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调节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017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多方向调节扶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多方向调节扶手。



背景技术:

椅子是人们用于办公、开会、学习和休闲所用到的座具,现代家具的椅子功能多样,广泛用于办公室、会议室、宾馆和家庭中,现有的椅子扶手大部分都是固定扶手。然而,对于不同体型及不同坐姿的使用者来说,固定扶手不能满足人们的更多层次和方位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前后、转动及左右方向调节的多方向调节扶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方向调节扶手包括扶手支架、底座、偏心轮、底板、定位板及扶手外壳,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扶手支架上,所述偏心轮可摆动地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板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底板的表面设有滑动定位槽,所述偏心轮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定位板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定位槽中,所述偏心轮的连接轴穿过所述底板的表面与所述定位板枢接,所述扶手外壳与所述底板固定而包覆所述偏心轮及定位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通过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滑动定位槽,利用所述定位板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定位槽中,从而可以使所述定位板相对所述底板沿所述前后方向滑动调节及定位,进而实现所述底板的前后方向调节;再通过设置一偏心轮,将所述偏心轮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容置槽内,以及使所述偏心轮可摆动地枢接于所述底座上,从而使所述偏心轮带动底板转动,实现对所述底板的角度调节;另外,由于所述偏心轮的偏心结构,当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底板摆动一定角度后再反向摆动所述底板,从而使所述底板相对原来的位置呈向左或向右移位,进而达到左右调节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可实现前后、转动及左右方向的调节,适用不同体型,不同坐姿的人使用,适应性十分好,调节简单,使用方便。

较佳地,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座及偏心轮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扶手支架,所述偏心轮座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偏心轮设置于所述偏心轮座上。

具体地,所述偏心轮座设有枢接孔及弧形导向槽,所述偏心轮的一端设有枢接轴,所述枢接轴连接于所述枢接孔中实现枢接,所述偏心轮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滑动地插接于所述弧形导向槽中。所述弧形导向槽既可以对所述偏心轮的摆动进行导向,又可以限制所述偏心轮的摆动角度,防止过度摆动而脱位。

较佳地,所述偏心轮呈水滴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偏心轮的宽度呈逐渐缩小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滑动定位槽的两侧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齿,所述定位板的两侧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上设有选择性地与所述定位齿卡合的卡合齿。设置所述定位齿与所述卡合齿,可以使所述滑动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板实现牢固地卡合定位,并且利用所述弹性部,又可以使所述卡合齿能快速地卡合或脱离,调节方便快捷。

较佳地,所述多方向调节扶手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加强板可以加强所述定位板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定位板的表面下沉凹陷,所述下沉凹陷的侧壁设有突部,所述加强板的边缘设有凹部,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下沉凹陷,且所述突部与所述凹部卡合固定。通过上述设置能使所述加强板快速地与所述定位板配合固定,提高组装速度。

较佳地,所述底座呈上、下滑动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扶手支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中定位板与加强板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前后调节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转动调节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左右调节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100包括扶手支架1、底座2、偏心轮3、底板4、定位板5、加强板6及扶手外壳;所述底座2呈上、下滑动调节地设置于所述扶手支架1上。所述偏心轮3可摆动地枢接于所述底座2上,所述底板4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41,所述底板4的表面设有滑动定位槽42,所述偏心轮3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41内,所述偏心轮3的宽度呈逐渐缩小的结构,例如,所述偏心轮3呈水滴状结构;所述偏心轮3的最大宽度应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槽41的宽度。所述定位板5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定位槽42中,所述偏心轮3的连接轴31穿过所述底板4的表面与所述定位板5枢接,所述扶手外壳与所述底板4固定而包覆所述偏心轮3及定位板5。

如图图1及2所示,所述滑动定位槽42的两侧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齿43,所述定位板5的两侧设有弹性部51,所述弹性部51上设有选择性地与所述定位齿43卡合的卡合齿52。设置所述定位齿43与所述卡合齿52,可以使所述滑动定位槽42与所述定位板5实现牢固地卡合定位,并且利用所述弹性部51,又可以使所述卡合齿52能快速地卡合或脱离,调节方便快捷。

