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09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坐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垫,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发热功能的坐垫。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舒适性要求也不提高。在家庭、办公等场所,发热垫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市场虽然有发热坐垫,但该种发热坐垫只能从底部加热,使用者的腰部、背部并没有进行包裹,使用体验较差。且目前的发热垫只包括发热片和外套,结构简单、单薄,舒适度很差,长期使用后不方便清洗,如果直接清洗,可能发生发热片损坏、短路、老化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舒适度高并可拆洗的发热坐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发热坐垫,包括发热片和内胆,连接发热片的控制器、电源线和插头延伸出内胆,所述内胆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发热片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绝缘层和海绵层。发热片下方设置保温层,能用有效防止热量向下传导,提高发热坐垫的热量有效利用率,保温层的绝缘层采用防水耐高温的材料制成,提高发热坐垫的安全性,海绵层为使用者提供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设有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为拉链、子母扣或魔术贴,更方便地进行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外部还设有的坐垫套,所述坐垫套一侧设有开口供发热片的电源线、控制器和插头穿出,所述坐垫套的背面设有用于将内胆放入的安装口。发热坐垫经过长时间使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坐垫套拆下清洗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套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座椅上的捆绑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捆绑带设置于坐垫套的两侧,两侧的捆绑带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魔术贴。使用时,将发热坐垫用捆绑带固定在座位上,防止发热坐垫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坐垫套背面设有均匀排列的具有防滑作用的防滑颗粒。防滑颗粒采用橡胶材质,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滑效果,防止发热坐垫在座位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热坐垫,内胆内部设置保温层,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舒适度,又具有内胆和坐垫套双层结构,即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只需要将坐垫套拆下清洗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坐垫套的发热坐垫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5为坐垫套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发热坐垫,包括织物制成的内胆1,该内胆1装有发热片2,内胆1一侧设有方便开合的封口装置11,优选地,该封口装置11可以是拉链、互相配合的子母扣或魔术贴。该封口装置11也可以是一次性的,即将发热片2装入内胆1后,将封口装置11一次性封装,该封口装置11主要是更方便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结合图1和图2,内胆1内部从上至下依装有发热片2和保温层3,该发热片2可以是USB发热片,硅胶发热片、云母发热片、发热线、陶瓷发热片、坐垫发热片、PET聚酯发热片、无纺布发热片等,电源线22、控制器21和插头23等外设部件选用与发热片2相匹配的规格。保温层3包括绝缘层31,绝缘层31采用防水耐高温的材料制成,提高发热坐垫的安全性,并可以防止发热片2发出的热量向座椅方向扩散,达到聚热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的保温层3还包括海绵层32,优选地,该海绵层32可以由海绵制成,也可以由塑料泡沫等柔软材质的材料制成,海绵层32位于绝缘层31的下方,避免了海绵层32与发热片2直接接触,不仅安全系数得到提高,而且为使用者提供更舒适的用户体验。

参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坐垫还包括套在最外面的坐垫套4,这样发热坐垫由外而内依次为坐垫套4、内胆1,内胆1内由上而下依次为发热片2、绝缘层31、海绵层32。该坐垫套4有织物裁缝而成,上表面选用柔软舒适的布料制成,下端采用防滑效果良好的粗布制成,该坐垫套4的一侧设有开口41供发热片的电源线、控制器和插头穿出,为了拆装方便,该坐垫套4的背面设有安装口42,用于将内胆1放入或取的。这样发热坐垫经过长时间使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坐垫套4拆下清洗即可。

结合图5,坐垫套4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座椅上的捆绑带43。捆绑带43设置在坐垫套4的两侧,两侧的捆绑带43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魔术贴。使用时,将发热坐垫用捆绑带43固定在座位上,防止发热坐垫滑动。坐垫套4背面设有均匀排列的具有防滑作用的防滑颗粒44。防滑颗粒44采用橡胶材质,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滑效果,防止发热坐垫在座位上滑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