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酒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制冰功能的酒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红酒柜和家用制冰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家用制冰设备除了独立自动制冰机的形式外,还可将制冰机集成在冰箱、冷柜等产品内,例如在冰箱、冷柜等冷藏产品内部设置简易的制冰盒或在其冷冻室内嵌入的自动制冰机等形式。
其中,家用独立制冰机为一个独立电器,客户需为其配置配合使用的装置,如置放台、电源插座等,占用空间且配置成本较高,而制冰功能通常在炎热的季节才会使用,因此使用率较低,长期占用室内的放置空间和电源插座会比较浪费。而嵌入冷藏设备内的制冰机需要依赖电器的主体电源控制,不能独立控制,只能嵌入具有制冷功能的产品,嵌入产品的范围较局限,对于不具备制冷功能的酒柜则无法实现制冰。而且嵌入冷藏设备后需要永久占用冷藏设备的内部使用空间,且占用的空间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转换成其他功能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制冰功能的酒柜,能够降低配置成本,实现酒柜内的制冰机嵌入,且制冰机可灵活拆装,可实现酒柜内制冰空间功能的自由切换,提高制冰空间的使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制冰功能的酒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制冰室,所述制冰室连接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冰室的开口处设有制冰室门,所述制冰室内可拆卸安装有制冰机,所述制冰机的下方设有取冰空间,所述制冰室内设有导轨,所述制冰机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制冰室的内壁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能够阻止所述制冰机向靠近所述制冰室门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制冰功能的酒柜,由于制冰机可拆卸安装于酒柜内的制冰室内,因此,可利用酒柜的电源和空间,不需要额外的配套设备,降低了配置成本,另外,由于制冰机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安装制冰机时,导轨能够将所述制冰机由所述制冰间室的开口处引导插入制冰间室内的安装位置,使弹性限位件卡住制冰机即可,安装方便;需要拆卸制冰机时,只需向外施加拉力,克服弹性限位件的弹性限位力即可,拆卸方便,拆卸后的制冰室空间可以用于存储其他物品,从而实现了酒柜内制冰空间功能的自由切换,提高了制冰室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中制冰室的外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中进水管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中制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制冰机去掉制冰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制冰机与制冰室内导轨的局部配合示意图;
图9为制冰机底部导向筋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中制冰室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B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的C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中制冰室门的整体结构图;
图14为图13的D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3的E部放大图;
图16为图2的F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中给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给水组件中给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给水阀处于第二种工作状态时阀芯的位置示意图;
图20为给水阀处于第三种工作状态时阀芯的位置示意图;
图21为外架上插柱的位置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的内部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的蒸发器和制冰室的蒸发器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的制冷系统的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的制冷系统的另一种连接关系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酒柜的制冷系统的第三种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制冰功能的酒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制冰室2,所述制冰室2连接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冰室2的开口处设有制冰室门3,所述制冰室2内可拆卸安装有制冰机4,所述制冰机4的下方设有取冰空间,参见图2,所述制冰室2内设有导轨5,所述制冰机4与所述导轨5滑动配合,参见图3,所述制冰室2的内壁设有弹性限位件6,所述弹性限位件6能够阻止所述制冰机4向靠近所述制冰室门3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制冰功能的酒柜,由于制冰机4可拆卸安装于酒柜内的制冰室2内,因此,可利用酒柜的电源和空间,不需要额外的配套设备,降低了配置成本,另外,由于制冰机4与所述导轨5滑动配合,安装制冰机4时,导轨5能够将所述制冰机4由所述制冰间室的开口处引导插入制冰间室内的安装位置,使弹性限位件6卡住制冰机4即可,安装方便;需要拆卸制冰机4时,只需向外施加拉力,克服弹性限位件6的弹性限位力即可,拆卸方便,拆卸后的制冰室2空间可以用于存储其他物品,从而实现了酒柜内制冰空间功能的自由切换,提高了制冰室2的使用效率。
