈V型的玻璃压条9,一端置于压条槽7内,并且折弯处(即V型的折弯处)同样置于槽内,这样放置之后使得另一端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能够将玻璃窗进行压紧固定,另外,凸条8的设置配合玻璃压条9能够将第一安装槽2内的玻璃窗两侧进行固定。为了防止玻璃压条9滑出压条槽7,在玻璃压条9的折弯处一般设置凹槽91,并且在压条槽7的开口处远离第二安装槽3的侧壁上设有限制条71,而限制条71的设置可以与玻璃压条9进行配合,从而加强压条槽7对玻璃压条9的限制力,能够将玻璃压条9固定住,以保证对第一安装槽2内玻璃窗的固定效果。

第一安装槽2内的玻璃窗通过固定结构5将其固定,而第二安装槽3内的玻璃窗通过设置一个滚轮滑轨,为了滚轮滑轨的固定,第二安装槽3内设有用于固定滚轮轨道的限位条31;限位条31的截面呈三角形状,设置一个斜面能跟有利于滚轮滑轨的安装,并且在玻璃窗上设置一个滚轮,通过滚轮在滚轮滑轨上的滑动而进行推动玻璃窗的滑动,达到将窗户平推开关的目的,一般而言,能跟滑动的玻璃窗置于室内,因此,第二安装槽3是设置在靠近户内的位置,为了保证窗户的密封效果,在第二安装槽3内开设安装毛条的毛条槽32,通过毛条槽32安装毛条进行密封。同时,为了保证第一安装槽2内的玻璃窗与第二安装槽3内的玻璃窗能够平齐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内设置抬起腔6,压条槽7以及凸条8均安装在抬起腔6上,在第一安装槽2内设置抬起强,将第一安装槽2内的玻璃窗向上抬,达到与第二安装槽3内玻璃窗平齐的目的。抬起腔6由第一腔61、第二腔62和第三腔63构成,第一腔61设置在靠近基体1且远离第二安装槽3位置,第二腔62设置在靠近基体1同时靠近第二安装槽3位置,第三腔63置于第二腔62背离基体1一侧且靠近第二安装槽3位置,压条槽7设置在第一腔61上,凸条8设置在第三腔63上。通过第一腔61和第二腔62分隔,使得其支撑玻璃窗的结构加强,能够保证抬起腔6的结构强度,另外,第三强的设置能保证第二安装槽3与第一安装槽2内的玻璃窗具有一定的间隙能够滑动,并且能够安装锁具进行锁定窗户。

一般基体1都是设置成内部空心的结构,为了保证基体1的强度,在基体1内部设置加强结构,以加强基体1的结构,提高型材的使用寿命,其中,加强结构由加强板52和加强夹板51间隔设置构成,通过加强板52的支撑,能防止基体1沿加强板52方向变形,而加强夹板51呈H型设置,H型的加强夹板51能够有效的对基体1进行支撑,防止基体1受到挤压而变形,能通过H型的加强夹板51内部的短板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基体1在加强板52垂直方向上变形。另外,一般在中间位置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加强板52设置在中间,另外,为了防止安装翼4安装之后变形,安装翼4置于靠近加强夹板51位置。

基体1在加强板52和加强夹板51的设置形成了若干内腔12,这种内腔12可以作为隔热腔,在热传导的过程中,多次热转换会丧失大部分的热能,因此,在内腔12设置越多的时候,其热能转换会更加的频繁,造成其能量的损耗更为严重,由此达到隔热效果。但是出于效果的考虑,这种内腔12在超过一定数量时,并不能够起到效果,其热量会从其他地方进行传导。虽然基体1达到隔热目的,但是不能够让整个窗户进行隔热,因此,设计就失去了意义。而且其设置的内腔12越多,结构越复杂,其生产的成本会相应增加,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一般的内腔12都设置在3-5个,而且以4个居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