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2600发布日期:2019-04-17 03:4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手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湿手进行干燥的手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将手维持在卫生的状态,不仅需要手的清洗处理,而且也需要卫生地进行清洗后的干燥处理。因此,不是用毛巾或手帕擦拭清洗后的湿手,而是使用向手喷射高速空气流并吹走附着在手上的水而对手进行干燥的手干燥装置。

在这种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件中,使用不受太阳光或照明这样的外来光的影响且壳体表面变脏不会给手检测性能带来影响的静电电容传感器。

静电电容传感器测量在传感器中使用的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并对手进行检测。对于静电电容传感器而言,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使用如下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述静电电容传感器使用对静电电容进行测定的互电容方式,所述静电电容形成于在相向的状态下配置的成对的电极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75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当在手检测部件中使用将成对的电极相向地配置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情况下,虽然能够进行手的检测,但存在如下问题,即:不能检测配置手的位置,且不能进行适合于手的配置位置的控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防止由水的附着导致的误动作且能够进行基于配置手的位置的运转的控制的手干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具备:呈凹状地形成于主体框体的手插入部、设置于主体框体并产生高压空气流的送风部、以及设置于手插入部的壁面并将来自送风部的高压空气流转换为高速空气流而向手插入部喷射的喷嘴,利用从喷嘴喷射的高压空气流,擦拭附着于被插入到手插入部中的手上的水分。手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手检测部,所述手检测部具备多个电极组,并根据多个电极组所包含的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插入到手插入部中的手,所述电极组由作为极性不同的电极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利用手检测部检测到手的两个电极的组合,对送风部进行驱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可以发挥如下的效果,即:可以得到能够防止由水的附着导致的误动作且能够进行基于配置手的位置的运转的控制的手干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剖视图,且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与控制相关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构成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处理电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的手检测部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干燥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剖视图,且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上部侧视图。在图3中,为了容易理解手干燥装置1的结构,变更了一部分的缩小比例并示出。

如图2所示,在手干燥装置1中,在形成手干燥装置1的轮廓的主体框体2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部2c。而且,在主体框体2的上部且开口部2c的下方设置有手插入部3,所述手插入部3是覆盖从开口部2c插入的用户的手的形成为凹状的空间。手插入部3在侧视时截面呈u字状,且随着从手插入部3的上部朝向下部,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稍微倾斜。在此,手干燥装置1的正面侧是图1中的近前侧,是图2中的左侧。

手插入部3是前方突出部2a与后方突出部2b之间的空间,所述前方突出部2a是正面侧即接近用户的一侧的伸出部,所述后方突出部2b是背面侧即远离用户的一侧的伸出部。前方突出部2a和后方突出部2b与接水部4连接,所述接水部4设置在手插入部3的最下部。这样,手插入部3在侧视时截面呈上部开口且有底的u字状。而且,如图1所示,手插入部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开放。由此,用户能够自由地将手从上方或左右方向相对于手插入部3进行插拔。

在接水部4的一部分设置有将接水部4的水排出的未图示的排水口。在排水口安装有在主体框体2内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排水流路的上端部。在排水流路的下端部连接有排放容器5,所述排放容器5配置在主体底部。排放容器5存储通过排水流路排出的水,且装拆自如地安装于主体框体2的底部。排水口被赋予斜度以使水流下,附着于接水部4的水在排水流路中流动,并积存到排放容器5中。

在主体框体2的内部,在手插入部3的下方,如图2所示,设置有生成高速空气流的送风部6。送风部6由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构成,所述高压空气流产生装置具备电机7和利用电机7进行旋转的涡轮风扇8。送风部6将吸气侧配设为背面,将排气侧配设为前面。

送风部6的吸气侧与导管9的上方连通,所述导管9是在主体框体2的内部被划定到背面侧且在上下方向上相连的内部空气通路。导管9的下端作为吸气口10向下方开口。另外,在吸气口10配置有空气过滤器11。由此,能够通过空气过滤器11向导管9取入外部空气。

