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锅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560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炒锅锅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炒锅锅盖。



背景技术:

炒锅是日常生活中厨房最常用的厨具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重视炒锅的效果和使用的方便性。现有的炒锅是敞口的,其锅盖和炒锅是分离的,炒菜时需要将锅盖取下放在一边,在进行炒菜时容易使得锅内的油和菜等四处飞溅,使得其使用不方便,其厨灶容易被弄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锅锅盖,以使得炒菜时锅内的油以及其他物质不容易溅出,使得使用时更加清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炒锅锅盖,包括锅盖本体,锅盖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炒菜的开口,锅盖本体对应开口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封闭开口的且与锅盖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顶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锅盖本体的形状为弧形的曲面状,开口为圆形开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13c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炒锅锅盖还包括把手,把手连接于锅盖本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锅盖本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与炒锅边缘配合卡紧的环形卡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环形卡槽由锅盖本体的底部边缘弯折而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锅盖本体于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10c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锅盖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检测食物气味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外部显示装置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锅盖本体的内壁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油温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与外部显示装置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锅盖本体的内壁还设置有用于识别甲醛和亚硝酸盐的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与外部显示装置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锅盖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炒菜的开口,锅盖本体对应开口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封闭开口的且与锅盖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顶盖,从而将该锅盖盖在炒锅上,取掉顶盖,可以通过将铲子放进开口内进行炒菜。锅盖本体对炒锅的四周进行封闭,从而可以很好地防止炒锅内的油的溅出和菜的掉落,进而使得厨灶四周比较清洁干净,同时锅盖本体也具有一定汇聚热量的作用,使得进行翻炒的菜肴能够更快的变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炒锅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炒锅锅盖拿下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炒锅锅盖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炒锅锅盖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汇总:炒锅锅盖100;开口101;锅盖本体110;顶盖容纳槽111;环形卡槽112;顶盖120;顶盖提拿件121;把手130;把手连接件131;螺栓132;第一传感器140;第二传感器150;第三传感器160;电池170。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炒锅是敞口的,其锅盖和炒锅是分离的,炒菜时需要将锅盖取下放在一边,在进行炒菜时容易使得锅内的油和菜等四处飞溅,使得其使用不方便,其厨灶容易被弄脏。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思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种防止炒菜时锅内的油和菜溅出的炒锅锅盖。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锅锅盖100,包括锅盖本体110,锅盖本体110为盖住炒锅的主要结构。锅盖本体110盖在炒锅上从而使得锅内的菜能够快速变熟。锅盖本体110的整体形状为弧形的曲面状,即锅盖本体1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弧形的曲面,且锅盖本体110的内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定的内凹的空间。当然,其他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可由两个阶梯状的弧形凹面状结构相连构成,只要其形成一个向上凹陷的内腔。

本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优选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的锅盖本体110可以使得锅盖本体110能够具有很好的强度,不易变形和被破坏,同时也便于对锅盖本体110的擦洗等操作。锅盖本体110的外壁还可以涂覆一层保护材料层,其可以有效地对锅盖本体110的外壁进行保护,使得其不容易被弄脏和刮花,同时也能够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当然,其他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也可以采用塑料等其他材质制成,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的厚度小于1mm,上述锅盖本体110的厚度设置,使得锅盖本体110能够便于加工和成型,同时形成的炒锅锅盖100能够具有较轻的质量,使用时更加方便。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炒锅锅盖100的厚度也可以进行加厚。

参见附图2,锅盖本体1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炒菜的开口101,通过该开口101的设置,可以使得在将锅盖本体110放置在炒锅上时,能够将锅铲直接从开口101深入锅内,对锅内的菜肴进行翻炒,锅盖本体110能够对锅内的菜肴和油进行遮挡,从而使得炒菜时不容易有油或者菜溅出,有利于厨灶四周的清洁性。

参见附图3,本实施例中,开口101为圆形开口。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将锅铲从开口伸入锅内,在各个方向都能很好地对锅内的菜进行翻炒。同时,圆形的开口101也便于进行加工,减小了加工的难度,且圆形的开口101还具有比较好的美观性,视觉效果比较好。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开口101的形状也可以选用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其他形状,并不以此实施例为限。

开口101的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炒菜时的操作的方便性和锅盖本体110防止油和菜往外溅出的效果。开口101过小,则锅铲伸入锅内进行翻炒时,容易操作不开,使得炒菜的效果不好;而开口101过大,则会导致锅盖本体110对炒锅的阻挡效果减弱。因此,本实施例中,开口101的直径大于13cm,从而使得锅铲能够很方便地在开口101内进行操作,使得炒菜非常方便。开口101的直径优选小于17cm从而使得锅盖本体110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进而锅盖本体110能够有效地防止炒菜时油和菜的溅出。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炒锅的大小可以对开口101的尺寸大小进行适当地调整。

