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739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6-49517(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有优先权的权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备相对于吸尘器主体装卸的鼓风机用配件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存在作为电源部内置有二次电池等电池、使用者一边把持把持部进行搬运一边进行扫除的、无线式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这种手提式电动吸尘器为无线式、且重量轻,因此不仅能够在室内使用而且还能够在室外使用,因此,预想通过搭载鼓风机功能而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宽、使用便利性提高。

在将电动吸尘器作为鼓风机使用的情况下,为了利用为了吸入尘埃而通常具备的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一般在设置于收容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的排气口连接管嘴等鼓风机用配件等。然而,在为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情况下,若采用这种结构,则将导致吸尘器主体的大型化、加重化,担心有损于小型且重量轻的手提式的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大型化以及加重化且能够作为鼓风机(blower)加以利用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

实施方式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把持该吸尘器主体的把持部、以及相对于吸尘器主体装卸的鼓风机用配件。吸尘器主体具备电动送风机、集尘部、连接口、吸气风路、以及排气风路。集尘部积存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的尘埃。连接口供鼓风机用配件插卸。吸气风路将连接口与集尘部连通。排气风路与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连通。进而,该排气风路通过鼓风机用配件朝连接口的插入而与鼓风机用配件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设置将连接口与集尘部连通的吸气风路,并且设置与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连通、且通过鼓风机用配件朝连接口的插入而与插入于吸气风路的鼓风机用配件连通的排气风路,由此,在作为吸引吸尘器使用的情况下和连接鼓风机用配件而作为鼓风机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共用连接口。因而,与根据吸引吸尘器用和鼓风机用而区分使用连接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能够抑制大型化以及加重化、且能够作为鼓风机加以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安装有鼓风机用配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上述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安装有吸入用配件的状态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上述集尘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上述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安装有吸入用配件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从上述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将集尘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4以及图5中,11示出手提式电动吸尘器(以下仅简记为电动吸尘器11),利用该电动吸尘器11和在不进行扫除的非使用时(收纳时)支承该电动吸尘器11的支承装置(支承座)构成扫除装置。

进而,该电动吸尘器11具备吸尘器主体15、能够相对于该吸尘器主体15装卸的吸入用配件16(图4)、以及与该吸入用配件16选择性地连接的鼓风机用配件17(图5)。另外,关于该电动吸尘器11,以下,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等以在使后述的连接口即主体连接口19侧与被扫除面(地面)侧对置的状态下进行扫除的使用状态(扫除状态)作为基准。即、将图4所示的箭头u以及箭头d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箭头fr方向以及箭头rr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以及、将箭头l方向以及箭头r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15具备主体部21。并且,该吸尘器主体15具备集尘部即集尘装置22。并且,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呈长条状地设置。此外,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具备位于一端部的连接部24。并且,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具备位于一端部的充电连接部25。此外,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具备位于另一端部的突出部26。并且,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具备保持集尘装置22的保持部27。并且,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具备用于把持吸尘器主体15的把持部28。此外,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上,在与集尘装置22对置的上部,分别开口有作为第1开口的吸气连通口31以及作为第2开口的排气连通口32。并且,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在两侧开口有主体排气口33(图4)。并且,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收容有电动送风机35。此外,在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收容有控制单元36。并且,在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收容有作为电源部的电池即二次电池37。此外,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划分出有吸气风路41。并且,在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划分出有连通风路42。此外,在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划分出有排气风路43。进而,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配置有开闭阀44。并且,在该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配置有施力体(施力单元)45。

主体部21的外轮廓用由例如合成树脂等形成的主体壳体47构成。该主体部21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

连接部24形成为圆筒状,且从主体部21的一端部即前端部(下端部)突出。该连接部24的前端部形成供吸入用配件16和鼓风机用配件17(图1)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插卸的主体连接口19。并且,在该连接部24设置有保持所连接的吸入用配件16或者鼓风机用配件17(图1)的夹持部48,并且设置有成为将集尘装置22装配于主体部21时的支点的作为被安装部的支点部49。

