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水真空罐炖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577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水真空罐炖煲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水真空罐炖煲。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普通一种加水真空罐炖煲或真空袋需要抽真空机完成,而且不能完全将空气和食物分离,始终有部分的空气不能完全抽完,造成局部的食物氧化或变质。真空袋一次性使用不环保。整个的过程需要抽真空机完成,结构复杂、成本贵、使用不方便,市面上有一种慢炖锅,通过加热水来加热食物,由于一次性加水一定的量,重复加水复杂和需要人时时观看加水,使用不方便,浪费时间,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功能齐全、密封效果好和操作方便安全的一种加水真空罐炖煲,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加水真空罐炖煲,主体包括分体设置在主体上的食物容纳器、空气隔层件、水箱和水泵,主体上设置有发热容器和控制装置,食物容纳器设置在发热容器上加热,水箱设置在发热容器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容纳器的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内侧设置空气隔层件;一个空气隔层件,设置在食物容纳器上部开口,空气隔层件的向下面至少一部分在食物容纳器内上、下移动,增加或减少食物容纳器的容量;

一个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和食物容纳器之间密封连接;

一个驱动位,驱动空气隔层件在食物容纳器内移动;

一个排气装置,排气装置设置在空气隔层件上,空气隔层件向下移动与食物容纳器内腔底部相对运动产生的压力空气沿排气孔排出到外部;

一个密封装置与排气装置的排气孔紧密连接;

一个水箱与发热容器之间设置水泵贯通连接,水泵通过控制装置或水量感应装置或感温探头自动给发热容器补水。

所述食物容纳器向上开口的内壁或外壁与空气隔层件相对运动活动连接,产生压力空间;

所述空气隔层件外围与食物容纳器开口内壁或外壁之间设置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所述食物容纳器外壁与发热容器内壁贴合设置或食物容纳器外壁与发热容器内壁之间设置间隙;

所述食物容纳器与发热容器连接传导加热,或食物容纳器与发热容器之间通过水传导加热。所述水泵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水箱和发热容器上的出水孔和进水孔贯通连接。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外围的侧部,与空气隔层件一体设置或分离式设置;

或者,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设置在食物容纳器开口的内壁上或外壁的侧部上,与食物容纳器一体设置或分离式设置;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被食物容纳器内壁或外壁与空气隔层件外围侧壁相互挤压连接;

所述食物容纳器设置在发热容器的上部,或食物容纳器设置在发热容器开口内,所述食物容纳器至少底部或侧部与发热容器传导加热或者通过水传导加热。所述水箱上设置出水孔位于水箱下部,发热容器上设置进水孔位于发热容器侧部或底部。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弹性设置,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为密封圈或凸圈筋设置在食物容纳器或空气隔层件上,或者,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为食物容纳器本体或空气隔层件本体;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为塑料或硅胶或橡胶;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至少一圈设置,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的密封圈的凸圈筋向内或向外设置;

所述食物容纳器与空气隔层件至少一个设置成透明体。

所述空气隔层件上设置驱动位,所述驱动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的向上面或侧部面或向下面上;

驱动位设置成驱动面或驱动线或驱动点;

或者,所述驱动位为下压面或手握面或上拉位;

或者,所述驱动位设置成下压驱动位、上拉驱动位;下压驱动位、上拉驱动位独立设置或一体设置。

所述空气隔层件上设置排气装置和驱动位;或者,所述空气隔层件上设置排气装置、密封装置和驱动位,排气装置与驱动位一体设置或排气装置与驱动位分别独立设置或排气装置与驱动位活动设置。

所述驱动位设置在排气装置上,所述驱动位设置成阀体或盖或塞;上拉驱动位上移时,阀体或盖或塞与排气装置上的排气孔分离,排气孔进气,空气隔层件上移;或阀体或盖或塞与排气装置上的排气孔分离,上拉驱动位排气孔进气,空气隔层件上移;

所述空气隔层件上的驱动位下压受力,空气隔层件下移,排气孔与上拉驱动位之间产生缝隙排气。

所述驱动位设置在驱动件上,或者,驱动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上;驱动件与排气孔之间设置密封件,密封件与驱动件一体设置或密封件与排气孔一体设置或密封件独立设置;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排气孔内侧或外围或上部上下移动。

所述空气隔层件与驱动件之间设置弹簧,或所述空气隔层件、驱动件下部设置弹簧,弹簧驱动驱动件或密封件关闭排气孔;推动空气隔层件的向上面或侧部,空气隔层件下移挤压食物容纳器内腔空气沿排气孔排气,停止下压空气隔层件,排气孔自动被阀体或盖或塞关闭或贴合。

