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097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伸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梯子、梯凳的伸缩自如的支柱等伸缩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例如梯凳的支柱的伸缩装置,存在如下伸缩装置:由外套体和以伸缩自如的方式插入该外套体内且突出端能够接地的插入体构成伸缩体,一对伸缩体的外套体隔开间隔并由搭板构件连结,在各外套体设置有将插入体固定在伸缩后的位置的锁定机构和用于对该锁定机构的锁定进行解除操作的操作构件,在一对操作构件间设置有对一对操作构件同时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机构。

在这种以往的伸缩装置中,存在如下伸缩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线缆等传导体与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杆(操作构件)连结,从此处穿过管中,并穿过收纳于顶板的背侧的柔性的操作杆中,并进一步穿过另一管,与对置的另一锁定机构的操作构件连结,由收纳于梯凳的顶板的背侧的操作杆构成对一对操作构件同时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机构,使用者在站立的姿态下保持把持梯凳的状态对该操作机构进行操作,从而同时进行一对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

另外,存在如下伸缩装置: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为了能够从支柱的上部对设置于支柱的下部的锁定机构进行锁定以及锁定解除操作,在插入体内设置有锁定机构,并且将用于对锁定机构进行操作的长条的操作构件配置于插入体内。

并且,存在如下伸缩装置: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那样,在设置于外套体的锁定机构中,具备对插入体进行锁定的锁定构件、手柄、设置于该手柄的一端侧并支承锁定构件且以沿着轴心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贯穿支承于支承框的一对侧壁部的枢轴支承部、以及设置于手柄的另一端侧并使锁定构件摆动的卡挂部,将手柄支承为相对于支承框在与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自如,在支承框的侧壁部设置有与卡挂部卡挂的卡挂孔,在锁定构件将插入体锁定时,通过手柄的移动而将卡挂部卡挂于卡挂孔,由此使手柄以及锁定构件无法摆动从而阻止锁定构件的脱离摆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1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6-6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525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能够对操作构件进行远程操作,对一对锁定机构同时进行锁定解除,从而容易地对一对支柱等伸缩体进行伸缩调整,但难以仅对一方的锁定机构进行锁定解除而对一方的伸缩体进行伸缩调整,因此,在例如梯凳等的接地场所存在倾斜、凹凸的情况下,无法仅对一方的伸缩体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难以将一对伸缩体伸缩调整为彼此不同的长度,以便即使在存在倾斜、凹凸的场所也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设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通过对长条的操作构件进行操作能够逐个地一对锁定机构进行远程操作,但难以对一对锁定机构同时进行操作,基于强度的理由,以伸缩自如的方式插入外套体的插入体多使用筒体,但在以往的情况下,在插入体内设置锁定机构,并且将用于对锁定机构进行操作的长条的操作构件配置于插入体内,因此无法由筒体构成插入体,而使用槽构件等来构成插入体。因此,产生插入体的强度变差这一问题,为了提高插入体的强度而需要加厚插入体的厚度、或者设置加强构件。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未设置对锁定构件的锁定解除操作进行远程操作的机构,在通过手柄的摆动操作而使锁定构件与插入体卡合之后,需要使手柄向与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来将卡挂部卡挂于卡挂孔,另外,在使锁定构件从插入体脱离的情况下,必须首先使手柄向与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而解除卡挂部向卡挂孔的卡挂,然后通过手柄的摆动操作而使锁定构件从插入体脱离,伸缩调整的操作非常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这样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点的伸缩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不仅能够对一对锁定装置这两方同时进行锁定解除,还能够仅对锁定装置的一方容易地进行锁定解除,从而简单且迅速对一对伸缩体的两方或仅一方进行伸缩调整。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阻止锁定构件的脱离摆动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的操作的伸缩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由筒体形成插入体而在强度方面有利并且长条的操作构件不会成为障碍的伸缩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解决课题的具体手段如下。

第一,伸缩装置具备:一对外套体8;插入体9,其以伸缩自如的方式插入各外套体8内;上下多个搭板构件6,它们将一对外套体8连结;锁定机构7,其设置于各外套体8,并将插入体9固定在相对于外套体8伸缩后的位置;以及操作机构93,其具有用于对各锁定机构7的锁定进行解除操作的操作构件69,各所述锁定机构7具有:被卡止部11,其设置于所述插入体9;和锁定构件23,其支承于外套体8,且通过远离接近移动而卡合脱离自如地卡合于所述被卡止部11,该锁定构件23与从锁定机构7延伸设置到上方的搭板构件6附近的所述操作构件69连动连结,所述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93具有将一对操作构件69连结为能够使该一对操作构件69同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的操作杆96,且一对操作构件69与操作杆96的两端部以如下方式卡合:在对操作杆96的一端部向锁定解除方向进行了操作时,能够使操作杆96倾斜而仅使一方的操作构件69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

第二,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机构93中,在各所述操作构件69的上部设置有卡合部94,在所述操作杆96的两端设置有与卡合部94卡合的连动部95,在一方的连动部95与卡合部94之间以及另一方的连动部95与卡合部94之间,分别设置有连动部95从与卡合部94非卡合的位置到卡合的位置的区间的游隙。

