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1725发布日期:2018-06-19 19:3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豆浆机,主要包括杯体和机头,机头内设有电机,电机一般是固定在机头下盖内,当豆浆机开始制浆时,由于机头内为一个接近密封的状态,电机高速运转时会在机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由于机头下盖一般由塑料材料制成或者在塑料下盖外套装金属下盖,由于塑料下盖的热传导性较差,机头内产生的热量很难通过塑料下盖传导出机头外,故当机头内的温度超过电机本身的极限温度时,电机便容易出现烧坏现象。

为了解决电机温升的问题,本申请人此前申请了一件专利号为“CN201420363672.4”,名称为“一种豆浆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在该专利中公开了在金属下盖内设置金属传热件,通过将金属传热件紧贴于电机的壳体和金属下盖的内壁来实现传导散热,可以将电机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金属传热件,再通过金属传热件将热量传导至金属下盖上,再被与金属下盖接触的浆液充分吸收,既实现了快速冷却电机,降低电机温升,还可以对浆液进行加热,充分利用了热能、减少了能量损耗。该专利所采用的方案尽量有效的降低了电机温升,但是热量需要经过多次热传导,才能进行散热,散热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减少热传导的次数,有效提升电机散热效率,且装配时,减少电机轴偏置的豆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金属下盖,所述金属下盖内安装有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下盖内设置有金属散热座,电机的壳体紧贴于金属散热座上,且电机轴贯穿金属散热座伸入杯体内,所述金属下盖底部具有开口,所述金属散热座的前端通过开口外露于金属下盖,且金属下盖与金属散热座在开口处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标识,所述金属散热座的外露端面不高于水位标识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座的前端具有从开口处伸出的外露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露部上安装有金属粉碎罩。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下盖的底部具有向内的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的边缘形成开口,所述金属散热座上设置有与环形翻边相配合的台阶面,所述环形翻边与台阶面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翻边与台阶面焊接成一体;

或者,所述台阶面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环形翻边与台阶面将密封件夹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座的后端具有安装电机的安装面,所述电机的前端面紧贴于安装面上;

或者,所述金属散热座的后端设置有包裹电机的安装腔,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紧贴于安装腔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于金属散热座的后端;

或者,所述机头内设置有压持件,所述压持件压紧电机于金属散热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上盖与金属下盖之间设置有前端贯穿的过渡支架,且过渡支架的前端与金属散热座的后端连接形成内层下盖。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散热座为铝基座;

或者,位于金属下盖内,所述金属散热座的外壁紧贴于金属下盖的内壁;

或者,所述金属散热座的外壁与金属下盖的内壁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金属下盖内设置有金属散热座,且电机的壳体紧贴于金属散热座上,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导至金属散热座上,同时,由于金属下盖底部开口,金属散热座的前端由于开口而外露于金属下盖,因此,金属散热座上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开口而散热至机头外部,特别豆浆机制浆时,当浆液与外露的金属散热座接触后,浆液可以充分的吸收金属散热座上的热量,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减少了热传导的次数,大大的提升了电机散热的效率。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豆浆机的电机壳体紧贴于金属散热座上,且电机轴直接贯穿金属散热座而伸入杯体内,相比于现有技术说,电机轴伸入杯体的过程中,不需要穿过过多的轴孔,电机轴仅需贯穿金属散热座上的轴孔,同轴度大大提高,并且电机安装时,出现电机轴偏置的现象也大大的降低。另外,本实用新型金属下盖与金属散热座在开口处密封配合,因此,可以保证机头底部的密封,可以防止外部水或水汽通过开口进入机头内,防水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1和杯体2,所述机头1包括机头上盖11和金属下盖12,所述金属下盖12内安装有电机3,所述金属下盖12内设置有金属散热座4,电机的壳体31紧贴于金属散热座4上,且电机轴32贯穿金属散热座4伸入杯体2内,所述金属下盖12底部具有开口120,所述金属散热座4的前端通过开口120外露于金属下盖,且金属下盖12与金属散热座4在开口处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头上盖11与金属下盖12之间设置有前端贯穿的过渡支架13,且过渡支架13的前端与金属散热座4的后端连接形成内层下盖,本实施例中,过渡支架13与金属散热座4通过一体注塑的方式成型为一体。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座4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铝基座,该铝基座可以纯铝铸造,也可以为以铝含量较多的合金铸造成型。并且,所述金属散热座4的前端具有从开口120处伸出的外露部42,所述杯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水位标识21,其中,水位标识21高于金属散热座的外露部42设置,因此,制浆的过程中,金属散热座4的外露部42可以浸没于浆液中进行散热。并且,所述金属下盖12的底部具有向内的环形翻边121,所述环形翻边121的边缘形成开口120,所述金属散热座4上设置有与环形翻边121相配合的台阶面41,且台阶面41上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环形翻边121与台阶面41将密封件5夹紧固定,实现密封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座4为固定电机3的电机安装座,并且,金属散热座4的后端具有安装电机的安装面43,所述电机3的前端面紧贴于安装面43上,其中,电机3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于金属散热座4上(图中未画出)。