所述空气隔层件上设置驱动位或驱动件、排气孔、阀体或盖或塞、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所述食物容纳器设置一个向上开口、下压驱动位、空腔;下压驱动位设置成向上开口的翻边或侧部摩擦位或侧部凸筋;所述空气隔层件的外围横向尺寸大于食物容纳器内腔横向尺寸,或者,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的外围横向尺寸大于食物容纳器内腔横向尺寸,或者,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的内围横向尺寸小于空气隔层件的外围横向尺寸;所述主体上的发热容器或发热件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发热容器的温度或时间;所述发热容器上至少底部设置第一发热件,或者,所述发热容器上至少侧部设置第二发热件,或者,所述发热容器底部和侧部同时设置发热件。所述发热容器与食物容纳器之间设置间隙空间用于盛水加热;

所述主体上设置水泵、水量感应装置,水量感应装置控制水泵加水,水量感应装置设置在发热容器内侧或外侧,或者,水量感应装置设置在水泵的通道上。

本发明通过增设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紧密与食物容纳器内腔滑动,将食物上部的空气或食物容纳器上部的空气沿排气孔排出,形成相对密封或相对真空的食物容纳器,只需下压空气隔层件就可以产生真空食物容纳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小和通用性强的特点,从而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在主体上相对运动排气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上移与食物容纳器内腔进气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食物容纳器分离与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与食物容纳器外部密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气隔层件与密封装置一体设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食物容纳器,2为空气隔层件,3为排气孔,77为密封件,5为上拉驱动位或拉手,7为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8为弹簧,88为下压驱动位,11为翻边,12为凸筋,33为通道,210为发热容器,211为第二发热件,212为主体,213为控制装置,214为第一发热件,215为温控器或温控探头,216为进水口,217为水箱。218为出水口,219为水量感应装置,220为水泵,221为感温探头,图中小箭头代表气流方向,图中大箭头代表物体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一种加水真空罐炖煲,主体212包括分体设置在主体212上的食物容纳器1、空气隔层件2、水箱217和水泵220,主体212上设置有发热容器210和控制装置213,食物容纳器1设置在发热容器210内加热,水箱217设置在发热容器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容纳器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内侧设置空气隔层件2,空气隔层件2的向下面至少一部分在食物容纳器1内上、下移动,增加或减少食物容纳器1的容量;

一个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和食物容纳器1之间密封连接;

一个驱动位,驱动空气隔层件2在食物容纳器1内移动;

一个排气装置,排气装置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上,空气隔层件2向下移动与食物容纳器1内腔底部相对运动产生的压力空气沿排气孔3排出到外部;

一个密封装置与排气装置的排气孔3紧密连接。

所述水箱217与发热容器210之间设置水泵220贯通连接,水泵220通过控制装置219或水量感应装置或感温探头221自动给发热容器210补水。

所述水泵220通过进水口216和出水口218分别与水箱217和发热容器210上的出水孔和进水孔贯通连接。

所述水箱217上设置出水孔位于水箱217下部,发热容器210上设置进水孔位于发热容器210侧部或底部。

所述发热容器210与食物容纳器1之间设置间隙空间用于盛水加热;

所述主体上设置水泵220、水量感应装置,水量感应装置219控制水泵220加水,水量感应装置219设置在发热容器210内侧或外侧,或者,水量感应装置219设置在水泵220的通道上。

水量感应装置219为磁力浮标开关或磁力浮标感应器或感温探头;磁力浮标开关或磁力浮标感应器的浮标设置在发热容器内与发热容器内的水位上下移动控制感应器或磁力开关开合;或感温探头221与发热容器210贯通连接测试水温控制水泵220加水;感温探头221设置发热容器210的侧部;水量感应装置或感温探头221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食物容纳器1设置在发热容器210内通过水温传热加热;至少食物容纳器1底部设置发热容器210内通过水温传热加热;或者,至少食物容纳器1外壁一部分设置发热容器210内通过水温传热加热;水箱217设置在发热容器210一侧或底部,水泵220设置在水箱217下部或底部;

所述食物容纳器1向上开口的内壁或外壁与空气隔层件2相对运动活动连接,产生压力空间;

所述空气隔层件2外围与食物容纳器1开口内壁或外壁之间设置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所述食物容纳器1外壁与发热容器210内壁贴合设置或食物容纳器1外壁与发热容器210内壁之间设置间隙;

所述食物容纳器1与发热容器210连接传导加热,或食物容纳器1与发热容器210之间通过水传导加热。

所述食物容纳器1设置在发热容器210的上部,或食物容纳器1设置在发热容器210开口内,所述食物容纳器1至少底部或侧部与发热容器210传导加热或者通过水传导加热。

所述主体212上的发热容器210或发热件与控制装置213电连接控制发热容器210的温度或时间;所述发热容器210上至少底部设置第一发热件214,或者,所述发热容器210上至少侧部设置第二发热件211,或者,所述发热容器210底部和侧部同时设置发热件。