夹持部48能够使用公知的任意结构,但在连接部24的上部以能够操作的方式露出。

支点部4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24的上部凹入设置,且相对于夹持部48位于后方、即位于与主体连接口19相反侧。

充电连接部25是二次电池37的充电用的、与支承装置侧机械以及电连接的部分。该充电连接部25从主体部21的前端部(下端部)突出,在末端部设置有连接凹部51,在该连接凹部51的内部配置有与二次电池37电连接的充电端子52。并且,该充电连接部25位于连接部24的下部。

突出部26位于主体部21的另一端部即后端部(上端部),二次电池37被收容在突出部26的内部。

保持部27在主体部21上从把持部28的前部朝上方突出。并且,在该保持部27上设置有对集尘装置22进行卡止固定的卡止固定部55(图5)。

把持部28是用于把持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部分。该把持部28也被称为手持操作部,以将突出部26和保持部27连结的方式设置。并且,该把持部28形成为遍及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后端部、即从突出部26的上部直至保持部27的末端部(前端部)连续的圆弧状(弧状)。即、该把持部28位于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最上部。并且,在该把持部28上配置有用于在控制单元36中设定电动送风机35等的动作的设定部即设定钮56。该设定钮56例如偏靠把持部28的前侧配置,能够由把持把持部28的手的拇指等操作。

吸气连通口31相对于排气连通口32在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前端侧离开配置。即、吸气连通口31和排气连通口32在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长边方向上排列配置且相互离开,并且沿着上下方向开口。并且,该吸气连通口31位于相比开闭阀44以及电动送风机35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如图1所示,该吸气连通口31构成为由插入于主体连接口19的鼓风机用配件17堵塞。

返回图2,在排气连通口32上例如配置有过滤器58。该排气连通口32相对于吸气连通口31位于与主体连接口19相反侧即后方。并且,该排气连通口32位于相比电动送风机35靠后方的位置。

进而,吸气连通口31和排气连通口32分别配置成在将集尘装置22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卸下的状态下朝外部露出。

主体排气口33(图4)是在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吸引吸尘器使用时将来自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的一部分排出的开口。

电动送风机35是也被称为风扇马达的重物,通过驱动而产生负压,由此朝集尘装置22吸入含尘空气,并且在吸入由集尘装置22分离了尘埃后的空气而自冷之后排气。该电动送风机35形成为圆筒状,且配置在相对于主体连接口19以及吸气风路41位于后方的位置。并且,该电动送风机35以风扇侧即吸入侧作为上侧(后侧)、以电动机侧即排气侧作为下侧(前侧)而以轴向沿着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长边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动送风机35位于吸气连通口31与排气连通口32之间且被配置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

控制单元36是对电动送风机35等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部件。该控制单元36具备:根据使用者利用设定钮56进行的设定而使电动送风机35等动作的驱动控制部;以及从支承装置侧接受供电而对二次电池37进行充电的恒流电路等充电电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控制单元36例如使用具备微机的电路基板。并且,该控制单元36以相对于电动送风机35位于下侧(前侧)、即位于主体连接口19侧的方式配置在主体部21内。因而,该控制单元36相对于电动送风机35位于与二次电池37相反侧。

二次电池37是至少对控制单元36以及电动送风机35进行供电的部件。该二次电池37是将多个电池串联或者并联连接的电池组。该二次电池37的重量比电动送风机35大,是电动吸尘器11中最重的重物。该二次电池37沿着突出部26配置。

吸气风路41是与吸气连通口31连通而将主体连接口19与集尘装置22连通的部分。即、该吸气风路41是将主体连接口19与吸气连通口31(集尘装置22的吸入侧)(直接)连通的部分。该吸气风路41的上游侧沿着主体连接口19的开口方向即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长边方向形成,下游侧沿着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长边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形成。因而,该吸气风路41从上游侧朝下游侧呈l字状地弯曲而形成。并且,该吸气风路41位于电动送风机35的前方,且配置在该电动送风机35与主体连接口19之间。

连通风路42是与排气连通口32连通而将集尘装置22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连通的部分。即、该连通风路42是将排气连通口32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直接)连通的部分。该连通风路42位于电动送风机35的后方,且沿着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长边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

