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181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烧烤器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动烧烤炉。



背景技术:

烧烤可能是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式,是以燃料加热和干燥空气,并把食物放置于热干空气中一个比较接近热源的位置来加热食物。一般来说,烧烤是在火上将食物(多为肉类,海鲜,蔬菜)烹调至可食用状态。

现代社会,由于有多种用火方式,烧烤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烧烤用具,如烧烤炉、烧烤架等。其中烧烤炉是目前发展最为快捷的一种烧烤用具,根据生热原理不同,烧烤炉可分为炭烤炉、电烤炉及气烤炉。其中气烤炉和电烤炉由于烤制时为无烟状态且对烤制品不会产生污染,因此广泛受到欢迎,但是相对的其造价会高于碳烤炉。

另外,目前的烧烤炉分为两种烧烤方式:第一种为人工手动烧烤,这是目前最为广泛的烧烤方式,通过烤制者自身的人为判断来对烤制品进行翻转;第二种则是通过会自动转动烤签的烧烤炉对烤签上的烤制品进行均匀转动烤制。

然而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种方式的烤制由于采用人工手动翻转,因此对烤制者的要求极高,对于烧烤熟练度一般的烤制者,其对烤制品判断有限,因此将会出现翻转频率不均匀、翻转时机不适宜,导致不同位置的烤制品生熟程度不均匀而影响口感甚至无法食用,最终造成食物不同程度的浪费,除此之外,人工烤制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因此只能小规模进行,无法大规模烤制;而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烤制,其相对人工烤制不但可通过烧烤炉的自动转动功能对烤签进行转动使烤签上的烤制品均匀被加热,而且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烤签放置位来适应所需烧烤数量,然而目前带有自动转动烤签功能的烧烤炉其烤签都是与该烧烤炉相互对应的,因此第一个问题是使用非常不方便,由于大部分烤制食物在购买之前便已经串好,因此烤制者需要将食物取下并重新串至该烤签上,第二个问题是卫生性得不到保证,由于该烤签是和对应烧烤炉匹配使用的,因此在一次烧烤完毕之后需要进行清洗用于下次烧烤,而附着在烤签上的油脂、食物屑却极难洗净又极易衍生出细菌,多次使用将出现卫生性问题。

因此创造一种不但具有均匀烤制功能,而且使用范围广泛、卫生性强的烧烤炉是极其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可沿烤签周向自动转动烤签,而且能广泛适用于各种烤签的一种自动烧烤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炉架,所述炉架设置有用于烤制食物的烧烤区、转动烤签的转动机构及驱动转动机构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沿烧烤区周边依次排列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烤签的转动轴,且各转动轴沿轴向的其中一端朝向烧烤区,各所述转动轴与电机的转轴联动设置,各所述转动轴沿轴向设置有用于烤签插入的插入孔,且插入孔的孔口朝向烧烤区,各所述转动轴设置有将插入孔内的烤签与对应转动轴固定连接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架的设置为后续零部件提供安装位,在炉架内设置烧烤区使得烤制品可在烧烤区内进行烤制,从而实现了烧烤炉最基本的功能,为了使烧烤炉能实现自动翻转功能,在炉架上设置转动机构并配合电机,通过转动机构的转动来带动烤签转动,从而实现烤签上的食物能均匀且有效的接受烤制,其中转动机构在烧烤区周边依次排列设置一定数量的转动轴,通过转动轴来夹持烤签,使烤签能固定于转动轴,之后根据转动轴与电机的转轴联动设置,使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转动烤签的功能,为了使烤签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设置插入孔,烤签通过插入孔插如转动轴,并在后续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其中由于插入孔的孔口朝向烧烤区,因此烤签在固定在转动轴上之后,延伸出去的部分便位于烧烤区,从而烤制烤签上的烤制品。

其优点在于:

第一,由于采用转动轴自动带动烤签转动,因此相比于人工主动翻转,烤签在烤制时翻转更加均匀,使烤签上的烤制品受热更加的均匀,从而保证了烤制品的生熟度以及保证了烤制品的口感。