送风部6的排气侧与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的下方连通,所述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在主体框体2的内部沿上下方向相连且被分支并划定为前面侧和背面侧。由送风部6进行高压化后的高压空气被排出到与送风部6连接设置的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中,在分支为前面侧和背面侧的近前的位置组装加热器,使通过的高压空气升温。

在前面排气导管12a、背面排气导管12b的上部设置有作为吹出口的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即,在手插入部3中,在前方突出部2a的内壁的开口部2c的附近设置有正面侧喷嘴3a,在后方突出部2b的内壁的开口部2c的附近设置有背面侧喷嘴3b,所述正面侧喷嘴3a和所述背面侧喷嘴3b是喷出空气的手干燥用喷嘴。正面侧喷嘴3a与背面侧喷嘴3b隔着手插入部3而彼此相向。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是向斜下方略微呈波状地开口的多个小孔。各小孔在水平方向上、即在正面观察时在手干燥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配设成一列。

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将由送风部6生成的高压空气转换为高速气流,并将该高速气流作为工作气流从吹出口向手插入部3喷射。在面对手插入部3的面对方向上,以从水平方向略微向下倾斜的角度从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喷射工作气流,向手插入部3的下方吹走附着于用户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手腕、手掌或手的指甲上的水。

在前方突出部2a的比正面侧喷嘴3a靠下部的位置、及后方突出部2b的比背面侧喷嘴3b靠下部的位置内置有手检测部13。当用户使湿手从开口部2c向里侧进入到手插入部3中时,手检测部13对所插入的手进行检测,并对用户的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这一情况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用户的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这一情况时,手检测部13向后述的控制部14输出主旨为检测到用户的手的手检测信号。将在后面说明手检测部13的详细情况。

另外,在主体框体2的下方组装有根据手检测部13对手的检测来控制送风部6的运转的控制部14。控制部14基于从手检测部13输出的手检测信号信息,控制送风部6的运转,从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向手插入部3内喷出。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与控制相关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构成图。

控制部14例如作为图5所示的硬件结构的处理电路来实现。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处理电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控制部14作为图5所示的硬件结构的处理电路来实现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图5所示的处理器101执行存储于存储器102的程序,从而实现控制部14。另外,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器及多个存储器协作地实现上述功能。另外,也可以是,将控制部14的功能中的一部分作为电子电路安装,并使用处理器101及存储器102来实现其他部分。

接着,说明手检测部13。在手检测部13中使用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多个电极和与各电极连接并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未图示的电路部。如图2及图3所示,在前方突出部2a设置有构成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13a及配置于电极13a的下侧的电极13b。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后方突出部2b设置有构成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13c及配置于电极13c的下侧的电极13d。电极13a与电极13c相向配置。即,电极13a与电极13c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而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电极13b与电极13d相向配置。即,电极13b与电极13d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而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在此,“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是指各电极的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在此,主面是各电极的面中的面积比其他面大的主要的面。

另外,电极13a与电极13b被配置成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上下位置的位置关系的状态。电极13c与电极13d被配置成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上下位置的位置关系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1中,两组电极组被配置成使各电极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主体框体2的进深方向上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在各电极组中,一方的电极被配置成与其他电极组中的极性不同的电极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

在此,“主面彼此配置在平面上”是指电极13c与电极13d中的每一个的主面彼此平行且侧面彼此相向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1中,电极13a、电极13b、电极13c以及电极13d具有同一形状及同一尺寸的长方体形状。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及尺寸能够适当变更。

图6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13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在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中,具备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电路部,从电路部向发送电极施加电压,在发送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当指尖接近时,电场的一部分向指尖侧移动,由接收电极检测到的电场减少,静电电容也减少。通过利用电路部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捕捉此时的静电电容的减少,并检测出指尖的接近。电路部存储有指尖未接近时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