再如图1及图2报增,所述加强板6与所述定位板5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加强板6可以加强所述定位板5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定位板5的表面下沉凹陷53,所述下沉凹陷53的侧壁设有突部54,所述加强板6的边缘设有凹部61,所述加强板6固定于所述下沉凹陷53,且所述突部54与所述凹部61卡合固定。通过上述设置能使所述加强板6快速地与所述定位板5配合固定,提高组装速度。

再请参阅图1,所述底座2包括固定座11及偏心轮座12,所述固定座11设置于所述扶手支架1,所述偏心轮座12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1上,所述偏心轮3设置于所述偏心轮座12上。所述偏心轮3的宽度呈逐渐缩小的结构,例如,所述偏心轮3呈水滴状结构。所述偏心轮座12设有枢接孔12a及弧形导向槽12b,所述偏心轮3的宽度较小的一端设有枢接轴32,所述枢接轴32连接于所述枢接孔12a中实现枢接,所述偏心轮3宽度较大的一端设有导向柱33,所述导向柱33与所述连接轴31分别位于所述偏心轮3的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导向柱33与所述连接轴31同轴;所述导向柱33滑动地插接于所述弧形导向槽12b中。所述弧形导向槽12b既可以对所述偏心轮3的摆动进行导向,又可以限制所述偏心轮3的摆动角度,防止过度摆动而脱位。

综合上述,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如图3所示,当需要对扶手进行前后调节时,推动所述底板4,使所述底板4相对所述定位板5及所述底座2前后滑动,这时,所述定位板5内的弹性部51在推力的作用下被压缩而使所述卡合齿52脱离所述定位齿43,这时,所述定位板5与所述底板4相对释锁,此时即可使所述底板4向前或向后滑动。当滑动调节后,所述底板4停止移动,这时,所述弹性部51在自身的回复力作用下使所述卡合齿52自动与对应的定位齿43卡合,这时,所述底板4与所述定位板5重新锁定定位。

如图4所示,当需要对扶手进行角度调节时,只需要摆动所述底板4,所述底板4及所述偏心轮3即可沿所述枢接轴32转动,这时即可实现角度的调节,其转动的最大角度受到所述弧形导向槽12b的限制。

如图4及图5所示,当需要对扶手进行左右调节时,首先摆动所述底板4的前端,所述底板4的前端及所述偏心轮3即可沿所述枢接轴32转动一定角度,先实现所述底板4角度的调节;其次,由于所述偏心轮3的宽度一端大一端小的原因,在所述底板4调整完角度后,所述偏心轮3的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底板4的后端的容置槽41的内壁之间相隔一定的间隙,此时再摆动所述底板4的后端,使所述的后端的容置槽41的内壁与所述偏心轮3的宽度较小的一端的侧壁相贴合,即可使所述底板4的前端及后端的方向再次成前后设置,这时,所述底板4的位置相对原来的位置呈向外偏移了;当需要将底板4的位置相对原来的位置呈向内偏移时,只需要反方向调整即可,这样即可实现扶手的左右方向的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通过在所述底板4上设置滑动定位槽42,利用所述定位板5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定位槽42中,从而可以使所述定位板5相对所述底板4沿所述前后方向滑动调节及定位,进而实现所述底板4的前后方向调节;再通过设置一偏心轮3,将所述偏心轮3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4的容置槽41内,以及使所述偏心轮3可摆动地枢接于所述底座2上,从而使所述偏心轮3带动底板4转动,实现对所述底板4的角度调节;另外,由于所述偏心轮3的偏心结构,当所述偏心轮3带动所述底板4摆动一定角度后再反向摆动所述底板4,从而使所述底板4相对原来的位置呈向左或向右移位,进而达到左右调节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多方向调节扶手100可实现前后、转动及左右方向的调节,适用不同体型,不同坐姿的人使用,适应性十分好,调节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