为了便于向制冰机4内加水,如图4所示,可在制冰室2的顶部预埋进水管21,当制冰机4安装到制冰室2内时,进水管21与所述制冰机4的进水口(即制冰冰格42的开口)相对,为了避免出现对位误差,可将制冰机4的进水口面积设置为大于进水管21出口的面积,从而保证制冰机4安装到位后,进水管21能够与制冰机4的进水口相对,防止因错位而导致水洒出制冰机4外。
为了便于制冰机4在安装时的接线以及拆卸时的拆线,如图5所示,可在制冰室2的取冰空间内设有可开闭的接线盒22,当安装制冰机4时,可打开接线盒22,将制冰机4的接线端子与接线盒22内的接线端子电连接,连接后的接线端子放置于接线盒22内,可对接线端子进行保护。当拆卸制冰机4时,将接线端子拆开后拔出制冰机4即可。此设计方案在制冰室2内即可完成接线,操作方便且可有效防止漏冷。
具体地,制冰机4的结构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外壳4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41内的制冰冰格42和储冰漏斗43,所述制冰冰格42位于所述储冰漏斗43的上方,所述制冰冰格42可相对于外壳41翻转,所述储冰漏斗43的底部设有出冰口。进水管21进入的水流入制冰冰格42内,制成冰块后制冰冰格42翻转扭动使冰块落入储冰漏斗43内,将杯子放在接冰区并对准储冰漏斗43的出冰口即可接冰。
如图7所示,储冰漏斗43内可设置拨轮431,以便于将冰块拨向出冰口处,还可在出冰口处设置阀门432,用于开启和关闭出冰口。
如图3、图6所示,弹性限位件6可以为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设置于所述制冰室2的侧壁23上,当所述弹性卡勾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弹性卡勾与所述外壳41的前面板411抵靠,防止制冰机4向靠近制冰室门3的方向移动。制冰室2的侧壁23对应弹性卡勾的位置设有避让口231,以向弹性卡勾提供形变空间,当向靠近侧壁23的方向挤压所述弹性卡勾时,所述弹性卡勾能够形变进入所述避让口231内,从而便于制冰机4的拆装。
为了使得制冰机4在拆装时运动平稳,如图2所示,可将导轨5设置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制冰机4的底部两侧,如图8、图9所示,所述导轨5的上表面设有导向槽51,所述制冰机4的外壳41底面两侧分别设有导向筋412,两个所述导向筋412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槽51滑动配合。由此,可对制冰机4的宽度方向进行限位并使制冰机4在导轨5上滑动时不易发生倾斜卡死现象。优选地,如图8所示,导轨5的上表面支撑制冰机4的外壳41的底面,导向筋412的下表面与所述导向槽51的槽底具有间隙。由此,可保证制冰机4完全由导轨5支撑,从而减小插装阻力和滑动摩擦力。
为了便于施力,如图6所示,可在制冰机4的外壳41的前面板411上设置推拉把手413。
为了得到更大的自由切换空间,优选地,可将制冰室2与柜体1的连接也设置为易拆卸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制冰室2可包括外架7,外架7与柜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架7具有相互垂直的外架侧壁71和外架底板72,如图10所示,外架侧壁71、外架底板72以及柜体1内的第一侧壁11、顶壁12、后壁13共同围成前侧开口的制冰室2。由此,利用柜体1的三个壁面作为制冰室2的壁面,可减轻外架7的重量,节省外架7的制作材料和占用空间,且当柜体1具有制冷功能时,柜体1的壁面内可设置隔热层,由此可有效防止制冰室2漏冷。
需要说明的是,“前”是指靠近酒柜门体的一侧,“后”是指靠近酒柜背面的一侧。
外架7的易拆卸连接方式可以如图11、12所示,在柜体1的第一侧壁11上设置支撑筋111,在柜体1的顶壁12上设置插槽121,并在外架7的顶部设置插筋73,将外架7的底面搭接于支撑筋111上,并将插筋73插设于所述插槽121内,将外架7的后表面与柜体1的后壁13贴合,将外架7的顶面与柜体1的顶壁12贴合。由此,可限制外架7的各个方向的自由度,此结构易于安装且占用空间小。
优选地,为了便于插筋73插入插槽121内,可将插槽121的开口处设置为扩口状或将插筋73的插入端设置为减缩状。由此,可在插入时形成导向,方便插筋73插入插槽121内。
如图4所示,进水管21预埋在所述柜体1的顶壁12内,且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端露出所述顶壁12,由于外架7的顶面与柜体1的顶壁12贴合,为了防止进水管21的出水端阻碍外架7的插入安装,如图2所示,可在外架7的顶部对应进水管21的出水端的位置设置避让槽74,当将所述插筋73由插槽121的前端插入插槽121内时,避让槽74可避让开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端。
为了保证外架7和柜体1的第一侧壁11紧贴,可将插筋73远离第一侧壁11的表面与插槽121的内壁贴合,使插筋73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的表面与所述插槽121的内壁留有间隙。由此,插槽121的侧壁对插筋73远离第一侧壁11的表面施加的限位力可使外架7和柜体1的第一侧壁11紧贴,从而使外架7安装稳固。
