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式煮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099阅读:8575来源:国知局
蒸汽式煮茶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煮茶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蒸汽式煮茶器。



背景技术:

生活中我们会在空余时间泡一杯茶,品味茶带来的清香滋味,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药理作用,还对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然而经常看到有些人抓一把茶放在茶杯里泡上,就转身忙别的去了,待想喝时,茶水已发黑,全没了滋味,更是浪费了一口好茶。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恒温的水中,茶叶中的茶多酚、单宁等物质会大量浸出,使茶水颜色浓重、味道苦涩。由于温度一直保持很高,茶叶中的芳香油会很快挥发掉,减少了茶水应有的香味。此外,由于维生素不耐高温,长时间高温浸泡会将其大量破坏,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而且,长时间的高温浸泡会使茶叶中的有害物质增多,如果长期饮用这种茶,容易引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等方面的多种疾病,危害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点,市面出现了蒸汽式煮茶器,结构有如图1所示,包括不锈钢加热底座1、高硼硅玻璃壶身2、导管3、储茶室4、壶盖5、手柄6、提手7、壶嘴8和开关旋钮9,不锈钢加热底座1上设置有高硼硅玻璃壶身2,高硼硅玻璃壶身2顶部设置有壶盖5,壶盖5上设置有手柄6,高硼硅玻璃壶身2上部两侧活动设置有提手7,提手7的一端套接在壶嘴8上,高硼硅玻璃壶身2内部壶口下方设置有储茶室4,储茶室4上穿设有导管3,高硼硅玻璃壶身2底部一侧还设置有开关旋钮9。该种结构的煮茶器将茶叶与水分离,通过蒸汽水泡茶,能得到口感较好的茶水。然而,上述结构的煮茶器却存在有以下问题:提手7是活动设置在高硼硅玻璃壶身2上部两侧的,在倒茶水时,高硼硅玻璃壶身2容易摇晃,一方面导致高温茶水溢出烫伤使用者;另一方面,若要将高硼硅玻璃壶身2内的茶水倒完,一般需要一只手拎着提手7,另一只手扶着高硼硅玻璃壶身2,也就是说,一只手很难将茶水倒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方便单手操作倒完茶水的蒸汽式煮茶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式煮茶器,包括壶体、加热底座、储茶室和提手,所述加热底座安装在壶体底部,所述储茶室设置在壶体内的上部且所述储茶室内向下延伸出一导管,所述提手包括弧形手提部和一字型连接部,所述弧形手提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壶体上部两侧,所述一字型连接部从弧形手提部的一端向下延伸至加热底座且固定连接于加热底座上。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壶体的中下部上延伸出有壶嘴,所述一字型连接部与所述壶嘴分别位于壶体的相对两侧上。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还包括有喇叭罩,所述喇叭罩包括罩本体和围合体,所述围合体从所述罩本体的周缘向下延伸而出且围合形成喇叭口,所述加热底座上设置有加热盘,所述喇叭口朝向所述加热盘且所述围合体罩住所述加热盘以在罩本体与加热盘之间形成储水空间,所述导管延伸至储水空间内以联通储水空间与储茶室。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罩本体上设置有进水孔。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壶体具有一平坦壶底部,所述加热底座具有一平坦支撑部,所述加热盘具有一平坦盘面,所述平坦壶底部、所述平坦支撑部及所述平坦盘面相平行。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平坦盘面高于所述平坦壶底部设置。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平坦壶底部向下延伸出有插入部,所述平坦盘面向下延伸出有盘托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盘托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平坦盘面上连接有盖合体,所述盖合体包括:

倾斜部,从平坦盘面的周缘斜向上延伸而出;

遮盖部,从倾斜部的远离平坦盘面的一端向外延伸,且平行于所述平坦盘面;以及

回弯部,从遮盖部的远离倾斜部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与所述平坦壶底部相接触。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遮盖部凸出于平坦盘面的高度为2~3cm。

上述的蒸汽式煮茶器,其中,所述导管的上端通过一弹簧连接有挡水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包括弧形手提部和一字型连接部的提手设置,可将提手相对壶体和加热底座固定连接,从而避免了壶体的摇晃,倒水时壶体不会偏动,一只手既能将壶体内的茶水倒完。

进一步地,通过喇叭罩的设置,储水空间内的水开始受热,沸腾后汽化,由于负压,会沿着导管喷射到上端的储茶室内,水蒸汽以及沸水,经过茶叶,然后茶水从储茶室侧面流出,从而实现蒸汽煮茶的过程,更能提高茶水的口感。

