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中文教学器具储存展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31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中文教学器具储存展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教学器具是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及教师授课时使用的用具的总称。教学器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书本上的内容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借助教学器具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优化中文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中文教学器具在储存时,表面会堆积大量的粉尘,导致展示效果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中文教学器具储存展示系统,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更好的装置,方便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中文教学器具储存展示系统,包括基座,基座上部左侧设置有储存腔,储存腔中间位置设置有多个搁板,储存腔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基座下部设置有除尘器,除尘器上部左侧连接有进尘腔,进尘腔左侧连接有多个吸尘管;基座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展示架,第一展示架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展示板,第一展示架右侧中间位置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设置有展示腔,展示腔内部设置有第一存放腔,支撑板下部设置有第二展示架,第二展示架侧面设置有第二展示板;基座上部右侧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侧面设置有书写板,基座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部设置有工具腔,工具腔内部设置有第二存放腔,支撑柱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右侧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地,基座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移动的移动轮。

进一步地,基座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接口,基座上部连接有灯柱,灯柱上部设置有照明灯,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照明灯相连接。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中文教学器具进行储存,并能对中文教学器具进行除尘处理,更好地针对中文教学器具进行展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除尘器;2、移动轮;3、进尘腔;4、基座;5、电源接口;6、灯柱;7、储存腔;8、搁板;9、隔板;10、工具腔;11、吸尘管;12、第一展示架;13、展示腔;14、第一展示板;15、第一存放腔;16、第二存放腔;17、连接杆;18、把手;19、支撑柱;20、照明灯;21、书写板;22、支撑座;23、支撑板;24、第二展示架;25、第二展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移动式中文教学器具储存展示系统,包括基座4,基座4上部左侧设置有储存腔7,储存腔7中间位置设置有多个搁板8,储存腔7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9,基座4下部设置有除尘器1,除尘器1上部左侧连接有进尘腔3,进尘腔3左侧连接有多个吸尘管11;基座4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展示架12,第一展示架12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展示板14,第一展示架12右侧中间位置连接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上部设置有展示腔13,展示腔13内部设置有第一存放腔15,支撑板23下部设置有第二展示架24,第二展示架24侧面设置有第二展示板25;基座4上部右侧设置有支撑座22,支撑座22侧面设置有书写板21,基座4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9,支撑柱19上部设置有工具腔10,工具腔10内部设置有第二存放腔16,支撑柱19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右侧连接有把手18。基座4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移动的移动轮2。基座4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源接口5,基座4上部连接有灯柱6,灯柱6上部设置有照明灯20,电源接口5上设置有电源线与照明灯20相连接。

该实用新型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将中文教学器具放入储存腔7中进行储存,利用搁板8将储存腔7分隔成多个空间,使不同种类的中文教学器具能分类存放。利用隔板9将中文教学器具隔开,使中文教学器具保持整齐和有序。打开除尘器1,将中文教学器具表面的粉尘从吸尘管11吸入进尘腔3内,从而完成除尘处理,使中文教学器具表面保持干净。进尘腔3中的粉尘进入除尘器1中进行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利用第一展示板14对中文教学器具的相关信息进行展示,介绍中文教学器具的功能。从储存腔7中取出中文教学器具,放入第一存放腔15中进行展示,利用第二展示板25对第一存放腔15中的中文教学器具进行详细介绍。在第二存放腔16中存放有书写工具,在需要时可以方便地取用。从第二存放腔16中取出书写工具,在书写板21上进行无尘书写,发布中文教学器具相关的信息。电源接口5接通外部电源,照明灯20开始发光进行照明,使第二展示板25和书写板21上的内容能更好地得到展示。握住把手18,推动装置移动,使装置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