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为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中,电压力锅包括外锅以及设置在外锅内的内锅。现有技术中的内锅的导磁层和内锅之间设置有结合层,从而使得导磁层和内锅本体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而设置结合层一方面工艺复杂,另一方面降低了导磁层和内锅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锅制造工艺复杂,热传导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内锅,内锅用于具有电磁加热线盘的电压力锅的煲体内,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及包覆于内锅本体的底部外表面的附加层,附加层用于导磁发热,内锅本体被附加层包覆的区域具有粗化外表面,附加层包括包覆于内锅本体外表面的导磁层、涂覆于导磁层外的保护层,内锅本体与导磁层直接接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导磁层和内锅本体之间直接接触,并取消了结合层。上述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内锅本体的制造工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导磁层和内锅本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锅造工艺复杂,热传导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为铝材。
进一步地,导磁层为熔射涂覆的铁材。
进一步地,导磁层内具有银元素。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厚度为2.0毫米至6.0毫米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粗化外表面通过粗化处理得到,粗化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达到30微米到60微米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的底壁被切除并形成台阶,底壁被切除的深度在0.3毫米至0.5毫米,附加层设置在内锅本体的被切除部分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保护层包括通过热喷涂铝材形成的氧化牺牲层,且氧化牺牲层部分覆盖导磁层,以提高电磁效率。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的侧壁在锅口处收缩,以使内锅呈球形。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的侧壁、台阶与底壁为回转体形状,底壁外表面母线具有曲率半径在60毫米至140毫米之间的曲线。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未被附加层包覆的表面上设有硬质氧化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内锅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的加工方法的实施例制作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的加工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内锅本体;20、附加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内锅用于具有电磁加热线盘的电压力锅的煲体内。其中,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0及包覆于内锅本体10的底部外表面的附加层20,附加层20用于导磁发热的附加层。内锅本体10用以包覆附加层20的区域具有粗化外表面,附加层20包括包覆于内锅本体10外表面的导磁层、涂覆于导磁层外的保护层。内锅本体10未设置附加层的表面设有硬质氧化层。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内锅本体10的外表面涂有附加层20,以及设置在除附加层20的其余表面的硬质氧化层。上述硬质氧化层使得内锅的外表面的强度更大,从而防止在放入或者取出内锅的过程中外壁被划伤。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内锅的外壁容易划伤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附加层20包括由内到外的导磁层与氧化牺牲层。具体地,导磁层与加热线盘发生电磁感应进而发热,从而加热内锅本体10内的食物。氧化牺牲层中具有比导磁层中金属更加活泼的金属,进而使得内锅在高温环境中,氧气能够先和氧化牺牲层产生反应,从而起到保护导磁层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锅本体10为铝材。铝材能够防锈,从而使得内锅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使用寿命更长。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磁层为熔射涂覆的铁材。铁材能够导磁,进而使得导磁层能够和加热线圈能够发生电磁感应。同时,熔射工艺能够使得导磁层更加均匀地覆盖在内锅本体10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锅本体10的厚度在为2.0毫米至6.0毫米的范围内。上述对于内锅本体10的厚度的优化能够防止在压力烹饪时内锅本体产生蠕变形。
本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锅本体10的粗化外表面表面粗糙度在30微米到60微米的范围内。较大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熔射材料的附着力。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磁层的内含有银元素。在导磁层内增加银元素后可以增加导磁层的附着力,使得在导磁层和内锅本体10之间不必在设置附加层即可使导磁层涂覆在内锅本体10上。一方面能够简化工艺,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导热效率。
