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新型抽拉式床结构。
背景技术:
床作为一种卧具,家庭、酒店、宾馆都对其有需求。特别是在酒店、宾馆等场所,较常用的床具是箱式床,床的下部为一箱体,其上放置有厚实的床垫,床垫紧靠床的靠背。由于酒店、宾馆在使用时,每一个客人入住前都需要更换床上用品,甚至同一客人在多日入住的时候也会需要每日更换床上用品。对于清洁人员来说,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换床单变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房间清洁人员的工作效率。
目前的箱式床,由于床垫厚重且与床的靠背紧密相靠,在更换床单或床罩时,为了使床单或床罩平整,都会将床单或床罩的边缘压紧在床垫的下方。如果可以讲床垫稍微拉出一些,使床垫与床体特别是床的靠背保持一些间距将使得床单或床罩的更换更为快速。但是,如果是采用比较厚重的木材制成的床板,或者上部的床垫非常厚实扎实时,则在拉出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在床板和床体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对操作者的力量要求较高,并且也容易磨损床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抽拉式床结构,结构简单,又能轻松地将床体上方的床垫分离,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抽拉式床结构,包括一床体和设置在所述床体的上部的床板,床垫安设在所述床板上,所述床板的外缘设有一凸缘,所述凸缘超出所述床体的边缘。
所述床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抽拉构件,每组所述抽拉构件包括:一滑轮,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底部,靠近床头的部位;一滑动轨道,对应所述滑轮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床体的内部,所述滑动轨道包括一弧形凹槽、一从所述弧形凹槽的一端向上延伸的斜坡和一从所述斜坡端部向外延伸的一平面;一套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床结构的与所述滑轮相对的另一端,至少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床板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床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床板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床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床板的底部并且伸缩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部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与床板的底部的连接点的外侧,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杆体上。
当所述床板位于所述床体上方的正位时,所述滑轮位于所述弧形凹槽内,且所述滑轮的外表面与所述弧形凹槽的内表面契合。
当床板位于床体上方的正位时,各组抽拉构件中的滑轮位于其所对应的弧形凹槽内,连杆机构也处于收起状态,床板的位置稳定;当需要移动床板时,通过设置在床板的外缘的凸缘,即可轻抬起床板,连杆机构根据抬起的角度展开实现辅助支撑,向外拉动凸缘,滑轮从所述弧形凹槽向上滚出并沿所述斜坡向上向外移动至斜坡端部向外延伸的平面上,实现床板的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新型抽拉式床结构操作方便且省力,并且结构简单。
优选地,所述凸缘上设有一拉手,更便于抽拉。
其中,所述滑动轨道和所述连杆机构固定在所述床体的内侧壁上。
或者地,所述床体的内部设有床内框,所述床内框包括沿床体长度方向设置的板体,所述滑动轨道和所述连杆机构固定在所述板体上。
根据床体的宽度,可以选择设置两组、三组、四组,甚至更多组的抽拉构件,以更利于床板的抽拉,滑动轨道和连杆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在床体的内侧壁上和/或板体上。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抽拉式床结构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床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滑轮和滑动轨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连杆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连杆机构)的另一状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床板和床垫抽拉出来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新型抽拉式床结构,包括一床体1、设置在床体1的上部的床板2和抽拉构件3。如图5所示,床板2的外缘设有一凸缘21,凸缘21超出床体1的边缘。在凸缘21上设有一拉手22,更便于抽拉床板。
床体1的内部设有床内框,床内框包括沿床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板体12。根据床体的宽度,可以选择设置两组、三组、四组,甚至更多组的抽拉构件3,以更利于床板的抽拉,本实施例中设有三组抽拉构件3。每组抽拉构件3包括:一滑轮31、一滑动轨道32和一套连杆机构33。
结合图3所示,滑轮31设置在床板2的底部并且靠近床头的部位。滑动轨道32对应滑轮31的位置设置在床体1的内侧壁11上或板体12上,包括一弧形凹槽321、一从弧形凹槽321的一端向上延伸的斜坡322和一从斜坡322端部向外延伸的一平面323。如图1所示,当床板2位于床体1上方的正位时,滑轮31位于弧形凹槽321内,且滑轮31的外表面与弧形凹槽321的内表面契合。
结合图4、图5所示,连杆机构33设置在床结构的与滑轮31相对的另一端,包括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和伸缩杆333。第一连杆33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床板2的底部,根据该套连杆机构所设置的位置,第一连杆331的另一端与床体1的内侧壁11或板体1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33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床板2的底部,另一端与床体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32平行设置;伸缩杆333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床板2的底部并且伸缩杆333与床板2的底部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连杆332与床板2的底部的连接点的外侧,伸缩杆33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331的杆体上。
需要移动床板2时,如图6所示,通过设置在床板2的外缘的凸缘21上的拉手22,即可轻抬起床板2,连杆机构33根据抬起的角度展开实现辅助支撑,向外拉动拉手22,滑轮31从弧形凹槽321向上滚出并沿斜坡322向上向外移动至平面323上,实现床板的移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