排气风路43是与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侧、主体排气口33(图4)以及吸气风路41连通的部分。即、该排气风路43是将主体排气口33(图4)与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侧(直接)连通的部分。该排气风路43位于电动送风机35的周围、且相对于吸气风路41位于后方。即、该排气风路43相对于吸气风路41在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长边方向排列配置。因而,该排气风路43配置在吸入用配件16或者鼓风机用配件17(图1)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方向的延长线上。并且,该排气风路43位于夹着开闭阀44而与吸气风路41邻接的位置。进而,如图1所示,该排气风路43形成为:通过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连接,开闭阀44打开,由此该排气风路43与插入于吸气风路41的鼓风机用配件17连通。并且,在该排气风路43的下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气开口。该排气开口与主体排气口33(图4)直接连通。此外,该排气开口构成为由插入于主体连接口19的鼓风机用配件17堵塞。

开闭阀44是对吸气风路41与排气风路43之间的连接进行开闭的部件。该开闭阀44通过鼓风机用配件17相对于主体连接口19的插卸而进行开闭动作。该开闭阀44沿着左右方向具有转动轴,能够在前后方向、即主体连接口19的开口方向、换言之为吸入用配件16(图2)或者鼓风机用配件17相对于该主体连接口19的插卸方向转动。该开闭阀44位于吸气风路41的后端部、且为排气风路43的前端部。即、该开闭阀44配置在相对于主体连接口19朝后方离开的位置。换言之,该开闭阀44配置在吸入用配件16(图2)或者鼓风机用配件17朝该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方向的延长线上。

施力体45是对开闭阀44朝关闭方向施力的部件。该施力体45例如是扭簧,对开闭阀44朝前方、即与吸入用配件16(图2)或者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进而,开闭阀44构成为:通过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连接而由该鼓风机用配件17克服施力体45的施力朝后方推入,由此进行打开动作而将插入于吸气风路41的鼓风机用配件17与排气风路43连通,在将鼓风机用配件17卸下后的状态(在主体连接口19并未连接吸入用配件16(图2)或者鼓风机用配件17的状态)下、或者如图2所示在主体连接口19连接有吸入用配件16的状态下,借助施力体45的施力进行关闭动作而切断吸气风路41与排气风路43之间的连通。

并且,集尘装置22是将通过电动送风机35的驱动吸入的尘埃分离并进行积存的装置。该集尘装置22能够相对于该主体部21进行装卸。该集尘装置22是具备从含尘空气将尘埃分离的分离主体部61以及收容由该分离主体部61分离出的尘埃的尘埃收容部即杯部62的集尘杯。在该集尘装置22中,在装配于主体部21的状态下与该主体部21对置的位置,分别开口有通过电动送风机35的驱动而吸入含尘空气的吸气口64以及将从该吸气口64吸入并由分离主体部61分离了尘埃后的空气朝集尘装置22的外部排出的排气口65。进而,该集尘装置22以吸气口64以及排气口65与主体部21的上侧对置、即使上述吸气口64以及排气口65侧位于下侧的方式装配在主体部21的上部。

分离主体部61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形成。该分离主体部61能够形成为任意的结构,但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多级离心分离式的分离主体部,在内部具备:将相对大的尘埃即粗尘离心分离(旋风分离)的第1分离部67;将未能被该第1分离部67分离的相对小的尘埃即细尘(微细尘)离心分离(旋风分离)的第2分离部68;以及将通过该第2分离部68后的空气中微量地含有的尘埃分离(过滤分离)的过滤器体69。该分离主体部6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且外表面形成圆弧状面(大致圆筒面)。并且,在该分离主体部61的外部即上部、即与杯部62相反侧,设置有将集尘装置22相对于主体部21(保持部27)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止的装卸机构70。

第1分离部67与杯部62呈同轴状地配置且一部分插入于杯部62内,通过使含尘空气在该杯部62内回旋而将尘埃(粗尘)离心分离,并在杯部62内压缩积存。并且,该第1分离部67具备盖体71。该盖体71能够经由盖体卡止单元72(图3)而卡止或卸下,通过卸下而使过滤器体69露出,能够进行该过滤器体69的扫除。

