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018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柔性管道。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工具的柔性管道。



背景技术:

图1和2是可以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柔性缝隙工具100、200的实例。工具100、200意图用于进入缝隙或间隙并将灰尘从其移除。图1和2所示的两个工具都包括柔性管道300,其由通过刚性框架500增强的柔软壳体材料400形成。当在缝隙中时,施加到工具100、200的任何转向力使得柔软壳体材料400弯曲。刚性框架500被用于改善工具的控制和转向,且防止柔性管道300折叠到其自身或扭结。管道的折叠或扭结应该被避免,因为这会限制穿过工具100、200被抽吸的流体流,且还可以导致对柔性管道300的损坏。

图1和2中所示的工具100、200具有刚性框架500,其中柔性壳体材料400安装在其上以密封管道。然而,每个工具100、200的内表面包括框架500,且从而是不平滑的。也就是说,刚性框架500被覆盖柔性壳体材料或护套400,使得它们位于柔性管300的内部。由此,内表面的轮廓具有框架500的起伏或脊。



技术实现要素: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工具,包括柔性管,所述柔性管包括:螺旋框架,包括绕螺旋轴线布置且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多个匝;以及螺旋带,设置在匝之间以密封框架,且由柔性材料形成;其中螺旋带具有设置在管的外表面上的凹部;以及螺旋带被固定到匝,使得螺旋带的内表面与匝的内表面齐平。

具有平滑内表面的柔性管可以通过提供被固定为与管的框架齐平的螺旋带而实现。这与现有技术的管相反,现有技术的管具有覆盖框架的护套,使得管的内表面包括框架。具有在管中的框架的缺点是框架的起伏可在穿过管的空气流中引入湍流。这进而减小在管或工具的敞开喷嘴端部处的抽吸。这还意味着工具的拾取效率被不利地影响。具有平滑轮廓的管降低了这些损耗,而不会折衷管的柔性。已经发现改善的管可以通过设置螺旋带以提供在螺旋框架上的齐平来实现,使得带的内部明与螺旋框架的匝的内表面平滑。

螺旋带被用于密封在刚性框架的匝之间的间隙,且可以为单件带子,或一系列带,其一起提供密封的管。换句话说,螺旋带被用于联接螺旋框架的匝。螺旋带可以被包覆模制或绑定到螺旋框架的一部分上。螺旋带还具有设置在柔性管的外表面上的凹部。凹部改善管的柔性,且还提供用于管弯曲时折叠入的折痕。外部凹部提供这些益处,而不会损害通过提供具有平滑内表面的管实现的益处。

每个匝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翼片的中心带,螺旋带被固定到所述至少一个翼片。尽管至少部分螺旋框架可以保持相对于用户是未覆盖的(即中心带),螺旋带可以被用于覆盖匝的部分,例如在匝上的至少一个翼片可以被螺旋带覆盖或遮盖,而中心带是不被覆盖的或暴露的。

所述至少一个翼片可绕整个中心带沿平行于螺旋轴线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翼片的高度可沿正交于螺旋轴线的方向低于中心带的高度。与螺旋带的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通过使得翼片具有与中心带的边缘相同的形状且从其延伸离开来实现。此外,至少一个翼片的强度在它绕每个匝的中心带延伸的情况下增大。由于至少两个原因,可以说管的鲁棒性被改善,使得对管或工具的损坏可以被防止。每个匝的横截面轮廓具有凸起区段,其为中心带,和降低区段,其为至少一个翼片。由此,可以说,沿正交于螺旋轴线的方向至少一个翼片的高度低于中心带的高度。中心带可以在每一侧侧接有翼片,从而每个匝的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凸起的中心区段(即中心带)侧接有两个降低区段(即翼片)。螺旋带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两者被设置为一旦带被固定到框架,与中心带的每一个齐平。

至少一个翼片可具有至少一个锚定件,用于固定螺旋带到框架。至少一个锚定点可以为孔或键合结构,其接合螺旋带,允许更稳固的工具。螺旋带仅被设置在框架的匝之间的间隙中。由此,锚定点允许工具承受弯曲,而不会有螺旋带离开框架或从框架脱离的情况。这是需要避免的,因为螺旋带是用于密封管的器件。

