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炉及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447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蒸汽炉及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汽炉及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主要包括电蒸汽炉、燃气蒸汽炉和燃油蒸汽炉。其中,燃气蒸汽锅炉是用天然气、液化气、城市煤气等气体燃料作燃料,在炉内燃烧放出来的热量,加热锅内的水,并使其汽化成蒸汽的热能转换设备。水在炉内的容纳腔不断被炉里气体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加热,温度升高并产生带压蒸汽。由于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锅是密封的,水蒸气在里面的膨胀受到限制而产生压力形成热动力,严格的说锅炉的水蒸气是水在容纳腔中定压加热至饱和水再汽化形成的,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就是用于烹饪,特别是用于蒸包子馒头之类。

现有技术中用来烹饪的蒸汽炉,一个蒸汽炉只配套连接一个蒸汽喷出装置,在饭馆餐厅等食物需求量大的场合,一个蒸汽喷出装置又很难满足需求,而如果再添加蒸汽喷出装置的话,还需要另购置一台蒸汽炉,蒸汽炉不但价格昂贵,还大大的占用了厨房的用地空间;而由于蒸汽炉内的蒸汽压力一般可以调节,其最大蒸汽压力显然大于烹饪食物需要的蒸汽压力,只配套连接一个蒸汽喷出装置,使蒸汽炉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此外,现有技术中,用于放置蒸笼的蒸汽喷出装置上设有凸出的用于喷出蒸汽的管道,放置蒸笼时,需要将蒸笼抬到大于管道的高度,然后再放到蒸汽喷出装置对应的位置上,费时费力,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蒸汽炉及蒸汽放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炉只配套连接一个蒸汽喷出装置和蒸汽喷出装置设置不合理而造成蒸汽炉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炉,包括外壳、内胆、水箱、连接管、进水管、两个蒸汽管路以及两个蒸汽喷出装置;

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与内胆形成用于存水的密闭的容纳腔,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水箱和容纳腔;

所述内胆为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内胆的内部为加热区,多个所述连接管盘绕在所述加热区内,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容纳腔内的水能够流入所述连接管内;

所述蒸汽喷出装置包括蒸汽通道和用于放置蒸笼的基座,所述蒸汽通道位于所述基座内部,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的通孔;

两个所述蒸汽管路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蒸汽喷出装置的蒸汽通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壁厚相同,且所述连接管的内径按由所述内胆的底面到顶面方向上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蒸汽管路包括一个第一蒸汽管和两个第二蒸汽管,所述第一蒸汽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蒸汽管的一端连通,每个所述第二蒸汽管上均设有控制蒸汽压力的控制阀;

所述蒸汽喷出装置还包括第三蒸汽管,所述第三蒸汽管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侧面,且所述第三蒸汽管的一端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蒸汽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设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观察容纳腔内部水位高度的水位计。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中部设有便于回收利用容纳腔内热水的放水管;

所述放水管上设有控制管道开闭的第一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排空容纳腔内存水的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控制管道开闭的第二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方便其移动的脚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和上述所述的蒸汽炉;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由多根柱状喷头组成,所述柱状喷头相互平行设置并伸入所述内胆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炉和蒸汽发生器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炉主要由外壳、内胆、水箱、连接管、进水管、两个蒸汽管路以及两个蒸汽喷出装置组成,外壳与内胆的外侧壁连接形成密封的用于存水的容纳腔,容纳腔与内胆内的多根连接管共同组成存水的密闭空间,以保证能够产生足够的蒸汽压力;为了便于生成蒸汽,容纳腔内部空间很小,在容纳腔的侧上方安装水箱与容纳腔连接,便于随着蒸汽的喷出,时刻向容纳腔内蓄水,保证容纳腔内的水量充足,防止连接管发生干烧现象;此外,通过两条蒸汽管路分别连通一个蒸汽喷出装置,保证每个蒸汽喷出装置能够相互独立的工作,不会相互受到影响。