第2分离部68例如围绕第1分离部67的上侧的周围配置有多个,形成为具有比杯部62小的半径的大致圆筒状,通过使通过了第1分离部67后的空气在内部回旋而将尘埃(细尘)离心分离并积存在杯部62。

过滤器体69与第2分离部68的排气侧整体的上方对置配置。

杯部62例如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为有底圆筒状,且能够相对于分离主体部61的下端部呈同轴状地进行装卸。因而,该杯部62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弧状面(大致圆筒面)。并且,在该杯部62,在与主体部21对置的位置开口有上述吸气口64,并且设置有成为将集尘装置22装配于主体部21时的转动支点的卡止部73。此外,该杯部62和分离主体部61利用固定单元74(图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

卡止部73在吸气口64的下方且为杯部62的与分离主体部61相反侧即下端部附近的位置突出设置。该卡止部73与主体部21的支点部49卡合,通过与该支点部49的卡合而进行在将集尘装置22装配于主体部21时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定位,并且通过在该支点部49的位置以卡止部73作为中心而使集尘装置22的上侧朝主体部21侧转动,由此使装卸机构70工作而卡止于卡止固定部55(图5),能够将集尘装置22装配于主体部21。

吸气口64在集尘装置22的装配状态下与吸气连通口31气密地连接。因而,该吸气口64在集尘装置22的装配状态下(经由吸气连通口31以及吸气风路41)与主体连接口19气密地连接。并且,该吸气口64构成为沿着杯部62的切线方向引导含尘空气。

排气口65例如设置于盖体71,在集尘装置22的装配状态下与排气连通口32气密地连接。因而,该排气口65在集尘装置22的装配状态下(经由排气连通口32以及连通风路42)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气密地连接。并且,该排气口65配置在吸气口64的上方、且为集尘装置22的上端部附近。

进而,图4所示的吸入用配件16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具备作为吸入件的延长管75和作为吸入件的吸入口体即地刷76。

延长管75形成为长条状、具体地说形成为细长圆筒状,与鼓风机用配件17(图5)选择性地插入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5的主体部21(连接部24(主体连接口19)),如图2所示,经由吸气风路41、吸气连通口31以及吸气口64而与集尘装置22气密地连接。并且,该延长管75的基端部在插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由夹持部48防脱保持,并且通过与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内设置的定位部78抵接而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被定位。此外,如图4所示,在延长管75的末端侧设置有将地刷76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止保持的作为吸入口体夹持部的地刷夹持部79。

地刷76具备:横长、即在左右方向形成为长条状的外壳体81;以及与该外壳体8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的连接管82。进而,在外壳体81上,在与被扫除面对置的下部开口有未图示的吸入口。并且,连接管82与吸入口连通,与延长管75的末端侧或者主体连接口19气密地连接,并且借助地刷夹持部79或者夹持部48保持该连接。该连接管82的基端部与延长管75的基端部同样在插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由夹持部48防脱保持,并且通过与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内设置的图2所示的定位部78抵接而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被定位。

进而,定位部78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内部呈台阶状地设置。该定位部78例如配置在吸气风路41的上游端、即朝开闭阀44的前方离开的位置,且构成为:在将延长管75(吸入用配件16)或者地刷76的连接管82插入于主体连接口19后的状态下,将该延长管75(吸入用配件16)或者地刷76的连接管82的下游端定位在相比开闭阀44靠上游侧即前方的位置。

地刷夹持部79能够采用公知的任意结构,但在延长管75的上部以能够操作的方式露出。

图1所示的鼓风机用配件17也被称为鼓风机用管嘴,作为整体形成为长条状、具体地说形成为细长圆筒状,一体地具备配件主体85和位于该配件主体85的端部的插入部86。进而,该鼓风机用配件17形成为其外径尺寸比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的外径尺寸小。