其中,制冰室门3可以为翻转门,也可以为推拉门,如图1所示,制冰室门3可沿平行于所述柜体1后壁13的方向水平推拉,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制冰室2。
优选地,为了增加密封和隔热保温效果,如图13所示,制冰室门3可以为中空双层透明门,即两层透明玻璃之间设置真空层,既可以观察制冰情况,又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如图14、15、16所示,制冰室门3的上、下端面分别设有T形导槽31,外架7的前表面上、下两边沿分别设有T形导块32,T形导块32与所述T形导槽31滑动配合。由此,可实现门体与外架7的滑动配合。
为了减小制冰室门3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如图14、15、16所示,可在T形导槽31的底部设置支撑凸起311,使支撑凸起311与T形导块32接触,优选地,支撑凸起311的支撑端面为凸起的圆弧面,由此可进一步减小摩擦受力面,使制冰室门3的摩擦阻力更小,更易滑动。
当需要使用制冰功能时,需要连接给水组件8给制冰机4内加水。给水组件8可以固定设置在酒柜的柜体1内,采用泵加水,也可以可拆卸连接于柜体1的外部上表面,靠水自重实现加水。优选地,如图17所示,为了节省柜体1内部空间,给水组件8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柜体1的顶部。具体地,所述给水组件8包括给水盒81和给水阀82,所述给水阀82的入口与所述给水盒81的出口连通,所述给水阀82的出口与所述进水管21连通。需要加水时,只需打开给水阀82,即可通过水的重力下落实现加水,从而不需要使用泵,降低了成和使用能耗。并且,此结构不会占用柜体1内部空间,在不使用制冰功能时还可以将给水组件8拆除,移除给水组件8后,柜体1的上表面还可以用于放置其他物品。
其中,进水管21的出水端可以竖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当倾斜设置时,出水方向不会直对制冰盒的底面,从而使注水的冲击力较小,不容易溅出。优选地,如图4所示,进水管21的出水端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为45°~90°。由此,既可以减小注水冲击力还可以防止进水管21内残留水。
当移除给水组件8后,还可在进水管21的入口端设置进水管21塞,由此可防止异物掉入进水管21内,并可防止箱内冷量从进水管散失。
其中,给水阀8282的结构如图18所示,包括阀体821,所述阀体821内设有阀腔822,所述阀腔822内设有可滑动的阀芯823,阀体821上开设有进水口824、进气口825以及出水口826,所述进水口824与所述给水盒81的出口连通,进气口825与柜体1外部的空气连通,出水口826与进水管21连通,所述阀芯823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阀芯823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如图18所示,所述阀芯823将所述进气口825封堵,使所述进水口824和出水口826连通,此时为加水状态,阀芯823只封堵进气口825,防止水从进气口825外溢;当所述阀芯823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如图19所示,所述阀芯823将所述进水口824封堵,使所述进气口825和所述出水口826连通,此时为排空状态,阀芯823只封堵进水口824,开通进气口825,以便进水管21内的残留水排空,防止结冰后堵住进水管21;当所述阀芯823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如图20所示,所述阀芯823将所述进水口824和出水口826均封堵,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排空一定时间后,进入此状态,既停止加水,又防止制冰室2内的冷气由进气口825泄露。
为了保证外架7安装后的整体平衡性,如图21所示,外架7的后表面设有插柱75,所述柜体1的后壁13设有插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插柱75配合插接于所述插孔内。具体地,如图21所示,插柱75可以设置于外架侧壁71后表面和外架底板72后表面的交界处。
优选地,如图21所示,插柱75可以为方形柱,为了便于插入,可将插柱75的边棱处设置为倒角结构,还可将插柱75整体设置为向远离外架7的方向减缩的结构,从而可引导插柱75插入插孔内。
柜体1中的其余空间的布置方式不限,优选地,可以如图22所示,可在制冰室2的水平一侧设置杯架14,在制冰室2的下方设置酒水架15。杯架14称重较轻,因此位置可以设置的较高,而酒水架15承重较大,因此优选设置在较低位置。
当酒柜自身也具有冷藏功能时,酒柜和制冰机4的制冷系统分别具有一个蒸发器,如图23所示,酒柜蒸发器设置于酒柜内的顶壁12,位于制冰室2的水平一侧。制冰室2蒸发器设置于制冰室2内,为三面一体结构,分别与所述柜体1内的第一侧壁11、顶壁12以及后壁13贴合。
酒柜和制冰机4的整体制冷系统9的回路结构可以如图24所示,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91、冷凝器92、过滤器93和电磁阀94,其中,压缩机91的排气口与冷凝器92连接,电磁阀94的出口分出两路,其中一路包括与电磁阀94依次串联的制冰室毛细管95a和制冰室蒸发器96a,另一路包括与电磁阀94依次串联的酒柜毛细管95b和酒柜蒸发器96b,制冰室蒸发器96a和酒柜蒸发器96b的出口连接至三通连接管97,三通连接管通过回气管98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形成回路。另外,制冷系统9还可以如图25所示,即不使用三通连接管,将酒柜蒸发器96b的出口连接至制冰室毛细管95a和制冰室蒸发器96a之间,并将制冰室蒸发器96a的出口通过回气管98与压缩机连接。制冷系统9还可以如图26所示,即不使用三通连接管,将制冰室蒸发器96a的出口连接至酒柜毛细管95b和酒柜蒸发器96b之间,并将酒柜蒸发器96b的出口通过回气管98与压缩机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