在图6中,示出了手未接近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所述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被配置成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的成对的两个电极21a和电极21b。图7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13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在图7中,示出了手接近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所述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被配置成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的成对的两个电极21a和电极21b。

如图6所示,向电极21a施加电压,在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形成电场,并测定形成于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通过按这种方式将电极21a和电极21b配置成相向的状态,并测定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能够作为检测插入到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手的传感器来使用。当在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产生电位差时,会在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形成由电容耦合产生的电场。由于静电电容的大小与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所以当金属那样的导体插入此处时,静电电容增加。另外,即使在插入有电介质或介电常数比空气大的水这样的介质的情况下,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也会变大。

而且,如图7所示,在使作为手那样的人体的一部分的导体接近或插入到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时,电场的一部分会被人体感应,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即,由于能够将接近或插入到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人体视为接地,所以会成为静电屏蔽的状态,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因此,通过定期地测定电极21a与电极21b之间的静电电容并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能够对手进行检测。

图8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13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在图8中,示出了手未接近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所述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主面彼此被配置在平面上的成对的两个电极21c和电极21d。图9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手检测部13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原理的示意图。在图9中,示出了手接近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时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状态,所述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具有主面彼此被配置在平面上的成对的两个电极21c和电极21d。在此,“主面彼此配置在平面上”是指电极21c与电极21d中的每一个的主面彼此平行且侧面彼此相向的状态。

如图8所示,向电极21c施加电压,在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形成电场,并测定形成于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通过按这种方式将电极21c和电极21d的面方向配置成平行的状态,并测定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能够作为检测接近电极21c和电极21d的手的传感器来使用。当在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产生电位差时,会在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形成由电容耦合产生的电场。由于静电电容的大小与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所以当金属那样的导体接近此处时,静电电容增加。另外,即使在介电常数比空气大的水等电介质接近的情况下,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也会增加。

在此,如图9所示,在使作为手那样的人体的一部分的导体接近电极21c和电极21d时,电场的一部分会被人体感应,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即,由于能够将接近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人体视为接地,所以会成为静电屏蔽的状态,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减少。因此,通过定期地检测电极21c与电极21d之间的静电电容并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能够对手进行检测。即,手检测部13在不同的位置具备多组由极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构成的电极组,并根据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手。

如上所述,在电介质或介电常数比空气大的水这样的介质附着于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情况下,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静电电容增加。另一方面,在手等人体的一部分接近或插入到两个电极间的情况下,静电电容减少。由此,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能够区分手接近或插入到电极间的状态与水等电介质附着于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状态的不同,并进行判断。即,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能够高精度地判别手接近电极间的情况或插入到电极间的情况、以及水等电介质附着于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情况。

利用这样的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手检测部13通过检测电极13a、电极13b、电极13c以及电极13d中的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从而进行手的检测。即,手检测部13通过将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两个电极的组合依次变更并切换为四种模式,从而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及插入位置。手检测部13通过模式1至模式4这四种检测模式,对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

在模式1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13a与电极13b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13a与电极13b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近前侧的插入的有无、即手向手插入部3的前方突出部2a侧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13a和电极13b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13a和电极13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2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13c与电极13d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13c与电极13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里侧的插入的有无、即手向手插入部3的后方突出部2b侧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13c和电极13d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13c和电极13d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3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13a与电极13c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13a与电极13c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上侧的插入的有无、即手向手插入部3的开口部2c侧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13a和电极13c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另外,在模式4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13b与电极13d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13b与电极13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下侧的插入的有无、即手向手插入部3的接水部4侧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13b和电极13d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模式1至模式4这四种检测模式中,将电极13a和电极13d作为正极侧的电极使用,将电极13b和电极13c作为负极侧的电极使用。正极侧的电极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或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对应。而且,在通过上述四种检测模式来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时,手检测部13切换对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的电极的组合。由此,在通过上述四种电极的组合来检测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时,无需变更各电极的极性,即无需进行各电极的极性的向正极侧的变更或向负极侧的变更,能够缩短手的检测时间。