配件主体85具有插入于主体连接口19并与吸气风路41内大致无间隙地嵌合的外形(外径)。即、该配件主体85具有比定位部78的台阶小的外径尺寸。并且,该配件主体85的上游侧即末端侧(前端侧)从上侧朝向下侧形成为倾斜状。此外,该配件主体85的下游侧即基端侧(后端侧)以随着趋向插入部86而逐渐缩径的方式倾斜。

插入部86是使开闭阀44克服施力体45的施力而动作的部分。该插入部86具有比配件主体85小的外径尺寸(风路截面积)。该插入部86设置在配件主体85的基端部,通过将鼓风机用配件17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而将开闭阀44朝后方推入从而使其打开动作,从吸气风路41插入至排气风路43。因而,鼓风机用配件17形成为与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地刷76(连接管82))相比较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5(主体连接口19)的进入长度长。

其次,参照图1至图5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利用通过电动送风机35的驱动产生的负压吸入尘埃并捕集到集尘装置22的吸引吸尘器使用时,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5例如连接吸入用配件16。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相对于已将集尘装置22装配于主体部21的吸尘器主体15的主体连接口19,将延长管75的基端侧插入连接并利用夹持部48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止保持,并且将地刷76的连接管82插入连接在该延长管75的前端侧并利用地刷夹持部79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止保持。在该状态下,地刷76与延长管75连通,延长管75如图2所示经由吸尘器主体15的主体连接口19、吸气风路41、吸气连通口31、以及吸气口64而与集尘装置22连通,并且经由该集尘装置22的排气口65、吸尘器主体15的排气连通口32、连通风路42而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连通。另外,对于吸入用配件16,也可以将地刷76(图4)卸下而仅使用延长管75,也可以代替延长管75而将地刷76(图4)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进行使用,也可以不在主体连接口19安装吸入用配件16而从主体连接口19直接吸入尘埃。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开闭阀44都借助施力体45的施力而维持关闭状态,吸气风路41与排气风路43的连通被切断。

进而,在电动吸尘器11中,借助把持把持部28的使用者通过对设定钮56进行操作而设定的动作,控制单元36驱动电动送风机35,并且,一边使地刷76或延长管75的前端侧、或者主体连接口19与吸尘器主体15一起在被扫除面上沿前后方向或斜向等交替地移动,一边利用通过电动送风机35的驱动产生的负压而吸入被扫除面的尘埃。该吸入的含尘空气经由吸气风路41以及吸气连通口31而从吸气口64被吸入至集尘装置22,利用第1分离部67以及第2分离部68将几乎全部的尘埃离心分离,在稍稍残留有微小尘埃的情况下由过滤器体69捕集。该尘埃被分离后的洁净空气从排气口65被朝集尘装置22的外部排出,在经由排气连通口32(过滤器58)以及连通风路42被吸入电动送风机35而对该电动送风机35进行冷却后,经由排气风路43以及排气开口而从主体排气口33朝吸尘器主体15的外部排出至大气中。扫除结束后,使用者对设定钮56进行操作而利用控制单元36使电动送风机35停止。

对于捕集到集尘装置22的尘埃,通过对装卸机构70进行操作而将集尘装置22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卸下、并对固定单元74(图3)进行操作而相对于杯部62将分离主体部61卸下,该尘埃被从杯部62废弃。对于分离主体部61,通过对盖体卡止单元72(图3)进行操作而将盖体71卸下从而使过滤器体69露出,也能够除去附着于该过滤器体69的尘埃。进而,对于废弃了尘埃后的集尘装置22,将分离主体部61和杯部62相互安装并组装,能够再次装配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而进行使用。

另一方面,在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吹出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而将尘埃吹飞的鼓风机使用的情况下,将集尘装置22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卸下,并且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5连接鼓风机用配件17。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相对于将集尘装置22从主体部21卸下后的吸尘器主体15的主体连接口19,将鼓风机用配件17的基端侧插入连接并利用夹持部48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卡止保持。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鼓风机用配件17的配件主体85堵塞吸气连通口31以及排气风路43的下部的排气开口,并且,插入部86将开闭阀44克服施力体45的施力而朝后方推入,在到达排气风路43内之后的状态下嵌合,从而插入于吸气风路41的鼓风机用配件17与排气风路43连通。结果,通过将集尘装置22卸下而露出的排气连通口32经由连通风路42而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连通,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侧经由排气风路43而与插入于吸气风路41的鼓风机用配件17连通。

