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28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们以往在外平开窗制作加工中,为实现窗扇外平开目的,采取在窗框开启位置用反转型材来转换窗扇的开启方向问题。

经发明人调研发现,这样的工艺存在几个缺陷:一是反转料为单层材料,几何强度较低,安装在窗框上时,因材料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搭接端面出现高底差、影响产品外观质量;二是安装窗扇时,因窗扇外形尺寸大于开启部位窗框尺寸,窗扇必须倾斜移出窗框,摆正调好摩擦铰链位置后才能打钉安装固定,由于窗扇单体重量较重,单人操作安装时容易发生坠落事故。2人操作时在操作空间和人工成本上又存在诸多弊端。

同时,现有的窗户处的窗框都是采用普通的铝合金框架结构,需要在窗框和窗扇之中设置密封条,以达到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的目的。经发明人调研发现,现有的通过密封条来进行防水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导致密封效果降低,则此时雨水会灌入窗扇之中,进而导致雨水进入住宅内。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使得窗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安装方便、强度高同时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与安全的组合式外平开窗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安装方便、强度高同时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与安全。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安装在窗户开口处,包括窗扇、换向框、窗框以及钢附框,钢附框用于固定安装在窗户开口处,窗框可拆卸地安装在钢附框上。窗扇包括压线框、撞角扇、第一排水卡件以及容置玻璃,撞角扇的顶部具有压线槽,压线框卡接在压线槽内,容置玻璃卡接于压线框内,撞角扇的底部具有连接平台,连接平台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撞角角码,第一撞角角码搭接于换向框,连接平台、第一撞角角码与换向框共同围成第一连接腔,第一排水卡件呈中空状且贯穿撞角扇,用于连通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换向框包括承载框体、连接框架以及第二排水卡件,承载框体固定连接于连接框架,连接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于窗框的一端,承载框体搭接于窗框的另一端。承载框体内具有内腔,承载框体远离连接框架的一侧具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一侧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撞角角码,第二撞角角码搭接于撞角扇,承载框体、窗框、连接框架共同围成第二连接腔,第二排水卡件呈中空状且贯穿承载框体,用于连通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

进一步地,换向框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塑料连接卡件、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一自攻螺钉,第一塑料连接卡件贯穿设置在承载框体上,第一自攻螺钉伸入第一塑料卡接件并向着远离承载平台的方向延伸至窗框内,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承载平台上并位于第一塑料卡接件与承载框体之间,以使第一塑料卡接件与承载框体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塑料连接卡件包括螺钉盘头和卡接腔体,螺钉盘头固定连接于卡接腔体的一端,且螺钉盘头具有螺帽容置腔,用于容置自攻螺钉的螺帽,卡接腔体远离螺钉盘头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环状卡齿,用于抵接于承载框体。

进一步地,窗框包括卡接框架和第二连接组件,卡接框架与连接框架可拆卸连接,卡接框架的底部具有扣合槽,扣合槽与钢附框扣合,卡接框架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抵接于承载框体,第二连接组件贯穿设置在卡接框架上并延伸至钢附框中,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卡接框架与钢附框。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塑料连接卡件、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二自攻螺钉,第二塑料连接卡件贯穿设置在卡接框架上,第二自攻螺钉伸入第二塑料卡接件并向着远离承载框体的方向延伸至钢附框内,第二密封圈设置在卡接框架上并位于第二塑料卡接件与卡接框架之间,以使第二塑料卡接件与卡接框架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排水卡件包括第一流通管与第二流通管,第一流通管设置在压线槽内并伸入撞角扇,第二流通管设置在连接平台上并伸入撞角扇,第一流通管与第二流通管卡接并形成第一积水流道,用于连通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

进一步地,第二排水卡件包括第三流通管与第四流通管,第三流通管设置在承载平台上并伸入承载框体,第四流通管设置在承载框体与承载平台相对的底部并伸入承载框体,第三流通管与第四流通管卡接并形成第二积水流道,用于连通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

进一步地,压线框靠近容置玻璃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具有塞入式防水胶条,塞入式防水胶条的一侧抵接于容置玻璃,另一侧抵接于安装槽,以使压线框于容置玻璃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窗框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每个排水孔连通第二连接腔与外界。