柔性管的横截面可以为大体矩形形状,包括由较短的顶部和底部表面连接的两个较长的侧表面。柔性管的大体矩形形状允许狭窄轮廓的缝隙工具,其可以插入到大部分间隙和缝隙中。大体矩形形状的要求并不排除矩形管道的侧面的为了美观或人体工学目的的弯曲或成形。

凹部可以被设置在柔性管的侧表面上。这允许改善管沿期望的侧向(或左右)方向的弯曲,而不是上下方向的弯曲。

本发明的工具可为伸缩式工具,包括第一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具有比第二导管更窄的轮廓,第二导管围绕第一导管,使得第一导管滑动进出第二导管,允许工具的伸长,且柔性管形成第一导管的一部分。柔性管在伸缩式工具上的使用允许可以被放入要被清洁的间隙或缝隙的较长的工具。此外,刚性导管与具有柔性管的导管一起的提供改善了工具的抓持和可操纵性,因为用户可以抓持在刚性管上并且转向工具。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管,包括柔性管,所述柔性管包括:螺旋框架,包括绕螺旋轴线布置且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多个匝;以及螺旋带,设置在匝之间以密封框架,且由柔性材料形成;其中螺旋带具有设置在管的外表面上的凹部;以及螺旋带被固定到匝,使得螺旋带的内表面与匝的内表面齐平。

附图说明

为了本发明可被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现在将要参考附图通过实例而被描述,其中:

图1是形成现有技术的一部分的工具;

图2是形成现有技术的一部分的另一工具;

图3是包括本发明的柔性管道的工具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柔性管道的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柔性管道的分解视图,其具有显示框架细节的插图;

图6是图3的工具的顶视图;以及

图7是图3的工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显示了工具1,其包括第一导管2、第二导管3、第一连接器4和第二连接器5。第一导管2具有比第二导管3窄的轮廓,且第二管3围绕第一导管2使得第一导管2滑进滑出第二管道3,允许工具1的延长。当工具1被延长时,第一导管2被从第二导管3暴露。这样工具1可以被认为是伸缩式的。

第一导管2在一个端部处连接到第二导管3,且在相对端部处连接到第一连接器4。第二导管3被连接到第二连接器5。第二连接器5定位在与第一导管2连接到第二导管3处相对的端部处。第一连接器4可以被用于连接喷嘴或清洁器头到工具1的端部。替代地,第一连接器4可以用作用于工具的入口,而不需要喷嘴或清洁头附件。第二连接器5被用于连接工具1到棒或软管,其进一步连接到真空吸尘器。

工具1还包括锁定器件6,用于在最大延伸处(如图3所示)锁定工具1的导管2、3,且还用于锁定第一导管2在缩回位置处(当第一管2定位在第二导管3中时)。

第一导管2包括柔性部分或管7和在柔性管7的两端处的刚性部分8。柔性管7在图4至7中示出更多细节,且包括螺旋框架9和螺旋带10。柔性管7具有大体矩形形状截面,具有两个较长的侧面11、12(图6中更好地示出)和两个较短的顶面和底面13、14(图7中更好地示出)。柔性管7可以沿正交于螺旋轴线15的方向弯曲。例如,柔性管7自由地沿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弯曲,如分别在图6和图7中所示。虚线被用于示出柔性管7沿正交于螺旋轴线15的方向的大体运动程度。

螺旋框架9形成为单件刚性材料且包括绕螺旋轴线15布置的多个匝(loop)16。匝16沿螺旋轴线以规则间隔间隔开,其中在每一匝之间存在间隔。每一匝16的轮廓在图5中更详细地示出。每一匝16包括中心带17,在中心带17的两侧上侧接由翼片18、19,带17的厚度大于翼片18、19的厚度。也就是说,沿正交于螺旋轴线15的方向翼片18、19的高度低于中心带17的高度。每个翼片18、19沿平行于螺旋轴线15的方向绕中心带17整个延伸,且设置有锚定件20,其被用作在工具1的制造过程期间的键合结构。一个翼片19设置有两个突起部21,其朝向相邻匝16延伸。突起部21沿平行于螺旋轴线15的方向延伸。突起部21定位在翼片19的顶部和底部上(如图5更好地示出)。突起部21用于相对于柔性部分7沿左右方向的运动限制柔性部分7沿上下方向的运动。

