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37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具,属于厨房用具领域。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KR20-0276866的实用新型揭示了利用磁铁的厨房用品,该厨房用品的特征在于,包括:烹饪器具,在把手部分固定地贴附有磁铁;支撑板,以贴附方式安装在厨房墙壁,凭借着固定地贴附在上述烹饪器具把手部分的磁铁的磁力把上述烹饪器具加以固定保管。而且,公开号为KR20-2010-0009120号的实用新型揭示了厨房用品的把手,其特征在于,一双正面、背面把手板材由一定厚度的蟾蜍窝形状构成并且在下部连接插入部,在上述背面部把手板材内部设有磁铁可以让上述正面、背面把手板材相互对称后进行焊接作业而一体地组装。

但是,使用磁铁放置烹饪用具,如果使用前述现有技术的结构放置烹饪用具,则需要另行把金属架安装到厨房家具上,使用者如果不希望厨房家具变形,就不能使用磁铁来轻易的保管上述烹饪用具。

而且,一般汤勺或饭勺之类的烹饪用具在使用过程中接触菜肴的部分会接触烹饪台的表面而不符合卫生,还会时常发生烹饪台的异物通过厨房用品流入汤或饭之类的菜肴的情形。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形态的容易使用及保管并且能够符合卫生地放置的烹饪用具,其能够轻易地使用及放置烹饪用具,不仅能够通过崭新的外观设计提升厨房美感,还能在使用烹饪用具时和烹饪台隔离地放置而得以清洁地维持烹饪用具的卫生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烹饪用具,所述烹饪用具是具有新形态的容易使用及保管并且能够符合卫生地放置的烹饪用具,其能够轻易地把烹饪菜肴时使用的诸如饭勺、汤勺或锅铲之类的烹饪用具加以放置及保管并且维持清洁,还能快速准确地保管及放置烹饪用具。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烹饪用具,在使用各个烹饪用具时能够防止烹饪用具接触烹饪台底部地构成其外形而得以在临时放置烹饪用具时能够维持烹饪用具的清洁,从而能够在使用烹饪用具时防止异物流入菜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用具,包括:

放置台,由可伸缩的硅胶材质形成,在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朝中央侧倾斜的多个安置面,安置面的下部部分的多个磁铁插孔和内部中央部分呈中空的中空部的边缘连通;

多个磁铁,插入上述磁铁插孔;

重量板,在上述放置台伸展的状态下插入中空部;

烹饪用具,内置了磁铁的把手的末端部分凭借磁力安置在上述放置台的安置面,烹饪部插入把手上部而一体地形成。

上述烹饪用具包括:

本体,上部形成有插孔而在下部形成有朝一侧突出的放置部,在下部的末端部分则插入磁铁与重量块;把手,包裹上述本体外侧地形成,具备了在上部一侧形成有放置部的硅胶部及在上述磁铁的外侧构成的盖;

烹饪部,形成有插入上述把手的插孔的插入部,另一侧则能够捞起食物或翻拨食物.

上述烹饪用具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把手,其由朝上部与下部的朝一侧突出的放置部构成,并且在前方具备插孔的本体、包裹上述本体外侧地构成并且在一侧插入磁铁和一体地形成的金属部及包裹上述金属部的表面地形成的硅胶部构成;

烹饪部,设计有插入上述把手的插孔的插入部,另一侧则能够捞起食物或翻拨食物。

上述烹饪用具由选自饭勺、汤勺、锅铲、带孔捞勺、炒菜勺中的一个所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凭借磁力把汤勺、饭勺、锅铲之类的各种烹饪用具贴附在一个放置台,从而能够轻易地使用及保管或放置,能让厨房美观高级化。

(2)保管在放置台的烹饪用具的把手部分贴紧放置台而烹饪部分则朝上放置,从而能够清洁地维持烹饪用具的卫生状态,尤其是,烹饪用具在使用过程中接触食物的部分即使临时被放置,也会凭借着形成于把手部分的放置部使其和烹饪台隔离一定间距地放置而得以防止异物流入烹饪用具接触菜肴的部分,从而得以防止烹饪台的异物流入菜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放置台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放置台与厨房用品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厨房用品的把手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烹饪用具在使用过程中躺在烹饪台上的形态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烹饪用具的把手部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编号:10:放置台,11:安置面,12:中空部,13:磁铁插孔,14:磁铁,15:重量板,20:烹饪用具,21:上部,22:下部,23:放置部,24:插孔,25:本体,26:金属部,27:硅胶部,28:把手,29:烹饪部,291:插入部,30:磁铁,31:盖,32:环,33:重量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轻易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各种形态实现,因此不能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放置台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放置台与厨房用品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中厨房用品的把手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主要包括:饭勺、汤勺、锅铲、带孔捞勺、炒菜勺之类的烹饪用具(20);安置上述烹饪用具(20)的放置台(10)。

