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机的零部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时间、便捷使用、适应日益快节奏的生活,现今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研磨调配好的咖啡粉,该咖啡粉装在一个胶囊制的粉料盒里。该粉料盒的上檐设有一个缺口,粉料盒的密封纸就粘结在上檐且密封纸覆盖缺口的区域,这样便于人们从缺口处快速撕开密封纸。
而现有技术的咖啡机的酿造腔室上方连通有进料斗,进料斗上覆盖有盖板。人们使用时,需要撕开包装纸,揭开盖板,将咖啡粉倒入向进料斗中,上述过程全部需要人工手动完成,不够方便,自动化程度太低,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撕开密封纸并将粉料盒内的咖啡粉倒入进料斗的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它包括底盘、由电动机驱动的滑板和与底盘固定的上盖,
上盖设有粉料盒放入的进口;
底盘包括底板和两个侧壁,底板前侧镂空成咖啡机进料斗的进料口,进料口比粉料盒窄;进料口后设有与底板固定的挡板;挡板后方设有由前人字形弹片和后人字形弹片构成的菱形弹片,菱形弹片的后角被底板沿长度方向限位,菱形弹片的前角固定一个用于与挡板抵紧的推板;侧壁上铰接有摆臂,摆臂上固定一用于下压粉料盒缺口处密封纸的压杆,摆臂内侧设有联动杆,摆臂与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压杆抬起的第一拉簧;
滑板两侧面与底盘的两侧壁滑动配合,滑板上设有容置粉料盒的凹坑,凹坑前侧敞开;滑板底部设有用于挤压菱形弹片的通道,该通道入口渐窄、中间直而出口渐宽;滑板前凸有连接架,连接架固定有用于下压联动杆的第一斜压条,第一斜压条底端悬空;
底盘的底板上设有前部敞开的安装座,安装座顶板下方固定有导向管,导向管侧壁贯通两条竖向长孔;导向管内滑动配合一个滑块,滑块顶部固定有撞针,滑块两侧固定有两联动凸起,每个联动凸起伸出对应的长孔外,滑块与安装座顶板之间设有上压簧,滑块与底盘的底板之间设有下压簧;安装座顶板设有供撞针穿过的第一针孔,安装座内容置一个顶头,顶头前面固定两耳板,每个耳板内侧内凸有用于下压联动凸起的第二斜压条;
顶头后面固定一根顶杆,安装座后板贯穿有供顶杆伸出的过孔;顶杆上贯穿传动孔,底盘的底板铰接有插入传动孔的摇杆,摇杆与底盘之间设有第二拉簧,滑板底面下凸有用于带动摇杆前进的卡头。
上述机构的动作过程如下。将粉料盒上檐朝下且缺口朝前放入滑板的凹坑中,粉料盒的缺口伸出凹坑的敞开端,电动机带动滑板前进;滑板的卡头推动摇杆,进而经顶杆和顶头最终使得第二斜压条前进,并与联动凸起接触,联动凸起会顺着第二斜压条向下运动,带动滑块按压下压簧,当第二斜压条完全经过联动凸起后,联动凸起不再受压,滑块则在下压簧的弹力作用下迅速上弹,使得撞针快速伸出第一针孔,刺破粉料盒的密封纸。随后撞针及滑块在上压簧作用下复位。
滑板继续前进,当滑板前端的第一斜压条触碰到联动杆后,滑板继续前进,联动杆就会顺着第一斜压条向下运动,带动摆臂及压杆下压,当联动杆运动经过第一斜压条下端后,联动杆不再受第一斜压条下压,则摆臂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重新抬起;而压杆一下一上的动作,正好把密封纸凸出缺口的部分向下弯折;而滑板继续前进,当滑板底面的通道入口接触到菱形弹片后,会逐渐向内挤压菱形弹片的左右两角,而菱形弹片两侧受压且后角限位,所以只能前角前压,带动推板将上一步骤中密封纸向下弯折的部分夹紧在挡板上;滑板继续前进,通道中部是直的,始终使得密封纸前部被夹紧,但密封纸前部被夹紧,可粉料盒却仍然被滑板带动向前,而且粉料盒被上盖压住无法随着密封纸翻转,这样,就实现了将密封纸逐渐撕开的动作;而且,在撕纸过程中,滑板其实是在推移密封纸的折叠处,进而使得密封纸向前拉动粉料盒,使得粉料盒相对滑板前移,即在密封纸逐渐被撕开过程中,粉料盒逐步脱离滑板的凹坑,被滑板推着走,况且,由于粉料盒比进料口宽,故粉料盒卡在进料口掉粉但自身不掉落;滑板继续前进,滑板下部的通道完全经过了菱形弹片,则菱形弹片前角复位,推板与挡板不再夹住密封纸,此时,密封纸大部分已经被撕开但仍与粉料盒有粘连,滑板推移卡在进料口的粉料盒前进并继续掉粉,直到将粉料盒推移出进料口的边缘,粉料盒大部分已经位于咖啡机外,但由于些许粘连的密封纸还被滑板卡着故粉料盒不掉落,最后,滑板后退,粉料盒掉落到咖啡机外。