如以上那样,通过在手插入部3的近前侧、里侧、上侧、下侧这四个点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的有无,从而能够在进深方向和上下方向这样的二维方向上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详细的手的插入位置。

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需要成对的电极,为了检测四个点的静电电容,需要4×2=8极这八个电极。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对成对的电极的组合进行切换,所以能够利用四个电极来检测四个点的静电电容,能够得到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的效果。

另外,由于手检测部13使用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所以在水等电介质附着于电极的表面的情况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增加,在手等人体的一部分插入到电极间的情况下静电电容减少。因此,手检测部13能够高精度地判别手接近电极间的情况或插入到电极间的情况、以及水等电介质附着于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情况。

控制部14基于从手检测部13输出的手检测信号信息基于信息控制送风部6的运转。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手插入到了手插入部3中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送风部6运转。另外,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在手插入部3的下侧及上侧均未插入手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送风部6停止。

由送风部6生成的高压空气流被引导到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并成为高速空气流而从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向手插入部3内喷射,所述正面侧喷嘴3a是设置在手插入部3的正面侧壁面的手干燥用喷嘴,所述背面侧喷嘴3b是设置在手插入部3的背面侧壁面的手干燥用喷嘴。而且,通过使被喷射到手插入部3内的高压空气流吹走附着于被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手上的水分,从而对手进行干燥。

控制部14基于在手插入部3中检测到手的两个电极的组合,控制高压空气流向正面侧喷嘴3a和背面侧喷嘴3b的供给的分配。控制部14通过处理从手检测部13输出的手检测信号信息,从而判别检测到手的两个电极的组合,并判别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当在送风部6的运转期间检测到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近前侧的情况下,控制部14减弱向正面侧喷嘴3a的高压空气流,并增强向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相反地,当在送风部6的运转期间检测到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里侧的情况下,控制部14增强向正面侧喷嘴3a的高压空气流,并减弱向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通过根据手的插入位置来改变向正面侧喷嘴3a和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的分配,从而在将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进深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的情况下,均能够使手的背面侧和正面侧均匀且高效地干燥。

减弱向正面侧喷嘴3a的高压空气流并增强向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的方法、或增强向正面侧喷嘴3a的高压空气流并减弱向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的方法并不被特别限定。为了减弱向正面侧喷嘴3a的高压空气流并增强向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可以减少向前面排气导管12a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并增加向背面排气导管12b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相反地,为了增强向正面侧喷嘴3a的高压空气流并减弱向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可以增加向前面排气导管12a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并减少向背面排气导管12b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

在上述控制中,例如可以设置引导由送风部6生成的高压空气流的可动式引导板,控制部14控制引导板的方向,从而调节向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另外,控制部14可以进行将前面排气导管12a的一部分或背面排气导管12b的一部分关闭的控制,从而调节向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另外,也可以单独地设置前面排气导管12a用的送风部和背面排气导管12b用的送风部,控制部14控制各送风部中的高压空气流的生成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在手插入部3的正面侧壁面,从正面侧观察在上侧具备电极13a,从正面侧观察在下侧具备电极13b。另外,在手插入部3的背面侧壁面,从正面侧观察在上侧具备电极13c,从正面侧观察在下侧具备电极13d。而且,手检测部13通过切换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两个电极的组合,从而在手插入部3中的近前侧、里侧、上侧、下侧这四个点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的有无。

即,手干燥装置1通过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而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的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和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的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的有无。由此,手干燥装置1能够在进深方向和上下方向这样的二维方向上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详细的手的插入位置。

而且,控制部14与由手检测部13检测到的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位置相匹配地控制送风部6的运转。即,控制部14通过根据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来改变向正面侧喷嘴3a和背面侧喷嘴3b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的分配,从而在将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进深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的情况下,均能够使手的背面侧和正面侧均匀地干燥。

另外,由于手干燥装置1切换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成对的电极的组合,所以能够利用四个电极来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四个点的静电电容,能够得到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的效果。

