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腔保温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11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设计领域,具体涉及多空腔保温窗。



背景技术:

目前,在门窗的使用中,为提高采光性能及视觉效果,门窗中玻璃的尺寸比例逐渐增大,大窗墙也被建筑广泛采用,而门窗尤其是透明幕墙的保温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铝合金门窗对气候的耐久性、视觉的舒适性以及易于加工等特点,得到了广泛采用。

但是铝合金的传热性能较好,使得室外的温度变化对室内温度造成较大影响,而目前行业采用的断热窗框的保温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保温要求严格的地区,导致部分地区使用的门窗在严寒环境下产生结露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的保暖和隔热效果。

由此可见,目前的铝合金门窗存在传热性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铝合金门窗存传热性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多空腔保温窗,包括窗框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窗框上的窗扇,所述窗扇上设有执手,所述窗扇和所述窗框的相互卡合部位形成隔热区,所述隔热区包括:

铝材边框,分别设置在所述窗扇和所述窗框的外沿,内部嵌装有保温玻璃,包括与所述保温玻璃的室内侧面固定的内边框和与所述保温玻璃的室外侧面固定的外边框;

多腔断热条,置于所述内边框和所述外边框之间,所述多腔断热条的三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内边框、所述外边框和所述保温玻璃固定,所述多腔断热条内部分隔成多个第一断热腔;

多腔胶条,内部分隔隔成多个第二断热腔,设置在所述窗框朝向所述窗扇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多腔断热条的裸露面上,所述多腔胶条与所述窗扇上的所述多腔断热条无缝相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多腔胶条与所述多腔断热条的接合面为斜面,且从室内向室外向所述窗框的一侧倾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多腔胶条的横截面的外周呈梯形,且所述多腔断热条的外侧面与梯形上底相接。

在上述方案中,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断热腔由第一隔板隔开,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断热腔由第二隔板隔开,且所述第一断热腔和所述第二断热腔均由室外向室内依次并排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窗扇的滑动方向平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多腔断热条和所述保温玻璃之间设有发泡剂和密封胶的组合材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边框与玻璃压条卡接,且所述玻璃压条与所述保温玻璃之间设有填充胶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多腔断热条设有两个,并沿所述窗扇的滑动方向并排设置,两所述多腔断热条之间固定设有泡沫棒。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温玻璃采用双层中空充氩气双银玻璃。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多腔胶条采用EPDM材质。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铝材边框断开为内边框和外边框,并在内边框和外边框之间设置多腔断热条和多腔胶条,能有效减少空气对流热量交换,有效降低了整窗的传热系数,与保温玻璃结合,传热系数(K值)可降低至1.5W/m2·K,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解决了边框的结露风险,增强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可在严寒地区使用,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窗框和窗扇卡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空腔保温窗,将传统的铝材边框断开为内边框和外边框,并在内边框和外边框之间设置多腔断热条和多腔胶条,能有效减少空气对流热量交换,有效降低了整窗的传热系数,与保温玻璃结合,传热系数(K值)可降低至1.5W/m2·K,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解决了边框的结露风险,增强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可在严寒地区使用,适用性广。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空腔保温窗包括窗框10和滑动设置在窗框10上的窗扇20,窗扇20上设有执手40,窗扇20和窗框10的相互卡合部位形成隔热区,隔热区包括铝材边框、多腔断热条3和多腔胶条4。

铝材边框分别设置在窗扇20和窗框10的外沿,内部嵌装有保温玻璃30,包括与保温玻璃30的室内侧面固定的内边框2和与保温玻璃30的室外侧面固定的外边框1。与传统的一体式铝材边框不同,本申请将铝材边框分成内外两部分,可避免室内外热量通过铝型材直接传导,并为多腔断热条3和多腔胶条4的设置提供空间。

多腔断热条3置于内边框2和外边框1之间,多腔断热条3的三个侧面分别与内边框2、外边框1和保温玻璃30固定,多腔断热条3内部分隔成多个第一断热腔。多腔断热条3将内边框2和外边框1连接起来,并将内边框2和外边框1之间断开的空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封闭空腔,降低空气对流造成的热量交换,避免对室内或铝材边框内的热量扰动;还能增加多腔断热条3的强度,进而提高连接稳定性。

多腔胶条4的内部分隔隔成多个第二断热腔,设置在窗框10朝向窗扇20的一侧,固定在多腔断热条3的裸露面上,多腔胶条4与窗扇20上的多腔断热条3无缝相接。多腔胶条4非常规设置,填充窗框10与窗扇20之间的空隙,将自身的内部大空腔分成多个小空腔,避免空气对流造成室内或室外的热量交换,避免对室内或铝材边框内的热量扰动;增强了胶条的强度,避免胶条的变形造成气密性缺陷。

多腔胶条4与多腔断热条3的接合面为斜面,且从室内向室外向窗框10的一侧倾斜,保证了开启的便捷性、窗的气密性及对热量的隔断性能,对开启不造成任何阻挡。

多腔胶条4的横截面的外周呈梯形,且多腔断热条3的外侧面与梯形上底相接。多腔胶条4的体积可尽量扩大,塞满整个窗扇20与窗框10之间的空腔,避免室外的冷空气和室内的热空气交换热量。

两相邻的第一断热腔由第一隔板隔开,两相邻的第二断热腔由第二隔板隔开,且第一断热腔和第二断热腔均由室外向室内依次并排设置,布置方式与室外空气向内流动的方向垂直,最大程度减低室内外空气的对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窗扇20的滑动方向平行,将空气对流的屏障均设置为垂直方向,使得空气流动层层递减,最大程度减少室内外空气的对流。

多腔断热条3和保温玻璃30之间设有发泡剂和密封胶的组合材料5。可避免空腔的空气扰动玻璃末端,造成热量交换。

内边框2与玻璃压条7卡接,且玻璃压条7与保温玻璃30之间设有填充胶条8,填充胶条8能有效防止玻璃压条7与保温玻璃30之间产生位移,还可避免与铝材的内边框2产生刚性接触或冲击,提高结构稳定程度。

多腔断热条3设有两个,并沿窗扇20的滑动方向并排设置,两多腔断热条3之间固定设有泡沫棒6。两个多腔断热条3以及泡沫棒6能避免空腔内空气对流造成热量交换,并能阻止外边框1和内边框2的温度差异对腔内空气的影响,防止空腔内的空气过热或过冷,可有效降低窗框10的传热系数。

保温玻璃30采用双层中空充氩气双银玻璃,又称室内侧单片玻璃靠室外侧镀一层低发射率膜层,两层玻璃空腔内均填充氩气,有效降低了玻璃本身的传热系数。

多腔胶条4采用EPDM材质,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窗扇20开合多次后,仍能保持与多腔多热条3的紧密相接。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铝材边框断开为内边框和外边框,并在内边框和外边框之间设置多腔断热条和多腔胶条,能有效减少空气对流热量交换,有效降低了整窗的传热系数,与保温玻璃结合,传热系数(K值)可降低至1.5W/m2·K,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解决了边框的结露风险,增强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可在严寒地区使用,适用性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