第二,将转动轴沿烧烤区周边依次排列,根据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转动轴以及对转动轴进行不同紧密程度的排列,从而使转动轴数量满足使用环境,相比于通过人工烧烤的形式,对于小规模的使用,本发明与人工烧烤的烧烤炉均可满足工作要求,但是对于较大规模的使用,若使用人工烧烤的烧烤炉则需要一定数量的烤制者同时进行烤制,其人工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烤制,因此本发明基于大规模烤制时,通过设置足够多的转动轴来代替劳动力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力的投入使收益更高。

第三,传统的自动烧烤炉其采用的烤签均为特制烤签,因此在卫生性及经济性两个问题中将会出现矛盾,若以卫生性为第一指标,则需要在烤制完毕之后将烤签回收,并在下次烤制时使用新的烤签,然而特制烤签为了配合烧烤炉其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材料要求以及机构要求,从而大大提升了特制烤签的制造成本,因此若为了满足卫生性而将这种制造成本较高的特制烤签作为一次性使用工具将会使烧烤的成本发生质的提升;而若以经济性作为第一指标,使得特制烤签使用过后再次清洗使用,则会由于烤制品上的油脂以及炭灰等难以洗净的物质附着于烤签上引起细菌增生而带来不卫生问题。本发明根据对市面上普通烤签的研究,大胆的将传统需要配合特制烤签的自动烧烤炉改进为无需特制烤签,并设置供普通烤签插设的插入孔以及固定烤签的固定件达到转动烤签的目的,其具有极其广泛的适用性,适用绝大多数不同横截面积的普通烤签。

这里说明,市面上的普通烤签均是以卫生性为第一要求而制定的一次性木签、竹签等,其横截面积类似于圆形,且根据需求具有不同大小的直径类型,由于为常见用具,此处不做过多的阐述。