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能够在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并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的增大的同时,防止由水的附着导致的误动作,可以提供能够进行与手的插入位置相匹配的最适合的运转的控制且使用方便的手干燥装置。

实施方式2.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侧视图。在图10中,为了容易理解手干燥装置1的结构,变更了一部分的缩小比例并示出。图1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在平面上成对的电极并不是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而是被配置成在平面上从正面侧观察在左右方向即水平方向上相邻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于没有特别记载的项目而言,设为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对同一功能及结构使用同一附图标记进行叙述。另外,省略对本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的与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相同的功能及结构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2中,作为构成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手检测部13具备电极31a、电极31b、电极31c及电极31d代替实施方式1中的电极13a、电极13b、电极13c以及电极13d。电极31a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前方突出部2a的左侧。电极31b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前方突出部2a的右侧。电极31c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后方突出部2b的左侧。电极31d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后方突出部2b的右侧。

电极31a与电极31c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而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电极31b与电极31d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而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另外,电极31a与电极31b被配置成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左右位置的位置关系的状态。电极31c与电极31d被配置成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左右位置的位置关系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2中,两组电极组被配置成使各电极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主体框体2的进深方向上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在各电极组中,一方的电极被配置成与其他电极组中的极性不同的电极在平面上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2中,电极31a、电极31b、电极31c及电极31d具有同一形状及同一尺寸的长方体形状。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及尺寸能够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2中,手检测部13通过检测电极31a、电极31b、电极31c及电极31d中的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从而进行手的检测。即,手检测部13通过将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两个电极的组合依次变更并切换为四种模式,从而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及插入位置。手检测部13通过模式5至模式8这四种检测模式,对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

在模式5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31a与电极31b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31a与电极31b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近前侧的插入的有无、即手向手插入部3的前方突出部2a侧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31a和电极31b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31a和电极31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6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31c与电极31d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31c与电极31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里侧的插入的有无、即手向手插入部3的后方突出部2b侧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31c和电极31d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31c和电极31d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7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31a与电极31c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31a与电极31c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左侧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31a和电极31c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另外,在模式8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31b与电极31d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31b与电极31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右侧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31b和电极31d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模式5至模式8这四种检测模式中,将电极31a和电极31d作为正极侧的电极使用,将电极31b和电极31c作为负极侧的电极使用。正极侧的电极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或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对应。而且,在通过上述四种检测模式来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时,手检测部13切换对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的电极的组合。由此,在通过上述四种电极的组合来检测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时,无需变更各电极的极性,即无需进行各电极的极性的向正极侧的变更或向负极侧的变更,能够缩短手的检测时间。

如以上那样,通过在手插入部3的近前侧、里侧、左侧、右侧的四个点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的有无,从而能够在进深方向和左右方向这样的二维方向上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详细的手的插入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也是对成对的电极的组合进行切换,所以能够利用四个电极来检测四个点的静电电容,能够得到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的效果。

控制部14基于来自手检测部13的信息来控制送风部6的运转。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手插入到了手插入部3中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送风部6运转。另外,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在手插入部3的左侧及右侧均未插入手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送风部6停止。

控制部14基于在手插入部3中检测到手的两个电极的组合,控制高压空气流向正面侧喷嘴3a和背面侧喷嘴3b的供给量的分配。控制部14通过处理从手检测部13输出的手检测信号信息,从而判别检测到手的两个电极的组合,并判别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控制部14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从正面侧观察时手仅插入到手插入部3的左侧的情况下,在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中仅向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左侧的部分输送高压空气流。另外,控制部14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从正面侧观察时手仅插入到手插入部3的右侧的情况下,在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中仅向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右侧的部分输送高压空气流。另外,控制部14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从正面侧观察时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的左右两侧的情况下,在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中向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左右两侧均等地分配高压空气流并输送高压空气流。通过仅向插入手的位置输送高压空气流,从而能够高效地对手进行干燥。

