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储液腔喷液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721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双储液腔喷液拖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储液腔喷液拖把。



背景技术:

拖把应源于抹布。当需被清洁的地面为泥土时,人们恐怕只是想将其扫净,未必就想将其擦净。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需被清洁的地面也由泥土变为光洁的木板、石板时,擦洗的需要就产生了。擦洗地面最早应是抹布。擦洗虽使地面干净了,可操作者的第一个问题也来了——太累。问题是灵感的源泉,某人便在抹布上安装了一个长柄,哦,天壤之别——效益看到了,起了个形象的名字——“拖把”。拖把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实现了“直立行走”。现有的拖把虽然能够喷液,但喷液较为费力,并且只能进行单种液体的喷洒,当要进行不同液体的喷洒时需要更换不同的液体,不仅较为繁琐,更浪费了时间。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喷水拖把[申请号:200910014430.8],包括拖把杆、储水瓶,打气筒,打气筒与出水瓶连接在拖把杆的上端,拖把杆的内部开有中空圆筒,把杆的底部设有喷头;拖把头与把杆的底部有自由旋转装置固定,夹板固定在拖把头上。

上述方案的虽然能够喷液。但是,仍然存在着结构较为复杂,只能够喷洒一种液体,更换喷洒液体较为繁琐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喷液便利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双储液腔喷液拖把,包括拖把杆和设于拖把杆下端的拖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把杆上设有位于拖把头上方的喷液执行机构,在喷液执行机构上连接有切换机构和至少一个喷嘴,所述的切换机构上连接有两个储液腔且切换机构能控制任意一个或两个储液腔与喷液执行机构相连通或截止,所述的喷液执行机构与用于控制喷液执行机构工作的喷液操控机构。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切换机构包括具有切换腔的切换座,在切换座上设有两个分别与切换腔连通的进液口和一个与切换腔连通的出液口,在每个进液口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储液腔,所述的出液口与喷液执行机构相连,在切换腔内设有切换阀芯,所述的切换阀芯上设有能使两个进液口中的任意一个与出液口相连通和/或两个进液口同时与出液口相连通的连通结构,所述的切换阀芯与切换控制件相连。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连通结构包括开于切换阀芯上的连通通道,所述的连通通道包括竖直通道和两个横向通道,竖直通道的上端和两个横向通道的内端连通,所述的竖直通道的下端与出液口连通,两个横向通道的外端分别位于切换阀芯的外壁,且当切换阀芯转动时横向通道的外端能与进液口相连通。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切换控制件包括与切换阀芯相连且能带动切换阀芯转动的切换旋钮。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切换阀芯的上端穿出切换座,在切换阀芯的上端固定有摆动体,所述的摆动体上连接有所述切换旋钮。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喷液执行机构包括泵体,在泵体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设有活塞,另一端与喷液操控机构相连,所述的泵体侧部开有与所述切换座的出液口相连通的侧孔,所述的泵体上设有与所述喷嘴相连通的喷液口,且当活塞在泵体内往复时候时能使侧孔流出的液体被输送至喷液口。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每个储液腔分别设于一个瓶体上或者同一瓶体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储液腔,所述的储液腔分别通过各自的管道与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的瓶体被倒置安装在瓶体安装座上。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喷液操控机构包括平行于拖把杆设置的控制轴,所述的控制轴延伸至拖把杆上部且在拖把杆上设有能带动控制轴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结构。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驱动结构包括中部铰接于拖把杆上的扳手,所述的扳手内端与控制轴相连,所述的控制轴与拖把杆之间和/或活塞与泵体之间设有当活塞被向下推动后能带动活塞复位的复位弹簧。