第四,对于传统的自动烧烤炉,由于自带特制烤签的特点,烤制者需要先将烤制品串至特制烤签上再进行烤制,而由于许多烤制品在购买时,商家便已经将食物串至普通烤签上了,因此烤制者需要将普通烤签上的烤制品取下,再重新串至特制烤签上,较为不方便,而本发明采用可固定普通烤签的转动轴,直接将已经串好的普通烤签固定于转动轴便可,方便快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转动轴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供固定件安装的通孔,且通孔与插入孔连通,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夹持烤签的滚珠及将滚珠朝插入孔复位的弹簧,所述滚珠滑移设置于通孔内,且部分延伸至插入孔,所述弹簧一端相抵于滚珠背离插入孔侧,另一端延伸出通孔,所述转动轴外周设置有用于调节弹簧松紧度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将烤签与转动轴固定的方式有很多,如设置夹具、填充间隙等,而本发明采用在转动轴外周周向均匀排列设置一定数量的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滚珠及弹簧,通过弹簧将滚珠向内挤压,由于滚珠部分延伸至插入孔内,因此各个延伸部分的滚珠作用于插入孔内的烤签上,若弹簧的作用力足够大,则弹簧作用于滚珠的力,可通过滚珠传递至被周向的各个滚珠挤压在内的烤签上,从而保证烤签无法相对移动;除此之外,由于烤签只有在烧烤时才需要被紧紧的挤压于转动轴上,而烤制完毕或者烤制之前需要便捷的取放,因此设置调节件,当需要固定时,通过调节件使烤签紧紧被滚珠夹持,而不需要固定时,通过调节件使滚珠撤去对烤签作用力,可轻松的取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沿转动轴轴向滑移设置于转动轴,所述调节件内周沿轴向设置有用于解除对烤签固定的缩口段及设置于缩口段最小口径处用于固定烤签的平口段,所述平口段口径与缩口段最小口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对烤签的作用力决定于弹簧被挤压的程度,本发明将调节件沿转动轴轴向滑移设置,并在调节件内周沿轴向设置一缩口段及在缩口段最小口径处设置一平口段,当需要对烤签进行固定的时候,通过沿转动轴轴向移动调节件,使弹簧抵于平口段,由于平口段口径最小,因此相对的弹簧处于挤压最大位移处,从而使滚珠受到的弹簧的作用力最大,致使滚珠可以最大的力作用于烤签实现固定;而当需要解除固定的时候,移动调节件,使调节件的缩口段与弹簧相接触,并沿着缩口段朝口径大的方向运动,此时弹簧由于具有可延伸的空间,因此向外扩张使压缩力变小,从而导致滚珠作用于烤签的作用力变小,在小作用力下,烤制者可轻便的取放烤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轴沿轴向转动连接于炉架,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电机的转轴转动配合的带轮及通过带轮传动的传送带,且传送带设置于各转动轴下方,各所述转动轴位于传送带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与传送带摩擦转动的环形摩擦部,所述环形摩擦部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表面摩擦系数的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的自动烧烤炉采用的是链轮结构带动转动,因此整体结构较为厚重,而本发明采用带轮结构,利用与电机转动配合的带轮以及通过带轮传动的皮带实现能量传递,使整体转动机构质量较小,除此之外,本发明采用静摩擦的原理,将转动轴设置于皮带上端,由于转动轴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而从上至下挤压于皮带上方,因此皮带在传动的过程中,转动轴由于静摩擦作用力而转动,另外,为了增加转动轴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在转动轴外周设置环形摩擦部,并在环形摩擦部表面设置纹路来增大表面的摩擦系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烤架沿转动轴排列方向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对应各转动轴设置有与转动轴连接的连接轴套,各所述连接轴套以连接杆为中心轴转动设置于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上的连接轴套通过以连接杆为转动中心转动连接于连接杆,因此连接轴套可通过连接杆进行翻转,因此套设于连接轴套的转动轴可随连接轴套同步翻转。其优点在于:烤制品只有在需要加热的时候才需要置于烧烤区内,其余状态都无需置于烧烤区,比如当烤制者将烤签固定于转动轴上时、烤制品烤熟之后、突发紧急情况时,因此本发明通过可沿连接杆转动的连接轴套来连接转动轴,当不需要将烤制品置于烧烤区时,便翻转转动轴,使其远离烧烤区,防止烤制品长时间置于烧烤区而烤烂、或者用手在烧烤区操作而受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连接轴套背离转动轴侧设置有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与炉架相抵设置时,对应转动轴呈倾斜朝上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翻转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在连接轴套上设置支撑平面,使连接轴套转动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相抵于炉架,且呈倾斜朝上状态,因此烤制者对该连接轴套无需持续固定而该连接轴套将会持续保持稳定状态且连接轴套内的转动轴也同样处于稳定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架位于转动轴及烧烤区之间设置有档热板,所述档热板对应各转动轴设置有供烤签延伸至烧烤区的穿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轴内的烤签在烤前及烤后分别需要进行安装及拿出处理,因此烤制者必须触碰转动轴来实现上诉动作,而由于烧烤为高温烤制,因此为了防止转动轴温度过高而烫伤烤制者,在转动轴及烧烤区之间设置一层档热板吸收来自烧烤区的热量,使转动轴温度升高速率减缓,而为了最大程度的隔热,隔热板只为每一根转动轴设置一个穿出槽用于烤签穿出,其余部分均起到隔热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架底端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铰接座,两侧所述的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脚架,两侧所述脚架的转动中心的竖直间距等于脚架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架的设置起到支撑作用,为常规设计,而脚架铰接于铰接座使烧烤炉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进行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空间占有率,最后两侧脚架的转动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等于脚架厚度的设置,使脚架在折叠回收时,先折叠转动中心较高处的脚架再折叠转动中心较低处的脚架,此时,如图6,两者刚好无缝贴合,实现最大程度的空间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烧烤区包括一放置木炭的炭盒,所述烧烤区包括一放置木炭的炭盒,所述炭盒与炉架可拆卸设置,所述炭盒一端设置有盒口,所述盒口周边设置有与炉架固定的延边,所述延边包括与炭盒同侧的同侧面及与炭盒异侧的异侧面,所述同侧面与炉架配合相抵时,炭盒的盒口朝上,所述异侧面与炉架配合相抵时,炭盒的盒口朝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炭盒的设置使烧烤区通过木炭加热的方式产热,提供了一种加热方式,为了保证产热量,需要在炭盒内放置足够的木炭,因此相对的炭盒的体积较大,为了使烧烤炉在使用完毕之后所占体积尽可能的小,将炭盒与炉架可拆卸设置:当需要使用时,如图7所示,通过炭盒上延边的同侧面与炉架配合,使炭盒开口朝上安装于炉架;而当不需要使用时,如图8所示,通过炭盒上延边的异侧面与炉架配合,使炭盒开口朝下,此时炭盒所占空间部分与炉架所占空间重合,因此减小了空间占比。除此之外,炭盒在不使用时由于开口朝下,因此可保证炭盒内不会形成水份的堆积,使生热更加的快捷、有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架位于烧烤区底端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用于吸收烧烤区温度的发热板、与发热板形成温差的冷却板及通过温差发电的温差发电片,所述发热板固定设置于烧烤区底端,所述温差发电片一端固定于发热板,另一端与冷却板固定,所述冷却板底端设置有为冷却板快速散热的散热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烧烤区所产生的热量只有极小一部分被烤制品吸收,而绝大部分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扩散进入空气并流失,能量利用率极低,而为了更好了利用被浪费的能量,在烧烤区底端设置温差发电装置,通过温差发电装置中的发热板吸收烧烤区的能量,并配合冷却板形成温差,使温差发电片产生电能,其中通过温差发电片所产生的电能可作为电机的供电源甚至在户外使用时可为用电产品进行充电。另外,为了最大程度的产生电能,在冷却板底端设置散热器,使冷却板能最快的进行散热,从而保证发热片与冷却板之间温差最大,使温差发电片产电效能最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关于转动机构部分的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关于转动轴部分的装配图;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视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脚架的折叠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炭盒翻转盖置的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炭盒的零件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炭盒与温差发电装置的装配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温差发电装置的部分装配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安全盒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烧烤炉,包括呈长方体的炉架1,炉架1底端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焊接有铰接座14,且各侧铰接座14上分别铰接有脚架15,其中脚架15呈h形,因此可通过h形脚架15在烧烤炉需要使用时对炉架1进行支撑,并通过铰接座14转动脚架15在烧烤炉不需要使用时折叠脚架15,另外炉架1内向下凹陷设置有一片呈矩形的烧烤区2,烧烤区2包括一放置木炭的炭盒21,炭盒21上端设置有盒口212,炭盒21底端放置有一片呈形状适配的炭网22,且炭网22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个长条孔221,因此木炭可在炭网22上进行燃烧,且木炭烧成的灰可通过长条孔221进入炭网22下方与木炭分离,从而使燃烧更加的充分。