正面侧喷嘴3a及背面侧喷嘴3b的仅向从正面观察时的左侧或右侧输送高压空气流的方法并不被特别限定。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将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左右分割地设置,通过控制部14的控制,能够将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的左右的任一方关闭。并且,也可以是,将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左右,并单独地设置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的左侧用和前面排气导管12a及背面排气导管12b的右侧用的送风部,控制部14对各送风部中的高压空气流的生成量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在手插入部3的正面侧壁面,从正面侧观察在左侧具备电极31a,从正面侧观察在右侧具备电极31b。另外,在手插入部3的背面侧壁面,从正面侧观察在左侧具备电极31c,从正面侧观察在右侧具备电极31d。而且,手检测部13通过将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两个电极的组合切换为四种模式,并在手插入部3中的近前侧、里侧、左侧、右侧这四个点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的有无,从而能够在进深方向和左右方向这样的二维方向上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

而且,控制部14与由手检测部13检测到的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位置相匹配地控制送风部6的运转。即,控制部14通过根据手插入部3的左右方向上的手的插入位置来改变正面侧喷嘴3a和背面侧喷嘴3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高压空气流的供给量的分配,从而在将手插入到手插入部3中的左半部分的位置或右半部分的位置中的任意位置的情况下,均能够高效地对手进行干燥。

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能够在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并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的增大的同时,防止由水的附着导致的误动作。并且,本实施方式2的手干燥装置可以提供能够进行与手的插入位置相匹配的最适合运转的控制且使用方便的手干燥装置。

实施方式3.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上部侧视图。在图11中,为了容易理解手干燥装置的结构,变更了一部分的缩小比例并示出。图1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构成手检测部13的电极具有将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组合而成的配置。即,在平面上成对的电极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于没有特别记载的项目而言,设为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对同一功能及结构使用同一附图标记进行叙述。另外,省略对本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的与实施方式1的手干燥装置1相同的功能及结构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3中,作为构成互电容方式的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极,手检测部13具备电极41a、电极41b、电极41c、电极41d、电极41e、电极41f、电极41g及电极41h。电极41a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前方突出部2a的左上侧。电极41b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前方突出部2a的右上侧。电极41c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后方突出部2b的左上侧。电极41d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后方突出部2b的右上侧。电极41e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前方突出部2a的作为电极41a的下侧的左下侧。电极41f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前方突出部2a的作为电极41b的下侧的右下侧。电极41g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后方突出部2b的作为电极41c的下侧的左下侧。电极41h在从正面侧观察时设置在后方突出部2b的作为电极41d的下侧的右下侧。

电极41a与电极41c、电极41b与电极41d、电极41e与电极41g、电极41f与电极41h分别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而主面彼此相向的状态。电极41a与电极41e、电极41b与电极41f、电极41c与电极41g、电极41d与电极41h分别被配置成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上下位置的位置关系的状态。电极41a与电极41b、电极41c与电极41d、电极41e与电极41f、电极41g与电极41h分别被配置成主面彼此在平面上位于左右位置的位置关系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3中,四组电极组被配置成使各电极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主体框体2的进深方向上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在各电极组中,一方的电极被配置成与其他电极组中的极性不同的电极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3中,电极41a、电极41b、电极41c、电极41d、电极41e、电极41f、电极41g及电极41h具有同一形状及同一尺寸的长方体形状。但是,各电极的形状及尺寸能够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3中,手检测部13通过检测电极41a、电极41b、电极41c、电极41d、电极41e、电极41f、电极41g及电极41h中的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从而进行手的检测。即,手检测部13通过将检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两个电极的组合依次变更并切换为十二种模式,从而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及插入位置。手检测部13通过模式9至模式20这十二种检测模式,对两个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

