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装的节能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4807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节能烧烤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烧烤炉结构比较单一,利用砖砌的炉膛热利用率低、热损耗大,采用炉衬的烧烤炉,由于炉胆、炉衬处于高温恶劣工作环境中,容易磨损和损坏,而且损坏后拆卸和更换不方便,增加了使用和维护成本,也影响到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节能烧烤炉;本实用新型环形胆套的内表面设有耐磨层,环形胆套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性好的保温层,保温层的外表面设有外保护层,外保护层与环形胆套、耐磨层、保温层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配合,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中设有隔热保温膜,所述耐磨层采用ZS-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喷涂得到。耐高温和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热利用率更高,通过在环形胆套在上部的外圆柱面上套装有循环水槽,增加了热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拆装的节能烧烤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腔上部设有多层可拆卸式烧烤挂架,所述炉体下部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中间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下部设有炉条,所述炉条下部设有接灰槽,所述燃烧室的空腔中配合安装有可拆卸的炉衬,所述炉衬为圆柱环状结构,所述圆柱环状包括耐高温的环形胆套,在环形胆套的内表面设有耐磨层,环形胆套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性好的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与环形胆套、耐磨层、保温层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配合,所述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中设有隔热保温膜,所述耐磨层采用ZS-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喷涂得到。

所述环形胆套采用耐火砖砌结构,耐火砖之间通过耐火水泥粘接,所述耐磨层为耐火土或者采用厚度较薄的轻质氧化铝纤维砖;环形胆套或者采用耐火水泥、高温胶泥砌筑;隔热保温膜采用100mm厚的岩棉或者硅酸铝纤维棉。

所述环形胆套在上部的外圆柱面上套装有循环水槽,循环水槽支撑在下部的底座上;所述循环水槽通过进水管、出水管与炉体外部的水箱连接,所述水箱设于炉体后部的水箱腔体内,所述水箱与炉体后壁连接,所述炉体后壁下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在远离水箱位置的下部后壁上,循环水槽的外圆柱面与底座之间设有隔热保温层。

所述炉体内壁设有热反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炉膛内带有方便更换的炉胆,而且环形胆套的内表面设有耐磨层,环形胆套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性好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与环形胆套、耐磨层、保温层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配合,所述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中设有隔热保温膜,所述耐磨层采用ZS-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喷涂得到。耐高温和保温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热利用率更高,通过在环形胆套在上部的外圆柱面上套装有循环水槽,增加了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拆装的节能烧烤炉,包括炉体1,炉体内腔2上部设有多层可拆卸式烧烤挂架16,可以同时烧烤不同大小和不同数量的食物。所述炉体下部与底座15连接,所述底座中间设有燃烧室,燃烧室下部设有炉条3,所述炉条下部设有接灰槽10,所述燃烧室的空腔中配合安装有可拆卸的炉衬。所述炉衬为圆柱环状结构,所述圆柱环状包括耐高温的环形胆套9,在环形胆套的内表面设有耐磨层8,环形胆套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性好的保温层6,在保温层的外表面设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与环形胆套、耐磨层、保温层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配合,所述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中设有隔热保温膜6。所述耐磨层8采用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喷涂得到。

所述环形胆套采用耐火砖砌结构,耐火砖之间通过耐火水泥粘接,所述耐磨层为耐火土。环形胆套或者采用耐火水泥、高温胶泥砌筑。在外保护层与燃烧室的空腔中设有100mm厚的岩棉或者硅酸铝纤维棉,保证耐高温而且保温效果更好,热利用率更高。当然耐磨层可以采用厚度较薄的轻质氧化铝纤维砖。

所述环形胆套在上部的外圆柱面上套装有密闭的循环水槽4,循环水槽4内充装有循环水5,循环水槽支撑在下部的底座15上。底座15在靠近环形胆套的中间位置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7制作,采用所述循环水槽通过进水管14、出水管13与炉体外部的水箱12连接,所述水箱设于炉体后部的水箱腔体内,所述水箱与炉体后壁连接,所述炉体后壁下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在远离水箱位置的下部后壁上。在水箱下部的后壁设有鼓风机,鼓风机通过管道与炉腔底部连通。所述循环水槽与底座之间设有耐高温隔热保温绝热层11。循环水槽的外圆柱面与底座之间也设有隔热保温层。所述炉体内壁设有热反射膜,通过热反射膜,减少热量从炉体内壁向外散热,增加热效率,减少热能损失。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