第三,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构件69的上部附近的所述搭板构件6具有向下开口的凹槽19,所述操作杆96在凹槽19内沿着搭板构件6的长边方向配置,能够从搭板构件6的下侧进行手动操作。

第四,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外套体8在对置面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开口槽10,所述伸缩体5在与开口槽1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被卡止部11,所述操作构件69沿着开口槽1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所述一对外套体8在对置面侧在与踏板构件6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将操作构件69引导为移动自如的插通空间21,并且所述一对外套体8设置有将操作构件69的下部引导为移动自如的引导构件77。

第五,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7具有:支承框18,其收纳锁定构件23,且固定于外套体8;枢轴24,其支承于该支承框18,并将锁定构件23支承为相对于被卡止部11在远离接近移动的方向上摆动自如;以及手柄25,其位于所述支承框18的外侧,且借助枢轴24而使锁定构件23摆动。

第六,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框18上设置有:连动件27,其与所述操作构件69连动连结,且被支承为向锁定位置x和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自如;连动机构29,其在连动件27向锁定位置x移动时使锁定构件23与插入体9卡合,且在连动件27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时使锁定构件23从插入体9脱离;以及脱离阻止机构30,其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阻止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且在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脱离了时允许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

第七,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29具备:操作片55,其突出设置于因连动件27的移动而被推动的锁定构件23;和第一推动片58以及第二推动片59,它们以在连动件27的移动方向上夹持操作片55的方式突出设置于连动件27,所述连动机构29构成为:在连动件27向锁定位置x移动时,第一推动片58推动操作片55以使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摆动,在连动件27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时,第二推动片59推动操作片55以使锁定构件23向脱离方向摆动,所述脱离阻止机构30具备:按压部54,其在锁定构件23的摆动端部侧朝向连动件27突出设置;和限制部60,其在连动件27上朝向按压部54突出设置,所述脱离阻止机构30构成为: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按压部54与限制部60对置,在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离开时,限制部60从与按压部54对置的位置离开,在第二推动片59与操作片55之间形成有空闲间隙65,以便在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时,在限制部60相对于按压部54离开后开始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

第八,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设置有将所述连动件27向锁定位置x施力的施力构件91,所述手柄25具备:把持部41,其一端与枢轴24连结;和工作部42,其从该把持部41的另一端向连动件27侧突出,在把持部41与连动件27之间设置有连动件推动机构67,通过操作手柄25使其绕枢轴24转动,从而该连动件推动机构67克服施力构件91的施力而将连动件27向锁定解除位置y推动。

第九,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套体8的外侧面与踏板构件6的端部之间形成有操作构件69的插通空间21,在外套体8的位于所述锁定机构7的附近的外侧面设置有引导构件77,所述操作构件69配置为被插通空间21以及引导构件77引导而沿着外套体8的外侧面移动自如。

第十,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操作构件69与锁定构件23连动连结的连结体82被所述引导构件77引导,在该连结体82与引导构件77之间设置有相对于引导构件77对连结体82朝向锁定方向施力的弹簧90。

第十一,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一对外套体8、各外套体8内的插入体9、上下多个搭板构件6、在最下阶的搭板构件6的附近配置的锁定机构7、具有在最上阶的搭板构件6的附近配置的操作杆96的操作机构93设为一组而对置地配置有两组,借助销4而将两组的外套体8的上部彼此连结为折叠自如。

第十二,将所述一对外套体8、各外套体8内的插入体9、上下多个搭板构件6、在最下阶的搭板构件6的附近配置的锁定机构7、以及具有在最上阶的搭板构件6的附近配置的操作杆96的操作机构93设为一组而对置地配置有两组,借助销116将两组的外套体8以折叠自如的方式连结于顶板112的长边方向两端部。

第十四,伸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体8的长度被设定为比顶板112的长度短,能够以使自外套体8伸出的插入体9的从所述销116到插入体9的前端为止的尺寸与从顶板112的一端部的销116到顶板112的另一端部为止的尺寸大致相等的方式,借助锁定机构7将所述插入体9固定于外套体8。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一个操作杆而选择使一对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同时进行的操作和单独进行的操作。

即,当对操作杆的中央部向锁定解除方向进行操作时,操作杆整体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而一对操作构件同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一对锁定机构的锁定被解除,一对伸缩体能够同时伸缩,能够对一对伸缩体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

另外,当对操作杆的一端部向锁定解除方向操作时,操作杆的一端部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操作杆倾斜而仅一方的操作构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另一方的操作构件不会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一方的锁定机构的锁定被解除,另一方的锁定机构的锁定仍被维持。因此,能够仅使一方的伸缩体进行伸缩,也能够简单且迅速地仅对一方的伸缩体进行伸缩调整。

并且,不仅能够通过操作杆进行锁定解除操作,还能够通过手柄来操作支承于枢轴的锁定构件。

另外,在连动件移动至锁定位置时,通过连动机构使锁定构件与插入体卡合,此时,同时地脱离阻止机构阻止锁定构件的脱离摆动,因此能够通过脱离阻止机构来防止锁定构件向插入体的卡合意外脱离。

