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胶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4994发布日期:2019-01-16 06:5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胶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胶垫。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作业区域,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地面会有很多积水或其它积液,这些积水或积液会使地面湿滑,影响操作人员在行走时的稳定性,对操作人员的行动造成较大的不便,地面的湿滑不但会延迟操作人员的行走速度,而且还会增加操作人员滑到的几率,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同时也为了保证作业的效率,在这些容易产生积水或积液的区域一般都铺设有防滑垫,这些防滑垫采用橡胶、塑料等具有较强耐腐蚀功能的软质材料制作,这些防滑垫为操作人员的安全及工作的效率提供了保证,这些防滑垫一般均采用矩形,在铺设时相邻的两块防滑垫相互抵靠在一起,相邻的两块防滑垫之间没有任何连接,防滑垫的边缘很容易卷绕起来,形成翻边,这些翻边很容易绊倒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形成一定程度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滑胶垫,该防滑胶垫具有连接机构,相邻的防滑胶垫能够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避免防滑胶垫的边缘形成卷曲,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滑胶垫,其包括呈矩形状的垫片本体,该垫片本体包括一上表面,与上表面相背的地面接触面,连接上表面与地面接触面的四个侧面;在垫片本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上表面和地面接触面,该通孔包括内壁呈圆形的第一孔和内壁呈正多边形的第二孔,第一孔与第二孔同轴设置并相互贯通,在垫片本体的侧面上设置有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垫片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在垫片本体的侧面上的第一连接板、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的圆柱状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沿垫片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在垫片本体的侧面上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的连接通孔;当两块防滑胶垫相邻设置时,其中一块防滑胶垫的连接柱能够插入到另一块防滑胶垫的连接通孔内,使连接柱与连接通孔形成阻尼连接。

本发明中,在垫片本体中设置了通孔,这些通孔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可以使操作人员稳定在防滑胶垫上行走,由于采用了通孔,垫片中不会产生存水现象,方便水分的排出,另外本发明中的通孔有两种结构的孔组成,一种是正多变形,一种是圆形,两种形状的孔形成了本发明中的通孔,由于采用了两种形状的孔,破坏了通孔内壁的连续性,增强了孔的抗形变性能,使通孔的周围不不易变形,有利于人们的平稳行走。另外在垫片本体的相对的两侧设置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两块防滑胶垫,用于连接的连接柱和连接通孔之间为阻尼连接,不易脱开,时防滑胶垫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翻边,不再对操作人员的行走造成影响。

优选地,所述第二孔的内壁呈正八边形。所述通孔呈矩形阵列式布置。正八边形可以使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的距离减少,有效地降低本发明的用料量,降低制作成本。矩阵式布置不但使本发明的模具开设较为方便,同时可以使相邻通孔之间的壁厚较为均匀,避免由于通孔间的壁厚不匀而使防滑胶垫易于形成凸起或鼓包等缺陷。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缘呈锯齿状,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的侧面呈与第一连接板的外缘相适应的锯齿状。设置为锯齿状后,当两个防滑胶垫拼接在一起后,所形成的接缝呈弯曲状,弯曲状的接缝可避免一些条状物卡在接缝中,同时人们在行走时,不会完全踩在上述的接缝中,保证了人们行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在垫片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一与垫片本体的上表面或地面接触面共面的第一侧面,第二连接板具有一与垫片本体的上表面或地面接触面中另一个共面的第二侧面。该设计能够使由防滑胶垫所形成的铺层具有较好的平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视图。

图3是两块防滑胶垫连接在一起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和图2,一种防滑胶垫10,本实施例中,防滑胶垫采用顺丁橡胶制作,其包括呈矩形状的垫片本体11,该垫片本体包括一上表面33,与上表面33相背的地面接触面31,连接上表面33与地面接触面31的四个侧面。当然,根据不同的要求,防滑胶垫还可以采用氯丁橡胶或其它橡胶制作。

在垫片本体1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2,通孔12贯穿上表面33和地面接触面31,该通孔包括内壁呈圆形的第一孔13和内壁呈正多边形的第二孔14,第一孔13与第二孔14同轴设置并相互贯通,在垫片本体11的侧面上设置有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垫片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

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在垫片本体11的侧面上的第一连接板15、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5上的圆柱状的连接柱16,所述连接柱16沿垫片本体11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在垫片本体11的侧面上的第二连接板17、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7上的连接通孔18。

参阅图3,第一连接板15由垫片本体11的一个侧面的下部向外延伸而成,连接柱16由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而成,其顶端面的高度低于垫片本体的上表面33。第二连接板17由垫片本体11的与第一连接板15相背的侧面191的上部向外延伸而成,在第二连接板17与其所连接的侧面19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连接板15的空间19,当两块防滑胶垫连接时,第二连接板伸入到空间19内,并使连接柱16插入到连接通孔18内。本实施例中,连接柱16的直径略少于连接通孔18的内径,由于采用橡胶制作,连接柱16在插入到连接通孔18后,连接柱与连接通孔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形,使两者之间形成阻尼连接,不易脱开。连接柱的直径较连接通孔的内径大0.05-0.10mm为宜。

第一连接板15的外缘151设置为锯齿状,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的侧面191同样设置为与第一连接板的外缘151相适应的锯齿状。当两块防滑胶垫10连接在一起时,第一连接板的锯齿状的齿尖就能够伸入到侧面191的锯齿状的齿沟中,形成相互咬合的状态。

当两块防滑胶垫相邻设置时,其中一块防滑胶垫的连接柱能够插入到另一块防滑胶垫的连接通孔内,使连接柱与连接通孔形成阻尼连接。为方便描述将两块防滑胶垫分别称为第一防滑胶垫50和第二防滑胶垫60,第一防滑胶垫50的上表面51和第二防滑胶垫60的上表面61共面;第一防滑胶垫50的地面接触面52和第二防滑胶垫60的地面接触面62共面。第一防滑胶垫50的连接柱53插入到第二防滑胶垫60的连接通孔63内,并形成阻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孔14的内壁22呈正八边形,且内壁22的内切圆的内径大于第一孔的内径,使第二孔14与第一孔之间形成一个台阶21。通孔呈矩形阵列式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5的下表面32与垫片本体11的地面接触面31共面,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34与垫片本体11的上表面33共面,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称为第一侧面,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称为第二侧面。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垫片本体的上表面共面,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垫片本体下表面共面,则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称为第一侧面,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称为第二侧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