另外,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座4的底部设置有轴孔40,且电机轴32上套装有轴密封件6和弹簧7,电机安装后,电机的前端压紧弹簧7将轴密封件6压紧于轴孔40处,实现轴孔密封。

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下盖内设置有金属散热座,且电机的壳体紧贴于金属散热座上,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导至金属散热座上,同时,由于金属下盖底部开口,金属散热座的前端由于开口而外露于金属下盖,因此,金属散热座上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开口而散热至机头外部,豆浆机制浆时,当浆液与外露的金属散热座接触后,浆液可以充分的吸收金属散热座上的热量,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减少了热传导的次数,大大的提升了电机散热的效率。其次,由于本实施例豆浆机的电机壳体紧贴于金属散热座上,且电机轴直接贯穿金属散热座而伸入杯体内,相比于现有技术说,电机轴伸入杯体的过程中,不需要穿过过多的轴孔,电机轴仅需贯穿金属散热座上的轴孔,同轴度大大提高,并且,电机安装时,出现电机轴偏置的现象也大大的降低。另外,本实施例中,金属下盖与金属散热座在开口处密封配合,因此,可以保证机头底部的密封,可以防止外部水或水汽通过开口进入机头内,防水性能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支架与金属散热座连接成一体形成豆浆机的内层下盖结构,其中,过渡支架是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注塑于金属散热座上,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在金属散热座的后端还会设置沟槽,以便注塑后过渡支架与金属散热座的连接强度增强,防止脱落。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过渡支架与金属散热座也可以为可拆分的结构,比如说,机头上盖、过渡支架、金属下盖直接螺钉合盖时,过渡支架的前端直接压紧金属散热座于金属下盖的环形翻边上,也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此时,过渡支架与金属散热座为相互独立可拆部件,两者连接仍然形成豆浆机的内层下盖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位于金属下盖内,金属散热座的外壁也紧贴于金属下盖的内壁,通过间接的增大散热面积来提升电机的散热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金属下盖及金属散热座均呈下小上大的倒锥形,基于此,金属散热座的外壁与可以与金属下盖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从而实现金属散热座与金属下盖的安装,同时,金属散热座的外侧还可以套装硅胶圈,以增大过盈量,在保证金属散热座与金属下盖的安装后,还可以实现金属下盖底部开口的密封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座4的前端外露部伸出金属下盖底部的开口,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金属散热座4的后端设置有包裹电机3的安装腔44,且安装腔4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图中未标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相应的外螺纹(图中未标记),电机3通过螺纹旋装的方式固定于安装腔44内,实现电机壳体的外壁紧贴于金属散热座上进行传导热量。同时,在位于金属下盖的底部,金属下盖的环形翻边121与金属散热座后端的台阶面41焊接成一体,既实现了金属散热座4的固定,还解决了环形翻边121内侧的开口密封问题。

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座的前端也可以不外露,而与开口平齐,实现机头清洗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三:

如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机头内设置有压持件8,且压持件8通过螺钉a固定于金属下盖12上,并且,压持件8的前端压持电机3的后端,使得电机3的前端压紧于金属散热座4上。并且,金属散热座4由于电机3向下的压持而压紧于金属下盖的环形翻边121上,同时,环形翻边121与金属散热座4将密封件5压紧固定,实现金属下盖底部开口的密封。

另外,在位于金属散热座4前端还设置有金属粉碎罩9,金属粉碎罩9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于金属散热座4前端的外露部42上。

本实施例中,电机通过压装的方式压紧于金属散热座上,并且,金属散热座由电机压紧于金属下盖的环形翻边上,实现金属散热座的固定。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座的前端外露部上安装有金属粉碎罩,相应增大了电机向外传导散热的面积,进一步提升了电机的散热效率,同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金属粉碎罩也可以与金属散热座为不可拆卸的安装结构,比如,金属粉碎罩通过螺钉固定于外露部的前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