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安装在窗户开口处,包括窗扇、换向框、窗框、钢附框以及摩擦铰链,钢附框用于固定安装在窗户开口处,窗框可拆卸地安装在钢附框上。窗扇包括压线框、撞角扇、第一排水卡件以及容置玻璃,撞角扇的顶部具有压线槽,压线框卡接在压线槽内,容置玻璃卡接于压线框内,撞角扇的底部具有连接平台,连接平台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撞角角码,第一撞角角码搭接于换向框,连接平台、第一撞角角码与换向框共同围成第一连接腔,第一排水卡件呈中空状且贯穿撞角扇,用于连通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换向框包括承载框体、连接框架以及第二排水卡件,承载框体固定连接于连接框架,连接框架可拆卸地连接于窗框的一端,承载框体搭接于窗框的另一端。承载框体内具有内腔,承载框体远离连接框架的一侧具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一侧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撞角角码,第二撞角角码搭接于撞角扇,承载框体、窗框、连接框架共同围成第二连接腔,第二排水卡件呈中空状且贯穿承载框体,用于连通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摩擦铰链包括第一连接链与第二连接链,第一连接链可拆卸地连接于撞角扇,第二连接链可拆卸地连接于承载框体,第一连接链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链铰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在钢附框上安装有窗框,在窗框上安装有换向框,窗扇与换向框以撞角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压线框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卡件,第一排水卡件呈中空状并贯穿撞角扇,将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连通,使得压线槽中的积水通过第一排水卡件进入第一连接腔并排出到外界。承载框架内具有空腔,增强了承载框架整体的强度。同时在承载框架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卡件,第二排水卡件呈中空状并贯穿承载框架,将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连通,使得第一连接腔中未排出的集水通过第二排水卡件进入到第二连接腔中,进而排出到外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通过第一排水卡件和第二排水卡件充分排出积水,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具有空腔的承载框架极大地提高了换向框的强度,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与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外平开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排水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换向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窗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组合式外平开窗;100-窗扇;110-压线框;130-撞角扇;150-第一排水卡件;151-第一流通管;153-第二流通管;170-容置玻璃;190-第一撞角角码;300-换向框;310-承载框体;330-连接框架;350-第二排水卡件;351-第三流通管;353-第四流通管;370-第一连接组件;371-第一塑料连接卡件;373-第一密封圈;375-第一自攻螺钉;390-第二撞角角码;500-窗框;510-卡接框架;530-第二连接组件;531-第二塑料连接卡件;533-第二密封圈;535-第二自攻螺钉;550-排水孔;700-钢附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10,安装在窗户开口处,包括窗扇100、换向框300、窗框500以及钢附框700,钢附框700用于固定安装在窗户开口处,窗框500可拆卸地安装在钢附框700上。换向框300可拆卸地安装在窗框500上,窗扇100铰接在窗框500上并以撞角的方式选择性地抵接在换向框300上。

窗扇100包括压线框110、撞角扇130、第一排水卡件150以及容置玻璃170,撞角扇130的顶部具有压线槽,压线框110卡接在压线槽内,容置玻璃170卡接于压线框110内。撞角扇130的底部具有连接平台,连接平台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撞角角码190,第一撞角角码190搭接于换向框300,连接平台、第一撞角角码190与换向框300共同围成第一连接腔,第一排水卡件150呈中空状且贯穿撞角扇130,用于连通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撞角角码190的末端设置有撞击缓冲胶条(图中未标号),具体地,撞击缓冲胶条采用三元乙丙胶条,用于缓冲第一撞角角码190与换向框300之间的冲击。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玻璃170为双层中空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此,此处容置玻璃170的具体形式也可以是单层玻璃或三层玻璃,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第一排水卡件150也可以是直接通过一个完整的流通管进行排水,流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

压线框110靠近容置玻璃17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具有塞入式防水胶条,塞入式防水胶条的一侧抵接于容置玻璃170,另一侧抵接于安装槽,以使压线框110于容置玻璃170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塞入式防水胶条也采用三元乙丙胶条。当然,此处塞入式防水胶条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例如硅酮密封胶等。

参见图2,第一排水卡件150包括第一流通管151与第二流通管153,第一流通管151设置在压线槽内并伸入撞角扇130,第二流通管153设置在连接平台上并伸入撞角扇130,第一流通管151与第二流通管153卡接并形成第一积水流道,用于连通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管151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第二流通管153的内周面具有内螺纹,第一流通管151与第二流通管153相向设置且螺纹连接,既保证了第一流通管151与第二流通管153形成第一积水流道及时排出积水,又方便了安装。同时,在第一流通管151的顶部还具有漏斗状的集水盘,方便收集积水。

参见图3,换向框300包括承载框体310、连接框架330、第二排水卡件350以及第一连接组件370,承载框体310固定连接于连接框架330,连接框架330可拆卸地连接于窗框500的一端,承载框体310搭接于窗框500的另一端。承载框体310内具有内腔,承载框体310远离连接框架330的一侧具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一侧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撞角角码390,第二撞角角码390搭接于撞角扇130,承载框体310、窗框500、连接框架330共同围成第二连接腔,第二排水卡件350呈中空状且贯穿承载框体310,用于连通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组件370贯穿设置于承载框体310并向下伸入窗框500,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承载框体310与窗框500。窗框500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550,每个排水孔550连通第二连接腔与外界。具体地,排水孔550开设在窗框500上靠近第二连接腔底部的位置,方便进行排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撞角角码390的末端也设置有撞击缓冲胶条,具体地,此处撞击缓冲胶条也采用三元乙丙胶条。

