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支撑便携折叠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46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单腿支撑便携折叠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折叠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现有的折叠凳或折叠椅主要是四足或三足折叠椅和折叠凳,这一类折叠凳椅可以实现简单的折叠,折叠后存放可以减少场地占地面积。但在大型集会、旅游、参观等人员集中地,这类椅凳仍然体现出以下问题:1、高度不可调节,一般折叠凳或折叠椅为了追求结构简单,方便折叠和控制成本,大部分都不能调节高度,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2、折叠后体积较大,为了追求一定的结构强度,一般折叠凳或折叠椅在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存放和携带不方便;3、重量较大,一般折叠椅为钢或钢和其他材料混合结构,较重;4、折叠后的外形不规则,影响存放盒携带;5、携带不方便,由于现有产品在折叠后体积、重量和外观上综合考虑较少,使得现有折叠椅凳携带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单腿支撑便携折叠凳,该单腿支撑便携折叠凳折叠后体积小方便携带,折叠和展开操作方便,展开后可根据需要调节高度,又重量轻外形规则美观。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腿支撑便携折叠凳,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设有第一支撑套筒,至少一第二支撑套筒,第二支撑套筒活动插置于第一支撑套筒内,第二支撑套筒在第一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第二支撑套筒能够固定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内的设定位置,若干个第二支撑套筒依次活动套设,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活动套设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在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能够固定定位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设定位置;

设有一个支架腿套筒,支架腿套筒固定定位插设于第一支撑套筒中,导向筒活动插设于支架腿套筒内,导向筒能够定位在支架腿套筒内上、下移动(就是说导向筒不会脱离开支架腿套筒),支架座活动插设于导向筒内,支架座能够定位在导向筒内上、下移动(就是说支架座不会脱离开导向筒),设有至少三根底面支架腿(本例是三根),底面支架腿的下端间隔活动插设于支架座内,底面支架腿的下端能够定位在支架座内上、下移动(就是说底面支架腿不会脱离开支架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第二支撑套筒活动插置于第一支撑套筒内,第二支撑套筒在第一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的结构是:第一支撑套筒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竖向的第一凸条,相邻第一凸条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二支撑套筒的外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对应活动置于第一凹槽中,(即可实现:第二支撑套筒在第一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类似结构很多,本例不再详述);

第二支撑套筒能够固定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内的设定位置的结构是:第一支撑套筒内侧壁第一凹槽的最下部设有一第一横向阻挡,第二支撑套筒能够抵触到第一横向阻挡,可防止第二支撑套筒滑出,第一凸条的最下部形成第一空缺,第一空缺与第一凹槽相通,第一空缺延伸至第一支撑套筒下端面,形成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宽度小于第一凸起,防止第一凸起从第一缺口中滑出,第一凸起能够置于第一空缺中,即第二支撑套筒从第一支撑套筒中伸出时,当第一凸起滑至第一空缺时,旋转第二支撑套筒,第一凸起即转入第一空缺中,从而第二支撑套筒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内的设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多个第二支撑套筒依次活动套设,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活动套设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在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的结构是:第二支撑套筒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竖向的第二凸条,相邻第二凸条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支撑套筒外侧面间隔设有的若干个第一凸起对应活动置于第二凹槽中,(即可实现:第二支撑套筒在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类似结构很多,本例不再详述);