而且,在连动件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时,当连动件从锁定位置离开时,脱离阻止机构允许锁定构件的脱离摆动,当连动件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时,连动机构使锁定构件从插入体脱离,因此能够通过连动件的向锁定位置以及锁定解除位置的移动来对锁定构件的向插入体的卡合与从插入体的脱离容易地进行变更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的操作。

而且,操作构件沿着外套体的外表面配置,因此锁定机构、操作构件也不会成为伸缩装置的使用的障碍。

在最下阶的搭板构件的附近配置有锁定机构,在最上阶的搭板构件的附近配置有操作杆,因此能够在保持使伸缩装置为上下姿态的状态下进行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现化为梯凳的伸缩装置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2是其支柱的立体图。

图3是其支柱的从内侧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4是该支柱下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解除其锁定后的状态下的支柱下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其支柱上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锁定构件以及手柄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下引导构件、连结体、连动件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其支柱上部以及操作机构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2是梯凳的整体侧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具现化为作业台的伸缩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14是其支柱上部以及操作机构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具现化为作业台的伸缩装置的支柱上部以及操作机构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作业台的折叠自立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柱上部以及操作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12示出将本发明的伸缩装置实施于梯凳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以及图12中,主要通过经由托架3并利用销4将对置配置的一对梯子2的上部彼此枢轴支承而构成。该梯凳1能够通过将一对梯子2立在接地面上来使用,并且能够通过将防打开件28的锁定解除而使一方的梯子2绕销4转动而进行使用,该防打开件28将两个梯子2锁定以使地一对梯子2不会打开。

梯子2具有:伸缩自如的一对支柱5(伸缩体),其左右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踏板构件(搭板构件)6,其分别将该左右支柱5连结;以及锁定机构7,其设置于支柱5与踏板构件6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梯凳1,在踏板构件6中将放置脚的面设为正面,踏板构件6的左右两端部与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左右支柱5连结,一对梯子2借助销4而前后连结。

左右各支柱5具有由槽构件形成的支柱主体8(外套体)和插入该支柱主体8内的方筒状的腿柱9(插入体),通过使腿柱9沿着轴心方向(上下方向)滑动,由此支柱5伸缩自如,腿柱9通过锁定机构7而在伸缩后的所需的位置被固定为无法在轴心方向上移动。

在图1~图10中,支柱主体8由铝等金属形成为剖视大致コ字状,该支柱主体8在相面对的支柱主体8的对置部侧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开口槽10。

腿柱9与支柱主体8同样由铝等金属形成,在支柱主体8的与对置侧的开口槽10对应的位置的侧壁形成有多个被卡止部11(齿条部)。在腿柱9的下端部装配有接地构件12,通过该接地构件12而使梯子2以稳定的状态与接地面接触。在腿柱9的插入基部即上部,以从开口槽10向外侧突出状设置有防脱构件15,该防脱构件15与后述的锁定机构7的支承框18抵接而阻止腿柱9从支柱主体8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防脱构件15通过螺栓等固定件17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腿柱9。

梯子2的踏板构件6中的最下阶的踏板构件6(6a)和中间部的踏板构件6(6b)由从前部趋向后部而上下宽度变宽的剖面大致梯形的筒形成,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6c)由具有向下开口的凹槽19的剖面大致コ字状的型材形成。这些踏板构件6形成为在以打开梯凳1而立其设置的状态下上表面侧的踩踏面16水平,在踩踏面16上,遍及其长边方向而形成有防滑用的凹凸。

梯子2的中间部的踏板构件6(6b)经由装配于支柱主体8的前后壁13f、13r的板状的托架14而固定于左右的支柱主体8之间。

板状的托架14与踏板构件6的外端部对应地前后各配置有一对,各托架14隔着台阶部14c而具有支柱固定部14a和踏板固定部14b,支柱固定部14a通过铆钉等固定件22而固定于支柱主体8,踏板固定部14b通过铆钉等固定件22而固定于踏板构件6的外端部,如图8所示,在支柱主体8的外侧面与踏板构件6的端部之间形成有后述的操作构件69的插通空间21。

锁定机构7分别设置于梯子2的最下阶的踏板构件6a与支柱5之间,在一个支柱5设置有一个锁定机构7,在左右支柱主体8的各自的对置面装配有锁定机构7。

该锁定机构7具有:支承框18,其固定于支柱主体8;锁定构件23,其被枢轴支承为相对于支承框18在左右方向(图4以及图5的a方向)上摆动自如而与腿柱9的被卡止部11卡合;枢轴24,其将锁定构件23支承为摆动自如;以及手柄25,其支承于枢轴24并使锁定构件23摆动而从腿柱9脱离(对锁定构件23进行脱离操作)。

锁定构件23如后所述那样以支承于支承框18的枢轴24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摆动自如,能够通过锁定构件23的摆动所引起的相对于腿柱9的远离接近移动来自如地进行相对于被卡止部11的卡合脱离。

另外,锁定机构7具有以在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x与锁定解除位置y之间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框18的连动件27,在锁定构件23与连动件27之间设置有:连动机构29,其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使锁定构件23与腿柱9卡合,且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解除位置y时使锁定构件23从腿柱9脱离;和脱离阻止机构30,其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阻止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且在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离开时允许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

