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被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717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被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上用品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保温被服。



背景技术:

保温被服是大多数家庭对抗寒冬的首要选择,一般采用6斤、8斤或者更重的棉芯作为填充物,填充在被套中,并通过拉链封口,这样的保温被服往往比较厚重,在睡眠初期保温效果较差,需要人在里面呆半个小时或者更久才能暖和。

保温效果提升主要是通过降低人体热量流失而达到的,常用的衣服材料,热传导率均较低,其中以羽绒的热传导率最低(5.930),羊毛的热传导率要比羽绒高15%左右(6.986),棉花的热传导率要比羽绒高39%左右(9.717)。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纤维的热传导效果,就是保温率。数值越高保温效果越好。羽绒的保温率在常见纤维中最高(81.3%),羊毛的保温率要比羽绒低6.5%左右(74.81%),棉花的保温率要比羽绒低18%左右(63%)。

由此可知羽绒的保温效果最好,其原因在于羽绒除了其纤维极细,在纤维间形成许多不流动的空气区间作为保温屏障,空气区间越多保温效果越好。而现有的保护被服就只有填充层中的空气区间,不光厚重保温效果受到很大制约。

同时被套中的拉链也是设置在接触面,睡眠时触感较差,影响部分用户体验。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轻薄保温效果好,且没有拉链的一种保温被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保温被服厚重,保温效果不理想,拉链设置在接触面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温被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被服从上至下包括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其中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的长宽均相等且为矩形,表层和填充层的中心和靠近四角处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开口处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底面与表层上表面连接,接触层的上表面与贯穿孔对应位置设置有磁性固定片,磁性固定片中心位置设置有正六边形凸起,贯穿孔内插入有伸缩棒,伸缩棒底部设有磁性涂层,顶部连接有伞盖状的盖帽,磁性涂层中心位置设置有正六边形贯穿孔,正六边形贯穿孔与正六边形凸起大小相适配,且正六边形凸起插入正六边形凹陷中,盖帽卡入固定环中。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在贯穿孔中的伸缩棒底部的磁性涂层与设置在接触层上表面的磁性固定片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连接在一起,没有使用拉链,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同时伸缩棒的长度可以根据填充层的厚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加大了填充层中空气区间的范围,大幅提高了保温效果,在保温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被服厚度和重量,采用了接触层、填充层和表层分离的结构,便于清洗和装填。最后因为整个保温被服不是一个封闭结构,可以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棉芯或者羽绒芯等填充物往某一个角度堆积的问题。

进一步的,伸缩棒内部为空心腔,且通过螺纹与盖帽连接。

进一步的,伸缩棒的空心腔中填充有固态加热剂。

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用时可以旋开盖帽,将固态加热剂放入伸缩棒内,不需要通电也不需要加热管即可实现加热,方便又快捷,固态加热剂可以对整个保温被服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盖帽顶部设置有温度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温度计可以是水银温度计,使用中用户可以观测到保温被服当时的问题,从而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加热装置提高保温被服的问题。

可选的,接触层靠近四边位置设置有第一捆带,接触层通过第一捆带与床垫固定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睡眠时部分用户有踢被子的习惯,或者因为被服温度高而翻到被服外面,这种情况在冬天很容易受凉感冒,通过第一捆带可以将保温被服与床垫进行简易固定,降低用户因踢被子或者翻到被服外面受凉的风险。

可选的,表层靠近四边位置设置有第二捆带,表层通过第二捆带与接触层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在四边附近的第二捆带可以加强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的连接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每层错位的风险,由于加强连接效果的位置位于四边,这种设计不会影响位于保温被服中部位置空气区间大小,从而保温效果不会降低。

可选的,填充层为棉芯或羽绒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设置在贯穿孔中的伸缩棒底部的磁性涂层与设置在接触层上表面的磁性固定片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上下连接在一起,正六边形凹陷与正六边形凸起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底部位置固定,盖帽与固定环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顶部位置固定,防止三层结构发生左右平移,没有使用拉链,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

2、伸缩棒的长度可以根据填充层的厚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加大了填充层中空气区间的范围,大幅提高了保温效果。