第二支撑套筒能够固定定位于上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内的设定位置的结构是:第二支撑套筒内侧壁第二凹槽的最下部设有一第二横向阻挡,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能够抵触到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的第二横向阻挡,可防止下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滑出,第二凸条的最下部形成第二空缺,第二空缺与第二凹槽相通,第二空缺延伸至第二支撑套筒下端面,形成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宽度小于第一凸起,防止第一凸起从第二缺口中滑出,第一凸起能够置于第二空缺中,即第二支撑套筒从上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中伸出时,当第一凸起滑至第二空缺时,旋转任一个第二支撑套筒,第一凸起即转入第二空缺中,从而第二支撑套筒定位于上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内的设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导向筒活动插设于支架腿套筒内,导向筒能够定位在支架腿套筒内上、下移动的结构是:支架腿套筒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三凸条,导向筒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上、下两端分别开口于导向筒的上、下两个端面,形成通孔,第三凸条一一活动对应置于第三凹槽中,这样导向筒活动插设于支架腿套筒内就可上、下自由移动(当然如两者做成相对竖状平面止转结构也可实现上、下滑动,在上、下滑动时不发生相对转动),导向筒外侧面又设有至少一个竖向的第四凹槽,第四凹槽上端开口于导向筒上端面,第四凹槽下端呈封闭,即第四凹槽是半开口的,支架腿套筒内侧面设定位置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能够滑入第四凹槽中,第二凸起能够止挡于第四凹槽下端,即导向筒向上拉出支架腿套筒时,当第二凸起止挡于第四凹槽下端时即拉脱不出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支架座活动插设于导向筒内,支架座能够定位在导向筒内上、下移动的结构是:导向筒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四凸条,支架座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五凹槽,第五凹槽上、下两端分别开口于支架座的上、下两个端面,形成通孔,第四凸条一一活动对应置于第五凹槽中,这样支架座活动插设于导向筒内就可上、下自由移动(当然如两者做成相对竖状平面止转结构也可实现上、下滑动,在上、下滑动时不发生相对转动),支架座外侧面又设有至少一个竖向的第六凹槽,第六凹槽上端开口于支架座上端面,第六凹槽下端呈封闭,即第六凹槽是半开口的,导向筒内侧面设定位置设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能够滑入第六凹槽中,第三凸起能够止挡于第六凹槽下端,即支架座向上拉出导向筒时,当第三凸起止挡于第六凹槽下端时即拉脱不出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底面支架腿的下端能够定位在支架座内上、下移动的结构是:支架座内间隔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上端开口缩小形成止档,底面支架腿的下端径向扩大,形成扩大部,扩大部活动置于通孔中,扩大部径向大于通孔上端口,这样就滑脱不出上端口,通孔下端口封闭,通孔下端口封闭采用的结构是:设有一挡环,支架座下底部通过螺钉把挡环固定于支架座下底部,封闭通孔下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还设有一凳子座面,底面支架腿上端能够插置于凳子座面上,从而人可坐在凳子座面上,设有凳脚、凳脚脚垫、下端盖、上端盖,凳脚定位设于最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下端面,凳脚底面固设有凳脚脚垫,下端盖能够旋合于第一支撑套筒下端,上端盖能够旋合于支架腿套筒上端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支架腿套筒上端开口呈喇叭型,第一、二凸条中部分别呈镂空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第一凸起上设有凹陷,与凹陷对应的第一、二凸条下端面分别设有凸点,凸点能够卡制于对应所述凹陷中。这样当展开使用时,凸点卡制于对应凹陷中,呈锁紧状态,第一凸起不会意外滑入对应第一、二凹槽中而使本例呈折叠状态,造成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益是:由于第二支撑套筒在第一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第二支撑套筒能够固定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内的设定位置,如设若干个第二支撑套筒,则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在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能够上、下移动,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能够固定定位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设定位置,这样展开后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高度,折叠后都缩于第一支撑套筒内;

再支架腿套筒固定定位插设于第一支撑套筒中,导向筒能够定位在支架腿套筒内上、下移动,支架座能够定位在导向筒内上、下移动,至少三根底面支架腿的下端间隔活动插设于支架座内能限位上、下移动,故展开时支架腿上端能伸出支架腿套筒,供人们使用,折叠后,支架腿能缩回支架腿套筒中,故折叠后整体看仅可看到一个第一支撑套筒,体积小、外形美观规则,方便存放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缩后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剖视图(底面支架腿2上没套凳子座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支撑套筒示意图;

图4为图3一百八十度倒转后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套筒示意图;

图6为图5一百八十度倒转后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座示意图;

图8为图7一百八十度倒转后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种单腿支撑便携折叠凳,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设有第一支撑套筒3,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第二支撑套筒4活动插置于第一支撑套筒3内,第二支撑套筒4在第一支撑套筒3内能够上、下移动,第二支撑套筒4能够固定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3内的设定位置,若干个第二支撑套筒4依次活动套设,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活动套设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内,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在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内能够上、下移动,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能够固定定位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内设定位置;