采用以上结构的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机构实现了自动撕开密封纸并将粉料盒内的咖啡粉自动倒入进料斗,完全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省事,获得了较佳的用户体验;而且,上述机构内设置了用于刺破粉料盒密封纸的撞针,这样的目的是,粉料盒长期存放内部可能产生气体,使得密封纸向上鼓起,干扰在滑板上的正常滑移,而撞针刺破密封纸后,放出了粉料盒内的气体,使得密封纸恢复平整,确保粉料盒的顺畅滑移;况且,上述撞针没有另外增加新的动力源,而是经摇杆和卡头与滑板联动,结构设计合理,节省了咖啡机整体体积。
作为改进,上盖进口设有活门,活门上设有将粉料盒压在凹坑内的压板,这样,进一步确保粉料盒被滑板顺利带动前进,降低了故障率,避免在该位置卡死。
作为再改进,底盘的底板固定有弧形限位板和T形限位柱,后人字形弹片的后角卡在弧形限位板和T形限位柱之间,这样的结构,装配方便,且完美实现了菱形弹片后角沿着底盘长度方向的限位。
作为优选,后人字形弹片的两端设两柱销,前人字形弹片的两端设有两弧形卡套,每个柱销可转动套合在对应的弧形卡套内,每个弧形卡套外侧设有两个圆凸点,这样不仅装配方便,而且增大了菱形弹片左右两角的灵活性和压缩性,而增加的两个圆凸点,使得底盘的通道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更加顺畅。
作为还改进,滑板两侧面各设一道水平滑槽,底盘的两侧壁的内表面各凸出一道与滑槽配合的滑轨,这样,滑轨和滑槽布局合理,保证滑移稳定,且能缩小该机构的整体体积。
作为进一步改进,滑板底面设有一齿条,电动机的输出齿轮经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这样,不仅确保了滑板的正常移动,而且,布局合理,不会与其它功能性部件相互干涉,而且使得电动机能内置在咖啡机内部的闲置空间,进而缩小咖啡机的整体体积。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安装座位于菱形弹片包围中;安装座设计在该位置不但充分利用了菱形弹片中部的闲置空间,缩小了整个结构的整体体积,而且,该位置正好非常接近进料斗的进料口前方,这样,一旦刺破后,粉料盒会快速到达进料口,避免咖啡粉从破孔漏到咖啡机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粉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滑板从上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滑板翻过来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半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刺破装置去掉安装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刺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刺破装置去掉顶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刺破装置的第二斜压条未接触联动凸起时的半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的刺破装置的第二斜压条下压联动凸起时的半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底盘,2、电动机,3、滑板,4、上盖,5、粉料盒,5.1、缺口,6、进料口,7、挡板,8、菱形弹片,9、推板,10、摆臂,11、压杆,12、联动杆,13、第一拉簧,14、凹坑,15、通道,16、连接架,17、第一斜压条,18、活门,19、压板,20、弧形限位板,21、T形限位柱,22、柱销,23、弧形卡套,24、圆凸点,25、滑槽,26、滑轨,27、齿条,28、三角座,29、倒L型板,30、第一复位斜面,31、安装座,32、导向管,33、长孔,34、滑块,35、撞针,36、联动凸起,37、上压簧,38、下压簧,39、第一针孔,40、顶头,41、耳板,42、第二斜压条,43、顶杆,44、传动孔,45、摇杆,46、第二拉簧,47、卡头,48、第二复位斜面,49、第二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自动上粉机构,它包括底盘1、由电动机2驱动的滑板3和与底盘1固定的上盖4。
