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60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热水壶等加热容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目前,电热水壶等加热容器,其在加热时,为了让用户便于观察到水壶内液体是否烧开,通常可采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壶身。这样水壶中的水烧开时,用户即可直接透过透明壶身,观察到壶内的液体沸腾情况。

然而,由于水壶内的水烧开时,只能呈现出沸腾或产生水蒸气等现象,仍然不便于用户观察,且观感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容器,能够通过外观的变化让用户得知加热容器的加热状态,且外观较为美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容器,包括透明的容器壁,容器壁上还设置有可通电的膜层,膜层在通电前后的外观不同。这样膜层通电与否可以根据加热容器内的液体状态等决定,从而让用户能够很直观的获知加热容器内的液体状态变化。

可选的,加热容器还包括加热元件和控制开关,加热元件用于对加热容器内盛放的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元件和膜层均与控制开关具有电连接,以使控制开关同时控制加热元件和膜层的电源通断状态。这样膜层的外观状态能够随着加热元件的电源通断而同步变化,从而让用户可以通过膜层的外观状态获知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加热状态。

可选的,膜层为液晶膜,液晶膜在通电时呈现透明外观,液晶膜在断电时呈现为磨砂状外观。液晶膜在通电状态不同时,可以呈现出透明以及磨砂状两种截然不同的外观,所以能够让用户很容易地通过这两种区别较大的外观状态获知其内部液体的加热或者其它状态改变情况,同时,完全透明和磨砂状不透明外观也和玻璃水壶本身的质感类似,整体外观较为和谐美观。

可选的,膜层为光电玻璃层,光电玻璃层中具有通电时可发光的LED光源。LED光源能够在通电时通过自身的发光而展示出不同的色彩或图案,从而达到向用户提示的效果,视觉效果较为美观。

可选的,容器壁为单层,膜层设置在容器壁的外侧。

可选的,容器壁包括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之间具有间隙,膜层设置在间隙中。这样在实现加热容器保温效果的同时,膜层也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可靠性较高。

可选的,容器壁包括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膜层被夹设在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之间,且内容器壁的表面和外容器壁的表面均与膜层相互贴合。这样在有效保护膜层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小加热容器整体壁厚,节约加热容器的整体空间。

可选的,膜层覆盖在容器壁的整个表面。这样膜层发生改变时,整个加热容器的表面都会产生变化,从而让用户便于察觉。

可选的,膜层通过电极与控制开关电连接。

可选的,控制开关包括温控器和控制板,温控器的第一输出端和加热元件电连接,以控制加热元件的电源通断状态,温控器的第二输出端和控制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板的输出端和膜层电连接,以使控制膜层的电源通断状态。这样可以根据加热容器内液体的温度而控制温控器的通断,并进而控制加热元件的加热状态和膜层的外观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加热容器的容器壁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壁;2—膜层;3—加热元件;4—控制开关;5—壶嘴;6—壶盖;7—手柄;8—底盖;9—开关杆;

11—内容器壁;12—外容器壁;21—电极;41—温控器;42—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容器,包括有透明的容器壁1,容器壁1上还设置有可通电的膜层2,膜层2在通电前后所呈现的外观不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容器,可包括但不限于电热水壶等常用的家用电器。其容器壁1一般是透明的,可以便于用户观察到加热容器内部的液体状态,而在透明的容器壁1上还设置有可通电的膜层2,当膜层2通电后,可呈现出与未通电时截然不同的外观,以便于用户进行区分。这样,膜层2通电与否可以根据加热容器内的液体状态等决定,从而让用户能够很直观的获知加热容器内的液体状态变化。此外,当加热容器为电热水壶时,加热容器还可以包括壶嘴5、壶盖6、手柄7以及底盖8等部件。

其中,为了对加热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作业,加热容器还可以包括用于加热和控制的部件。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元件3和控制开关4,加热元件3用于对加热容器内盛放的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元件3和膜层2均与控制开关4具有电连接,以使控制开关4同时控制加热元件3和膜层2的电源通断状态。这样因为控制开关4一般会根据加热容器内液体是否烧开而控制加热元件3的电源通断,所以膜层2也可以采用控制开关4进行控制,以使膜层2的外观状态随着加热元件3的电源通断而同步变化,从而让用户可以通过膜层2的外观状态获知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加热状态。为了保证用户的外观观感,膜层2一般覆盖在容器壁1的整个表面,这样膜层2发生改变时,整个加热容器的表面都会产生变化,从而让用户便于察觉。

具体的,膜层2可以为不同的结构和组成,以达到不同的外观改变效果。一般的,膜层2可以为液晶膜,液晶膜中的液晶保留着部分晶态物质分子的各向异性有序排列,形成一种兼有晶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的中间态,在通电时,原先各异向排列的液晶分子会变得整齐有序,从而可让光自由通过,从而使液晶膜在通电时呈现透明外观。而液晶膜在断电时,其内部的液晶分子仍然为无序排列,此时液晶膜呈现为磨砂状的不透明外观。

