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及其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20336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砂器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及其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品行业中,蒸煮设备用于加热、保温、杀菌处理或贮藏浆液,同时在大型餐厅或食堂用于熬汤、烧菜、炖肉、熬粥等,是食品加工提高质量、缩短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的良好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蒸煮锅的品种很多,有铁锅、铝锅、不锈钢锅、保温锅和复合底锅,这些蒸煮设备在蒸煮食物时,由于蒸煮设备传热不均匀,常导致食物粘锅。另外,在蒸煮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煮制食品有腥味,同时伴随着食品煮制过生或者过熟,煮制过生,难以咬下食物,煮制过熟,食物融化,不仅造成营养的流失,而且还会影响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及其烧制方法,旨在克服现有蒸煮设备因传热不均匀而导致食物粘锅以及蒸煮过程中出现的食物煮制过生或过熟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青坩20-60份,膨润土1-10份,煤矸石15-30份,粉煤灰4-16份,陶粒砂1-5份,紫木节8-15份和砂矸6-2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的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选取青坩20-60份,膨润土1-10份,煤矸石15-30份,粉煤灰4-16份,陶粒砂1-5份,紫木节8-15份和砂矸6-25份待用;

s2:研磨;将步骤s1选取的各原料置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至200目的细粉备用;

s3:制泥;将步骤s2研磨出的细粉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3-6的配比置于澄泥池中腐化2个月至半年,泥水分离后阴干,得到含水量为50-70%的坯泥;

s4:揉泥;将步骤s3制备的坯泥反复揉制形成泥团,要求泥团的表面及内部均匀且无杂质和气孔;

s5:成型;将步骤s4形成的泥团在泥台上拉坯制成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

s6:烘干;对步骤s5制成的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进行烘干至其表面温度为50-70℃;

s7:烧制;将步骤s6制备的坯体放置于窑炉中,在1250-1300℃的温度下烧制18-25h,自然冷却至常温,出窑,打磨形成多功能蒸煮砂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多功能蒸煮砂锅的核心在于选用当地煤层30米以下、地壳深层上亿年滋润的天然青坩作为主要原料,并搭配使用膨润土、煤矸石、粉煤灰、陶粒砂、紫木节和砂矸作为辅料,通过对上述组分的合理配比,搭配采用配料,研磨,制泥,揉泥,成型,烘干,烧制的工艺流程,生产出传热均匀、透气性好且热稳定性高的蒸煮砂锅。由于砂锅具有传热均匀且传热快,散热慢,保温能力强的特点,可以使蒸煮的食物快速加热且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粘锅的现象,同时也克服了煮制过程中食物煮制过生或者过熟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青坩20份,膨润土1份,煤矸石15份,粉煤灰4份,陶粒砂1份,紫木节8份和砂矸6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的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选取青坩20份,膨润土1份,煤矸石15份,粉煤灰4份,陶粒砂1份,紫木节8份和砂矸6份待用;

s2:研磨;将步骤s1选取的各原料置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至200目的细粉备用;

s3:制泥;将步骤s2研磨出的细粉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3的配比置于澄泥池中腐化2个月,泥水分离后阴干,得到含水量为50%的坯泥;

s4:揉泥;将步骤s3制备的坯泥反复揉制形成泥团,要求泥团的表面及内部均匀且无杂质和气孔;

s5:成型;将步骤s4形成的泥团在泥台上拉坯制成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

s6:烘干;对步骤s5制成的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进行烘干至其表面温度为50℃;

s7:烧制;将步骤s6制备的坯体放置于窑炉中,在1250℃的温度下烧制18h,自然冷却至常温,出窑,打磨形成多功能蒸煮砂锅。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青坩40份,膨润土5份,煤矸石20份,粉煤灰10份,陶粒砂3份,紫木节10份和砂矸12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的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选取青坩40份,膨润土5份,煤矸石20份,粉煤灰10份,陶粒砂3份,紫木节10份和砂矸12份待用;

s2:研磨;将步骤s1选取的各原料置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至200目的细粉备用;

s3:制泥;将步骤s2研磨出的细粉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5的配比置于澄泥池中腐化5个月,泥水分离后阴干,得到含水量为60%的坯泥;

s4:揉泥;将步骤s3制备的坯泥反复揉制形成泥团,要求泥团的表面及内部均匀且无杂质和气孔;

s5:成型;将步骤s4形成的泥团在泥台上拉坯制成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

s6:烘干;对步骤s5制成的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进行烘干至其表面温度为60℃;

s7:烧制;将步骤s6制备的坯体放置于窑炉中,在1270℃的温度下烧制24h,自然冷却至常温,出窑,打磨形成多功能蒸煮砂锅。

实施例3

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青坩60份,膨润土10份,煤矸石30份,粉煤灰16份,陶粒砂5份,紫木节15份和砂矸25份。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蒸煮砂锅的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选取青坩60份,膨润土10份,煤矸石30份,粉煤灰16份,陶粒砂5份,紫木节15份和砂矸25份待用;

s2:研磨;将步骤s1选取的各原料置入球磨机中进行研磨至200目的细粉备用;

s3:制泥;将步骤s2研磨出的细粉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6的配比置于澄泥池中腐化半年,泥水分离后阴干,得到含水量为70%的坯泥;

s4:揉泥;将步骤s3制备的坯泥反复揉制形成泥团,要求泥团的表面及内部均匀且无杂质和气孔;

s5:成型;将步骤s4形成的泥团在泥台上拉坯制成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

s6:烘干;对步骤s5制成的多功能蒸煮砂锅的坯体进行烘干至其表面温度为70℃;

s7:烧制;将步骤s6制备的坯体放置于窑炉中,在1300℃的温度下烧制25h,自然冷却至常温,出窑,打磨形成多功能蒸煮砂锅。

本发明的多功能蒸煮砂锅的核心在于选用当地煤层30米以下、地壳深层上亿年滋润的天然青坩作为主要原料,并搭配使用膨润土、煤矸石、粉煤灰、陶粒砂、紫木节和砂矸作为辅料,通过对上述组分的合理配比,搭配采用配料,研磨,制泥,揉泥,成型,烘干,烧制的工艺流程,生产出传热均匀、透气性好且热稳定性高的蒸煮砂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