3、采用了接触层、填充层和表层分离的结构,便于清洗和装填。

4、由于整个保温被服不是一个封闭结构,可以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棉芯或者羽绒芯等填充物往某一个角度堆积的问题。

5、使用时可以旋开盖帽,将固态加热剂放入伸缩棒内,不需要通电也不需要加热管即可实现加热,方便又快捷,固态加热剂可以对整个保温被服进行加热。

6、通过第一捆带可以将保温被服与床垫进行简易固定,降低用户因踢被子或者翻到被服外面受凉的风险。

7、通过设置在四边附近的第二捆带可以加强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的连接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每层错位的风险,由于加强连接效果的位置位于四边,这种设计不会影响位于保温被服中部位置空气区间大小,从而保温效果不会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保温被服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伸缩管和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接触层和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填充层、2为表层、3为接触层、4为盖帽、5为伸缩棒、6为磁性涂层、7为贯穿孔、8为磁性固定片、9为温度计、10为固态加热剂、11为第一捆带、12为床垫、13为第二捆带、14为正六边形凹陷、15为正六边形凸起、16为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中央”、“周向”、“上”、“内侧”、“外侧”、“另一端”、“中部”、“顶部”、“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保温被服结构示意图、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伸缩管和盖帽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保温被服从上至下包括表层2、填充层1和接触层3。其中表层2、填充层1和接触层3的长宽均相等且为矩形,表层2和填充层1的中心和靠近四角处设置有贯穿孔7,贯穿孔7开口处设有固定环16,固定环16底面与表层2上表面连接,接触层3的上表面与贯穿孔7对应位置设置有磁性固定片8,磁性固定片8中心位置设置有正六边形凸起15,贯穿孔7内插入有伸缩棒5,伸缩棒5底部设有磁性涂层6,顶部连接有伞盖状的盖帽4,磁性涂层6中心位置设置有正六边形凹陷14,正六边形凹陷14与正六边形凸起15大小相适配,且正六边形凸起15插入正六边形凹陷14中,盖帽4与固定环16大小相适配,且盖帽4卡入固定环16中。伸缩棒5内部为空心腔,且通过螺纹与盖帽4连接。伸缩棒5的空心腔中填充有固态加热剂10。盖帽4顶部设置有温度计9。表层2靠近四边位置设置有第二捆带13,表层2通过第二捆带13与接触层3连接。

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厚度的填充层,将表层与接触层覆盖填充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沿着表层与填充层上的贯穿孔插入伸缩棒,调整伸缩棒的长度,将伸缩棒底部磁性涂料与磁性固定片对齐。正六边形凹陷与正六边形凸起对齐,盖帽与固定环对齐,通过第二捆带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固定,打开通过螺纹与伸缩棒连接的盖帽并在伸缩棒空心腔中倒入固态加热剂。

这样,通过设置在贯穿孔中的伸缩棒底部的磁性涂层与设置在接触层上表面的磁性固定片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连接在一起,正六边形凹陷与正六边形凸起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底部位置固定,盖帽与固定环将表层、填充层和接触层顶部位置固定,没有使用拉链,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同时伸缩棒的长度可以根据填充层的厚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加大了填充层中空气区间的范围,大幅提高了保温效果,采用了接触层、填充层和表层分离的结构,便于清洗和装填。最后因为整个保温被服不是一个封闭结构,可以有效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棉芯或者羽绒芯等填充物往某一个角度堆积的问题。使用时可以旋开盖帽,将固态加热剂放入伸缩棒内,不需要通电也不需要加热管即可实现加热,方便又快捷,固态加热剂可以对整个保温被服进行加热。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4所示,接触层和床垫的结构示意图,接触层3靠近四边位置设置有第一捆带11,接触层3通过第一捆带11与床垫12固定连接。

睡眠时部分用户有踢被子的习惯,或者因为被服温度高而翻到被服外面,这种情况在冬天很容易受凉感冒,通过第一捆带可以将保温被服与床垫进行简易固定,降低用户因踢被子或者翻到被服外面受凉的风险。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填充层1为棉芯或羽绒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