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机的零部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时间、便捷使用、适应日益快节奏的生活,现今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研磨调配好的咖啡粉,该咖啡粉装在一个胶囊制的粉料盒里。该粉料盒的上檐设有一个缺口,粉料盒的密封纸就粘结在上檐且密封纸覆盖缺口的区域,这样便于人们从缺口处快速撕开密封纸。
然而上述的粉料盒在长期存放后,容易产生气体,使得密封纸膨胀鼓出,这样就更不容易被撕扯开,而且,如果内部气压过大,直接撕扯时,咖啡粉有可能从撕破口出喷出,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粉料盒的包装纸刺破的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它包括前部敞开的安装座,安装座顶板和底板之间固定有导向管,导向管侧壁贯通两条竖向长孔;导向管内滑动配合一个滑块,滑块顶部固定有撞针,滑块两侧固定有两联动凸起,每个联动凸起伸出对应的长孔外,滑块与安装座顶板之间设有上压簧,滑块与安装座的底板之间设有下压簧;安装座顶板设有供撞针穿过的第一针孔,安装座内容置一个顶头,顶头前面固定两耳板,每个耳板内侧内凸有用于下压联动凸起的斜压条;顶头后面固定一根顶杆,安装座后板贯穿有供顶杆伸出的过孔。
上述机构的动作过程如下。由某种驱动机构或人手,驱动顶杆向前推进而经顶头和耳板最终使得斜压条前进,并与联动凸起接触,联动凸起会顺着斜压条向下运动,带动滑块按压下压簧,当斜压条前进完全经过联动凸起后,联动凸起不再受压,滑块则在下压簧的弹力作用下迅速上弹,使得撞针快速伸出第一针孔,刺破粉料盒的密封纸。随后撞针及滑块在上压簧作用下复位。
采用以上结构的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机构能刺破刺破粉料盒密封纸,放出了粉料盒内的气体,使得密封纸恢复平整,便于将密封纸撕开,而且撕开时,粉料盒内部压力已经从小孔完全被泄掉,故避免咖啡粉从撕开处喷出。
驱动顶杆动作的具体机构优选如下。安装座安装在咖啡机的上料装置的底盘上,顶杆上贯穿传动孔,底盘铰接有用于插入传动孔的摇杆,摇杆与底盘之间设有拉簧,底盘上滑配合有由电动机带动的滑板,滑板上设有搁置粉料盒的凹坑,凹坑上设有供撞针穿过的第二针孔,滑板底面下凸有用于带动摇杆前进的卡头。这样,由电动机驱动滑板,并经卡头、摇杆驱动顶杆,实现自动化刺破的动作,该刺破装置利用到咖啡机上别的动作结构的已有的动力源,而没有增加新的动力源,节约了能源,合理利用了空间,缩小了咖啡机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安装在咖啡机上料机构内时的半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去掉安装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去掉顶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的斜压条未接触联动凸起时的半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的斜压条下压联动凸起时的半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安装座,2、导向管,3、长孔,4、滑块,5、撞针,6、联动凸起,7、上压簧,8、下压簧,9、第一针孔,10、顶头,11、耳板,12、斜压条,13、顶杆,14、底盘,15、传动孔,16、摇杆,17、拉簧,18、电动机,19、滑板,20、粉料盒,21、凹坑,22、第二针孔,23、卡头,24、复位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咖啡机的粉料盒的刺破装置,它包括前部敞开的安装座1,安装座1顶板和底板之间固定有导向管2,该实施例中,安装座1就安装在咖啡机的上料装置的底盘14上,所以安装座1的底板就是底盘14的底板。
导向管2侧壁贯通两条左右对称的竖向长孔3;导向管2内滑动配合一个滑块4,滑块4顶部固定有撞针5,滑块4两侧固定有两联动凸起6,每个联动凸起6伸出对应的长孔3外。滑块4与安装座1顶板之间设有上压簧7,滑块4与安装座1的底板之间设有下压簧8;上压簧7和下压簧8均位于导向管2内。
安装座1顶板设有供撞针5穿过的第一针孔9,第一针孔9与导向管2同轴线。安装座1内容置一个顶头10,顶头10前面固定两耳板11,每个耳板11内侧内凸有用于下压联动凸起6的斜压条12。
顶头10后面固定一根顶杆13,安装座1后板贯穿有供顶杆13伸出的过孔。顶杆13上贯穿传动孔15,底盘14铰接有摇杆16,摇杆16插入传动孔15,摇杆16与底盘14的底板之间设有拉簧17。
底盘14上滑配合有由电动机18带动的滑板19,滑板19上设有搁置粉料盒20的凹坑21,凹坑21上设有供撞针5穿过的第二针孔22。滑板19底面下凸有用于带动摇杆16前进的卡头23,摇杆16顶部在拉簧17作用下与卡头23抵靠。
而且耳板11的内表面设有复位斜面24,由于两耳板11均是一端与顶头10固定,所以耳板11本身具备一定弹性,所以顶头10回退时,联动凸起6能经复位斜面24硬挤过耳板11实现复位。
当滑板19开始前进时,卡头23前推摇杆16,带动顶杆13前进,促发后续的撞针5动作。但随着滑板19继续前进,摇杆16摆动角度变大,摇杆16顶端不断下降,最终摇杆16顶端低于卡头23,两者脱离,摇杆16在拉簧17作用下反向摆动复位,进而带动顶杆13也后退复位。
滑板19底面的卡头23也具备一定弹性,这样,滑板19后退时,卡头23能硬挤过摇杆16的顶端,使得卡头23的前部重新位于摇杆16的后方,实现卡头23的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