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加工车间专用除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05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生姜加工车间专用除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姜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姜加工车间专用除水器。



背景技术:

生姜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清洗、浸泡脱盐等多道用水的工序,在各工序之间输送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水溅到车间地面上,因此在生姜的加工车间地面上经常会有积水存在,给工人移动造成安全隐患。由于积水是常态,使用普通拖把除积水不能满足需要,因为拖把吸水后不易晾干,如果采用晒干,成本较高,且花费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姜加工车间专用除水器,出水效率高,且不需要晾干,可连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生姜加工车间专用除水器,包括两端插接有堵头的圆筒,所述堵头内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圆筒端部适配的沟槽,圆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一条沿轴向延伸的条状开口,所述条状开口的下边缘设置有以圆筒的外壁为起点的倒角,圆筒内设置有吸水海绵,圆筒的外表面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相同规格的螺纹孔,其中一个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握持杆。本方案通过圆筒开口处倒角的设计,在拉动或推动圆筒时,倒角边缘与底面紧密接触,积水顺倒角进入圆筒,并被吸水海绵吸收,吸水海绵饱和后,抽下一端的堵头,将吸水海绵拿出并挤压,十分方便快捷。

作为优化,所述螺纹孔位于圆筒轴向的中间位置,保持两端平衡,更容易操作。

作为优化,所述螺纹孔为盲孔,因此不会由螺纹孔流出,使圆筒内可容纳更多水。

作为优化,所述条状开口贯穿圆筒的轴向,使收水范围达到最大,提高除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移动圆筒时利用其开口将水引至圆筒内,并由吸水海绵吸收,除水效率高,且吸水海绵将积水吸附后,将圆筒的开口朝上,筒内的水不会在去往倒掉的过程中洒落,避免积水重复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圆筒与堵头连接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圆筒,2、吸水海绵,3、螺纹孔,4、握持杆,5、条状开口,6、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生姜加工车间专用除水器,包括两端插接有堵头6的圆筒1,堵头6内侧面开设有与圆筒1端部适配的沟槽。圆筒1的筒壁上开设有一条沿轴向贯穿延伸的条状开口5,条状开口5的下边缘设置有以圆筒的外壁为起点的倒角,倒角的起始边可与地面紧密贴合,保证积水顺倒角进入圆筒内。圆筒内还设置有吸水海绵2,用于吸收由开口进入的积水。

圆筒1的外表面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若干相同规格的螺纹孔3,螺纹孔3为盲孔,且位于圆筒1轴向的中间位置,其中一个螺纹孔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握持杆4,使用时可根据身高及积水深度的情况选择螺纹孔连接握持杆4。

在积水较少时,通过来回拉动圆筒即可将积水全部引至圆筒内,将圆筒翻转,送至下水道倒掉,以达到车间地面除水效果,在去倒掉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洒落;如果积水较多,则可以使用该除水器对积水进行刮除,即通过连续往前刮动积水,直至刮至下水道处。本除水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成本较低,除水效率高。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