如果直接将锅盖本体110之间盖在炒锅上,锅铲在开口101内进行翻炒的过程中,锅铲容易触碰作用到锅盖本体110,从而使得锅盖本体110发生移动,影响炒菜的进行,也使得锅盖本体110对油和锅内其他物质的拦截效果变差。因此,本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与炒锅边缘配合卡紧的环形卡槽112。通过环形卡槽112与炒锅边缘的配合卡紧,可以使得锅盖本体110能够很好地固定在炒锅上,从而进行翻炒时,锅铲不容易使得锅盖本体110发生移动,从而使得锅盖本体110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油和菜的溅出。并且,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将锅盖本体110与炒锅的固定和拆卸都非常方便,需要使用锅盖本体110时,仅需将锅盖本体110直接扣在炒锅上,其二者的边缘即可非常方便地卡紧,需要取下时,也能够简单地将锅盖本体110从炒锅上分离。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炒锅边缘和锅盖本体110的边缘设置相互配合的卡紧来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环形卡槽112由锅盖本体110的底部边缘弯折而成。由于锅盖本体110为金属材质,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延伸弯曲性能,从而将锅盖本体110的底部边缘先向上再向下进行弯折,即可以相处一个环形卡槽112。弯折后形成的环形卡槽112的内壁为弧形凹面。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弯折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卡槽112。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可以在锅盖本体110本身的结构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环形卡槽112,从而能够节约加工成本。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锅盖本体110是金属材质,也可以焊接一个具有环形卡槽112的环形金属件。如果锅盖本体110是塑料材质,则锅盖本体110的底部边缘具有环形卡槽112的部分与锅盖本体11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

锅盖本体110对应开口101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封闭开口101的且与锅盖本体110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20。顶盖120的形状大小与开口101的形状大小匹配,通过顶盖120可以实现对开口101的完成封闭。具体地,顶盖120直接放置在锅盖本体110上即可实现对开口101的封闭。从而通过顶盖120的设置,使得在进行蒸煮时可以盖上顶盖120,使得炒锅锅盖100对炒锅进行完全封闭,需要进行炒菜时,只需将顶盖120取下放置在一旁,其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具体地,锅盖本体110对应开口101的边缘的上表面设置有顶盖容纳槽111,顶盖120的边缘形状大小和顶盖容纳槽111匹配,从而可以很好地将顶盖120放置在顶盖容纳槽111内。因此,上述结构对顶盖120的放置位置起到了限制,使得将顶盖120放置在锅盖本体110上时,顶盖120不容易发生移动。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顶盖120的内壁设置与开口101配合的限位凸起,来增加顶盖120放置时的稳定性。

顶盖120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顶盖提拿件121,顶盖提拿件121为倒置的“U”形,其两端固定连接于顶盖120的上表面,顶盖提拿件121的材质为塑料材质,从而具有很好地隔热能力,使用时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炒锅锅盖100还包括把手130,把手130连接于锅盖本体110。通过把手130的设置,使得在拿放炒锅锅盖100时比较方便快捷,使得该炒锅锅盖100的使用性能更好。

具体地,把手130为杆状,其一端于锅盖本体110的侧壁固定连接。把手130通过把手连接件131与锅盖本体110连接在一起,把手连接件13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把手130的端部,把手连接件131再贴合在锅盖本体110的外壁,把手连接件131通过至少两个螺栓132与锅盖本体110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使得把手130能够很好地连接在锅盖本体110上,且连接比较稳固,不易分离,同时也便于对把手进行更换。把手130的表面为弧面,从而使得把手130没有棱角,用手握住时具有很好的触感,从而使用时能够更加舒适。把手130的材质为塑料材质,从而减轻了整个炒锅锅盖100的重量,也减小了成本,同时也具有很好地隔热能力。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4,本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于竖直方向的高度H大于10cm。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锅盖本体110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炒锅与抽油烟机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油烟更好地从开口101处竖直排放,被抽油烟机更好地被抽走,使得厨房更加整洁。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3,本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检测食物气味的第一传感器140,第一传感器140与外部显示装置信号连接。第一传感器140是由最新研发的高科技芯片结合生产出来的,其为现有技术。外部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脑、显示屏或手机等。

通过设置的第一传感器140可以检测到食物的气味,并且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至外部显示装置,通过手机设备等可以随时监控每一道食物的加工过程、味道、帮助做到色香味俱全,也可以更好的跟亲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做菜数据,可以让所有人都品尝自己的美食菜谱。有利于提升做出的菜的味道。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3,本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的内壁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油温的第二传感器150,第二传感器150与外部显示装置信号连接。

通过上述的第二传感器150的设置,可以使得将实时的油温传递到手机等外部显示装置上,从而可以更好地对锅内食物的温度进行监测,避免食物发生焦糊,进而能够更加容易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提高了该炒锅锅盖100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锅盖本体110的内壁还设置有用于识别甲醛和亚硝酸盐的第三传感器160,第三传感器160与外部显示装置信号连接。

通过第三传感器160的设置,可以使得操作者在炒菜过程中烟雾中产生的对身体有害的甲醛和亚硝酸盐,从而达到更好地食品的安全性,使得该炒锅锅盖100的功能更加全面。

把手130中还设置有内置的电池170,第一传感器140、第二传感器150以及第三传感器160均通过线路与电池170连接,电池170为第一传感器140、第二传感器150以及第三传感器160的运行供电。电池170内置在把手130中不会对操作和外观效果产生影响,也便于对其进行更换。

综上所述,通过将锅盖本体1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炒菜的开口101,锅盖本体110对应开口101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封闭开口101的且与锅盖本体110可拆卸连接的顶盖120,从而将该锅盖盖在炒锅上,取掉顶盖120,即可通过将锅铲放进开口101内进行炒菜。锅盖本体110对炒锅的四周进行封闭,从而可以很好地防止炒锅内的油的溅出和菜的掉落,进而使得厨灶四周比较清洁干净,同时锅盖本体110也具有一定汇聚热量的作用,使得进行翻炒的菜肴能够更快的变熟。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表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