支承框18通过使铝等金属的一张板材弯曲而形成为箱状,且能够装配于支柱主体8以及踏板构件6,腿柱9侧(支柱5侧)呈开口状,支承框18具有:一对前后侧壁部32f、32r,其装配于支柱主体8的前后侧壁13f、13r,且向对置部侧延伸设置;背壁部33,其与腿柱9的被卡止部11对置,且配置于前后侧壁部32f、32r之间;以及一对踏板装配部34f、34r,其从前后侧壁部32f、32r的下部向下方突出并装配于踏板构件6。

支承框18的前后侧壁部32f、32r的外侧部形成为能够夹持支柱主体8的前后侧壁13f、13r,通过由前后侧壁部32f、32r的外侧部夹持支柱主体8的前后侧壁13f、13r,并将铆钉等固定件22钉在它们上,从而支承框18装配于支柱主体8。

支承框18的踏板装配部34f、34r形成为能够夹持踏板构件6的前后侧壁26f、26r的端部侧,通过由踏板装配部34f、34r夹持踏板构件6的前后侧壁26f、26r的端部侧,并将铆钉等固定件22钉在它们上,从而支承框18装配于踏板构件6。

因此,支承框18具有用于将踏板构件6连结于支柱5的托架的功能,由此能够减少用于将踏板构件6装配于支柱5的托架的数量。

在将支承框18装配于踏板构件6时,踏板构件6的上表面侧的踩踏面16突入支承框18内。支承框18的背壁部33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垂直板状。

枢轴24形成为圆柱状,呈贯穿状设置于支承框18的前后侧壁部32f、32r,并被支承为在与锁定构件23的摆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旋转自如。

在枢轴24的前端部装配有直径比后侧壁部32r的枢轴用贯通孔36r(枢轴用贯通孔36f、36r中的一方)大的防脱环37,在将枢轴24向前方拉拽时,该防脱环37与后侧壁部32r抵接成为止动件,从而枢轴24不会从枢轴用贯通孔36r脱落。

如图3~图5、图9所示,手柄25具备把持部41和从把持部41向连动件27侧突出的工作部42,把持部41通过焊接等而固着于枢轴24的一端部(前端部),沿着前侧壁部32f的外表面配置,将枢轴24与工作部42的前部侧连结。工作部42形成为圆柱状,在径向上远离枢轴24的位置向后方向突出。枢轴24、把持部41以及工作部42形成为侧视观察时大致コ字形。

手柄25的工作部42穿过工作部用贯通孔44,该工作部用贯通孔44设置于支承框18的前侧壁部32f的下部。工作部用贯通孔44形成为以枢轴24的轴心为中心(枢轴用贯通孔36f、36r的中心)的圆弧形状。

手柄25的把持部41将枢轴24与工作部42一体地连结。在把持部41、枢轴24的前部以及工作部42的前部外嵌装配有合成树脂制的手柄罩47,手柄罩47覆盖把持部41、枢轴24的前部以及工作部42的前部的外周。在手柄罩47的下部,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左右宽度小的捏把48。

锁定构件23具有:枢轴用装配部49,其配置于支承框18的前后侧壁部32f、32r之间,且装配于枢轴24的前后大致中央部;摆动突部51,其配置于工作部42的外侧;以及卡止部52,其与腿柱9的被卡止部11卡合。

锁定构件23的枢轴用装配部49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外嵌于枢轴24,锁定构件23被支承为绕枢轴24向左右方向(a方向)摆动自如。在锁定构件23的下部(可动端侧)朝向连动件27突出设置有按压部54,在枢轴用装配部49向内侧突出设置有操作片55。

如图4、图5、图10所示,所述连动件27形成为外侧开口的箱形,且具有前后一对侧壁27a、将前后侧壁27a的上部连结的上壁27b、以及将前后侧壁27a的左右方向内端部连结的背壁27c,在支承框18内的锁定构件2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配置为上方突出状,被保持为沿着支承框18的背壁部33的内表面而上下滑动(移动)自如。因此,左右支承框18的连动件27被保持为沿着左右的支柱主体8的对置面而分别在其长边方向上移动自如。

在连动件27的背壁27c的上部向外侧突出设置有方筒体57,方筒体57的上部形成为第一推动片58,下部形成为第二推动片59,第一推动片58与第二推动片59以上下夹着操作片55的前端部的状态上下分离。在背壁27c的方筒体57的下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有限制部60,在限制部60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具有圆弧状的凸轮面61a的前后一对凸轮壁61。

在连动件27的上壁27b向上方突出设置有前后一对连结片62,在各连结片62上设置有安装孔63。

并且,所述连动机构29具备突出设置于锁定构件23的操作片55和突出设置于连动件27的第一推动片58以及第二推动片59,第一推动片58与第二推动片59在连动件27的移动方向上夹持操作片55,在连动件27向锁定位置x移动时,第一推动片58推动操作片55以使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摆动,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解除位置y时,第二推动片59推动操作片55以使锁定构件23向脱离方向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连动件27从锁定解除位置y向锁定位置x移动时,首先,限制部60向下方推动按压部54而使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摆动,然后第一推动片58向下方推动操作片55,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的摆动结束。