进而,在电动吸尘器11中,借助把持把持部28的使用者通过对设定钮56进行操作而设定的动作,控制单元36驱动电动送风机35,电动送风机35经由排气连通口32(过滤器58)以及连通风路42吸入外部空气。所吸入的空气被吸入至电动送风机35并对该电动送风机35进行冷却而后被排气,从排气风路43朝鼓风机用配件17流动。进而,使用者对把持部28进行把持操作而使鼓风机用配件17的末端侧与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一起以与被扫除面上的所期望的位置对置的方式移动,由此,利用从该鼓风机用配件17吹出的空气将尘埃吹飞。扫除结束后,使用者对设定钮56进行操作而利用控制单元36使电动送风机35停止。

对于结束扫除后的电动吸尘器11,将配件16、17卸下,将吸尘器主体15或配件16、17装配于支承装置,由此来进行收纳,并且能够经由充电端子52对二次电池37充电。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将排气风路43配置在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方向的延长线上、将开闭阀44配置在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方向的延长线上,该开闭阀44借助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卸而动作从而对排气风路43与插入于吸气风路41的鼓风机用配件17之间的连接进行开闭,因此,仅通过相对于主体连接口19连接鼓风机用配件17就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吸引吸尘器用的风路结构朝鼓风机用的风路结构的切换。因而,不需要复杂的切换机构等,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能够抑制电动吸尘器11的大型化以及加重化。

并且,利用施力体45对开闭阀44朝与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因此,若将鼓风机用配件17从主体连接口19卸下则开闭阀44借助施力体45自动关闭,能够容易地进行从鼓风机用的风路结构朝吸引吸尘器用的风路结构的切换。因而,不需要复杂的切换机构等,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能够抑制电动吸尘器11的大型化以及加重化,并且,在未将配件16、17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非使用状态下,由施力体45朝关闭方向施力的开闭阀44将吸气风路41与排气风路43之间的连通牢固地隔断,因此能够防止尘埃经由排气风路43而朝电动送风机35侧侵入。

此外,相对于主体连接口19而与鼓风机用配件17选择性地插卸并连接的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或者地刷76(连接管82))的下游侧在插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位于相比开闭阀44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即便将吸入用配件16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开闭阀44也不动作,不会从吸引吸尘器用的风路结构切换至鼓风机用的风路结构。因而,能够在与吸入用配件16的连接和与鼓风机用配件17的连接中使用共通的主体连接口19,并且,即便在风路结构的切换中使用上述的开闭阀44,也不会产生吸引吸尘器用的风路结构和鼓风机用的风路结构在不期望时切换的不良情况。

其次,参照图6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以及作用,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对于该第2实施方式,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鼓风机用配件17形成为细管状,在保持将鼓风机用配件17的下游侧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的情况下,吸入用配件1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延长管75能够以插入并嵌合在该鼓风机用配件17的上游侧的方式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

即、从鼓风机用配件17的上游侧即从主体连接口19朝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的外部突出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配件主体85的前端侧的外形(外径尺寸)形成为与延长管75的下游侧即基端侧的内周嵌合的直径尺寸。

这样,鼓风机用配件17具有在下游侧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上游侧插入嵌合于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的外形,因此,即便在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鼓风机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套在鼓风机用配件17上从而与主体连接口19连接,并保持该状态而进行使用。即、能够将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兼用作鼓风机用。因而,无需将吸入用配件与鼓风机用配件独立设置,因此能够无需使鼓风机用配件多样化而导致成本上升,不存在成本方面的浪费。

特别是在将作为吸入用配件而附带的延长管75作为鼓风机用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例如对于狭窄且具有进深的场所也能够吹送排气,并且,在将作为其他吸入用配件而附带的具有挠性的软管体作为鼓风机用而使用的情况下,无需挥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而能够使软管体挠曲从而仅使其末端侧朝各个方向移动而进行使用,能够对复杂的场所吹送排气等,能够提高便利性。

