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733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壶底呈弧形凸底、壶身上部及壶盖呈双层结构的新型节能环保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普通加热水壶的壶底均为平底设计,水壶在加热时,因壶底是平底结构,受热面积小,不利于热能的吸收。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目前已经公开了一系列的加热水壶,例如公开号为CN10466558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加热快防溢水的烧水壶,其中包括壶身,壶身包括内部圆筒、壶底、圆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且与壶底部连接,通过壶身内部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且与所述环形壶底连接的圆筒;再如公告号为CN2016757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热水壶,壶体的底部加工成凹槽结构,然后将加热器安装在凹槽内部,结合成不规则形状的组合结构;再如公告号为CN233791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加热开水壶,包括壶身,壶底为凹球面;再如公告号为CN234513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加热水壶,包括水壶本体、握把及壶盖,在该水壶本体的底面形成有显著的凹凸部。

上述的几种对水壶的改进,虽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但由于水壶底部容易结垢,这几种结构都不利于除垢,给使用带来麻烦;此外由于壶身与壶盖是单层结构,热量容易散失,导致水壶加热时间长,这样不仅增加能源消耗、浪费资源,而且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水壶,既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且便于水壶的除垢;同时减少水壶壶身及壶盖的散热,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水壶,包括壶底、壶身、壶盖及壶把,所述壶身的一侧设有壶嘴,壶身的上部设有壶口和壶把,壶口上设有壶盖;壶底与壶身下部连接成整体,其特点是所述壶底中心设置有弧形凸底,该弧形凸底与壶底其他部分圆弧过渡;所述壶身上部及壶盖均采用双层真空保温结构。

在上述的新型节能环保水壶中,可选的,所述弧形凸底的厚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增加,且延伸至与壶身的交汇处,所述壶身的厚度h1与壶底中心的厚度H1比值范围为1.5~2.0。首先,整个水壶的壶底、壶身由铝材料一体制成,实现该工艺成熟、简单;其次,壶底采用圆弧形凸底的外形结构,且在壶底采用不等厚度设置,弧形凸底的厚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增加,且延伸至与壶身的交汇处,从而在该底部形成储能部,利用该储能部进行储热,然后再将热量传递给壶身,保证烧水过程中整个水壶的热量比较均匀,提升加热的整体效果。

在上述的新型节能环保水壶中,可选的,所述弧形凸底中心厚度H1范围为1mm~3mm,在此范围内,能够在满足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在上述的新型节能环保水壶中,可选的,所述壶底边缘的厚度H2范围为5mm~8mm,在此范围内,能够使该部的热容量恰当,在保证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在上述的新型节能环保水壶中,可选的,所述弧形凸底从中心向两侧设有至少三个曲率,且从中心向两侧依次递增,如此使得壶底的内弧衔接更为流畅,便于水垢的清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水壶的壶底设计成弧形凸底形状,极大程度增加了壶底的受热面积,减少水的加热时间,由于壶身上部及壶盖采用双层真空(或低气压)保温结构,有效隔绝壶内与外界环境的直接热交换,防止了热量的快速散失,同时壶底下部单层结构可直接吸收从壶底外溢火焰的热能,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同时节约了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节能环保水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壶把、2-壶盖、3-双层真空保温结构、4-壶身、5-壶嘴、6-弧形凸底、7-壶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水壶包括壶底7、壶身4、壶盖2及壶把1,所述壶身4的一侧设有壶嘴5,壶身的上部设有壶口和壶把1,壶口上设有壶盖2;壶底7与壶身4下部连接成整体,所述壶底中心设置有弧形凸底6,该弧形凸底与壶底7其他部分圆弧过渡;所述壶身4上部及壶盖2均采用双层真空保温结构3。

在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弧形凸底6的厚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增加,且延伸至与壶身4的交汇处,所述壶身4的厚度h1与壶底7中心的厚度H1比值范围为1.5~2.0。首先,整个水壶的壶底、壶身由铝材料一体制成,实现该工艺成熟、简单;其次,壶底采用圆弧形凸底的外形结构,且在壶底采用不等厚度设置,弧形凸底的厚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增加,且延伸至与壶身的交汇处,从而在该底部形成储能部,利用该储能部进行储热,然后再将热量传递给壶身,保证烧水过程中整个水壶的热量比较均匀,提升加热的整体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凸底6中心厚度H1范围为1mm~3mm,在此范围内,能够在满足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再进一步的,所述壶底7边缘的厚度H2范围为5mm~8mm,在此范围内,能够使该部的热容量恰当,在保证传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材料,降低成本。

再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凸底6从中心向两侧设有至少三个曲率,且从中心向两侧依次递增,如此使得壶底7的内弧衔接更为流畅,便于水垢的清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