另外,所述脱离阻止机构30具备在锁定构件23的摆动端部侧朝向连动件27突出设置的按压部54、以及在连动件27上朝向按压部54突出设置的限制部60,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按压部54与限制部60对置而阻止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在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离开时,限制部60从与按压部54对置的位置离开,从而允许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

另外,在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时,如图4所示那样在第二推动片59与操作片55之间形成有空闲间隙65,以在限制部60相对于按压部54离开之后开始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

在把持部41与连动件27之间设置有连动件推动机构67,通过操作手柄25使其绕枢轴24向箭头a方向的左右内侧转动作,由此克服后述的施力构件91的施力而将连动件27向锁定解除位置y推动。该连动件推动机构67由工作部42的外周面和连动件27的前后凸轮壁61的凸轮面61a构成。

如图2、图3、图6、图8、图10所示,用于对锁定构件23进行操作的操作构件69在左右支柱主体8的对置面(外表面)以封闭开口槽10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配置。该操作构件69沿着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被保持为沿着支柱主体8的对置面(外表面)在长边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插通保持于所述插通空间21。连动件27经由后述的连结体82而与操作构件69的下端部(一端部)连结,由此,操作构件69与锁定构件23连动。操作构件69的上部到达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下侧附近。

操作构件69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板状的操作壁部69a、以及从操作壁部69a的前后两端部向外侧突出的前后一对侧壁部69b,在操作壁部69a的下部以上下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上卡止孔71和下卡止孔72,这些卡止孔71、72形成为前后较长的长方形形状。

在支柱主体8上设置有将所述操作构件69引导为移动自如的上引导构件76和下引导构件77。

如图2、图3、图6以及图11所示,上引导构件76具有前后一对侧壁76a、在前后侧壁76a的上部向左右内侧延伸设置的前后一对安装壁76b、与前后安装壁76b的上部连结的水平板状的上连结壁76c、以及与前后侧壁76a的下部连结的垂直板状的下连结壁76d,前后侧壁76a通过钉有铆钉等固定件22而固着于支柱主体8的前后侧壁13f、13r。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左右端部内嵌于上连结壁76c与前后安装壁76b之间并通过铆钉等固定件22而固定于前后安装壁76b。

如图2、图3、图10所示,下引导构件77具有前后一对侧壁77a、将前后侧壁77a的内侧端部连结的背壁77b、从背壁77b向内侧突出的前后一对收纳侧壁77c、以及以封闭收纳侧壁77c的上部间的方式从背壁77b的上部向内侧突出的上弹簧承接壁79。

在所述前后侧壁77a的左右方向的中途部设置有台阶部80,在比台阶部80靠内侧的位置向前后方向内方突出设置有卡合片81,前后侧壁77a的外侧部通过钉有铆钉等固定件22而固着于支柱主体8的前后侧壁13f、13r,在台阶部80与卡合片81之间将操作构件69的前后两端部夹持为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自如。

如图2~图5、图10所示,在所述连动件27与操作构件69的一端部之间设置有连结体82。连结体82在左右具有前壁82a和背壁82b,背壁82b比前壁82a向上方突出,从背壁82b的上部向内侧突出设置有上壁82c,在上壁82c的外侧部突出设置有向上方以及外侧呈阶梯状弯曲的上卡合片83。设置有将背壁82b的下部与前壁82a的下部连结的底壁82d,在背壁82b与底壁82d之间设置有圆筒状的连结筒85,设置有将前壁82a的上部与背壁82b的中间部连结的下弹簧承接壁86,设置有将前壁82a、背壁82b、底壁82d以及下弹簧承接壁86的前后中央部连结的连结壁82e,从前壁82a的上部向外侧呈钩形地突出设置有下卡合片84。

通过将上卡合片83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卡合于操作构件69的上卡止孔71,并且将下卡合片84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卡合于下卡止孔72,从而连结体82呈下方突出状且装卸自如地连结固着于操作构件69的下部。

连结体82经由底壁82d而载置于连动件27的上壁27b,通过将螺栓螺母等紧固件88穿过前后的连结片62和连结筒85并进行紧固,从而连结体82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于连动件27。

并且,由连结体82的背壁82b的上半部分、下弹簧承接壁86、下引导构件77的前后收纳侧壁77c以及上弹簧承接壁79形成弹簧收纳壳体89。

在该弹簧收纳壳体89内沿着上下方向收纳螺旋弹簧90,由上弹簧承接壁79承接螺旋弹簧90的上端,由下弹簧承接壁86承接螺旋弹簧90的下端,从而由螺旋弹簧90相对于下引导构件77对连结体82以及连动件27向下方施力。因此,利用由螺旋弹簧90构成的施力构件91对连动件27向锁定位置x施力。

另外,通过将上卡合片83以及下卡合片84离开上卡止孔71或下卡止孔72而将连结体82从操作构件69拆下,将紧固件88拆下而将连结体82从连动件27拆下,从而能够使连结体82从操作构件69与连动件27之间退避而使开口槽10开放。

另外,通过将连结体82从操作构件69拆下,并拧松紧固件88而使连结体82绕紧固件88向内侧转动,也能够使连结体82从操作构件69与连动件27之间退避而使开口槽10开放。

