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学生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203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可升降学生课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生用课桌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学生课桌。



背景技术:

学生课桌是一种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设备,其设计的合理性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坐姿,而且影响课桌的生产成本、学校的采购成本。众所周知,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其身高一直在变化,为了使得课桌能够适应学生的身高变化以及不同学生的身高,业界已经开发出了可调整高度的学生课桌。

一般而言,目前的可调整学生课桌(可升降学生课桌)都是将课桌的支腿分为两段,然后通过可拆卸紧固件固定。实践发现,此类课桌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课桌的支腿都是分段结构,强度降低,容易变形;突出的螺栓一端容易刮破学生的衣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学生课桌,以提供一种能够隐藏螺栓并提高强度的学生课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升降学生课桌,包括桌面、箱体、两个支腿,所述箱体位于所述桌面下方,所述支腿竖直设置,所述箱体固定于所述支腿的上方,其中,所述支腿包括上支腿、下支腿,所述下支腿呈筒状,所述上支腿插入所述下支腿中,并且所述上支腿上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上支腿孔,所述下支腿上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下支腿孔;所述可升降学生课桌还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螺栓,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部为中空结构,并且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面嵌入有螺母;所述横梁位于两个所述支腿之间,当两个所述支腿的所述上支腿分别插入相应的所述下支腿中时,并且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上支腿孔、下支腿孔对应时,所述螺栓从所述支腿的外侧穿过所述上支腿孔、下支腿孔之后固定于所述螺母中。

优选地,所述横梁截面呈矩形,并且所述横梁两端端面上均设有两个所述螺母,两个所述螺母竖直排列,所述螺栓的数量和所述螺母的数量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桌面上表面的前部设有长条形的凹槽,或者所述桌面上表面的前边缘、左边缘、右边缘设有长条形的凸起。

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支腿之间增设了横梁,使得整个支撑机构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得以明显提高。同时,又使得螺栓的端头隐藏在横梁中,不会刮伤学生或学生的衣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梁的端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学生课桌实施例包括桌面1、箱体2、两组支腿3(如图1,左侧一组包括两个支腿3,右侧一组包括两个支腿3)、横梁5、螺栓6、底座杆7。

桌面1呈平板状,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箱体2位于桌面1下方,用于存放书包等。两组四个支腿3竖直设置,箱体2固定于支腿3的上方。为了保持支腿3的稳定性,左侧两个支腿3的下端面固定于一底座杆7上,右侧两个支腿3的下端面固定于另一底座杆7上。

为了便于调整支腿3的高度,支腿3包括上支腿31、下支腿32,下支腿32呈筒状(至少其上部呈筒状),上支腿31插入下支腿32中,并且上支腿31上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上支腿孔(未示出),下支腿32上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下支腿孔(未示出)。

横梁5水平设置,由于左右对应的支腿3为两对,用于连接左右对应两个支腿3的横梁5可以为两个,以分别连接左右对应的两对支腿;或者横梁5为一个,仅连接于其中一对左右对应的支腿3。如图4所示,横梁5的两端端部为中空结构,并且横梁5的两端端面嵌入有螺母51。

装配时,横梁5连接于左右对应的两个支腿3之间,当支腿3的上支腿31分别插入相应的下支腿32中时,并且位于同一高度的上支腿孔、下支腿孔对应时,螺栓6从支腿3的外侧穿过上支腿孔、下支腿孔之后固定于螺母51中。可见,当需要将本实施例调整至不同高度时,抽拉上支腿31,使不同高度的上支腿孔、下支腿孔对应,再穿过螺栓6锁紧即可。借此,螺栓6除了头部再无裸露在外的地方,可以避免刮伤学生、刮破学生裤腿。横梁5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支腿3,使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都非常突出。

再如图4所示,横梁5截面近似于矩形,并且横梁5两端端面上均设有两个螺母51,二者上下排列。应当理解,螺栓6的数量和螺母51的数量一一对应。

如图3所示,桌面1上表面的前部设有长条形的凹槽11,可以用于放置铅笔、钢笔等文具。进一步地,桌面1上表面的前边缘、左边缘、右边缘可以设置长条形的凸起,以放置铅笔等从桌面1边缘掉落。

综上,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调整高度,而且整体结构强度高、避免刮伤学生及其衣服。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