在上述的双储液腔喷液拖把中,所述的拖把杆包括上杆体和下杆体,所述的控制轴包括上轴体和下轴体,所述的上轴体轴向活动穿设于上杆体,所述的下轴体轴向活动穿设于下杆体,所述的上杆体与下杆体可和拆卸地对接,所述的上轴体下端与下轴体上端相互连接抵靠,且在上轴体下端与上轴体上端之间设有位于拖把杆内且上轴体下端与上轴体上端分别穿设于其内的导向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双储液腔喷液拖把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喷液便利。2、安装灌有不同液体的瓶体,根据需要进行切换,喷液种类丰富,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降低了购置成本。3、操作简单,使用时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中,拖把杆1、拖把头2、喷液执行机构3、切换机构4、储液腔4a、瓶体4b、喷嘴5、操控机构6、切换腔41、切换座42、进液口43、出液口44、切换阀芯45、连通结构7、切换控制件8、连通通道71、竖直通道72、横向通道73、切换旋钮81、摆动体82、泵体31、活塞杆32、活塞33、侧孔34、喷液口35、管道431、瓶体安装座51、控制轴61、驱动结构9、扳手91、复位弹簧92、上杆体11、下杆体12、下轴体612、上轴体611、导向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双储液腔喷液拖把,包括拖把杆1和设于拖把杆1下端的拖把头2,其特征在于,拖把杆1上设有位于拖把头2上方的喷液执行机构3,在喷液执行机构3上连接有切换机构4和至少一个喷嘴5,切换机构4上连接有两个储液腔4a且切换机构4能控制任意一个或两个储液腔4a与喷液执行机构3相连通或截止,喷液执行机构3与用于控制喷液执行机构3工作的喷液操控机构6。喷液便利,安装灌有不同液体的瓶体,根据需要进行切换,喷液种类丰富,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降低了购置成本,操作简单,使用时较为省力。

更具体的说,切换机构4包括具有切换腔41的切换座42,在切换座42上设有两个分别与切换腔41连通的进液口43和一个与切换腔41连通的出液口44,在每个进液口43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储液腔4a,出液口44与喷液执行机构3相连,在切换腔41内设有切换阀芯45,切换阀芯45上设有能使两个进液口43中的任意一个与出液口44相连通和/或两个进液口43同时与出液口44相连通的连通结构7,切换阀芯45与切换控制件8相连。功能多样化,当两个进液口43同时与出液口44相连通时,不仅节省了喷液时间,更避免了喷洒不均匀等问题。

连通结构7包括开于切换阀芯45上的连通通道71,连通通道71包括竖直通道72和两个横向通道73,竖直通道72的上端和两个横向通道73的内端连通,竖直通道72的下端与出液口44连通,两个横向通道73的外端分别位于切换阀芯45的外壁,且当切换阀芯45转动时横向通道73的外端能与进液口43相连通;切换控制件8包括与切换阀芯45相连且能带动切换阀芯45转动的切换旋钮81,切换阀芯45的上端穿出切换座42,在切换阀芯45的上端固定有摆动体82,摆动体82上连接有所述切换旋钮81,切换旋钮81设置在外壳上,在外壳上开设有能够控制切换旋钮81行程的行程槽。

喷液执行机构3包括泵体31,在泵体31内设有活塞杆32,活塞杆32的一端设有活塞33,另一端与喷液操控机构6相连,泵体31侧部开有与所述切换座42的出液口44相连通的侧孔34,泵体31上设有与所述喷嘴5相连通的喷液口35,且当活塞33在泵体31内往复时候时能使侧孔34流出的液体被输送至喷液口35;每个储液腔4a分别设于一个瓶体4b上或者同一瓶体4b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储液腔4a,储液腔4a分别通过各自的管道431与进液口43相连通,瓶体4b被倒置安装在瓶体安装座51上。

喷液操控机构6包括平行于拖把杆1设置的控制轴61,控制轴61延伸至拖把杆1上部且在拖把杆1上设有能带动控制轴61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结构9,驱动结构9包括中部铰接于拖把杆1上的扳手91,扳手91内端与控制轴61相连,控制轴61与拖把杆1之间和/或活塞33与泵体31之间设有当活塞33被向下推动后能带动活塞33复位的复位弹簧92;拖把杆1包括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控制轴61包括上轴体611和下轴体612,上轴体611轴向活动穿设于上杆体11,下轴体612轴向活动穿设于下杆体12,上杆体11与下杆体12可和拆卸地对接,上轴体611下端与下轴体612上端相互连接抵靠,且在上轴体611下端与上轴体611上端之间设有位于拖把杆1内且上轴体611下端与上轴体611上端分别穿设于其内的导向管1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拖把杆1、拖把头2、喷液执行机构3、切换机构4、储液腔4a、瓶体4b、喷嘴5、操控机构6、切换腔41、切换座42、进液口43、出液口44、切换阀芯45、连通结构7、切换控制件8、连通通道71、竖直通道72、横向通道73、切换旋钮81、摆动体82、泵体31、活塞杆32、活塞33、侧孔34、喷液口35、管道431、瓶体安装座51、控制轴61、驱动结构9、扳手91、复位弹簧92、上杆体11、下杆体12、下轴体612、上轴体611、导向管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