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紧急逃生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175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震紧急逃生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领域,尤其涉及地震逃生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地震紧急逃生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地震中人员的伤亡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关注,我国也在不断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将抗震设防烈度作为强制性监控指标,并通过国家各相关监控部门严格把关,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国家要求,尽可能的减少地震时建筑物构件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破坏、少破坏或者仅存在构件变形破坏,为处于建筑物中的人员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

回顾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在2008年5月12日的首震过后,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统计,截止2008年6月27日,累计监测到余震14367次,其中最大的余震为6.4级。在地震首震发生时,情况非常突然,多数情况下,人员只能选择在建筑物的狭小空间内就近避难,现有的建筑物按照抗震规范进行设计、修建后,一般首震情况下能保证建筑构件不发生脆性破坏,仅发生塑性变形,可以容许人员在震动停止后迅速向建筑物外转移,以避免后续余震进一步破坏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地震过后,建筑构件发生了塑性变形,逃生通道的门可能存在无法顺利打开的情况,造成人员疏散、转移的困难,延误最佳救援时机,因此,如何保证逃生通道畅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紧急逃生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地震后建筑物发生塑性变形导致门无法打开,从而造成逃生通道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震紧急逃生门,包括门板、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门板中部开设有可容许单人通过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嵌套有固定板和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上端设置与活动板相适应的空腔,所述活动板能在固定板的空腔内竖向活动,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限位杆,所述门板上设置有与限位杆相适应的“L”型限位槽,所述空腔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活动板的弹簧,所述活动板下端连接有用于下拉活动板的钢索,所述钢索与设置在固定板内部的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电机与电源连接,所述固定板内侧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的按钮,所述门板矩形开口上方凹槽的深度值小于所述活动板相对固定板竖向活动的最大位移量。所述电源为择一的方式选择调压市电、蓄电池或者相互并联的调压市电和蓄电池。

优选的,在固定板内侧设置用于提升的把手,开启时,内部人员通过把手施以向上的辅力,使固定板能更好地脱离门板矩形开口下方凹槽的限制,进一步方便开启。

进一步的,将“L”型限位槽的出口设置为向下倾斜,使活动板在受到钢索传来的拉力向下运动时,能同时沿限位槽往外侧倾斜,便于开启。

众所周知,地震后有极大概率发生次生灾害,在建筑物中最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为火灾,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外侧设置有防火涂层,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抗门外大火,争取救援时间,同时在平常无地震灾害时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保障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门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中部开洞的门板,并在中部矩形开口内设置可拆卸的固定板和活动板,固定板和活动板分别与中部矩形开口上下方开设的凹槽相适应,在固定板中部空腔内设置弹簧使套接的固定板和活动板伸长,并牢固卡接在门板凹槽内;在固定板内设置启动电机,电机驱动钢索,使活动板在下拉力的作用下压缩弹簧并缩回固定板的中部凹槽内,套接的固定板和活动板长度缩小,内部人员即可轻松取下固定板和活动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电机、电源、钢索,使门板、固定板、活动板既能稳固为一体、又能轻松拆卸,同时将开启按钮设置于固定板的内侧,从而既实现了通常情况下门的封闭、隔离功能,又使固定板和活动板能从内侧轻松拆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震后建筑物发生塑性变形而导致的门无法打开、逃生通道堵塞的问题。

(2)在活动板的两侧对称设置一体成型的限位杆,并在门板上设置与限位杆相适应的“L”型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下端出口朝向门外侧,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的配合,限位杆和限位槽卡接时,加强了套接的活动板、固定板和门板的整体性,需要开启时限位杆又能沿“L”型限位槽向门外侧脱出,加强了套接的活动板、固定板和门板的整体性,加强了本实用新型作为门使用具有的隔离、封闭、防盗的功能,又使固定板和活动板的拆卸变得更为轻松、便捷。

(3)通过在固定板内侧设置用于提升的把手,开启时,内部人员通过把手对固定板施以向上的辅力,使固定板能更好地脱离门板矩形开口下方凹槽的限制,进一步方便开启。

(4)通过将“L”型限位槽的出口设置为向下倾斜,使活动板在受到钢索传来的拉力向下运动时,能同时沿限位槽往外侧倾斜,进一步的加强了紧急情况下拆卸固定板和活动板的便捷性。

