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2473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蒸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锅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蒸锅。



背景技术:

传统的蒸锅,其蒸格上端敞口,用于放置食物或盘、碟、碗的支撑面位于蒸格的底部,因口部尺寸有限,取放食物或盘、碟、碗容易烫伤手,取放不方便。为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蒸格顶部设有蒸孔、下部敞口的蒸锅,该蒸锅取食物方便,不会烫伤手,但此蒸锅的锅身上部内壁上必须设有与蒸锅底部的扩径部配合使用的台阶,即蒸格不能应用于普通的锅身,通用差性。

此外,现有的常见蒸格或蒸片(也称蒸篦)不具有蒸煮水导流或排流结构,致使所蒸食物被泡水、粘水而改变食物口感,而且常因上层蒸格上的水无序滴流到下层蒸格致使相邻层食物串味,改变食物原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易于取放食物、防食物泡水粘水、防食物串味、锅身可用普通汤锅身代用的多功能蒸锅。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多功能蒸锅,包括锅体、锅盖和至少一个蒸格,所述蒸格的顶部形成一与其一体成型的蒸食面,蒸格的底部敞口,蒸食面的边缘处设有与其一体的上端台阶;

所述蒸格的下端部设有收口型下端台阶;蒸食面上设有蒸孔和排水槽,蒸食面上形成有助于水流向排水槽的排水结构。

蒸格下端部的收口型下端台阶,使蒸锅锅身(即锅体)可采用普通汤锅身代用,且有助于蒸馏水回流;蒸食面设在蒸格的顶部,易于取放食物;排水结构将积水及时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改变水无序滴流现象,防止相邻层食物串味。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排水结构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多圈台阶,所述的多圈台阶由外到内呈阶梯状设置;所述的排水槽设在蒸食面的边缘处或中间处,所述的蒸孔设置台阶面上。

所述的排水结构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内凹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设在内凹弧形段的中间处,所述的蒸孔设在内凹弧形段上。

所述的排水结构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外凸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设在外凸弧形段的边缘处,所述的蒸孔设在外凹弧形段上。

上述三种排水结构均能有助于水流向排水槽,及时将积水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

所述的排水槽上设有排水孔,所有蒸格上的排水槽均在蒸食面的中间处或边缘处。即所有蒸格上的排水槽所处位置均相同,使每个蒸格内带有本蒸格所蒸食物味道的蒸馏水沿排水槽有序的流入下层蒸格的排水槽内,不致于直接流到下层蒸格的食物上而改变下层蒸格上食物的味道,有效防止相邻层食物串味。

所述的多功能蒸锅还包括一位于锅体与蒸格之间的蒸片,该蒸片的外端部形成一圈定位台阶,蒸片上也形成多圈台阶,所述的多圈台阶呈阶梯状设置,蒸片的边缘处或中间处设有排水槽,台阶面上开有蒸孔。

所述的蒸片具有内凹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设在内凹弧形段的中间处,所述的蒸孔设在内凹弧形段上。

所述的蒸片具有外凸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设在外凸弧形段的边缘处,所述的蒸孔设在外凹弧形段上。

上述呈阶梯状设置的多圈台阶、内凹弧形段及外凸弧形段均能有助于蒸片上的水流向排水槽,及时将积水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

所述蒸片的排水槽上设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蒸食面设在蒸格的顶部,取放食物方便;蒸锅锅体可采用普通汤锅身代用,且有助于蒸馏水回流;排水结构将积水及时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改变水无序滴流现象,防止了相邻层食物串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蒸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锅体,2-蒸格,3-锅盖,4-蒸片,21-蒸食面,22-上端台阶,23-下端台阶,24-蒸孔,25-排水槽,26-排水孔,27-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的多功能蒸锅,其由锅体1、锅盖3、二个蒸格2和一个位于锅体与最下层蒸格之间的蒸片4组成。蒸格2的顶部形成一与其一体成型的蒸食面21,蒸格2的底部敞口,蒸食面21的边缘处设有与其一体的上端台阶22,蒸格2的下端部设有收口型下端台阶23,利用该收口型下端台阶与普通锅体或蒸片配合。蒸食面21上形成有助于水流向排水槽25的排水结构。所述的排水结构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多圈台阶27,所述的多圈台阶由外到内呈阶梯状设置。蒸食面21的边缘处设有排水槽25,排水槽25上设有排水孔26,台阶面上设有蒸孔24。

蒸片4的外端部形成一圈用于与锅体及蒸格配合使用的定位台阶,蒸片上也形成多圈台阶,所述的多圈台阶呈阶梯状设置,蒸片的边缘处设有排水槽25,台阶面上开有蒸孔24。蒸片的排水槽25上设有排水孔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