其结果是,能够自开口槽10插入工具而拆下在腿柱9的上部安装的防脱构件15,由此,能够从支柱主体8取出已破损的腿柱9而进行更换或修理。

如图2、图3、图6以及图11所示,在一对操作构件69的上部间,设置有对一对操作构件69同时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机构93。该操作机构93具有:卡合部94,其设置于各操作构件69;和操作杆96,其具有与左右操作构件69的卡合部94卡合的连动部95。

卡合部94形成于构成为与操作构件69分体的卡合体98,卡合体98一体地具备弯曲为l字状的安装部101和从安装部101向左右方向内方突出的卡合部94,安装部101具有垂直壁103和从垂直壁103的上端部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水平壁104,卡合部94从水平壁104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突出设置,具有前后一对卡合片107和将前后卡合片107的下部彼此连结的水平板状的连结壁108,卡合片107形成为其上表面朝向左右方向内侧而下降倾斜且上下宽度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而逐渐变细的尖细状。

安装部101的垂直壁103沿着操作构件69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配置,并且水平壁104从上侧与操作构件69的上端卡合,并通过铆钉等固定件22而固定于操作构件69的上部。

所述操作杆96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方筒状,在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凹槽19内沿着踏板构件6c的长边方向在左右方向上配置,由此,能够从踏板构件6c的下侧进行手动操作。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形成为连动部95,连动部95分别外嵌于操作构件69的卡合部94,由此,操作杆96与左右操作构件69连结,左右的连动部95与左右的操作构件69的卡合部94分别卡合,能够通过操作杆96的上方移动(向锁定解除方向的移动)而同时向上方拉拽左右的操作构件69从而对左右的锁定机构7进行锁定解除。

在操作杆96的左右两侧的连动部95和与该连动部95对应的卡合部94之间的上下设置有游隙a1、a2,在不操作操作杆96时,连动部95载置于卡合部94,不存在上侧的游隙a2,在下侧形成有大的游隙a1,在仅拉起操作杆96的左右一端时,相应的一方的连动部95在向上移动下侧的游隙a1后与卡合部94卡合,并通过之后的向上移动而将卡合部94拉起。此时,操作杆96仅左右一端被拉起而倾斜,在另一端侧,由于连动部95与卡合部94之间的下侧的大的游隙a1而不发生另一端侧的卡合部94的拉起。

即,在使操作杆96的一方的连动部95与卡合部94卡合并向锁定解除方向(上方向)移动时,使操作杆96的另一方的连动部95不与卡合部94卡合。因此,通过向上方推动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左右连动部95)的一方,从而借助游隙a1、a2而使操作杆96向左上或右上倾斜,能够使一方的操作构件69向上方移动而仅对左右的锁定机构7的一方进行锁定解除。

根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锁定构件23与腿柱9的被卡止部11卡合,在左右的腿柱9被锁定为无法相对于支柱主体8移动的状态下,在对左右的支柱5同时进行伸缩调整的情况下,当将手指从下侧插入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凹槽19内并向上方按压操作杆9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时,左右的操作构件69被向锁定解除方向(上方)拉拽,左右的连动件27克服施力构件91的施力而从锁定位置x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或者,当抓握手柄罩47的捏把48而对左右的手柄25绕枢轴24向箭头a方向的左右内侧进行摆动操作时,左右的工作部42向上方按压凸轮面61a而使连动件27克服施力构件91的施力并从锁定位置x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

并且,在左右的锁定机构7中,在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时,由于第二推动片59与操作片55之间存在有空闲间隙65,因此首先限制部60因连动件27的上方移动而从与按压部54对置的位置离开,解除脱离阻止机构30对锁定构件23的脱离阻止,从而使锁定构件23能够进行脱离摆动。然后,第二推动片59向上方推动操作片55,开始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锁定构件23向脱离方向摆动。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解除位置y时,锁定构件23的从腿柱9的被卡止部11的脱离结束。其结果是,左右的腿柱9相对于支柱主体8能够移动,能够对支柱5进行伸缩。

为了在使支柱5伸缩之后将左右的腿柱9锁定为无法相对于支柱主体8移动而解除操作杆96的向上方的按压,或解除左右的手柄25的摆动操作时,操作构件69以及连动件27因施力构件91的施力而向下方移动,左右的连动件27从锁定解除位置y向锁定位置x移动。

当连动件27从锁定解除位置y向锁定位置x移动时,首先,限制部60向下方推动按压部54,使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摆动。然后,第一推动片58向下方推动操作片55,在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的摆动(锁定用的向近方向的移动)结束。

另外,在左右的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按压部54与限制部60对置,脱离阻止机构30阻止锁定构件23向脱离方向的摆动。其结果是,锁定构件23与腿柱9的被卡止部11卡合,由此,腿柱9被锁定为无法相对于支柱主体8移动。而且,脱离阻止机构30阻止锁定构件23向脱离方向的摆动,能够可靠地防止腿柱9相对于支柱主体8意外地伸缩移动。