第二排水卡件350包括第三流通管351与第四流通管353,第三流通管351设置在承载平台上并伸入承载框体310,第四流通管353设置在承载框体310与承载平台相对的底部并伸入承载框体310,第三流通管351与第四流通管353卡接并形成第二积水流道,用于连通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流通管351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第四流通管353的内周面具有内螺纹,第三流通管351与第四流通管353相向设置且螺纹连接,既保证了第三流通管351与第四流通管353形成第二积水流道及时排出积水,又方便了安装。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第二排水卡件350也可以是直接通过一个完整的流通管进行排水,流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

参见图4,第一连接组件370包括第一塑料连接卡件371、第一密封圈373以及第一自攻螺钉375,第一塑料连接卡件371贯穿设置在承载框体310上,第一自攻螺钉375伸入第一塑料卡接件并向着远离承载平台的方向延伸至窗框500内,第一密封圈373设置在承载平台上并位于第一塑料卡接件与承载框体310之间,以使第一塑料卡接件与承载框体310之间密封连接。

第一塑料连接卡件371包括螺钉盘头和卡接腔体,螺钉盘头固定连接于卡接腔体的一端,且螺钉盘头具有螺帽容置腔,用于容置自攻螺钉的螺帽,卡接腔体远离螺钉盘头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环状卡齿,用于抵接于承载框体310。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环状卡齿可以是多圈也可以是单圈,具体圈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73呈o型,且螺钉盘头靠近卡接腔体的一侧具有一小环槽,第一密封圈373容置在小环槽内并与螺钉盘头紧密贴合,防止积水从螺钉盘头与承载框体310之间的缝隙流入承载框体310的内腔。

参见图5,窗框500包括卡接框架510和第二连接组件530,卡接框架510与连接框架330可拆卸连接,卡接框架510的底部具有扣合槽,扣合槽与钢附框700扣合,卡接框架510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抵接板,抵接板抵接于承载框体310,第二连接组件530贯穿设置在卡接框架510上并延伸至钢附框700中,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卡接框架510与钢附框700。

第二连接组件530包括第二塑料连接卡件531、第二密封圈533以及第二自攻螺钉535,第二塑料连接卡件531贯穿设置在卡接框架510上,第二自攻螺钉535伸入第二塑料卡接件并向着远离承载框体310的方向延伸至钢附框700内,第二密封圈533设置在卡接框架510上并位于第二塑料卡接件与卡接框架510之间,以使第二塑料卡接件与卡接框架510之间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塑料连接卡件531与第一塑料连接卡件371的结构相似,第二密封圈533与第一密封圈373的结构和位置相似,故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10,安装在窗户开口处,承载框体310具有内腔,并与撞角扇130通过撞角的方式组成框体。压线框110与容置玻璃170密封连接,第一排水卡件150贯穿设置在撞角扇130上,第二排水卡件350贯穿设置在承载框体310上,且窗框500靠近第二连接腔处开设有多个排水孔550。当处于雨天时,窗扇100关闭,压线框110与容置玻璃170之间的塞入式防水胶条可阻挡绝大部分雨水,当安装工艺不当或者塞入式防水胶老化时,会有一部分雨水进入到压线槽并通过第一排水卡件150进入到第一连接腔。而进入到第一连接腔内的积水一部分会通过第一撞角角码190与承载框体310之间的缝隙流出,另一部分会通过第二排水组件进入到第二连接腔并通过设置在窗框500上的排水孔550排出。同时承载框体310与窗框50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370可拆卸连接,窗框500与钢附框70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530可拆卸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10,强度高、安装方便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排水性能,避免了下雨天雨水进入室内。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10,安装在窗户开口处,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该组合式外平开窗10包括窗扇100、换向框300、窗框500、钢附框700以及摩擦铰链(图未示),钢附框700用于固定安装在窗户开口处,窗框500可拆卸地安装在钢附框700上。

窗扇100包括压线框110、撞角扇130、第一排水卡件150以及容置玻璃170,撞角扇130的顶部具有压线槽,压线框110卡接在压线槽内,容置玻璃170卡接于压线框110内,撞角扇130的底部具有连接平台,连接平台的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一撞角角码190,第一撞角角码190搭接于换向框300,连接平台、第一撞角角码190与换向框300共同围成第一连接腔,第一排水卡件150呈中空状且贯穿撞角扇130,用于连通压线槽与第一连接腔。

换向框300包括承载框体310、连接框架330以及第二排水卡件350,承载框体310固定连接于连接框架330,连接框架330可拆卸地连接于窗框500的一端,承载框体310搭接于窗框500的另一端。承载框体310内具有内腔,承载框体310远离连接框架330的一侧具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一侧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撞角角码390,第二撞角角码390搭接于撞角扇130,承载框体310、窗框500、连接框架330共同围成第二连接腔,第二排水卡件350呈中空状且贯穿承载框体310,用于连通第一连接腔与第二连接腔。

摩擦铰链包括第一连接链与第二连接链,第一连接链可拆卸地连接于撞角扇130,第二连接链可拆卸地连接于承载框体310,第一连接链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链铰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外平开窗10,通过在窗扇100与换向框300之间设置摩擦铰链,极大地方便了窗扇100的开合,同时也增强了窗扇100与窗框500之间的连接,避免了落框的危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