进一步的,基座的用于放置蒸笼等蒸具的顶面是与蒸汽通道连通的通孔,而不是现有技术中那样是突出于顶面之上的喷出管,使使用者可以将蒸具推到基座上适当的位置,而不用抬到适当的位置,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和蒸汽炉,加热装置是以燃气为能源,并位于内胆的底部位置,蒸汽发生器的技术优势与上述蒸汽炉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蒸汽喷出装置的内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喷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外壳;2-内胆;3-容纳腔;4-连接管;5-蒸汽喷出装置;6-第一蒸汽管;7-第二蒸汽管;8-水箱;9-控制阀;10-减压阀;11-放水管;12-排水管;13-水位计;14-加热装置;51-基座;52-第三蒸汽管;53-脚轮;5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炉,包括外壳1、内胆2、水箱8、连接管4、进水管、两个蒸汽管路以及两个蒸汽喷出装置5;内胆2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外壳1与内胆2形成用于存水的密闭的容纳腔3,进水管连接水箱8和容纳腔3;内胆2为顶面开口与底面开口的筒状结构,内胆2的内部为加热区,多个连接管4盘绕在加热区内,连接管4的两端与容纳腔3连通,容纳腔3内的水能够流入连接管4内;蒸汽喷出装置5包括蒸汽通道和用于放置蒸笼的基座51,蒸汽通道位于基座51内部,基座51上设有与蒸汽通道连通的通孔54;两个蒸汽管路一端与容纳腔3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连接管4的蒸汽通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炉主要由外壳1、内胆2、水箱8、连接管4、进水管、两个蒸汽管路以及两个连接管4组成,外壳1与内胆2的外侧壁连接形成密封的用于存水的容纳腔3,容纳腔3与内胆2内的多根连接管4共同组成存水的密闭空间,以保证能够产生足够的蒸汽压力;为了便于生成蒸汽,容纳腔3内部空间很小,在容纳腔3的侧上方安装水箱8与容纳腔3连接,便于随着蒸汽的喷出,时刻向容纳腔3内蓄水,保证容纳腔3内的水量充足,防止连接管4发生干烧现象;此外,通过两条蒸汽管路分别连通一个连接管4,保证每个连接管4能够相互独立的工作,不会相互受到影响。

进一步的,基座51的用于放置蒸笼等蒸具的顶面是与蒸汽通道连通的通孔54,而不是现有技术中那样是突出于顶面之上的喷出管,使使用者可以将蒸具推到基座51上适当的位置,而不用抬到适当的位置,更加方便省力。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炉是以燃气蒸汽炉为例,具体的,是通过加热内胆2内部的连接器和内胆2的内腔来加热容纳腔3中的水,设置连接器现对于内胆2的底面平行设置,且多个连接器间隔分布,保证内胆2内的连接器均能被加热,此外,连接器的数量越多,整个容纳腔3的受热面积就越大,加热效率就越高。

其中,由于本实施例设置水箱8为顶部开口结构,容纳腔3内的蒸汽压力超出一定值(即水箱8内水的重力)会导致容纳腔3内的水倒灌入水箱8中,无法达到需要的蒸汽压力值;因此,可以在水箱8与容纳腔3之间的连接管4上安装一个单向阀,以保证水只能从水箱8流入容纳腔3,而容纳腔3内的水不能回流到水箱8中,保证提升容纳腔3内的蒸汽压力不受影。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考虑到内胆2上方的连接管4离火焰最远,受热最少,本实施例设置连接管4的壁厚相同,连接管4的内径尺寸按由内胆2的底面到顶面的方向依次减小。这样,连接管4内的存水由下至上依次减少,在上下连接管4受热程度的不同的情况下都能保证连接管4内部的水几乎能在同一的时间沸腾产生蒸汽,减少了产生蒸汽的时间的同时提升了吸热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设置两个蒸汽管路具体包括一个第一蒸汽管6和两个第二蒸汽管7,第一蒸汽管6的一端固定在容纳腔3的顶部,另一端与两个第二蒸汽管7的一端连通,每个第二蒸汽管7上均设有控制蒸汽压力的控制阀9。方便容纳腔3和连接管4两部分的组装和拆卸。

显而易见的,只有两个第二蒸汽管7的控制阀9控制的压力值相同(也可以近似)的时候,蒸汽才会同时从两个第二蒸汽管7喷出,蒸汽喷出装置5可以同时工作。

控制阀9还具有控制第二蒸汽管7开闭的作用,比如一旦两者控制允许通过的压力不同(相差较大),则会流向压力较小的第二蒸汽管7,另一侧第二蒸汽管7相当于被闭合而使蒸汽无法通过,使只有一台蒸汽喷出装置5工作。