另外炉架1位于烧烤区2沿长度方向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不但具有转动功能,而且可夹持烤签,使烤签在烧烤区2内均匀转动,从而保证烤签上的烤制品受热均匀。

另外,本实施例中炉架1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三个呈环形的调料放置环16,调料放置环16内可放置调料杯等杯体,并在杯体里面放置调料供烧烤方便使用。

另外,本实施例中炉架1位于烧烤区2底端还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5,使烧烤区2所产生的能量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另外,本实施例中炉架1位于调料放置环16上方还设置有usb接口17,可供外接电源连入,便于野外烧烤。

另外,本实施例中炉架1位于转动机构3与烧烤区2之间设置有一呈l形的档热板13,档热板13l形一端竖于转动机构3与烧烤区2之间,另一端焊接于炉架1,且档热板13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与后续转动轴31对应的穿出槽131。

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3包括一根传送带33、两个带轮32以及11根转动轴31,其中这11根转动轴31沿烧烤区2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在烧烤区2周边,且沿轴向的其中一端朝向烧烤区2,其中带轮32位于转动轴31下方的两侧,且两个带轮32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连接于带轮32之后刚好位于每个转动轴31下方,因此转动轴31便可通过重力的作用挤压于传送带33上,另外为了驱动带轮32转动,炉架1上还设置一架电机4,其中电机4可适用usb接口17与外接电源相连,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于炉架1,并通过电机4的转轴与其中一个带轮32转动连接,当电机4转动时,带动相连的主动带轮32转动,因此传送带33在主动带轮32的作用下进行传输,此时由于转动轴31挤压于带轮32上因此转动轴31将会随带轮32移动或者转动,为了保证转动轴31原地转动,在烤架沿转动轴31排列方向焊接一根连接杆11,并在连接杆11上对应每个转动轴31设置一个连接轴套12,且连接轴套12内开设一个与转动轴31转动配合的套孔122,因此转动轴31可以套设在套孔122内进行转动而不随传送带33移动,另外炉架1固定设置有一将连接轴套12相互分隔开的分隔板18。