设有一支架腿套筒13,支架腿套筒13固定定位插设于第一支撑套筒3中,导向筒15活动插设于支架腿套筒13内,导向筒15能够定位在支架腿套筒13内上、下移动(就是说导向筒15不会脱离开支架腿套筒13),支架座11活动插设于导向筒15内,支架座11能够定位在导向筒15内上、下移动(就是说支架座11不会脱离开导向筒15),设有至少三根底面支架腿2(本例是三根),底面支架腿2的下端间隔活动插设于支架座11内,底面支架腿2的下端能够定位在支架座11内上、下移动(就是说底面支架腿2不会脱离开支架座11)。

第二支撑套筒4活动插置于第一支撑套筒3内,第二支撑套筒4在第一支撑套筒3内能够上、下移动的结构是:第一支撑套筒3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竖向的第一凸条311,相邻第一凸条间形成第一凹槽312,第二支撑套筒4的外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凸起41,第一凸起41对应活动置于第一凹槽中,(即可实现:第二支撑套筒4在第一支撑套筒3内能够上、下移动,类似结构很多,本例不再详述);

第二支撑套筒4能够固定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3内的设定位置的结构是:第一支撑套筒3内侧壁第一凹槽的最下部设有一第一横向阻挡31,第二支撑套筒4能够抵触到第一横向阻挡,可防止第二支撑套筒4滑出,第一凸条的最下部形成第一空缺32,第一空缺与第一凹槽相通,第一空缺延伸至第一支撑套筒3下端面,形成第一缺口33,第一缺口宽度小于第一凸起41,防止第一凸起41从第一缺口33中滑出,第一凸起41能够置于第一空缺32中,即第二支撑套筒4从第一支撑套筒3中伸出时,当第一凸起41滑至第一空缺32时,旋转第二支撑套筒4,第一凸起41即转入第一空缺32中,从而第二支撑套筒4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3内的设定位置;

多个第二支撑套筒4依次活动套设,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活动套设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内,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在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内能够上、下移动的结构是:第二支撑套筒4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竖向的第二凸条,相邻第二凸条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支撑套筒4外侧面间隔设有的若干个第一凸起41对应活动置于第二凹槽中,(即可实现:第二支撑套筒4在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内能够上、下移动,类似结构很多,本例不再详述);

第二支撑套筒4能够固定定位于上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4内的设定位置的结构是:第二支撑套筒4内侧壁第二凹槽的最下部设有一第二横向阻挡411,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能够抵触到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内的第二横向阻挡,可防止下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4滑出,第二凸条的最下部形成第二空缺416,第二空缺与第二凹槽相通,第二空缺延伸至第二支撑套筒4下端面,形成第二缺口413,第二缺口宽度小于第一凸起41,防止第一凸起从第二缺口中滑出,第一凸起能够置于第二空缺中,即第二支撑套筒4从上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4中伸出时,当第一凸起滑至第二空缺时,旋转任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第一凸起即转入第二空缺中,从而第二支撑套筒4定位于上一个相邻第二支撑套筒4内的设定位置;

导向筒15活动插设于支架腿套筒13内,导向筒15能够定位在支架腿套筒13内上、下移动的结构是:支架腿套筒13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三凸条,导向筒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上、下两端分别开口于导向筒的上、下两个端面,形成通孔,第三凸条一一活动对应置于第三凹槽中,这样导向筒活动插设于支架腿套筒13内就可上、下自由移动(当然如两者做成相对竖状平面止转结构也可实现上、下滑动,在上、下滑动时不发生相对转动),导向筒外侧面又设有至少一个竖向的第四凹槽,第四凹槽上端开口于导向筒上端面,第四凹槽下端呈封闭,即第四凹槽是半开口的,支架腿套筒13内侧面设定位置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能够滑入第四凹槽中,第二凸起能够止挡于第四凹槽下端,即导向筒向上拉出支架腿套筒13时,当第二凸起止挡于第四凹槽下端时即拉脱不出了。