在模式9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a与电极41b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a与电极41b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近前侧上方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a和电极41b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41a和电极41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0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e与电极41f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e与电极41f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近前侧下方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e和电极41f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41e和电极41f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1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a与电极41e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a与电极41e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近前侧左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a和电极41e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时对应。电极41a和电极41e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2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b与电极41f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b与电极41f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近前侧右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b和电极41f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时对应。电极41b和电极41f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3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c与电极41d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c与电极41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里侧上方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c和电极41d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41c和电极41d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4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g与电极41h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g与电极41h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里侧下方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g和电极41h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对应。电极41g和电极41h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5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c与电极41g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c与电极41g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里侧左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c和电极41g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时对应。电极41c和电极41g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6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在平面上沿上下方向相邻的状态的电极41d与电极41h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d与电极41h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里侧右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d和电极41h分别与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和电极21d时对应。电极41d和电极41h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模式17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41a与电极41c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a与电极41c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左侧上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a和电极41c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另外,在模式18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41b与电极41d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b与电极41d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右侧上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b和电极41d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另外,在模式19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41e与电极41g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e与电极41g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左侧下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e和电极41g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另外,在模式20中,手检测部13通过以既定的周期定期地检测被配置成隔着手插入部3相向的状态的电极41f与电极41h之间的静电电容,从而检测出电极41f与电极41h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对手向手插入部3的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右侧下方的区域的插入的有无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电极41f和电极41h分别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和电极21b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模式9至模式20这十二种检测模式中,将电极41a、电极41d、电极41f、电极41g作为正极侧的电极使用,将电极41b、电极41c、电极41e、电极41h作为负极侧的电极使用。正极侧的电极与图6及图7中的电极21a或图8及图9中的电极21c对应。而且,在通过上述十二种检测模式来检测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时,手检测部13切换对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的电极的组合。由此,在通过上述十二种电极的组合来检测各电极间的静电电容时,无需变更各电极的极性,即无需进行各电极的极性的向正极侧的变更或向负极侧的变更,能够缩短手的检测时间。

如以上那样,通过在手插入部3的近前侧上方、近前侧下方、近前侧左方、近前侧右方、里侧上方、里侧下方、里侧左方、里侧右方、左侧上方、右侧上方、左侧下方、右侧下方这十二个点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的有无,从而能够在进深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这样的三维方向上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详细的手的插入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也是通过对成对的电极的组合进行切换,从而能够利用八个电极来检测十二个点的静电电容,能够得到抑制电极数量的增加的效果。

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情况同样地,控制部14基于来自手检测部13的信息来控制送风部6的运转。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手插入到了手插入部3中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送风部6运转。另外,当在手检测部13中检测到在手插入部3的下侧及上侧均未插入手的情况下,控制部14使送风部6停止。

而且,控制部14基于在手插入部3中检测到手的两个电极的组合,控制高压空气流向正面侧喷嘴3a和背面侧喷嘴3b的供给量的分配。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情况同样地,控制部14能够向手插入部3中的由手检测部13检测到手的位置喷射高压空气流,并停止向手插入部3中的未由手检测部13检测到手的位置的高压空气流的喷射。通过仅向插入手的位置输送高压空气流,从而能够高效地对手进行干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3的手干燥装置通过将实施方式1的手检测部13的功能与实施方式2的手检测部13的功能组合起来,从而能够在进深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这样的三维方向上判定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由此,能够更详细地检测手插入部3中的手的插入位置,能够更高效地对手进行干燥。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了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既可以与其他公知的技术组合,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省略、变更构成的一部分。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手干燥装置,2主体框体,2a前方突出部,2b后方突出部,2c开口部,3手插入部,3a正面侧喷嘴,3b背面侧喷嘴,4接水部,5排放容器,6送风部,7电机,8涡轮风扇,9导管,10吸气口,11空气过滤器,12a前面排气导管,12b背面排气导管,13手检测部,13a、13b、13c、13d、21a、21b、21c、21d、31a、31b、31c、31d、41a、41b、41c、41d、41e、41f、41g、41h电极,14控制部,101处理器,102存储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