上述放置台(10)由可伸缩的硅胶材质构成并且大略呈圆形,在上表面的边缘形成有朝中央侧倾斜的多个安置面(11),形成于安置面(11)的下部部分的多个磁铁插孔(13)则和内部中央部分呈中空的中空部(12)的边缘连通。

而且,磁铁(14)插入上述磁铁插孔(13),为了维持磁铁(14)被插入的状态以及为了给放置台本身赋予重量感而在中空部(12)插入重量板(15)地完成放置台(10)。

上述烹饪用具(20)凭借磁力可装卸地置于放置台(10)的安置面(11),其由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把手(28)和结合在上述把手(28)一侧的烹饪部(29)构成。

亦即,上述烹饪用具(20)包括:本体(25),在上部(21)设计有插孔(24),而在下部(22)则设计有朝一侧突出的放置部(23),在下部(22)的末端部分则插入磁铁(30)与重量块(33);把手(28),包裹上述本体(25)外侧的上部(21)一侧形成有放置部(23)的硅胶部(27)及在上述磁铁(30)的外侧形成的盖(31);及烹饪部(29),形成有插入上述把手(28)的插孔(24)的插入部(291)构成,另一侧则能够捞起食物或翻拨食物。

前文中,把手(28)的插孔(24)与烹饪部(29)的插入部(291)以椭圆形或角形形成而得以在结合状态下让烹饪部(29)不会自然旋转并且牢靠。

而且,上述把手(28)的内部插入并设有磁铁(30),外侧则形成硅胶盖(31)而得以防止磁铁(30)与重量块(33)暴露于外部,优选地,在本体(25)插入磁铁与重量块并且把阻止脱离的环(32)插入本体(25)后以盖(31)加以收尾,从而能够防止磁铁因为磁力而脱离本体(25)的情形发生。

而且如图5所示,烹饪用具(20)在烹饪饮食的过程中被临时放置时,也能凭借把手(28)的上部(21)与下部(22)朝一侧突出的放置部(23)让放置部(23)被安置在烹饪台(未图示)的表面而得以防止前方的烹饪部(29)因为接触烹饪台表面而被污染的情形,也能防止存在于烹饪台表面的异物通过烹饪部(29)流入菜肴。

根据该特征,形成于把手(28)下部的磁铁(30)与重量块(33)的荷重防止烹饪用具的前方烹饪部(29)接触烹饪台,因此即使临时放置烹饪用具时也能维持清洁状态。

另一方面,图6到图7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具的另一个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构成把手(28)的本体(25)的表面形成了下部设有磁铁(30)的金属板(26)并且在其外侧则由硅胶部(27)构成,从而使得磁铁(30)的磁力不仅在形成于把手(28)下部(22)的放置部(23)上发生,还能发生在上部(21)的放置部(23),使得形成于上部(21)的放置部(23)和相邻的烹饪用具(20')的放置部(23')凭借磁力贴附,因此能够更牢靠地维持住烹饪用具(20)被贴附在放置台(10)的状态。

亦即,如图6所示,上述烹饪用具(20)包括:本体(25),形成有朝上部(21)与下部(22)的一侧突出的放置部(23)并且在前方具备插孔(24);把手(28),包裹上述本体(25)外侧地形成并且具备了在一侧插入磁铁(30)而一体地形成的金属部(26)及包裹上述金属部(26)表面地形成的硅胶部(27);烹饪部(29),形成有插入上述把手(28)的插孔(24)的插入部(291),另一侧则能够捞起食物或翻拨食物。

凭借着如前所述的结构,通过磁力结合在放置台(10)的烹饪用具(20)首先凭借磁力让形成于把手(28)下部的磁铁(30)与形成于放置台(10)内部的磁铁(14)互相贴附而维持放置状态,然后磁力被传达到把手(28)的包裹磁铁(30)的金属部(26)而在上部(21)放置部(23)发生非常小的磁力,凭借着非常小的磁力和相邻的烹饪用具(20')的放置部(23')互相贴附而得以更牢靠地维持放置状态,因此为了使用烹饪用具而从放置台拿开时由于非常小的磁力而能够轻易地加以分离,因此使用时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在金属部(26)的一侧插入磁铁(30)并且较厚地形成磁铁所在部分,不必另行配备重量块也能在临时放置烹饪用具时防止烹饪部(29)接触烹饪台。

前文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备通常知识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并且实现其它实施例,这是理所当然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