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咖啡机主板的谐振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48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供电电源,具体是说是一种用于咖啡机主板的谐振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咖啡机主板的供电电源功效很低,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L6699是特定于谐振半桥拓扑先进的双端控制器,提供对称互补的工作周期,能提供的悬浮的电源电压可达618V。该集成电路使用户能够通过一个高精度的外部可编程振荡器设置转换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功效较高的用于咖啡机主板的谐振电源,为咖啡机的主板提供工作所需的电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咖啡机主板的谐振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源包括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软启动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接地,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定时电容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电流检测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电流检测输入端与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四电容与变压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浮动栅极驱动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浮动栅极驱动输出端与第二电阻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接高电平,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低侧栅极驱动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低侧栅极驱动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同时与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栅极驱动器输出端连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栅极驱动器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路与电源输出端连接。

所述谐振电源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基准电压,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光耦的负输入端,光耦的正输入端接高电平,光耦的负输出端接地,光耦的正输出端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待机端。

所述热敏电阻与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基准电压连接,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还与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基准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高电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风扇信号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风扇输出信号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该电源满负载的时候功效可达到94%以上;

2)最佳效率点的共振频率优化;

3)高谐振频率使得变压器的效率提高;

4)通过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确保最大负载的时候有最大效率;

5)保护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免受短路干扰;

6)利用热敏电阻检测温度,当温度超过限值,将提供温度保护和启动风扇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咖啡机主板的谐振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源包括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L6699,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L6699的软启动端CSS通过第一电阻R13和第一电容C5接地,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定时电容端CF通过第二电容C18接地,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电流检测输入端ISEN通过第三电容C20接地,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电流检测输入端ISEN与第三电阻R27、第四电阻R11以及第四电容C24与变压器T1的一端连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浮动栅极驱动输出端HVG与第一二极管V5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V5的阳极通过第五电阻R30与第一场效应管V11的栅极连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浮动栅极驱动输出端HVG与第二电阻R32与第一场效应管V11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V11的漏极接高电平+VH,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低侧栅极驱动输出端LVG与第二二极管V4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V4的阳极通过第六电阻R29与第二场效应管V1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V11的源极接地,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低侧栅极驱动输出端LVG通过第七电阻R31与第二场效应管V1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V12的漏极和第一场效应管V11的源极同时与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栅极驱动器输出端OUT连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高侧栅极驱动器输出端OUT与变压器T1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路与电源输出端(F03,F02)连接。

所述谐振电源还包括了热敏电阻(包括第一热敏电阻R46和第二热敏电阻R50),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45接基准电压VREF,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40接基准电压VREF,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37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20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38与第四三极管V15的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V15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V1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光耦H的负输入端,光耦H的正输入端接高电平,光耦H的负输入端和正输入端之间连接第十五电阻R33,光耦H的负输出端接地,光耦H的正输出端rb接所述增强高压谐振控制器的待机端STBY,第四三极管V15的集电极还与二极管V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35接高电平,同时通过第十七电阻R24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基准电压,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连接电容C33和电阻R39。

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通过第五电容C2接地,所述热敏电阻的第一端还与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上拉电阻R15接基准电压VREF,第一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R41接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R18与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还与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基准电压VREF,所述第二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V17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17的发射极接高电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风扇信号控制端X3的1脚,所述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电阻R23与第二三极管V16及第三三极管V18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16及第三三极管V18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V16及第三三极管V18的集电极连接风扇输出信号端X3的2脚。

本实用新型采用芯片TSM103W中的两个运算放大器来实现,这是一个单片集成电路,包括一个独立的运算放大器和另一个运算放大器非反相输入连接到一个2.5 v固定的参考电压,这个集成IC节省了空间并节约了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