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动的容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279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动的容器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为加速粉类食品或茶叶类溶解于水中,往往需要额外的工具如勺子搅拌容器里的液体,在户外使用时,很多情况下会不便携带或忘记携带搅拌工具,此时则只能通过摇动容器的方式加速溶解,但摇动液体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上下晃动,对于无盖的容器,摇动过程中容器内的液体容易溅出,导致操作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动的容器组件,其通过转动容器实现加速溶解和混匀,提高操作的简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转动的容器组件,包括容器和底座,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底端的固定壳,固定壳的圆周壁向下延伸有环形挡板;固定壳通过轴承枢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位于环形挡板内。

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内壁凸出有凸台。

优选的,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轴承固定孔,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于第一轴承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壳底部向下延伸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插接并固定于所述轴承内圈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底部开设有第二轴承固定孔,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于第二轴承固定孔内;所述底座向上延伸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插接并固定于所述轴承内圈内。

优选的,固定壳顶部下凹形成有卡装槽,所述容器本体的底端卡合于卡装槽内。

优选的,卡装槽槽壁向内凸出的若干个凸出部;所述容器本体卡合于卡装槽内的部位形成为卡接端,所述卡接端的外径从卡接端中部分别向卡接端上下两端逐渐增大;各凸出部绕卡装槽周向依次圆周间隔排列,且各凸出部抵顶于卡接端中部。

优选的,所述卡装槽槽壁开设有与各凸出部一一对应设置的若干个安装槽,各安装槽的其中一侧向其相对的另一侧方向延伸有连接板,所述各凸出部固定于对应的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卡接端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容器本体外径。

优选的,所述卡装槽槽底向上凸出有固定部,所述容器本体底端开设有与所述固定部插接配合的固定槽。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容器和底座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底座,转动容器可实现容器本体内液体的运动,进而实现粉类食品或茶叶类等溶于液体中,转动过程既能实现液体的转动也可防止液体发生较大幅度的上下晃动,进而避免液体溅出,实现混匀,提高操作的简便性;且轴承位于环形挡板内,能防止在清洗本可选准的容器本体在清洗过程中,流水冲走轴承上的润滑剂,确保转动过程的流畅性;同时,容器本体内壁凸出有凸台,使液体在转动过程中与凸台发生冲撞而改变原先的运动轨迹,进而提高混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转动的容器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转动的容器组件示意出第一轴承固定孔和第一转动轴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转动的容器组件图2的不同方向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转动的容器组件示意出第二轴承固定孔和第二转动轴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容器;11、容器本体;111、卡接端;12、固定壳;121、环形挡板;122、卡装槽;2、底座;31、凸出部;32、安装槽;4、轴承;51、第一轴承固定孔;52、第二轴承固定孔;61、第一转动轴;62、第二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可转动的容器组件,包括容器1和底座2,容器1包括容器本体11和固定安装在容器本体11底部的固定壳12,固定壳12的圆周壁向下延伸有环形挡板121;固定壳12通过轴承4枢接在底座2上;所述底座2位于环形挡板121内。加速溶解时,一手固定底座2,一手转动容器本体11使容器本体11内的液体发生波动,进而使粉类食品或茶叶类溶解于液体中,容器1的转动过程中,容器1基本不发生晃动,可很好的控制容器本体11内液体的晃动幅度,能避免液体因容器1晃动幅度过大而溅出容器本体11外的情况,使溶解过程更简便;同时,轴承4位于环形挡板121内,能避免在清洗过程中水体溅到轴承4而降低了轴承4的顺滑程度,使转动困难,进一步确保容器本体11转动过程中对容器本体11内液体晃动幅度的控制。

所述容器本体11内壁凸出有凸台,凸台可为点状或者条状等等形状,使液体在转动过程中与凸台发生冲撞而改变运动轨迹,进而提高混匀效果。

本实施例中,底座2与固定壳12的连接可优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如图2-3所示,底座2开设有第一轴承固定孔51,所述轴承4的外圈固定安装于第一轴承固定孔51内;所述固定壳12底部向下延伸有第一转动轴61,所述第一转动轴61插接并固定于所述轴承4内圈内;其二,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壳12底部开设有第二轴承固定孔52,所述轴承4的外圈固定安装于第二轴承固定孔52内;所述底座2向上延伸有第二转动轴62,所述第二转动轴62插接并固定于所述轴承4内圈内。两种方式均充分利用底座2与固定壳12的空间,将轴承4安装在底座2或者固定壳12内,不另外占用其他的空间,尽可能的缩小本可转动的容器组件的体积,方便放置或携带。

固定壳12和容器本体11的连接可采用焊接、螺接或者胶水粘合等等方式,优选以下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固定壳12顶壁下凹形成有卡装槽122,所述容器本体11的底部卡合于卡装槽122内。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随时对经长期使用发生破损的某一部件进行替换,降低维修成本。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卡装槽122槽壁向内凸出的若干个凸出部31;所述容器本体11卡合于卡装槽122内的部位形成为卡接端111,所述卡接端111的外径从卡接端111中部分别向卡接端111上下两端逐渐增大;各凸出部31绕卡装槽122周向依次圆周间隔排列,且各凸出部31形成有用于抵顶卡接端111中部的抵顶部。将容器本体11插入于卡装槽122内,凸出部31抵顶于卡接端111中部,防止固定壳12与容器本体11脱离;同时,各凸出部31的抵顶部将容器本体11抵顶于卡装槽122内,进而实现固定壳12与容器本体11的固定连接。

所述卡装槽122槽壁开设有与各凸出部31一一对应设置的若干个安装槽32,各安装槽32的其中一侧向其相对的另一侧方向延伸有连接板,所述各凸出部31固定于对应的连接板上,将容器本体11插接于卡装槽122内时,连接板可发生一定角度的弯折,方便卡接端111的中部滑动至与凸出部31插接,提高安装的便捷性。

所述卡接端111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容器本体11外径,进一步缩小本可转动的容器组件的宽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固定壳12与容器本体11的连接,防止容器本体11相对固定壳12发生晃动,所述卡装槽122槽底向上凸出有固定部,所述容器本体11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部插接配合的固定槽;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孔52可开设在所述固定部靠近底座2的一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