当然,也可以在导磁层和内锅本体10之间设置结合层,在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附加层20还包括处于内锅本体10与导磁层之间的结合层,结合层为镍铝或铁合金熔射形成,且结合层的外表面粗糙度在40微米至100微米的范围内。镍铝合金能够具有处于铝锅基体与纯铁导磁层之间的膨胀系数,进而防止在内锅本体10加热时导磁层脱落。同时,且适度的表面粗糙利于提高后续熔射导磁层的附着力。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氧化牺牲层是通过热喷涂铝材形成,且氧化牺牲层部分覆盖导磁层,以提高电磁效率。具体地,使氧化牺牲层部分不高导磁层能够减少电磁波被氧化牺牲层屏蔽,进而提高电磁感应的加热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锅本体10的侧壁在锅口处收缩,进而使内锅呈球形。优选地,内锅本体10为回转体形状,粗化外表面的母线具有曲率半径在60毫米至140毫米之间的曲线。内锅本体10的整体形状越接近球形,抗变形能力越好,也越能够防止导磁层20脱落。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锅的氧化牺牲层外涂覆有保护漆,内锅本体10的未包覆附加层20的其余表面设置有硬质氧化层。上述的硬质氧化层能够提高内锅本体10的表面强度,从而防止内锅本体10的表面被刮伤。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内锅本体10的底壁被切除并形成台阶,底壁被切除的深度在0.3毫米至0.5毫米,附加层20设置在内锅本体10的被切除部分的外表面上。具体地,上述的台阶结构是由切削工艺形成的,通过将附加层20设置在被切削处的台阶内能够增强附加层20和内锅本体10之间的附着力。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内锅的加工方法,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内锅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包括:步骤S1:提供铝基材的内锅本体;步骤S2,在内锅本体的外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步骤S3:在内锅本体的粗化表面热喷涂铁合金材料,形成导磁层;步骤S4:在导磁层的外表面热喷涂氧化牺牲层;步骤S5:在氧化牺牲层外喷涂高温漆;步骤S6:将通过步骤S1至步骤S5所得到的内锅本体烧结;步骤S7:将烧结后的内锅本体进行硬质氧化处理。通过上述加工方法得到的电压力锅的内锅外壁强度高,能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划伤内锅外壁的情况发生。
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对内锅本体的外表面的粗化粗粒采用的是喷砂工艺,具体喷砂的材料为24-30#刚玉砂。喷砂结束后进行除尘。然后在粗化外表外喷涂导磁层。由于本实施例中导磁层具有银元素,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导磁层和粗化外表面之间不需要结合层。在优选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也以在粗化外表面和导磁层之间彭图冶金结合层。导磁层外再喷涂防腐层和保护层。最后将上述结构烧结。
下面将具体说明熔射工艺。熔射是表面处理中的一项特殊处理技术,用途广泛。熔射,又称热喷涂或喷焊,其基本原理是将材料(粉末或线材)加热熔化,在气体带送高速下冲击附着于底材(或工件)表面、堆积、凝固形成膜厚或涂层,达到防腐蚀、防锈、耐磨、润滑、表面粗糙化、吸附、绝缘、绝热等目的。热熔射材料种类分为粉末和线材两大类,熔射热喷涂种类包括:火焰线材熔射、火焰粉末熔射、电弧熔射、高速火焰熔射、大气电浆熔射和真空电浆熔射等。
火焰熔射的热源来自氧气与燃气混合燃烧的火焰,线材经火焰中心熔化,再经高压空气雾化成细微颗粒及加速带送吹向底材表面,堆积、凝固形成涂层或膜厚。火焰燃气可使用以下几种:乙炔、丙烷、氢气等。一般火焰线材熔射适用于:机械零件补修、耐磨、钢构桥梁的防腐蚀防锈、半导体、面板、光电制程模具,金属艺术品制作。
火焰粉末熔射其基本原理同火焰线材熔射,差异在于送料方式不同,火焰粉末熔射的材质型态是粉末,所以在材质选择方面火焰粉末熔射比较多,因为不是所有的材质都可以做成线材。火焰粉末熔射其所熔射出来的涂层或膜厚的表面粗度、大小取决于粉末颗粒大小。其涂层的硬度则取决于粉末材质的选用。
电弧熔射,要将两条各自带有正电负电的相同金属线接触产生电弧,瞬间产生高热将金属线材融化,再经高压空气吹细雾化,带送吹向底材(或工件),堆积、凝固成涂层或膜厚。电弧熔射一般适用于:防腐蚀防锈处理、机械加工修补、半导电、面板、光电制程的模具,表面粗化处理。
高速火焰熔射,其基本原理类似火焰粉末熔射。差别在于受高速火焰熔射带送的粉末速度快很多,粉末以超音速(约600m/sec)冲击堆积凝固于底材表面,其形成的涂层结构比较结实紧密,涂层的机械强度远大于火焰粉末熔射的涂层。高速火焰熔射可使用于以下几种燃气:丙烷、丙烯、氢气、天然气及煤油。高速火焰熔射适用于耐磨耗、耐冲蚀、耐高温、耐腐蚀等环境,该熔射涂层可非常有效地保护工件,不致受到立即性的破坏,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电浆熔射原理为,系气体(氩、氢、氮、氦)离子化之后所产生的高热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电能激发气体,转变为热能现象,当中所产生的电弧温度可能达12000℃。电弧形成之后,再将粉末注入到火焰中心,使其溶化并以约300米/每秒的高速撞击工件表面(母材)而形成涂层。
电浆熔射可分为两大类:1、大气电浆熔射(简称APS);2、低压或真空电浆熔射(简称为LVPS或VPS)。真空电浆熔射原理和大气电浆熔射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系在一个真空环境的舱体内做熔射。其最大的好处是,电浆熔射的涂层致密、氧物化极少同时质量稳定结合力极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