进一步的,蒸汽喷出装置5还包括第三蒸汽管52,第三蒸汽管52设置在基座51的侧面,且第三蒸汽管52的一端与蒸汽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蒸汽管7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容纳腔3和蒸汽喷出装置5两部分的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还在容纳腔3的顶部设有减压阀10,减压阀10与容纳腔3相连通,减压阀10设定的压力为容纳腔3能够承受的最大蒸汽压力,当蒸汽压力超过临界值时,减压阀10会打开,放出蒸汽以减少容纳腔3内的压力,保护蒸汽炉的同时,保证了周围人的安全。

进一步的,在外壳1的侧壁上还设有容纳腔3内部水位高度的水位计13,水位计13设置在容纳腔3的中部靠上位置处。

具体的,本实施例设置容纳腔3外侧面上设有两个距蒸汽炉底面高度不同的与容纳腔3连通的连接管4,两个连接管4开口端通过一根透明管连接,透明管现对于地面垂直设置,容纳腔3水位的高度可以通过透明管来观察,当通过透明管观察不到水位的时候,说明水箱8内的水量不足,提醒使用者对水箱8充水。

值得注意的,透明管的最低位置应该稍大于内胆2内最高位置处的连接管4位于的高度,以尽量减少连接管4出现干烧的次数和时间,而连接管4经常干烧很容易导致连接管4破裂,容纳腔3内的水会进入内胆2内部的燃烧室,不但对人身造成安全隐患,由于蒸汽炉是焊接成型的缘故,一旦内胆2内的连接管4破裂,则很难维修,容易导致整个蒸汽炉报废。

进一步的,在容纳腔3的中部还设有便于回收利用容纳腔3内热水的放水管11,放水管11上设有控制管道开闭的第一球阀。在蒸汽炉工作完成后,可以通过放水管11放出容纳腔3内的热水进行回收使用,将防水管设置在容纳腔3的中部以保证流出的水基本都为较干净的水。

相应的,随着蒸汽炉长时间的使用,容纳腔3底部很容易有自来水沸腾产生的水垢等杂质,而本实施例设置的蒸汽炉主要用于烹饪,因此需要干净卫生的蒸汽,因此需要时刻保证容纳腔3内的空间的干净卫生,所以还在容纳腔3的底部设有排空容纳腔3内存水的排水管12,排水管12上设有控制管道开闭的第二球阀。每次蒸汽炉工作完成后,都需要打开第二球阀,放空容纳腔3内的存水,以减少水对容纳腔3内部的腐蚀,提高蒸汽炉的使用寿命。

水垢为不良导体,它的导热系数是钢材的1/5,水垢会影响受热面导热能力,因受热而热阻增大而造成燃料浪费,热效率降低。又因水垢导热性能极差,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好地通过金属表面传递给水,导致金属受热面温度升高而过热,金属结构强度降低,容易引起容纳腔3内壁和连接管4变形、鼓包,连接管4断面减小,这会导致水循环不良甚至连接管4无法过水而引起连接管4烧穿事故,甚至发生爆管,对人身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所以,还需要通过排水管12对容纳腔3内部进行定期清理,以防水垢等大量粘结在容纳腔3内壁和连接管4上,提高蒸汽炉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喷出装置5主要用于蒸熟包子馒头等,为了使蒸汽喷出装置5能够装载更多的蒸笼以及便于蒸笼的搬运,设置基座51的顶面为一平整的平面,且位于蒸汽炉的外壳1的底部位置,以降低重心,保证其稳定性。

同时,还在基座51的底部设有方便其移动的脚轮53,方便与第二蒸汽管7对接的同时,还方便对放置在其上方的所有蒸笼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加热装置14和上述所述的蒸汽炉,加热装置14设置在内胆2的底部。

蒸汽发生器的技术优势与上述蒸汽炉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本实用主要是通过天然气作为能源加热蒸汽炉,为了相比现有技术,使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炉加热效率更高,如图3、4所示,设置加热装置14有多根柱状喷头组成,柱状喷头相互平行设置并伸入内胆2内部。通过柱状喷头,产生的火焰更凝聚,加热功率更高,能快速的对容纳腔3内的水进行加热,加大单位时间内的蒸汽喷出量。

进一步的,加热装置14对内胆2的内壁和连接管4进行加热,产生的废气通过内胆2的顶部开口排出,为了提高加热装置14的加热效率,设置内胆2的内部开口逐渐缩小,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同时,还可以在内胆2的顶部设置抽烟机或烟筒,将废气、颗粒等排放到户外特定的位置,以免污染室内环境,影响食物的烹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