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温的家用烘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80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热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调温的家用烘烤机。



背景技术:

加热是一种用于食品的传统和广泛实用的处理方法,常规加热的方法有稳态和非稳态两种。市面上的烘烤箱大多是稳态加热方式,申请号为201510134592.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烘烤机,为克服现有技术烘烤机的保温效果不佳和火焰分布不均匀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烘烤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炭炉,所述炭炉包括炉盖和中空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烘烤锅和燃烧盘,所述燃烧盘位于所述烘烤锅下方;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炉体内腔连通的烟囱;所述炉体的内壁设置有炉体保温层,所述炉体保温层上设置有若干纵向导火槽。上述专利就是使用稳态加工方法,不能达到自动调温控制、环保、容易清洗、全面烘烤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调温的家用烘烤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自动调温的家用烘烤机,包括滑轮、开关、智能处理器、温度感应器、透视窗、固定架,所述滑轮上方设置有防热外壳,所述防热外壳边缘镶嵌有电源插口,所述防热外壳前方镶嵌有所述开关,所述开关上方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防热外壳上方镶嵌有所述智能处理器,所述智能处理器旁侧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下方设置有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旁侧设置有LED灯,所述LED灯下方设置有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下方设置有加热网,所述加热网下方设置有蒸气水流入口,所述防热外壳外侧设置有荷叶,所述荷叶外侧设置有所述透视窗,所述透视窗外侧设置有防热层,所述防热层外侧设置有钢制门板。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源插口通电后,按下所述开关,同时所述LED灯将亮起,所述加热网开始加热,所述温度感应器开始测试箱体里面的温度,所述智能处理器开始分析数据,所述显示屏开始显示数据,一旦箱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所述智能处理器通过所述温度感应器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后,所述智能处理器通过对所述加热网的电流进行控制,达到合适的温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调温的效果,所述滑轮与所述防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插口通过导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调温的效果,所述开关与所述显示屏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智能处理器与所述温度感应器通过导线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调温的效果,所述LED灯与所述电源插口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散热口与所述防热外壳通过螺钉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调温的效果,所述防热外壳与所述荷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防热层与所述钢制门板通过粘连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自动调温效果好、环保、容易清洗、烘烤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调温家用烘烤机的正视图;

1、滑轮;2、防热外壳;3、开关;4、电源插口;5、显示屏;6、智能处理器;7、散热口;8、温度感应器;9、LED灯;10、荷叶;11、钢制木门;12、防热层;13、透视窗;14、固定架;15、加热网;16、蒸汽水流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调温的家用烘烤机,包括滑轮1、开关3、智能处理器6、温度感应器8、透视窗13、固定架14,滑轮1上方设置有防热外壳2,防热外壳2边缘镶嵌有电源插口4,防热外壳2前方镶嵌有开关3,开关3上方设置有显示屏5,防热外壳2上方镶嵌有智能处理器6,智能处理器6旁侧设置有散热口7,散热口7下方设置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旁侧设置有LED灯9,LED灯9下方设置有温度感应器8,温度感应器8下方设置有加热网15,加热网15下方设置有蒸气水流入口16,防热外壳2外侧设置有荷叶10,荷叶10外侧设置有透视窗13,透视窗13外侧设置有防热层12,防热层12外层设置有钢制门板11。

上述结构中,电源插口4通电后,按下开关3,同时LED灯9将亮起,加热网15开始加热,温度感应器8开始测试箱体里面的温度,智能处理器6开始分析数据,显示屏5开始显示数据,一旦箱体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智能处理器6通过温度感应器8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后智能处理器6通过对加热网15的电流进行控制,达到合适的温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调温的效果,滑轮1与防热外壳2上通过螺钉连接,开关3与电源插口4通过导线连接,开,3与显示屏5通过导线连接,智能处理器6与温度感应器8通过导线连接,防热外壳2与荷叶10通过螺钉连接,防热层12与钢制门板11通过粘连连接,LED灯9与电源插口4通过导线连接,散热口7与防热外壳2通过螺钉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