螺旋带10形成为带子、绷带或缎带形式的单件柔性材料的形式。螺旋带10沿螺旋轴线15延伸,且围绕螺旋框架9的一部分。特别地,螺旋带10包覆模制到螺旋框架9上或者绑定到螺旋框架9上,使得带10填充在每个匝16之间的空间,提供在框架的匝16之间的连续联接。螺旋带10密封在螺旋框架9中的间隔,以提供用于要被抽吸通过的流体的管。此外,螺旋带10被设置在匝16之间,仅在翼片18、19上,使得螺旋带10的外部与中心带17的外部齐平。如图4所示,每个匝16的中心带17沿管7的长度暴露。由于螺旋带10设置在匝16之间的间隔中,且与匝16齐平,柔性管7的总外部轮廓被减少。

螺旋带10能弯曲和伸展,允许柔性部分7从笔直位置弯曲或扭曲并且返回其原始形状。螺旋带10具有设置在管7的侧表面11、12上的凹部22。凹部22以两种方式改善管7的柔性。首先,凹部22减少在弯曲运动期间伸长的侧表面11、12上螺旋带10的刚度(也就是说,柔性管部分7的弯曲的外侧上的侧表面11、12)。其次,凹部22允许螺旋带10的材料在弯曲运动期间收缩的侧表面11、12上更容易起皱和折叠(也就是说,在柔性管部分7的弯曲的内侧上的侧表面11、12上)。

设置在框架9的每一匝16的翼片18、19上的锚定件20在带10包覆模制到框架9上时用作键合结构。在制造期间,柔性材料在翼片18、19上流动并且流动进入锚定件20或流到其上。锚定件20为孔,其成形为使得一旦柔性材料固化则螺旋带10被固定到框架9上。柔性材料仅设置在翼片18、19上使得,一旦固化,螺旋带10的外表面与中心带17的外表面齐平。此外,模制插入件可以安置于第一导管2的柔性部分7的内侧并且抵靠匝16的侧表面,使得柔性材料抵靠模制插入件流动并固化。模制插入件然后在固化之后移除,以留下管7的平滑内表面,因为螺旋带10被固化为与匝16的内部轮廓齐平。

在使用期间,工具1伸长使得第一导管2在其滑动离开第二导管3时暴露。当工具1在延伸位置时(如图3所示)第一导管2的行程被锁定。工具1的轮廓为使得至少第一导管2可以被放入到间隙或缝隙中。用户可以通过抓住第二导管3或通过抓住经由第二连接器5连接的延伸棒或手柄来操纵工具1。

当工具1被操纵到缝隙中时,第一导管2的柔性管7可以抵靠缝隙的壁或地面弯曲或挠曲。用户将自然地迫使工具1抵靠要被清洁的缝隙的表面/地面。当力被施加时,柔性管7将沿上下和/或左右方向弯曲。当管7沿上下方向弯曲或挠曲时,突起部21限制螺旋框架9的运动范围。这改善了工具1的控制且给予用户在缝隙1中转向工具1的能力,而不会沿不期望的方向弯曲管7(即上下方向)。此外,防止管7弯曲超过会发生损坏或扭结的点。由此,尽管沿上下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被减小,管7被保护而不会折叠或扭结,且还被增强以防止对工具1的任何损坏。

柔性管7左右方向的运动通过凹部21而被改善,该凹部21设置在螺旋带10的侧表面上。在使用中,凹部21提供改善的柔性,这是由于它能够比螺旋带10的其余部分更容易伸长,因为那里存在较少的材料。此外,凹部21提供了在弯曲管7时供螺旋带10弯曲入的起皱或折叠。由此,工具1沿左右方向的转向相对于沿上下方向的转向更加容易。

尽管柔性管7被示出为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工具1的一部分,应理解管可以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其他部件,譬如用于连接真空吸尘器的部件的软管、或管、或导管的适当替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