进一步,发热件为发热管或发热丝或pbt,控制装置213控制发热容器210的加热温度在摄氏45度至105度之间,对事物慢速加热保持食物内的营养物质不会被破坏,所述发热容器210的加热温度通过温控器或温控探头215控制温度。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外围的侧部,与空气隔层件2一体设置或分离式设置;

或者,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设置在食物容纳器1开口的内壁上或外壁的侧部上,与食物容纳器1一体设置或分离式设置;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被食物容纳器1内壁或外壁与空气隔层件2外围侧壁相互挤压连接。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弹性设置,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为密封圈或凸圈筋设置在食物容纳器1或空气隔层件2上,或者,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为食物容纳器1本体或空气隔层件2本体;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为塑料或硅胶或橡胶;

所述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至少一圈设置,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的密封圈的凸圈筋向内或向外设置。

进一步,所述食物容纳器设置为塑料或玻璃或金属或陶瓷,所述空气隔层件设置为塑料或玻璃或金属或硅胶或橡胶,所述食物容纳器与空气隔层件至少一个设置成透明体。外部可视观察空气隔层件移动的位置。

所述空气隔层件2上设置驱动位,所述驱动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的向上面或侧部面或向下面上;

驱动位设置成驱动面或驱动线或驱动点;

或者,所述驱动位为下压面或手握面或上拉位;

或者,所述驱动位设置成下压驱动位、上拉驱动位5;下压驱动位、上拉驱动位5独立设置或一体设置。

所述空气隔层件2上设置排气装置和驱动位;或者,所述空气隔层件2上设置排气装置、密封装置和驱动位,排气装置与驱动位一体设置或排气装置与驱动位分别独立设置或排气装置与驱动位活动设置。

所述驱动位设置在排气装置上,所述驱动位设置成阀体或盖或塞;上拉驱动位5上移时,阀体或盖或塞与排气装置上的排气孔3分离,排气孔3进气,空气隔层件2上移;或阀体或盖或塞与排气装置上的排气孔3分离,上拉驱动位5排气孔3进气,空气隔层件2上移;

所述空气隔层件2上的驱动位下压受力,空气隔层件2下移,排气孔3与上拉驱动位5之间产生缝隙排气。

所述驱动位设置在驱动件上,或者,驱动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2上;驱动件与排气孔3之间设置密封件77,密封件77与驱动件一体设置或密封件77与排气孔3一体设置或密封件77独立设置;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排气孔3内侧或外围或上部上下移动。

所述空气隔层件2与驱动件之间设置弹簧8,或所述空气隔层件2、驱动件下部设置弹簧8,弹簧8驱动驱动件或密封件77关闭排气孔3。

所述空气隔层件2上设置驱动位或驱动件、排气孔3、阀体或盖或塞、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所述食物容纳器1设置一个向上开口、下压驱动位88、空腔;下压驱动位88设置成向上开口的翻边11或侧部摩擦位或侧部凸筋12;所述空气隔层件2的外围横向尺寸大于食物容纳器1内腔横向尺寸,或者,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的外围横向尺寸大于食物容纳器1内腔横向尺寸,或者,密封连接件或密封连接位7的内围横向尺寸小于空气隔层件2的外围横向尺寸。

参考图3、4,驱动位设置成上拉驱动位或拉手5,驱动位设置在空气隔层件的中部或外围,上拉驱动位或拉手5下部设置弹簧8、通道33,或者,上拉驱动位或拉手5上部设置弹簧8,弹簧8设置在通道33的内侧或外部,弹簧8将阀体或盖或塞驱动与排气装置上的排气孔3密封,通道33位管状设置,上拉驱动位或拉手5的向上面驱动通道33向下面或空气隔层件2向下面向上移动,同时开启排气孔3进气直至空气隔层件2与食物容纳器1分离;上拉驱动位或拉手5下部与通道33上部夹持弹簧8,或者,上拉驱动位或拉手5下方与空气隔层件上部夹持弹簧8,空气隔层件2刨面为倒“t”字型或“山”字型;食物容纳器1上设置翻边11或凸筋12,所述翻边11或凸筋12产生阻力推动食物容纳器1向下与空气隔层件2的向下面产生向上阻力,致使食物容纳器1与空气隔层件2分离,推动空气隔层件2的向上面或侧部,空气隔层件2下移挤压食物容纳器1内腔空气沿排气孔3排气,停止下压空气隔层件2,排气孔3自动被阀体或盖或塞关闭或贴合。

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