更加地,加热盘的平坦盘面上凸出连接有盖合体,能将密封圈完全遮蔽,避免了密封圈与茶水接触,从而能提高煮茶器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蒸汽式煮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煮茶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煮茶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I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煮茶器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现有技术

1—不锈钢加热底座

2—高硼硅玻璃壶身

3—导管

4—储茶室

5—壶盖

6—手柄

7—提手

8—壶嘴

9—开关旋钮

本实用新型

110—壶体

111—壶嘴

112—平坦壶底部

113—插入部

120—加热底座

121—平坦支撑部

130—储茶室

140—提手

141—弧形手提部

142—一字型连接部

150—导管

151—弹簧

152—挡水片

160—喇叭罩

161—罩本体

162—围合体

163—弹簧

170—加热盘

171—平坦盘面

172—盘托部

173—盖合体

1731—倾斜部

1732—遮盖部

1733—回弯部

180—密封圈

190—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式煮茶器,包括壶体110、加热底座120、储茶室130和提手140。壶体110的中下部上延伸出有壶嘴111,壶体110上方开口,且开口处配合有壶盖190。加热底座120安装在壶体110底部以加热(加热底座120与壶体110之间的传热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多做赘述)。储茶室130可通过凸边支撑设置在壶体110内的上部,且储茶室130内向下延伸出一导管150,通过该导管150的设置,能将壶体110内的蒸汽水导引至储茶室130内。较佳地,导管150的上端通过弹簧151连接有一挡水片152,以便更好地将喷上去的蒸汽水导引至储茶室130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发明点在于提手140,提手140包括弧形手提部141和一字型连接部142,弧形手提部1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壶体110上部两侧(具体固定方式可为:通过壶体110上凸出的凸柱与固定盖相配合),一字型连接部142从弧形手提部141的一端向下延伸至加热底座120且固定连接于加热底座120上(具体固定连接方式可为卡接,当然也可以为别的固定方式,在此就不一一举例)。

本实用新型通过包括弧形手提部141和一字型连接部142的提手140设置,可将提手140相对壶体110和加热底座120固定连接,从而避免了壶体110的摇晃,倒水时壶体110不会偏动,一只手既能将壶体内的茶水倒完。

为了方便倒茶水,一字型连接部142与壶嘴111分别位于壶体110的相对两侧上。

再一次结合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喇叭罩160,喇叭罩160包括罩本体161和围合体162,围合体162从罩本体161的周缘向下延伸而出且围合形成喇叭口,加热底座120上设置有加热盘170,喇叭口朝向加热盘170且围合体162罩住加热盘170以在罩本体161与加热盘170之间形成储水空间,导管150延伸至储水空间内以联通储水空间与储茶室130。为了方便进水,罩本体161上设置有进水孔。较佳地,为了有效地将喇叭罩160罩设在加热盘170上,喇叭罩160的上端连接有弹簧163。

本实用新型基于喇叭罩160的设置,储水空间内的水开始受热,沸腾后汽化,由于负压,会沿着导管150喷射到上端的储茶室130内,水蒸汽以及沸水,经过茶叶,然后茶水从储茶室侧面流出,从而实现蒸汽煮茶的过程,更能提高茶水的口感。

更进一步地,壶体110具有一平坦壶底部112,加热底座120具有一平坦支撑部121,加热盘170具有一平坦盘面171,平坦壶底部112、平坦支撑部121及平坦盘面171相平行。且,平坦盘面171高于平坦壶底部112设置。平坦壶底部112向下延伸出有插入部113,插入部113用来方便与加热底座120连接,平坦盘面171向下延伸出有盘托部172,插入部113与盘托部17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80,密封圈180用来保证密封性,以避免液体进入加热底座120内。

为了保证喇叭罩160能将平坦盘面171罩设于内,围合体162的内径不得小于平坦盘面171的直径。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平坦盘面171的直径为68mm,则围合体162的内径至少为68mm。

为了更好地密封,平坦盘面171上连接有盖合体173,盖合体173包括倾斜部1731、遮盖部1732以及回弯部1733。倾斜部1731从平坦盘面171的周缘斜向上延伸而出,遮盖部1732从倾斜部1731的远离平坦盘面171的一端向外延伸且平行于平坦盘面171,回弯部1733从遮盖部1732的远离倾斜部1731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与平坦壶底部112相接触。较佳地,遮盖部1732凸出于平坦盘面171的高度为2~3cm。基于盖合体的设置,能将密封圈完全遮蔽,避免了密封圈与茶水接触,从而能提高煮茶器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