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装卸的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02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沙发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尤其是一种可快速装卸的沙发。



背景技术:

沙发作为21世纪的日常生活用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的舒适度,“沙发”根据英文单词“sofa”音译而来,其释义为:一种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靠背椅,两边有扶手,是软件家具的一种。沙发已是许多家庭必需的家具。市场上销售的沙发一般有低背沙发、高背沙发和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普通沙发三种。由此派生出更多地具有不同功能的沙发,如手动沙发、自动沙发、按摩沙发、三人沙发等等。

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沙发,都只能用作沙发,在正常使用中满足使用需求,但是,当用户家里客人较多,而用户家椅子不够时,此时,客人只能挤在沙发上,由于活动空间有限,不利于进行娱乐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装卸的沙发,在拼装成一体后是沙发,在拆卸成分体时是座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装卸的沙发,包括多个并排拼接而成的座椅,所述座椅的椅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于上、下横梁的脚架,所述上、下横梁的端部均设有磁体,多个座椅通过磁体拼接成所述沙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体将多个座椅连成一体,此时可做沙发使用,由于沙发长度较长,使用者可以横卧在沙发上;可将沙发拆卸成多个座椅,此时每个座椅都可独立使用,适合需要多张椅子的场合,使用者可以任意地摆布座椅,以满足娱乐游戏的位置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下横梁中空,设于上、下横梁端部的磁体呈圆环状,所述上、下横梁中空部通过连接柱贯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磁体设置呈圆环状,与中空的上、下横梁配合,可供连接柱穿过,这样,选用承重能力强的连接柱贯穿上、下横梁,可以使得各座椅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横梁上设有靠背,所述靠背端部向下延伸;所述下横梁上设有坐垫,所述坐垫端部向靠背端部延伸;于靠背端部和坐垫端部形成留空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留空区,可用于放置坐在座椅上的人的臀部,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背表面与所述坐垫表面夹成的夹角大于9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架包括前支脚,所述前支脚支撑于下横梁下方;所述脚架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于上横梁与前支脚;所述脚架还包括后支脚,所述后支脚支撑于连接架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前支脚支撑座椅的前侧,通过后支脚支撑座椅的后侧,使得座椅得到稳定的支撑,此外,大于90°的夹角可使用户坐在座椅上时获得更舒适的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沙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座椅;2、上横梁;3、下横梁;4、脚架;5、磁体;6、连接柱;7、靠背;8、坐垫;9、留空区;10、前支脚;11、连接架;12、后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一种可快速装卸的沙发,包括多个并排拼接而成的座椅1,座椅1的椅架包括上横梁2、下横梁3以及连接于上横梁2、下横梁3的脚架4,上横梁2、下横梁3的端部均设有磁体5,多个座椅1通过磁体5拼接成沙发。上横梁2、下横梁3中空,设于上横梁2、下横梁3端部的磁体5呈圆环状,上横梁2、下横梁3中空部通过连接柱6贯穿。

图中的沙发由三个座椅1并排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座椅1通过设在横梁端部的磁体5连接,三个座椅1即可连接成沙发,当磁体5拆分开时,三个座椅1都是可单独使用的。这样,座椅1的位置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围茶几摆布,满足一些特定的位置需求。另外,将磁体5设置呈圆环状,与中空的上横梁2、下横梁3配合,可供连接柱6穿过,这样,选用承重能力强的连接柱6贯穿上横梁2、下横梁3,可以使得各座椅1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强。

磁体5可以为永磁体或是电磁线圈,如果是电磁线圈则采用电源连接电磁线圈,电源、开关和电磁线圈相互串联,则启动开关,则电磁线圈得电产生磁场,具有磁力,断开电源则磁力消失。

参照图2,一个单独的座椅1的上横梁2上设有靠背7,靠背7端部向下延伸;下横梁3上设有坐垫8,坐垫8端部向靠背7端部延伸;于靠背7端部和坐垫8端部形成留空区9。另外,靠背7表面与坐垫8表面夹成的夹角大于90°。脚架4包括前支脚10,前支脚10支撑于下横梁3下方;脚架4还包括连接架11,连接架11连接于上横梁2与前支脚10;脚架4还包括后支脚12,后支脚12支撑于连接架11下方。

这样,设置留空区9,可用于放置坐在座椅1上的人的臀部,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前支脚10支撑座椅1的前侧,通过后支脚12支撑座椅1的后侧,使得座椅1得到稳定的支撑,此外,大于90°的夹角可使用户坐在座椅1上时获得更舒适的感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