上盖4设有粉料盒5放入的进口;进口设有活门18,活门18上设有将粉料盒5压在凹坑14内的压板19。盖板4覆盖住咖啡机进料斗的进料口6上方。
底盘1包括底板和两个侧壁,底板前侧镂空成进料口6,进料口6比粉料盒5窄。进料口6后设有与底板固定的挡板7;挡板7后方设有由前人字形弹片和后人字形弹片构成的菱形弹片8。菱形弹片8的后角被底板沿长度方向限位,即底盘1的底板固定有弧形限位板20和T形限位柱21,后人字形弹片的后角卡在弧形限位板20和T形限位柱21之间。菱形弹片8的前角固定一个用于与挡板7抵紧的推板9。后人字形弹片的两端设两柱销22,前人字形弹片的两端设有两弧形卡套23,每个柱销22可转动套合在对应的弧形卡套23内,每个弧形卡套23外侧设有两个圆凸点24。
底盘1两侧壁上各铰接一摆臂10,两摆臂10上固定一用于下压粉料盒5缺口5.1处密封纸的压杆11,摆臂10内侧设有联动杆12。摆臂10与侧壁之间设有用于使压杆11抬起的第一拉簧13;第一拉簧13一端与摆臂10固定而另一端与固定在侧壁的三角座28固定。
滑板3底面设有一齿条27,电动机2的输出齿轮经传动齿轮与齿条27啮合。电动机2正反转带动滑板3前进或后退。滑板3两侧面与底盘1的两侧壁滑动配合,即滑板3两侧面各设一道水平滑槽25,底盘1的两侧壁的内表面各凸出一道与滑槽25配合的滑轨26,本实施例中的滑轨26是不连续的。滑板3上设有容置粉料盒5的凹坑14,凹坑14前侧敞开。
滑板3底部设有用于挤压菱形弹片8的通道15,该通道15由左右对称的两平行梯形凸块构成。该通道15入口渐窄、中间直而出口渐宽;中间的宽度要小于不受力时的菱形弹片8的宽度。
滑板3前凸有两个连接架16,其中一个连接架16固定有用于下压联动杆12的第一斜压条17,第一斜压条17底端悬空。具体的说,该连接架16顶面固定一个倒L型板29,第一斜压条17顶端与倒L型板29的横板固定。第一斜压条17的后侧设有一个第一复位斜面30,由于第一斜压条17是一端固定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弹性,加上第一复位斜面30的作用,当滑板3回退时,联动杆12能经第一复位斜面30硬挤过第一斜压条17完成复位。
底盘1的底板上设有前部敞开的安装座31,安装座31顶板下方与一根导向管32的上端固定,导向管32的下端与底盘1的底板固定。导向管32侧壁贯通两条对称的竖向长孔33;导向管32内滑动配合一个滑块34,滑块34顶部固定有撞针35,滑块34两侧固定有两联动凸起36,每个联动凸起36伸出对应的长孔33外。滑块34与安装座31顶板之间设有上压簧37,滑块34与底盘1的底板之间设有下压簧38;上压簧37和下压簧38均位于导向管32内。
安装座31顶板设有供撞针35穿过的第一针孔39,第一针孔39与导向管32同轴线。当然底盘1的凹坑14上也设有供撞针35穿过的第二针孔49,这样,撞针35才能穿过安装座31的顶板和底盘1刺破粉料盒5。安装座31内容置一个顶头40,顶头40前面固定两耳板41,每个耳板41内侧内凸有用于下压联动凸起36的第二斜压条42。而且耳板41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复位斜面48,由于两耳板41均是一端与顶头40固定,所以耳板41本身具备一定弹性,所以顶头40回退时,联动凸起36能经第二复位斜面48硬挤过耳板41实现复位。
顶头40后面固定一根顶杆43,安装座31后板贯穿有供顶杆43伸出的过孔。顶杆43上贯穿传动孔44,底盘1的底板铰接摇杆45,摇杆45穿过传动孔44,摇杆45与底盘1的底板之间设有第二拉簧46。滑板3底面下凸有用于带动摇杆45前进的卡头47,摇杆45顶部在第二拉簧46作用下与卡头47抵靠。
当滑板3开始前进时,卡头47前推摇杆45,带动顶杆43前进,促发后续的撞针35动作。但随着滑板3继续前进,摇杆45摆动角度变大,摇杆45顶端不断下降,最终摇杆45顶端低于卡头47,两者脱离,摇杆45在第二拉簧46作用下反向摆动复位,进而带动顶杆43也后退复位。
滑板3底面的卡头47也具备一定弹性,这样,滑板3后退时,卡头47能硬挤过摇杆45的顶端,使得卡头47的前部重新位于摇杆45的后方,实现卡头47的复位。
上述的顶杆43、顶头40、安装座31、导向管32、撞针35等零件构成了该机构的粉料盒5的刺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