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排水口的蒸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253阅读:1191来源:国知局
带排水口的蒸饭煲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电饭煲结构包括外锅和内锅,内锅置于外锅内部的加热盘上,加热盘启动后,对内锅进行加热,如果使用这类电饭煲烹饪沥米饭或者其他类似食物时,需要在食物烹饪过程中排除多余水,现有电饭煲排水方式是先将内锅取出,再倾倒出多余水,这种排水方式的缺点在于:内锅加热后温度较高,取出内锅时容易烫伤握持者,另外,倾倒时溅起的高温水也容易烫伤人,十分危险,而且四溅的水也容易影响厨房的整洁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无需取出内锅、即可实现安全排水的带排水口的蒸饭煲。

方案一:一种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包括外锅和内锅,外锅内设置有底座,内锅可分离地放置在底座上,外锅底部设置有加热盘,所述内锅上开有排水口,所述外锅上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与排水口之间相互连通。

有益效果:加热盘对内锅进行加热,当加热至一定程度后,需要排除内锅内多余的水时,由于通过在内锅上设置有排水口, 排水机构与排水口之间相互连通,此时只需要将排水机构上的阀门打开,就可以将水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电饭煲,无需将内锅取出,进而降低了取用者被烫伤的几率,另外,通过专门的排水机构排水,相比直接倾倒,其安全性更高。

方案二:作为方案一的优化,还包括排水管,该排水管的上端与排水口连通,排水管的下端与排水机构连接,通过排水管引导高温水排除,可避免高温水泄漏导致的安全问题。

方案三:作为方案一的优化,所述加热盘上开有与排水口相对的排水孔,高温水因自重流入加热盘上排水孔,相比方案二无需设置排水管,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案四:作为方案二的优化,所述排水管上端与排水口固定连接,排水管与排水口连接牢固,防止因脱管(排水管与排水口因连接不牢而脱离)引起的高温水泄漏;或排水管上端插入排水口内,引导高温水排除,而且排水管与排水口分离,可以便于取出内锅 ;或者排水管上端与加热盘顶面齐平,内锅不受排水管影响放置平稳,排水管上端的管口与排水口相对,引导高温水排除。

方案五:作为方案四的优化,所述排水管的管身贯穿加热盘,可以缩短排水管长度;或者排水管的管身位于加热盘侧边,这样排水管不用贯穿加热盘,可以避免加热盘高温对排水管产生影响;或者排水管的管身位于加热盘侧边并弯曲绕至加热盘顶面,即可以降低加热盘高温对排水管的影响,又无需在加热盘上开孔;或者加热盘顶面开有凹槽槽,排水管的管身位于该凹槽内,这样排水管不会影响内锅的放置。

方案六:作为方案五的优化,所述排水口的口径小于排水管的管径,可以使得高温水完全流入排水管中,避免高温水泄漏。

方案七:作为方案三的优化,所述该排水口的口径小于排水孔的孔径,可以使得高温水完全流入排水孔中,避免高温水泄漏。

方案八:作为方案六或方案七的优化,所述加热盘为电热加热盘或电磁加热盘,电热加热成本低,电磁加热安全系数更高,视产品市场定位选择不同类型的加热盘。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带排水口的蒸饭煲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内锅1、底座2、加热盘3、排水口4、排水管5、排水孔6。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带排水口4的蒸饭煲,包括外锅和内锅1,外锅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锅1的底座2,外锅底部安装有加热盘3,内锅1底面为平面。在内锅1底面上开有排水口4,还包括一排水管5,该排水管5上端与内锅1的排水口4螺纹连接,加热盘3开有插口,排水管5的管身位于插口内,排水管5的下端与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通过管卡连接。本实施例中排水管5上端与内锅1的排水口4还可以焊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带排水口4的蒸饭煲,包括外锅和内锅1,外锅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锅1的底座2,外锅底部安装有加热盘3,内锅1底面为平面。在内锅1底面上开有排水口4,还包括一排水管5,该排水管5上端与内锅1的排水口4螺纹连接,排水管5管身位于加热盘3侧边,排水管5下端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排水管5上端与内锅1的排水口4还可以焊接。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带排水口4的蒸饭煲,包括外锅、内锅1和排水管5,外锅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锅1的底座2,外锅底部安装有加热盘3,内锅1底面为平面。内锅1底面上开有排水口4,加热盘3上开有连接孔,该连接孔与排水管5的管身焊接,该排水管5的上端高于加热盘3的顶面,当内锅1放置在底座2上时,排水管5上端可插入内锅1的排水口4内,排水管5的下端与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连接。本实施例连接孔还可以是螺纹孔,排水管5的管身外壁开有外螺纹并与连接孔螺纹连接。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排水管5上端与加热盘3的顶面齐平,排水口4的口径小于排水管5的管径,当内锅1放置在底座2上时,排水管5上端与内锅1的排水口4相对,排水管5的下端与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连接。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带排水口4的蒸饭煲,包括外锅、内锅1和排水管5,外锅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锅1的底座2,外锅底部安装有加热盘3,内锅1底面为平面。内锅1底面上开有排水口4,排水管5的下端与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连接,排水管5的管身位于加热盘3侧边并弯曲绕至加热盘3顶面,排水管5的上端高于加热盘3的顶面,当内锅1放置在底座2上时,排水管5上端插入内锅1的排水口4内。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带排水口4的蒸饭煲,包括外锅、内锅1和排水管5,外锅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锅1的底座2,外锅底部安装有加热盘3,内锅1底面为平面。内锅1底面上开有排水口4,排水管5的下端与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连接,加热盘3上表面上开有供排水管5管身安装的凹槽,排水管5的管身位于该凹槽内,排水管5的上端高于加热盘3的顶面,当内锅1放置在底座2上时,排水管5上端插入内锅1的排水口4内,排水管5的下端与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连接。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排水管5上端与加热盘3的顶面齐平,当内锅1放置在底座2上时,排水管5上端与内锅1的排水口4相对,排水口4的口径小于排水管5的管径,排水管5的下端与外锅上对应的排水机构连接。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带排水口4的蒸饭煲,包括外锅、内锅1,外锅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内锅1的底座2,外锅底部安装有加热盘3,内锅1底面为平面。内锅1底面上开有排水口4,加热盘3上开有排水孔6,排水口4的口径小于排水孔6的孔径,加热盘3顶面与内锅1底面接触,该排水孔6上端与内锅1排水口4相对并紧贴,排水孔6的下端与外锅上的排水结构连接。

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加热盘3可以是电热加热盘3或者电磁加热盘3,当采用电热加热盘3,内锅1底面必须与电热加热盘3接触,保证热传导;当采用电磁加热盘3时,内锅1底面可以不与加热盘3接触,通过电磁的方式使得内锅1受热。外锅的排水机构是指外锅上的用于向蒸饭煲外部排除液体的管道,该管道上装有阀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