因为液晶膜在通电状态不同时,可以呈现出透明以及磨砂状两种截然不同的外观,所以能够让用户很容易地通过这两种区别较大的外观状态获知其内部液体的加热或者其它状态改变情况,同时,完全透明和磨砂状不透明外观也和玻璃水壶本身的质感类似,整体外观较为和谐美观。

此外,膜层2还可以为光电玻璃层,光电玻璃层中具有通电时可发光的LED光源,LED光源能够在通电时通过自身的发光而展示出不同的色彩或图案,从而达到向用户提示的效果。例如,可以让LED光源为多个,且不同LED光源在发光时的颜色不同。从而让加热容器的容器壁上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发光效果,视觉效果较为美观。

膜层2设置在加热容器的容器壁1上时,可以根据容器壁1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设置。例如,一般加热容器中的容器壁1为单层。因为膜层2需要进行通电后才能进行外观状态的改变,所以为避免漏电或者短路现象,需要将膜层2设置在容器壁1的外侧。这样,膜层2不会直接接触到加热容器内的液体,安全性较高。

可选的,为了保证膜层2的通电,一般可通过电极21让膜层2与控制开关4电连接。通常的,电极21的数量一般为两个,且两个电极21分别接入控制开关4的正极和负极,从而让控制开关4为膜层2提供可通断的电源。

具体的,控制开关4包括温控器41和控制板42,温控器41的第一输出端和加热元件3电连接,以控制加热元件3的电源通断状态,温控器41的第二输出端和控制板4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板42的输出端和膜层电连接,以使控制膜层2的电源通断状态。其中,温控器41主要用于控制整个电路的电源通断,其内部具有感温元件,可以根据加热容器内液体的温度而控制温控器的通断;此外,为了让用户手动进行操作,加热容器上还设置有开关杆9等手动控制部件。

加热容器为常态时,加热元件3和膜层2均未通电,此时膜层2为不透明状态。当需要进行加热时,用户可扳动开关杆9,以接通温控器41,此时,加热元件3的电源被接通,开始加热过程;而控制板42被同步接通,以使膜层2同时通电,使得加热容器的容器壁1整个呈透明状态。加热容器中的液体达到额定温度后,温控器41会切断整个电路,让加热元件3停止加热,同时,控制板42的电源也被切断,膜层2失去电源供应后,重新恢复为磨砂状不透明外观或者其他外观状态。

本实施例中,加热容器包括有透明的容器壁,容器壁上还设置有可通电的膜层,膜层在通电前后所呈现的外观不同。这样可以通过呈现不同的外观状态,来向用户指示加热容器的不同状态,如液体加热状态等。

实施例二

此外,当加热容器的容器壁不是单层结构时,膜层可以设置在容器壁的不同位置上。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均与实施例一中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容器的容器壁1包括内容器壁11和外容器壁12,内容器壁11和外容器壁12之间具有间隙,膜层2设置在间隙中。

当加热容器的容器壁1为双层或多层时,加热容器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且能够产生外观变化的膜层可以设置在两层容器壁的中间。具体的,容器壁1包括有在外面的外容器壁12和在内侧的内容器壁11,且外容器壁12和内容器壁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中可以为真空或者是充满空气。由于外容器壁12和内容器壁11之间存在有该间隙,所以热量不容易在该间隙中进行传递,达到了保温效果。而膜层2可以设置在该间隙之中,如贴设在外容器壁12的内侧或者内容器壁11的外侧,这样膜层2既接触不到加热容器中的液体,也不会因外界的接触而受到损伤。

本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容器壁包括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之间具有间隙,膜层设置在间隙中。这样在实现加热容器保温效果的同时,膜层也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可靠性较高。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加热容器的容器壁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容器的整体结构均和前述实施例一和二中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容器壁1包括内容器壁11和外容器壁12,膜层2被夹设在内容器壁11和外容器壁12之间,且内容器壁11的表面和外容器壁12的表面均与膜层2相互贴合。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容器,其容器壁1也为双层或多层结构,但膜层2被紧紧夹设在两层容器壁之间,且膜层2与内容器壁11或者外容器壁12的表面均紧密贴合。这样由于内容器壁11和外容器壁12之间的间距较小,只等于膜层2的厚度,所以能够有效缩小加热容器的整体壁厚,节约加热容器的整体空间。

本实施例中,加热容器的容器壁包括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膜层被夹设在内容器壁和外容器壁之间,且内容器壁的表面和外容器壁的表面均与膜层相互贴合。这样在有效保护膜层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小加热容器整体壁厚,节约加热容器的整体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