(5)通过在逃生门外侧设置防火涂层,能够隔离、抵抗大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震后发生次生火灾灾害而造成人员伤亡的问题,延长了有效救援时间,同时在平常无地震灾害时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保障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侧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侧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图;

图4为活动板收缩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固定板和活动板拆卸示意图

图6为固定板和活动板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B剖面图;

图8为图2中C-C剖面图;

其中门板-1;活动板-2;固定板-3;弹簧-4;按钮-5;电源-6;钢索-7;电机-8;把手-9;门框-10;限位槽-11;限位杆-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8所示,一种地震紧急逃生门,包括门板1、固定板3和活动板2,所述门板1中部开设有可容许单人通过的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上部和下部均设置凹槽,所述矩形开口内嵌套固定板3和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限位杆21,所述门板1上设置有与限位杆21相适应的“L”型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下端向门的外侧开口,所述固定板3上端设置与活动板2相适应的空腔,所述空腔底部固定有用于支撑活动板2的弹簧4,所述活动板2下端连接有用于下拉活动板2的钢索7,所述钢索7与设置在固定板3内部的电机8驱动连接,所述电机8与电源6连接,所述固定板3内侧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8工作的按钮5,所述门板1矩形开口上方凹槽的深度值小于所述活动板2相对固定板3竖向活动的最大位移量。所述电源6为择一的方式选择调压市电、蓄电池或者相互并联的调压市电和蓄电池。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一步说明:

普通情况下,套接的固定板3和活动板2在固定板3中部空腔底部设置的弹簧4作用下伸长,固定板3和活动板2卡接在门板1矩形开口的凹槽内,同时在所述活动板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限位杆21,所述门板1上设置有与限位杆21相适应的“L”型限位槽11,此时,所述限位杆21位于所述限位槽11顶部,在矩形开口上下方凹槽和限位槽的共同限制下,门板1、活动板2和固定板3成为可靠的整体结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门的封闭、隔离、防盗的功能。

设定所述门板1内上方凹槽深度为a, 所述固定板3上部空腔的深度为b,普通情况时,即电机8未工作时,所述弹簧4在空腔内的长度为c,当电机8启动时,所述弹簧4压缩后的长度为c´,所述活动板2的最大位移量为d。所述门板1矩形开口上方凹槽的深度值小于所述活动板2相对固定板3竖向活动的最大位移量,即a<d,d=b-c- c´。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构件发生变形,致使门无法正常打开,内部人员按下按钮5接通电机8和电源6,电机8在电源6供电情况下驱动钢索7,活动板2在钢索7传来的下拉力作用下缩回固定板3的中部凹槽内,弹簧4受到压缩,套接的固定板3和活动板2的总长度缩小,此时门板1矩形开口上方凹槽的深度a小于活动板2的最大位移量d,依据杠杆原理,内部人员在套接的固定板3和活动板2上部施以向外的推力,以固定板3与矩形开口下方凹槽外侧的接触点为支点,即可轻松卸下固定板3和活动板2,并通过门板1上开设的矩形开口离开,由于门无法打开导致的逃生通道堵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8所示,为使固定板3和活动板2的拆卸更为便捷,在所述固定板3内侧设置用于提升固定板3的把手9。

通过在固定板3内侧设置用于提升固定板3的把手9,开启时,内部人员通过把手9对固定板3施以向上的辅力,使固定板3能更快地脱离门板1矩形开口下方凹槽的限制,进一步方便开启。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8所示,将“L”型限位槽11的出口设置为斜向下,使活动板2在受到钢索7传来的拉力向下运动时,能同时沿限位槽11往外侧倾斜,进一步地增强了紧急情况下拆卸固定板3和活动板2的便捷性,现有技术中由于门无法打开导致的逃生通道堵塞的问题得到更优化地解决。

由于地震后有极大概率发生次生灾害,在建筑物中最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为火灾,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外侧设置防火涂层,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抗门外大火,争取救援时间,同时在平常无地震灾害时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