支架座11活动插设于导向筒内,支架座11能够定位在导向筒内上、下移动的结构是:导向筒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四凸条,支架座11外侧面设有若干个竖向的第五凹槽,第五凹槽上、下两端分别开口于支架座11的上、下两个端面,形成通孔,第四凸条一一活动对应置于第五凹槽中,这样支架座11活动插设于导向筒内就可上、下自由移动(当然如两者做成相对竖状平面止转结构也可实现上、下滑动,在上、下滑动时不发生相对转动),支架座11外侧面又设有至少一个竖向的第六凹槽,第六凹槽上端开口于支架座11上端面,第六凹槽下端呈封闭,即第六凹槽是半开口的,导向筒内侧面设定位置设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能够滑入第六凹槽中,第三凸起能够止挡于第六凹槽下端,即支架座11向上拉出导向筒时,当第三凸起止挡于第六凹槽下端时即拉脱不出了。

底面支架腿2的下端能够定位在支架座11内上、下移动的结构是:支架座11内间隔设有若干个通孔111,通孔上端口缩小形成止档,底面支架腿2的下端径向扩大,形成扩大部211,扩大部活动置于通孔中,扩大部径向大于通孔上端口,这样就滑脱不出,通孔的下端口封闭,本例中,支架座11下底部通过螺钉把挡环固定于支架座11下底部,这样通孔下端口就封闭了,扩大部不会滑出通孔的下端口。

还设有一凳子座面,底面支架腿2上端能够插置于凳子座面,从而人可坐在凳子座面上,设有凳脚7、凳脚脚垫8、下端盖9、上端盖10,凳脚7定位设于最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4下端面,凳脚7底面固设有凳脚脚垫8,下端盖9能够旋合于第一支撑套筒3下端,上端盖10能够旋合于支架腿套筒13上端开口。

支架腿套筒13上端开口呈喇叭型,第一、二凸条中部分别呈镂空状。

第一凸起上设有凹陷415,与凹陷对应的第一、二凸条下端面分别设有凸点412,凸点能够卡制于对应所述凹陷中。这样当展开使用时,凸点卡制于对应凹陷中,呈锁紧状态,第一凸起不会意外滑入对应第一、二凹槽中而使本例呈折叠状态,造成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

由展开到折叠的过程是:图2为产品展开后的状态,收拢三根底面支架腿2支撑的由高强度布料制作的凳子座面,与底面支架腿2连接的凳子座面一起装入支撑腿套筒内,同时支架座11、导向筒15向下滑动,将相邻的第一、二支撑套筒及多个相邻的第二支撑套筒间反方向旋转,解除相邻的第一、二套筒及多个相邻的第二支撑套筒间的机械锁扣连接,即第一凸起滑出对应的第一、二空缺进入对应的第一、二凹槽中,之后多个相邻的第二支撑套筒依次收缩至最上部的第一支撑套筒内。

由折叠到展开的过程是:图1为产品折叠后的状态,从本实用新型最下端依次拉出第二支撑套筒,最后正向旋转一定角度,依靠每节第二支撑套筒内部的机械结构,将相邻第二支撑套筒及最后相邻的第一、二支撑套筒锁紧,即第一凸起滑出对应的第一、二凹槽进入对应的第一、二空缺中,凸点卡制于对应所述凹陷中,呈锁紧状态,即成为整体可承受一定压力的凳子。最后从本实用新型最上端的支架腿套筒内将底面支架腿拉出,同时支架座11、导向筒向上滑动,由于第二、三凸起的存在,使得支架座11、导向筒15向上拉时不会脱离支撑腿套筒13,展开后成为由三根底面支架腿2支撑的凳子座面,构成一个整体,即可使用,如图2。

本例中:第二支撑套筒插设于第一支撑套筒中能上、下移动,且第二支撑套筒能够定位于第一支撑套筒中的设定位置;又,多个第二支撑套筒中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插设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中能上、下移动,且下一个第二支撑套筒能够定位于上一个第二支撑套筒中的设定位置,这种类似结构很多,本例不再一一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