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及厨房锅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迈向小康,对厨房用各种锅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例如电压力锅、电饭煲等。
以电饭煲为例,传统的电饭煲包括上盖组件、锅具本体以及用于放置锅具本体的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本体以及与所述外壳本体连接的外壳罩,所述外壳本体的中心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锅具本体的中心孔,为了便于清洗,所述外壳本体的上表面安装有易清洗片(该易清洗片可以是金属片),其中易清洗片通过翻边和扣位安装在所述外壳本体上。
然而,为了将易清洗片安装在所述外壳本体上,易清洗片与外壳本体的装配处(特别是易清洗片的翻边与外壳本体的装配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间隙,而这些间隙往往是藏污纳垢之处,而且由于间隙较小因此不容易清洗,这样在电饭煲开盖时,大量冷凝的水蒸汽就会积聚在该间隙中而得不到排出,从而不利于保持电饭煲的干净而且也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在易清洗片的翻边与外壳本体的配合处的间隙中积聚冷凝水并且该冷凝水得不到排出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外壳组件的厨房锅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所述厨房锅具包括锅具本体,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具有用于放置所述锅具本体的中心孔的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易清洗片,在所述易清洗片与所述外壳本体的装配处设置有用于排出积聚在所述易清洗片与所述外壳本体的装配处的冷凝水的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易清洗片具有用于安装到所述外壳本体的翻边,所述排水槽设置在所述易清洗片的翻边与所述外壳本体的装配处。
优选地,所述排水槽为U型状,所述U型状的所述排水槽包括中间部以及分别与所述中间部的两端连通的侧部,所述排水槽的两个所述侧部均朝向所述外壳组件的外部开放。
优选地,所述厨房锅具包括上盖,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用于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本体可转动连接的枢转组件,所述枢转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本体上,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枢转组件间隔设置的排水挡筋,所述排水挡筋与所述枢转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排水挡筋的宽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优选地,所述排水挡筋的高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
优选地,所述厨房锅具包括上盖,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用于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本体可转动连接的枢转组件,所述外壳本体的靠近所述枢转组件的位置下凹并形成凹槽,该凹槽为所述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排水槽的下凹深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厨房锅具,该厨房锅具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可转动连接的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为所述外壳组件。
优选地,所述厨房锅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使用时,在厨房锅具完成其加热作业后并打开时,锅具本体中的热的水蒸气由于遇到冷空气而冷凝成水,这部分冷凝水将积聚在易清洗片与外壳本体的装配处,而由于在易清洗片与外壳本体的装配处设置了排水槽,因此积聚在易清洗片与外壳本体的装配处(间隙)的冷凝水可以通过上述排水槽排出,进而保持外壳组件的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的易清洗片的立体图。
图3图1所示的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的半剖视图。
图5是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本体; 11:中心孔;
20:易清洗片; 21:翻边;
30:排水槽; 40:枢转组件;
50:排水挡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厨房锅具存在的容易在易清洗片的翻边与外壳本体的配合处的间隙中积聚冷凝水并且该冷凝水得不到排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及厨房锅具,下文将参考附图对该外壳组件及厨房锅具进行详细的描述。
适当地参考图1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厨房锅具的外壳组件,所述厨房锅具包括锅具本体,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具有用于放置锅具本体的中心孔11的外壳本体10,所述外壳本体10的上表面设置有易清洗片20,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设置有用于排出积聚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的冷凝水的排水槽30。
使用时,在厨房锅具完成其加热作业后并打开时,锅具本体中的热的水蒸气由于遇到冷空气而冷凝成水,这部分冷凝水将积聚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而由于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设置了排水槽30,因此积聚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间隙)的冷凝水可以通过上述排水槽30排出,进而保持外壳组件10的干净、卫生。
其中,所述易清洗片20可以由金属材质制成,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材质,只要能够方便清洗即可。另外,易清洗片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设置在外壳本体10的上表面,例如,可以采用翻边的形式,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易清洗片20具有用于安装到外壳本体10的翻边,所述排水槽30设置在易清洗片20的翻边21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其中,安装时,所述易清洗片20的翻边可以插接到排水槽30中,而且为了使积聚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的冷凝水容易排出,优选地,所述翻边的底边要高于排水槽30的底面,一般地,所述翻边的底边与排水槽30的底面的间距大于等于1mm。当然,为了安装牢固,还可以在易清洗片20上设置卡扣,并在外壳本体10的相应位置设置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扣位。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3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只要能够满足将积聚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的冷凝水排出即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槽30为U型状,U型状的排水槽包括中间部以及分别与中间部的两端连通的侧部,所述排水槽30的两个侧部均朝向外壳组件的外部开放。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U型状”并不是严格数学意义上的U字形,而是指工程上的U形形状,或者接近U形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水槽30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多种,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槽30可以是由两个部件间隔设置而形成,具体的,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厨房锅具包括上盖,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用于使上盖与外壳本体10可转动连接的枢转组件40,所述枢转组件40安装在外壳本体10上,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与枢转组件40间隔设置的排水挡筋50,所述排水挡筋50与枢转组件40之间的间隙形成排水槽30。其中,所述枢转组件40可以包括枢转轴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枢转轴的枢转架。所述排水槽30可以由所述枢转架与排水挡筋50之间的间隙形成。
其中,所述排水挡筋50的宽度和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而考虑到形成的排水槽的深度以及安装空间的因素,优选地,所述排水挡筋50的宽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所述排水挡筋50的高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槽30也可以是通过外壳本体10在某一位置下凹而形成,具体的,如上所述,所述厨房锅具包括上盖,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用于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本体10可转动连接的枢转组件40,与前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外壳本体10的靠近枢转组件40的位置下凹并形成凹槽,该凹槽为所述排水槽30。其中,所述排水槽30的下凹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考虑到安装空间等因素,优选地,所述排水槽30的下凹深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厨房锅具,该厨房锅具包括上盖、与上盖可转动连接的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为上述外壳组件,如上所述,所述上盖可以通过枢转组件40与外壳组件的外壳本体10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厨房锅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厨房锅具,由于排水槽的存在,因此,在打开上盖时形成的积聚在易清洗片20与外壳本体10的装配处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所述排水槽30排出,进而保持厨房锅具的干净、卫生,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