其次,参照图7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对于该第3实施方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集尘装置22具备在将集尘装置22安装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状态下使得无法将鼓风机用配件17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限制部即阻止部91。该阻止部91例如在杯部62的后部在相对于卡止部73离开的位置突出设置。

并且,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设置有在集尘装置22的装配时供阻止部91插入的被插入部即凹部92。此外,在该凹部92的底部设置有具有伸缩性的壁面部93。

凹部92以位于相比定位部78靠下游侧即后方的方式配置。并且,该凹部92在相对于吸气连通口31朝前方离开的位置朝主体部21的与集尘装置22对置的上部开口。

壁面部93是构成吸气风路41的壁面的部分。该壁面部93构成为:借助通过集尘装置22朝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装配而插入于凹部92的阻止部91变形而伸长并朝吸气风路41的内部突出。因此,在将集尘装置22装配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状态下,该壁面部93由阻止部91推入而朝吸气风路41内突出,由此,当在装配有集尘装置22的状态下鼓风机用配件17插入主体连接口19时与该鼓风机用配件17的端部干涉,由此构成为使得无法将鼓风机用配件17插入至相比阻止部91(壁面部93)靠里侧的位置、换言之无法连接鼓风机用配件17、即阻止(限制)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连接。另外,关于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以及地刷76(连接管82)),下游侧的端部仅仅插入至定位部78的位置,因此不会与位于相比定位部78靠里侧的位置的阻止部91(壁面部93)干涉。

并且,壁面部93构成为:通过将集尘装置22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卸下而收缩从而成为不朝吸气风路41的内侧突出的状态(图7中的假想线93a)。因此,在将集尘装置22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卸下后的状态下,能够将鼓风机用配件17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

这样,通过在集尘装置22上设置阻止部91,使得在将集尘装置22安装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状态下无法将鼓风机用配件17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只要不将集尘装置22卸下就无法将鼓风机用配件17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因此,在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鼓风机使用前,使用者不会忘记进行将集尘装置22卸下的动作,能够容易且可靠地防止保持安装有集尘装置22的状态就使用鼓风机用配件17等误操作。

并且,由于阻止部91不与吸入用配件16(延长管75以及地刷76(连接管82))干涉,因此,在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吸引吸尘器使用时,能够装配集尘装置22而像通常那样使用。

进而,根据以上说明了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吸尘器主体15(主体部21)设置将吸气风路41和集尘装置22连通的吸气连通口31、以及将所安装的集尘装置22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连通的排气连通口32,吸气连通口31由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鼓风机用配件17堵塞,排气连通口32在将集尘装置22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卸下后的状态下露出,因此,在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鼓风机使用时,通过将鼓风机用配件17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并将集尘装置22卸下,能够从露出的排气连通口32经由连通风路42而朝电动送风机35直接吸入空气。因此,能够以较少的损失朝电动送风机35吸入空气,因此,能够在抑制电动送风机35的负荷的同时确保吸入风量,并且重量减轻与集尘装置22的重量相当的量,因此容易处理。

并且,在排气连通口32上配置有过滤器58,因此,即便在从该排气连通口32朝电动送风机35吸入空气时,尘埃等也难以被吸入电动送风机35。

其次,参照图8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以及作用,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说明。

对于该第4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或者第2实施方式的鼓风机用配件17中,利用分隔壁97划分出与吸气风路41连通的连通部95和与排气风路43连通的排气部96。

即、在鼓风机用配件17中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分隔壁97,该分隔壁97的上侧成为连通部95、分隔壁97的下侧成为排气部96。换言之、鼓风机用配件17内部的风路由分隔壁97上下分割开。并且,该鼓风机用配件17的基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插入部86的端部起的上部被切口形成而开口。因此,对于该鼓风机用配件17,在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经由插入部86的上部而连通部95与吸气风路41连通,经由插入部86的端部而排气部96与排气风路43连通。即、对于鼓风机用配件17,在插入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连通部95经由吸气风路41、吸气连通口31以及吸气口64而与集尘装置22的上游侧连接,排气部96与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侧连通。