因此,在左右的连动件27移动至锁定位置x时,能够利用连动机构29使锁定构件23与腿柱9卡合,此时,同时能够利用脱离阻止机构30来防止锁定构件23对腿柱9的卡合意外地脱离。而且,当连动件27从锁定位置x离开时,脱离阻止机构30允许锁定构件23的脱离摆动,能够通过连动件27向锁定位置x以及锁定解除位置y的移动,那个容易地对向锁定构件23的腿柱9的卡合与从腿柱9的脱离进行变更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的操作。

另外,对于支柱5,在仅对其左右支柱主体8的一方进行伸缩调整的情况下,当使手指从下侧插入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凹槽19内并向上方按压操作杆96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时,仅操作杆96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向上方移动,仅左右的操作构件69的一方被向锁定解除方向(上方)拉拽,一方的连动件27克服施力构件91的施力而从锁定位置x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或者,当抓握手柄罩47的捏把48而对左右的手柄25中的一方进行操作使其绕枢轴24向箭头a方向的左右内侧摆动时,一方的工作部42向上方推压凸轮面61a,连动件27克服施力构件91的施力并从锁定位置x向锁定解除位置y移动。其结果是,仅一方的锁定机构7被解除锁定,仅一方的支柱5能够进行伸缩,能够仅对一方的支柱5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

因此,在由操作杆96进行的锁定解除操作中,作业者能够以站立的姿态进行解除操作,当对操作杆96的中央部向锁定解除方向进行操作时,操作杆96整体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一对操作构件69同时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一对锁定机构7的锁定被解除,一对支柱5能够同时地伸缩,能够对一对支柱5同时且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

另外,由于在两侧的连动部95与卡合部94之间设置有游隙a1、a2,因此当对操作杆96的一端部向锁定解除方向进行操作时,操作杆96的一端部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操作杆96的另一端部因游隙a1、a2而成为自由状态,保持非卡合状态而在游隙a1、a2的范围内移动,操作杆96向左上或右上倾斜,仅一方的操作构件69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另一方的操作构件69不会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一方的锁定机构7的锁定被解除,另一方的锁定机构7的锁定仍被维持。

因此,仅一方的支柱5能够伸缩,也能够仅对一方的支柱5容易地进行伸缩调整。因此,例如在梯凳1的接地场所存在倾斜、凹凸的情况下,能够将一对支柱5容易地伸缩调整为彼此不同的长度,即使在存在倾斜、凹凸的场所,也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设置梯凳1。

另外,操作构件69沿着支柱主体8的外表面配置,因此锁定机构7、操作构件69也不会成为梯凳1的使用的障碍。而且,锁定机构7、操作构件69配置于腿柱9的外部,因此能够由筒体构成腿柱9而在强度方面有利。另外,能够使用操作构件69而从远离锁定机构7的部位容易地对锁定构件23向腿柱9的卡合和从腿柱9的脱离进行操作。

图13以及图14示出了将本发明的伸缩装置具现化为脚手架111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图13以及图14中,脚手架111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形成,主要结构:将对置配置的一对梯子2的上部分别经由左右一对托架115并利用销116而枢轴支承于顶板112的两端部。该脚手架111能够使一对梯子2绕销116打开并接地于接地面来使用,并且能够折叠一对梯子2并将两个梯子2锁定为无法打开来进行收纳等。

梯子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具有伸缩自如的一对支柱(伸缩体)5、将该左右支柱5分别连结的多个踏板构件(搭板构件)6、以及设置于支柱5与踏板构件6之间的锁定机构7。另外,一对支柱(伸缩体)5隔开间隔地由踏板构件(搭板构件)6连结,在一对支柱5的各支柱主体(外套体)8设置有锁定机构7和操作构件69,在一对操作构件69间设置有对一对操作构件69同时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机构93,操作机构93具有:卡合部94,其设置于各操作构件69;和操作杆96,其具有连动部95。

而且,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卡合部94具有底壁119、上壁120、前后一对侧壁121以及位于左右方向的外端部的封闭壁122,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内侧开口的有底的方筒状。

操作杆96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水平的板状,沿着踏板构件6的长边方向而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凹槽19内,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形成为连动部95,连动部95分别呈松嵌状内嵌于操作构件69的卡合部94。由此,操作杆96能够被从踏板构件6c的下侧进行手动操作,左右的连动部95与左右的操作构件69的卡合部94分别卡合,能够通过操作杆96的上方移动而对左右的操作构件69同时向上方进行拉拽来对左右的锁定机构7进行锁定解除。

在操作杆96的左右两侧的连动部95和与该连动部95对应的卡合部94之间设置有游隙a1、a2,在使操作杆96的一方的连动部95与卡合部94卡合而向锁定解除方向(上方向)移动时,使操作杆96的另一方的连动部95不与卡合部94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杆96呈带板形状,因此在两端间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挠曲,即使不在连动部95与方筒形状的卡合部94之间形成间隙(游隙a1、a2),也能够进行左右的操作构件69的同时操作和单独操作。

图15以及图16示出了将本发明的伸缩装置具现化为脚手架111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脚手架111不同之处在于操作机构93和最上阶的搭板构件6。

