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安全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33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桌,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安全升降桌。



背景技术:

由人类的进化过程经历了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经过研究学者对世界家具的发展史的考察发现:人类直立行走后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坐下有利于减轻疲劳,从而发明了坐具。这种坐着工作的方式随之传承下来,但随着人们坐着办公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逐渐意识到久坐反而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做站交替式办公,渐渐的升降桌也就出现了,使用升降桌站式办公成为一种流行的健康办公方式。

现有的医用升降桌子大多都是使用气压升降装置,这种升降装置安全性能低,容易损坏爆裂,因此,亟需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医用升降桌。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医用升降桌子大多都是使用气压升降装置,这种升降装置安全性能低,容易损坏爆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医用升降桌。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医用安全升降桌,包括有底盘、调节螺母Ⅰ、螺丝杆、摇动圈、调节螺母Ⅱ、底板、桌板、套管、压力弹簧、圆管和滑块,底盘的上方中部焊接有调节螺母Ⅰ,调节螺母Ⅰ上配合有螺丝杆,螺丝杆的另一端配合有调节螺母Ⅱ,调节螺母Ⅱ的上方与底板中部的下方焊接,底板的上方焊接有桌板,在调节螺母Ⅰ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套管,两侧套管对称,两侧套管焊接在底盘上,两侧套管内均设置有压力弹簧,两侧套管内插有圆管,其圆管的底部焊接有滑块,两根圆管的上端与桌板的下方焊接。

优选地,两侧套管在底盘上的间隔距离为25厘米,套管所使用的材料为0.3厘米的不锈钢管,套管的长度为40厘米,圆管的长度为41厘米。

优选地,螺丝杆的直径为3厘米,螺丝杆的长度为80厘米,调节螺母Ⅰ和调节螺母Ⅱ的长度都为42厘米。

工作原理:控制本装置的桌板上升时,顺时针转动摇动圈,摇动圈连接螺丝杆,螺丝杆转动,螺丝杆与调节螺母Ⅰ和调节螺母Ⅱ配合,螺丝杆上升,并且螺丝杆上方的调节螺母Ⅱ上升,使桌板上升,反之亦然。底盘左右两侧的套管与圆管起到了防止桌板旋转的功能,套管内的压力弹簧起到了支撑滑块的功能。

两侧套管在底盘上的间隔距离为25厘米,套管所使用的材料为0.3厘米的不锈钢管,套管的长度为40厘米,圆管的长度为41厘米。

螺丝杆的直径为3厘米,螺丝杆的长度为80厘米,调节螺母Ⅰ和调节螺母Ⅱ的长度都为42厘米。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医用桌安全升降的功能,因为本装置使用调节螺母与螺丝杆进行手动升降,所以安全性能高,左右两侧的套管与圆管可以伸缩和防止桌板旋转的功能,并且套管与圆管的配合可以防止螺丝杆脱离调节螺母Ⅰ和调节螺母Ⅱ,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盘,2-调节螺母Ⅰ,3-螺丝杆,4-摇动圈,5-调节螺母Ⅱ,6-底板,7-桌板,8-套管,9-压力弹簧,10-圆管,1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医用安全升降桌,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盘1、调节螺母Ⅰ2、螺丝杆3、摇动圈4、调节螺母Ⅱ5、底板6、桌板7、套管8、压力弹簧9、圆管10和滑块11,底盘1的上方中部焊接有调节螺母Ⅰ2,调节螺母Ⅰ2上配合有螺丝杆3,螺丝杆3的另一端配合有调节螺母Ⅱ5,调节螺母Ⅱ5的上方与底板6中部的下方焊接,底板6的上方焊接有桌板7,在调节螺母Ⅰ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套管8,两侧套管8对称,两侧套管8焊接在底盘1上,两侧套管8内均设置有压力弹簧9,两侧套管8内插有圆管10,其圆管10的底部焊接有滑块11,两根圆管10的上端与桌板7的下方焊接。

两侧套管8在底盘1上的间隔距离为25厘米,套管8所使用的材料为0.3厘米的不锈钢管,套管8的长度为40厘米,圆管10的长度为41厘米。

螺丝杆3的直径为3厘米,螺丝杆3的长度为80厘米,调节螺母Ⅰ2和调节螺母Ⅱ5的长度都为42厘米。

工作原理:控制本装置的桌板7上升时,顺时针转动摇动圈4,摇动圈4连接螺丝杆3,螺丝杆3转动,螺丝杆3与调节螺母Ⅰ2和调节螺母Ⅱ5配合,螺丝杆3上升,并且螺丝杆3上方的调节螺母Ⅱ5上升,使桌板7上升,反之亦然。底盘1左右两侧的套管8与圆管10起到了防止桌板7旋转的功能,套管8内的压力弹簧9起到了支撑滑块11的功能。

两侧套管8在底盘1上的间隔距离为25厘米,套管8所使用的材料为0.3厘米的不锈钢管,套管8的长度为40厘米,圆管10的长度为41厘米。

螺丝杆3的直径为3厘米,螺丝杆3的长度为80厘米,调节螺母Ⅰ2和调节螺母Ⅱ5的长度都为42厘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