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泼洒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13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防泼洒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特别涉及一种防泼洒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饮水机可方便人们取用饮用水或其他饮品,其可配置加热功能,由于其简捷、快速性,成为居家办公的必备装置。为了防止水流过大,不便控制造成取用的水过多,溢出水杯或是水流溅到水杯外侧,现有的饮水机的出口通常设置出水龙头,并通过龙头的口径的限制水流速度。但是由于水流速度减慢,需要取用水的时间增长,且水流出口与水杯直接需保持一定距离,在列车等环境中,容易由于列车晃动造成水洒出水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泼洒取水装置,取水速度快,且有效的防止了水泼洒出取水容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泼洒取水装置,包括:仓体和送水容器;所述仓体的底部设有一通孔,所述送水容器包括可开合的活动底部,所述送水容器沿竖直方向滑动的设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送水容器的外周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周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送水容器还包括一容量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容量调节装置为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送水容器中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外周壁与所述送水容器的内周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送水容器的周壁包括体开半筒,所述体开半筒铰接在所述送水容器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送水容器的周壁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置用于打开/关闭所述进水口的挡板,所述挡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周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送水容器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送水容器上的齿条和设置在所述仓体上的通过齿轮与所述齿条适配的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送水容器和所述仓体之间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仓体下方的杯托。

进一步地,所述仓体的下端设有测距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杯托上设有接水容器感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杯托上设有杯托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送水容器的底部设有接触开关。

进一步地,在所述杯托或所述送水容器底部设有一接近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仓体连通的注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注水管向所述仓体中注水的抽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泼洒取水装置,设置有用于储水的仓体和送水容器。送水容器可直接进入所述仓体内部,通过活动底部或其他进水口快速灌满送水容器的内部,放水时,送水容器从仓体伸出,并进入取水的容器,通过打开送水容器的底部,实现快速放水。由于放水时,送水容器是置入取水容器的,减小了出水口到取水容器下底的距离,且通过取水容器的侧壁可有效防止放水时,水滴洒出取水容器;同时由于通过打开的底部放水,放水口径相比普通排水口口径大,放水的速度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泼洒取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泼洒取水装置送水容器注水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送水容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泼洒取水装置送水中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泼洒取水装置送水中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防泼洒取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仓体 101、注水口 102、通孔

200、送水容器 210、主体 220、活动底部

230、挡水板 211、主框 212、体开半筒

213、铰接轴 221、第一滑板 222、第二滑板

300、杯托 301、第一固定件 302、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照图1到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泼洒取水装置,包括:仓体100和送水容器200;所述仓体100的顶部有一注水口101,底部设有一通孔102,所述送水容器200包括主体210和可开合的活动底部220,所述主体210上设有可开合的进水口,所述送水容器200沿竖直方向滑动的设在所述通孔102中,且所述主体210的外周壁与所述通孔102的内周壁贴合。

本实施例的防泼洒取水装置送水容器200可直接进入所述仓体100内部,通过进水口快速灌满送水容器200的内部,放水时,送水容器200从仓体100伸出,并进入取水的容器,通过打开送水容器200的活动底部220,实现快速放水。由于放水时,送水容器200是置入取水容器的,减小了出水口到取水容器下底的距离,且通过取水容器的侧壁可有效防止放水时,水滴洒出取水容器;同时由于通过打开的活动底部220放水,放水口径相比普通排水口口径大,放水的速度快。

其中,所述送水容器200还包括一容量调节装置。所述容量调节装置为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主体210中的挡水板230,所述挡水板230的外周壁与所述主体210的内周壁贴合。

所述送水容器200的主体210包括主框211和、体开半筒212,所述体开半筒212铰接在所述主框211的顶部的铰接轴213。通过体开半筒212向外旋转打开进水口,实现快速进水。

送水容器200的活动底部220包括半圆形的第一滑板221和第二滑板222,第一滑板221相对第二滑板222转动时,形成一放水口。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进水口的设计并不限制在上述体开半筒212,任意可开合的进水口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主体210的侧壁,所述进水口处设置用于打开/关闭所述进水口的挡板,所述挡板滑动连接在所述侧壁上,挡板的外形与主体210侧壁的外形一致,通过水平或竖直滑动打开或关闭进水口,其进水口关闭时,挡板与主体210的侧壁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从而在送水容器200伸出仓体100时,侧壁可完全与仓体100通孔102的内壁贴合,防止漏水。

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包括一用于驱动所述送水容器200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送水容器200上的齿条和设置在所述仓体100上的通过齿轮与所述齿条适配的驱动电机。

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所述的驱动电机和齿条的方式,还可以为螺纹连接、电磁驱动等其他驱动及连接方式,甚至可以为半自动的机械连接关系,如:包括连接在所述送水容器200和所述仓体100之间的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常处于拉伸状态。手动将送水容器200拉出,使弹性元件进一步拉伸,送水容器200的收回仓体100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下收回。

参照图6,在实施例二中,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仓体100下方的杯托300,所述杯托300上设有第一固定件301和第二固定件302。接水时,可将用于接水的杯子放在预设的杯托300上,并通过第一固定件301和第二固定件302夹紧杯子,从而对杯子进行固定,一方面在取水时,不需使用者一直拿着杯子,从而方便接水,另一方面可将杯托300的位置预先与取水容器对应设置,从而使送水容器200下降时准确的伸入杯子中。本实施例中,仓体100的下端还设有测距装置,通过实时测量仓体100下端到杯托300的距离,比较前后两次的数据,如果在后的数据小于在前的数据,并维持一段时间,则可判断在杯托300上放置了一个杯子,增加设备的智能性,放置由于误操作导致没有放置杯子是,送水容器200就开始送水。

为了使送水容器200下降时能智能感应距离杯子的距离,在所述杯托300或所述送水容器200底部设有一接近开关。当送水容器200接近杯托300时,接近开关动作,送水容器200停止下降并开始放水。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接近开关也可为接触开关,当送水容器200与杯底接触时,接触开关动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可包括与所述仓体100连通的注水管。所述防泼洒取水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注水管向所述仓体100中注水的抽水装置。注水管的进水口设置在蓄水箱中,工作时,通过抽水泵将蓄水箱中的水抽入仓体100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