这样,鼓风机用配件17具备:在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与排气风路43连通的排气部96;以及在连接于主体连接口19的状态下与吸气风路41连通的连通部95,因此,在保持将集尘装置22装配于主体部21(吸尘器主体15)的状态下,仅通过连接鼓风机用配件17就能够从吸引吸尘器用的风路结构朝鼓风机用的风路结构切换而作为鼓风机使用。因此,使用者仅通过相对于主体连接口19的配件连接的切换就能够容易地切换将电动吸尘器11作为吸引吸尘器使用、或者作为鼓风机使用,使用便利性提高。

并且,通过集尘装置22与电动送风机35的吸入侧连通,难以将含有尘埃的空气(含尘空气)吸入电动送风机35,能够更可靠地保护电动送风机35。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充电电路部也可以配置于支承装置。

并且,作为电源部,除了二次电池37之外,例如也可以使用利用电源线从外部电源取得电力的绕线盘装置。在该情况下,支承装置可以并非是充电用的部件,电动吸尘器11的充电连接部25以及充电端子52等也不再需要。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设置将主体连接口19和集尘装置22连通的吸气风路41,并且设置与电动送风机35的排气侧连通、且通过鼓风机用配件17朝主体连接口19的插入而与插入于吸气风路41的鼓风机用配件17连通的排气风路43,由此,在作为吸引吸尘器使用的情况下、和连接鼓风机用配件17而作为鼓风机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共用主体连接口19。因而,与根据吸引吸尘器用和鼓风机用而区分连接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能够在抑制大型化以及加重化的同时作为鼓风机加以利用。

并且,对于电动吸尘器11,由于是利用二次电池37对电动送风机35供电的无线式的类型,因此能够搬运电动吸尘器11的范围广,能够拓宽作为鼓风机的使用价值。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作为例子加以提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也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1)一种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尘器主体;

把持部,把持该吸尘器主体;以及

鼓风机用配件,相对于上述吸尘器主体进行装卸,

上述吸尘器主体具备:

电动送风机;

集尘部,积存通过该电动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的尘埃;

连接口,供上述鼓风机用配件插卸;

吸气风路,将该连接口与上述集尘部连通;以及

排气风路,与上述电动送风机的排气侧连通,并且,通过上述鼓风机用配件朝上述连接口的插入而与上述鼓风机用配件连通。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排气风路配置在鼓风机用配件朝连接口的插入方向的延长线上,

吸尘器主体具备开闭阀,该开闭阀配置在上述鼓风机用配件朝上述连接口的插入方向的延长线上,借助上述鼓风机用配件相对于上述连接口的插卸而动作,从而对上述排气风路与上述鼓风机用配件之间的连接进行开闭。

(3)根据上述(2)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吸入件,该吸入件与鼓风机用配件相对于连接口选择性地插卸而连接,在插入于上述连接口的状态下该吸入件的下游侧位于相比开闭阀靠上游侧的位置。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吸尘器主体具备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朝向与鼓风机用配件朝连接口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对开闭阀施力。

(5)根据上述(1)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吸尘器主体具备:

第1开口,设置于吸气风路,将该吸气风路与集尘部连通,且由插入于连接口的鼓风机用配件堵塞;以及

第2开口,将所安装的集尘部与电动送风机的吸入侧连通,并且在将上述集尘部卸下的状态下露出。

(6)根据上述(5)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集尘部具备阻止部,该阻止部使得在将该集尘部安装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无法将鼓风机用配件连接于连接口。

(7)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鼓风机用配件具备:

排气部,在鼓风机用配件连接于连接口的状态下该排气部与排气风路连通;以及

连通部,在鼓风机用配件连接于上述连接口的状态下该连通部与吸气风路连通。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连接于连接口的吸入用配件,

鼓风机用配件具有在下游侧插入连接于上述连接口的状态下、上游侧插入嵌合于连接在上述连接口的上述吸入用配件的外形。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提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电动送风机供电的电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