优选的传送带33为同步带,带轮32为同步轮。

在图1-图2的基础上结合图3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中每个转动轴31沿自身轴向设置有插入孔311,且插入孔311的孔口朝向烧烤区2,使烤签可通过插入孔311与转动轴31连接,并延伸部分位于烧烤区2进行烧烤,另外,每个转动轴31上设置有固定件312,为了与固定件312配合,转动轴31沿周向开设有3个通孔313供固定件312安装,其中固定件312包括滑移设置于通孔313内的滚珠3121及将滚珠3121朝插入孔311复位的弹簧3122,其滚珠3121部分延伸至插入孔311,弹簧3122部分延伸出通孔313外侧,为了调节滚珠3121对烤签的夹持力,在弹簧3122外侧设置用于调节弹簧3122松紧度的调节件314,调节件314沿转动轴31轴向滑移设置于转动轴31,且调节件314内周沿轴向设置有缩口段3141及平口段3142,且平口段3142口径与缩口段3141最小口径相同,利用平口段3142进行持续压缩弹簧3122使滚珠3121受力更大,利用弹簧3122可沿缩口段3141扩张接触压缩,从而起到固定烤签或则解除固定作用。

在图1-图2的基础上结合图4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为了增大转动轴31与传送带33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在转动轴31外周设置一圈环形摩擦部34,使环形摩擦部34相抵于皮带上,并在环形摩擦部34与皮带的接触面上设置一层呈菱形的纹路341来增大摩擦系数,其中环形摩擦部34可通过多种方式与转动轴31固定连接,如焊接连接、插销连接等。

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轴套12背离转动轴31侧设置有垂直连接轴套12轴向的支撑平面121,当不需要进行烤制时,转动连接轴套12并使支撑平面121与炉架1相抵,此时,对应的转动轴31呈倾斜朝上设置,同理,转动轴31内的烤签同样朝上,处于闲置状态。

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图6所示,两侧脚架15的转动中心的竖直间距等于脚架15厚度,使折叠之后两脚架15处于相互平行状态,使回收空间最小,达到空间最大利用化。

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炭盒21位于盒口21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炉架1固定的延边211,延边211包括与炭盒21同侧的同侧面2111及与炭盒21异侧的异侧面2112,同侧面2111与炉架1配合相抵时,炭盒21的盒口212朝上,所述异侧面2112与炉架1配合相抵时,炭盒21的盒口212朝下。

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图9-图11所示,温差发电装置5包括用于吸收烧烤区2温度的发热板51、与发热板51形成温差的冷却板52及通过温差发电的温差发电片53,其中炭盒21底端焊接有两块呈z字形的安装板213,发热板51插设于两块安装板213之间,并用螺钉固定在烧烤区2底端,温差发电片53一端固定于发热板51,另一端与冷却板52固定,并通过螺钉连接,另外,冷却板52底端设置有散热器54,散热器54可为散热片及导热杆相互连接,通过增大散热面积使冷却板52快速冷却。

另外,温差发电装置5外周还设置有安装盒214套用于安全操作使用。

另外,本实施例为了使安全盒214内的热量散出,在安全盒214除去上端面的开口的另外五个面上设置矩形缺口2141,并通过格网2142将矩形缺口2141封闭,因此热量可通过格网2142上的散热通孔21421从安全盒214内部散至外部,从而起到散热作用。

另外,安全盒214位于上端开口的其中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安装边2143,在安装边2143上开设朝向发热板51的腰型孔21431,且在发热板51对应腰型孔21431的位置设置安装孔,因此可通过螺栓等方式穿过腰型孔21431及安装孔来将安全盒214与发热板51可拆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