对一对操作构件69同时地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机构93具有设置于一对操作构件69的上部的卡合体98和将左右卡合体98连结的操作杆96,操作杆96由剖面大致四边形的方管形成,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的连动部95松嵌于卡合体98的舌片140,在嵌合后的连动部95与舌片140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的间隙(游隙a1、a2)。

最上阶的搭板构件6(6c)具有平坦的顶板部141和从该顶板部141的前后端起弯曲的圆弧板部142,由内部空洞形成下表面侧开放的凹槽19,在该凹槽19内配置有操作机构93。

最上阶的搭板构件6在将脚手架111设置为使用姿态时位于顶板112的两端部的附近,因此可以不起到踏板的功用,呈容易通过手掌的手指握持的剖面大致圆形状,能够将手掌置于顶板部141并用手指钩住操作杆96来进行拉起动作。

如图16所示,所述脚手架111通过将一对梯子2的一方折叠而使之沿着顶板112,并将另一方折叠而从一方的梯子2的上方沿着顶板112,能够形成为可搬运的折叠状态。

在该折叠状态下,当使顶板112的一端(与折叠下侧的梯子2连结的端部)向下并接地,并对与顶板112的另一端连结的折叠上侧的梯子2的操作机构93的操作杆96向锁定解除方向进行操作时,折叠上侧的梯子2的一对锁定机构7同时被解除,左右支柱5的腿柱9伸长而使接地构件12接地。

在该状态下,当停止操作杆96的操作而使锁定机构7成为锁定状态时,脚手架111能够以顶板112的一端和折叠上侧的梯子2的腿柱9接地的姿态独自竖立。

即,梯子2的外套体(支柱主体)8的长度被设定为比顶板112的长度短,能够以使从外套体8伸长后的插入体(腿柱)9的销116到插入体9的前端为止的尺寸与从顶板112的一端部的销116到顶板112的另一端部为止的尺寸大致相等的方式,经由锁定机构7将所述插入体9固定于相对于外套体8伸长后的位置,在将脚手架111以折叠的状态竖立并通过位于上部的操作杆96使左右腿柱9同时伸长,从而能够使脚手架111自立保持。

图17示出第四实施方式,对一对操作构件69同时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机构93具有设置于一对操作构件69的上部的卡合体98和将左右卡合体98连结的操作杆96,操作杆96形成为剖面i型的板状,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经由卡合体98而与一对操作构件69分别连结卡合。

卡合体98一体地具备:安装部101,其弯曲为具有垂直壁103和水平壁104的l字状;和前后一对连结片131,其从安装部101向左右方向内方突出,安装部101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通过铆钉等固定件22而固定于操作构件69的上部。

在前后连结片131上设置有安装孔132,并且在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32对应的安装孔134,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内嵌于前后连结片131之间,并通过穿过这些安装孔132、134的螺栓螺母等连结件136而将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连结于前后连结片131。所述安装孔132、134的至少一方成为大孔或上下方向的长孔,在与连结件136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的间隙(游隙a1、a2)。

由此,既能够通过操作杆96的上方移动(向锁定解除方向的移动)同时向上方拉拽左右的操作构件69来对左右的锁定机构7进行锁定解除,另外,通过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的安装孔134与连结件136之间的间隙、连结片131的安装孔132与连结件136之间的间隙、一对操作构件69的向左右方向内侧的挠曲变形,从而在使操作杆96的一端部向锁定解除方向(上方向)移动时,对操作杆96的另一端部的向锁定解除方向(上方向)的移动进行缓和吸收而抑制该移动,使操作杆96向左上或右上倾斜,能够仅使一方的操作构件69向上方移动而仅对左右的锁定机构7的一方进行锁定解除。

因此,一对操作构件69与操作杆96的左右两端部以如下方式卡合:在对操作杆96的一端部向锁定解除方向进行操作时,能够使操作杆96倾斜而仅使一方的操作构件69向锁定解除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操作杆96沿着踏板构件6c的长边方向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凹槽19内,由此,能够从踏板构件6c的下侧进行手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伸缩装置应用于具有能够进行伸缩的支柱5的梯凳1、脚手架111,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将伸缩装置应用于梯子等其他装置。

另外,伸缩体不限定于由支柱主体8和腿柱9构成的支柱5,伸缩体只要是腿柱9插入筒状的构件内并整体进行伸缩的构件即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连动件27从锁定解除位置y向锁定位置x移动时,首先,限制部60向下方推动按压部54而使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摆动,然后第一推动片58向下方推动操作片55,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在连动件27从锁定解除位置y向锁定位置x移动时,仅通过第一推动片58向下方推动操作片55,来使锁定构件23向卡合方向摆动。

并且,若不设置操作杆96而将卡合部94配置为从最上阶的踏板构件6c的凹槽19向下方露出,则能够形成仅能够对一对操作构件69分别进行独立操作的伸缩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梯凳(伸缩装置);

2梯子;

5支柱(伸缩体);

6踏板构件(搭板构件);

7锁定机构;

8支柱主体(外套体);

9腿柱(插入体);

11被卡止部;

23锁定构件;

24枢轴;

25手柄;

69操作构件;

94卡合部;

95连动部;

96操作杆;

98卡合体;

a1游隙

a2游隙;;

111脚手架(伸缩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